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同性恋一词的由来吗?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吗?
相信大家对同性恋一词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同性恋一词是怎么来的吗?第一的提出这个词的人又是谁呢?世上最早的同性恋又是谁呢?下面就一一为大家来讲讲吧!
说道同性恋大家就会想到一个词就是gay,其实最早的时候并不是用gay来指同性恋。而是另外一个比较长的词语“Homosexuality”。是有一位居住在德国的奥地利人卡尔·玛利亚·柯尔特毕尼(Karl Maria Kertbeny)提出的。他生于奥地利,后来回到奥地利,在他44岁时,又移居到了德国柏林。他是记者、传记作家、人权活动家。看清楚了“人权活动家”,所以他后来向当时的德国就是普鲁士提出对同性恋进行法律改革,也就是在这次提议的演讲稿中首次提到了“homosexuality”一词。而那时候才1868年呐,卡尔·玛利亚·柯尔特毕尼也算是维护同性恋这一群体的先驱人物了。
但是后来精神学家把同性恋作为一种精神与心理上的一种疾病,“homosexuality”一词也就成为了这种疾病的代名词,于是以“homosexuality”来称呼自己的同性恋者很少,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带有歧视甚至是污蔑性质的词汇。
至于gay这个词,最早是在19世纪时用来称呼那些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后来gay这个隐讳语被同性恋者所认同,并用来区别于homosexuality一词。不过这个取代的过程很漫长,直到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同性恋群体强烈要求之下,才有不少媒体开始使用gay一词来指同性恋。而作为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直到1989年才接受gay一词。
而在中国同性恋也是由来已久。当然,对于同性恋我们也有自己的说法。
在对于同性恋最最最最早的说法也同样是最广为人熟知的说法,恐怕就是“龙阳之癖”了。龙阳指得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龙阳君,魏国国君十分宠爱他。“之癖”无非就是说和这个魏国国君有同样的爱好。所以后人就用“龙阳之癖”来形容同性恋了。
至于同样广为人知的“断袖之癖”则是源自于董贤和汉哀帝的典故,这个后面会为大家仔细介绍。
还有“分桃”一说,这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后面也会介绍的。
同性恋有男的当然也就有女的,而女同性恋的说法与男同性恋也是有区别的。
对女同性恋的英文称呼是“Lesbian”,一般我们简称为LES。据说“Lesbian”一词其实是一座古希腊小岛的名字,当然这肯定不能成为“Lesbian”是对女同性恋称呼的理由。纵所周知古希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而女诗人萨福(Sappho,约前630或者612~约前592或者560)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她的诗歌中带有强烈的同性之间的情感,于是从19世纪末开始,这位女诗人成为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她出身的这座叫做“Lesbian”的小岛的名字则被医学界开始使用来指称与萨福有同样性倾向的女性。萨福本人也因此被人们奉为鼻祖。直到现在“Lesbian”一词也就被广泛使用起来。至于“拉拉”一词其实就是les的谐音,而“蕾丝边”也不过是“Lesbian”的谐音罢了,关于“百合”一词多用于二元次,就不在这里多讲了。
外国的称呼八完了当然就要八一八咱们本土的了。
在咱们这儿,女同性恋古时候叫做“磨镜”,据说是因为女同性恋之间相互慰藉又不能像男子一样月二交 ,只能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而且大家都是女人,你有的我也有,所以两人之间的亲密行为就好像是在对着镜子自/慰也就是自摸一样,所以叫“磨镜”。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同性恋的称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意欲不明。搞得好多贬义或是和同性恋根本搭不上边的词在不了解的人眼里也成了同性恋的代称。
其中恐怕最泛滥的就属BL一词了,一说BL恐怕十个人里全部都会想到同性恋。
那BL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百度一下就知道了。BL就是Boys’Love 的缩写,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男孩子间的爱情,也称为少年爱。虽然BL讲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爱情,但是并不等同于同性恋。BL所指的爱情都是很唯美的,很纯粹的,有的甚至只是精神上的恋爱,双方当事人也都必须是美型男。这种想象当中完美的爱情在现实生活当中,别说没有,就算是有那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太不现实了。
“玻璃”的由来是因为玻璃的拼音缩写就是“BL”。不过据说“玻璃”一词带有歧义,所以近年来已被新的词语代替。
“断背山”则是因为李安导演拍的著名的同性恋电影《断背山》。“背背山”是起简化的一种亲昵称呼。
“百合”一词是针对于女性之间发生感情的一种很隐晦的说法。由来很复杂,在后面会为大家仔细介绍。
“搞基”是现下网络上很走红的词语。应该算是同性恋的衍生词吧。后面也会介绍的。
关于同性恋各种称呼的各种由来,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还想要知道的更详细的朋友,比如想要知道卡尔·玛利亚·柯尔特毕尼和萨福的,《断背山》演的是什么的就自己去百度一下好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