第 2 章
这天晚上向来一沾枕头就睡着的俞戚却出乎意料地失眠了,脑子里滚滚而过自己的窘态,翻身朝左就后悔今天穿的是幼稚的胖熊T恤,翻身朝右就后悔没能好好跟岳堃说上两句正常的话,平躺望着天花板又开始思考如果再见面该怎么跟他解释自己在卖彩票的事情——虽然她自己的确觉得卖彩票没什么不好,但是万一……被岳堃误会自己根本没有考上大学呢?……好吧,虽然没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失败的人生,但是她当初可是对着岳堃说出过“一年后高考我一定会让师兄你刮目相看”这种话……岳堃现如今该不会觉得自己当初只是妄自尊大吧?
——好烦啊!俞戚一头埋进被子里,觉得应该和妈妈探讨下这个严峻的问题,但不到两秒就否定了自己的提议。妈妈肯定会误以为自己之前暗恋过岳堃,但是他俩之间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纯洁的朋友……不,校友关系。连朋友都算不上,暗恋个鬼啊。就算岳堃肥头大耳发际线突破头顶,这种相遇方式仍然会让她觉得尴尬的呀。
就这样烦躁了好几个小时,俞戚打定主意明天将这事抛在脑后,专心致志地卖好自己的彩票,营业额争取能超过同一条街上的那家体彩——毕竟她这辈子和岳堃相处的时间绝不会有和福利彩票相处的时间长,这么想想这几天还是把卖彩票这件事的优先级提到最高才行。
好不容易挨到夜里三点,俞戚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然而脑子却没停止运转,竟然梦到了高中时候的事——
那时候她刚升入高二,文理分班时毫不犹豫选择了理科,以全年级第三的成绩考入了培优班,又因为数学成绩优异被选为了课代表。教数学的李老师刚从大学毕业两年,教学经验算不上十分丰富,但却特别有激情,“创新”出了一堆新型教育方法。
比如说,他自己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用来复习数学的小游戏。在这个游戏里,你仍然是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游戏场景也和现实中的学校一模一样。游戏一开始,学校便忽然被怪物入侵,大部分师生被怪物掳走,藏在学校不同的角落里,而你的任务就是从怪物手里拯救被掳走的老师同学,打怪的方式当然也就是做数学题了……李老师的专业不是计算机和美术,这个游戏制作得当然也就算不上精美,但是却胜在有创意,并且特别地真实——比如说,被掳走的老师和同学都有着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名字,你可以选择只救自己的好友,任由你的死对头困在怪物手中;又比如说,游戏高度还原了学校场景,连女厕所的蹲坑数量都和实际生活中的丝毫不差,这让俞戚忍不住怀疑性别为男的李老师是不是进行了实地考察……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游戏的打怪系统是类似于GMAT考试一样的自适应测试系统。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开始你打怪遇到的数学题会比较简单,随后如果你的正确率不断提高,遇到的怪物也就会更高级,题目也会更难,你打怪一次也就能救出更多的人;但如果你的正确率在下降,那么相应的题目难度也会降低。你不断地做题,系统就会不断地评判你的数学解题能力,根据你做题的正确率、难度和时间给出相应的经验值,帮助你不断升级。李老师还特别有创意地将游戏分成了【代数】和【几何】两种模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解答。
但是这个游戏却没有被广泛地推行,原因之一是校领导和其他多数老师的反对——在应试教育下这种创新性的学习方法究竟有没有作用,谁都不敢冒险去尝试。更重要的是,这个小游戏只能检测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却不能像平常考试和练习一样检测解题的过程,不排除学生随便编一个答案却误打误撞蒙对了的情况。
于是学校最终给出的决定是:这个游戏可以推行,但不强制,由学生自愿参加。
又因为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游戏只能做成不联网的单机形式,安装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几台电脑上,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打怪”。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李老师还勒紧裤腰带给出了奖励承诺:“截止到十月底,经验值排名前三的同学……我请你们吃大餐!”
当然,这个奖励只针对李老师教授的两个班的同学——俞戚所在的高二理科培优班,和高三的理科复读班。
在“大餐”的诱惑下,俞戚屁颠屁颠儿地加入了打怪的行列,每天一下课就迫不及待揣着草稿纸往电子阅览室里跑。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电脑又只有那么几台,经常出现排上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能打上二三十分钟游戏的情况。然而不到半个月,打怪的人数便急剧下降,俞戚甚至可以一个人霸占一台电脑——原因之一是一开始的新鲜劲过了,大家再没有最初的兴趣。原因之二是经验值一经提升,题目难度便嗖嗖嗖地往上蹭,李老师的题库涵盖了高考的所有考点范围,高二的学生们还没有全部学习完,难免遇到越来越多不会的题目,导致很多人无奈地放弃了。
等过了一个多月,只剩下俞戚和其他几个高三理科复读班的学生仍然在坚持打游戏。到了这个时候,鼓励俞戚坚持下去的已经不是李老师那一顿“大餐”,而是她作为一个学霸的自尊……这样说或许有些讨打,但在学数学这件事上,俞戚从小到大都不允许自己半途而废。遇到做错的题,读取存档重新再做一遍;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暂时先保存进度,把老师还没讲过的这部分内容自学搞懂,再读档来过。等用完了三本草稿纸,俞戚在排行榜上也已跻身第三,做题一千多道,经验值四万多。
前两名自然是理科复读班的学生,排第一的用户名是“KUN”,选的是【代数】模式,经验值接近十万。第二名叫“YUE”,选的是【几何】模式,经验值八万左右。俞戚每周除了周五之外其他课余时间基本都待在电子阅览室里,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个人。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两个人,都只用周五半天的时间来打游戏,经验值却是俞戚这个几乎每天都在打游戏的人的两倍以上……究竟是如何可怕的大神啊!
这样的大神又干嘛还要复读呢?除非是晕倒在考场上,否则考一个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学,绝对是轻轻松松无压力的事情吧。
怀着对这两名学神无穷尽的羡慕嫉妒恨,俞戚就这样挨到了十月底,再过两三天便是李老师给的最后期限,她决定在最后一个周五去会一会这两位大神,即便没有勇气上前搭话,能一睹真容也是不错的嘛。
到了周五,俞戚一下课便拎着书包迫不及待地奔向电子阅览室,坐在一进门的小凳上等了二十多分钟,却没有等来两位大神中的任何一位。
“老师……”她终于忍不住挪到管理员的面前,开口问道,“今天阅览室里一直都没有人来打那个数学小游戏吗?”
“有的呀,”对方一抬头,指了个位置给她,“有个男生第三节课的时候一直坐在那儿,刚刚好像出去了,不过电脑还开着,我估摸着他也不会回来了,你干脆帮我过去把电脑关了吧。”
“诶等一下……第三节课?旷课来打游戏?”
“高三周五下午第三节是自习课,那个男生每周都是这个时间来。”
那个男生?只有一个人?不是两尊大神?俞戚更蒙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答话:“知道啦,谢谢老师。”
“别忘了帮我关下电脑啊!”对方头也不抬地吩咐道。
“暂时不用关啦,我也还要玩一会儿……哦不,做一会儿题呢。”
她慢吞吞地挪到那台电脑前,因为没能见到大神而略略心塞,但很快就把这小情绪抛到了脑后——只要她能保持在排行版的第三名,最后李老师请吃大餐的时候,也一样可以见到这两位大神不是?
想到这里,俞戚开心地点开了游戏界面,习惯性地默认登录,掏出草稿纸准备继续做题。游戏的开始动画过后,跳出一个小小的对话框:“欢迎回来,【YUE】。”
俞戚一惊——这不是她的用户名,她的用户名是【一七】!她立马明白过来,第三节课坐在这里打游戏的那位大神是排行版第二的【YUE】,退出游戏的时候忘了清除登录信息,而她刚刚习惯性点了默认登录,竟然用大神的账号进了游戏!
俞戚颤抖着手点开游戏系统界面,点击“个人成绩记录”,又是一惊——系统显示【YUE】的正确率是98%,难度是99%,而平均解题时间是4分钟!这意味着他竟然只需要大约4分钟就能做完一道高考数学压轴题!“简直不是人”,俞戚在心里默默给了这位大神一个无比贴切的评价,怀着对学神的憧憬准备退出界面。
系统询问:【是否需要清除个人成绩记录?】
当然不清除啦,自己又没有心胸狭窄到做出这种坏事来。俞戚同学虽然比不过人家大神,但还是敢于直视差距的嘛。是吧?
当然是啦。
于是她鬼使神差点了【是】……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俞戚惊得跳起来,朝管理员呼救道:“老老老老师你快过来一下!!!我我我不小心做了件坏事!!!”
有个低沉的声音在她脑后问道:“怎么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