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第十五章
郭友云休息日的饭桌上,郭黎跟郭友云和陈桂珍坦白了去面试的事情:“我想辞职了。我已经想好了。”
陈桂珍听完摔了筷子,指着郭黎骂道:“你脑子进水了吗?啊?好好的工作不做,跑到一家私企?别人说起来以为我家出什么事了。你说你是不是有病?”
“我是有病啊,我再憋下去真要生病了,连晚上睡觉都做噩梦。”郭黎叫道。
“你……神经病啊。”陈桂珍气得说不出话。
倒是郭友云这回特别淡定:“你真的想清楚了?从体制内出去,可没有那么安稳了。”
“我知道。可是我就想试一试。体制内体制外,都只是一份职业而已,我不想被这几个字捆绑了。不摆脱的话,我会抑郁的。”郭黎带着哭腔。
“有什么可试的。你到时候后悔都没地方哭。”陈桂珍说道。
“我当时就不该回来的。”郭黎冲她说道。
“是我们绑你回来的吗?是你自己要回来的。还动不动就抑郁,哪那么容易抑郁。”
“那我现在要走,你生气干嘛?”郭黎反问道。
“我不生气,你爱走不走。”陈桂珍起身进了房间。
“那你决定去那家公司了?私企要待遇没待遇,要休息没休息,可不比现在。”郭友云继续说道。
“到时候再换呗。”
“你已经三十多了,三十多岁的年纪,又不是找工作的最佳年纪。没结婚,没有孩子,企业会那么容易考虑你吗?为啥不去考虑那些刚毕业的工资要求低的?”郭友云说。
“那我有工作经验。”
“人家还有学习能力呢!”郭友云说。
郭黎没响。
“反正,你这个决定是仓促了点。你要不再想想?”
“再想想,再想想,啥都不用干了。我已经想好周一去提辞职了。”郭黎说道。
郭友云没说话。和陈桂珍两人一夜无眠。
没想到快六十的人了,还要为孩子的工作发愁。以前只是为个人问题,现在既要为个人问题,又要为工作。就跟养了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一样。陈桂珍默默哭了一晚,郭友云劝了很久,最后两人达成一致:既然郭黎这么想去撞南墙,就让她去撞吧,他们也已经尽力了。希望她撞了南墙后还能有好运气吧。
周处和丁晓冉一听郭黎要辞职,吃了一惊。
“你想清楚了?”周处问道。毕竟局里还没有辞职这个先例。
“哎哟,辞职去外面拼一拼,倒是也不错的。”丁晓冉说,“郭黎这种性格倒是一点都没变啊。”
两人没再说啥。周处领着丁晓冉到分管领导李局那儿,然后又到许处那儿,由许处带着到新局长那儿,一系列流程走下来,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后两天郭黎整理东西的时候,丁晓冉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支口红:“送给你。”
“送我干嘛?”郭黎惊讶道。
“好歹也几年同事嘛。有时候挺羡慕你的。想咱俩小时候差不多,现在感觉天壤之别了。我反正已经屈服于生活了。”丁晓冉感慨道。
“你现在不挺好的吗,有家有娃,随时二胎,不像我,什么都没定下来。”
“你其实可以定下来,只是你不想定下来。不管怎么说,祝福你以后越来越好。”丁晓冉说道。
“谢谢你,晓冉。”郭黎有时候想,人与人之间,也没有那么难相处啊。
周处把郭黎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瓶香水。
“我是真的没想到你会辞职。”周处说。
“我也没想到。”郭黎说。
“所以说是什么原因呢?你为了男朋友?”周处问。
“没有。就是想着走走其他的路去。说起来有些虚。”郭黎说道。
“年轻人,可能就是喜欢折腾。不过能折腾也好。郭黎,我也希望你以后能有好的发展,不要后悔现在的决定。”
“谢谢周处。”郭黎有些想哭。也许有一天会后悔吧,后悔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后悔放弃了这份稳定的工作,但现在、此刻,没有这种感觉。
人生道路上,人总是不停在做选择,做的时候很难过,不做又很难过。
知道郭黎辞职消息的陶信之给郭黎打来电话:“你最终还是选了这条路。”
“是啊,以后我就是一介布衣。”
“以后你就是混商界的。”
郭黎笑了起来:“也不知道会怎样。”
“尽人事听天命吧。”陶信之说。
孟夏在朋友圈看到郭黎辞职的消息,感到很吃惊。
郭黎和孟夏已经很久没联系了,除了一年前相约去了趟隔壁的城市游玩。那个时候郭黎和孟夏都还是体制内的,请假相对自由。之后孟夏被调去政府办,天天游走在务虚会和各种文件中间,忙得晕头转向。
“郭黎,你在做什么啊?”孟夏直接打电话过来问道,“你忘记当年你考得多么艰难了?”
“好像是有点忘记了。好了伤疤忘了痛嘛。”郭黎说道。
“你真的是,身在福中不自知。那你房子租好了吗?”
“没呢,反正还有大半个月时间,打算这两天先过去租个房子,然后出去玩一趟。”郭黎说。
“你倒是安排得明明白白。你爸妈答应了?”
“没有。冷战呢。又能怎么办?现在回组织,组织也不要我了啊。”郭黎说道。
“哎。”孟夏叹气道。
郭黎没响。
“这样子,我这边租约快到期了,也要开始看房子。这边不想住了,感觉交通不太方便,你过来的时候告诉我下,我们一起找,可以合租啊,还能省房租。”孟夏提议道。
“这个好啊,太好了,我反正也没有租房经验,刚好可以跟着你混。嘿嘿。”郭黎想到这真是个好兆头呢,省了好多烦心事。
毕竟是两个单身女子,反而在30+的年纪,抱团取暖了。
郭黎搬东西去上海的时候,陈桂珍一边抱怨,一边跟着她拉着箱子一起去了上海。她看到孟夏和郭黎租的刚装修好的房子,环顾了下四周,说:“这房子好是蛮好的。就是你们两个姑娘家,住这么个老小区,还没有电梯,自己要当心啊。”
“哎呀,妈,我们都多少岁了,知道了。”郭黎收拾着行李,说道。
“多少岁了,还这么任性。我是说,你们认识认识邻居,有时候有事情还能帮帮忙。老小区,毕竟不太安全的。”陈桂珍说道。
“嗯。走,老妈,孟夏,咱们吃饭去。吃完饭去看看我的新公司。这里离我公司很近。”郭黎挽起陈桂珍,然后叫上孟夏去吃饭。
孟夏租的房子太合郭黎胃口了,地铁走路十分钟,公司走路二十分钟,离原先学校地铁只有一站路,什么都好,就是价格比较贵,但是比自己租房便宜多了,而且两个人一起住总归安全。
陈桂珍看着郭黎工作的大楼,抬头望了一眼:“这么高?”
“嗯,总共三十层。这家公司蛮有钱的,租了其中一层。”郭黎说。
“有钱那就给你开高点工资啊。”陈桂珍说,“这种高楼,看着就闷,窗都开不大,哪有你以前的办公室好。这边人又多,又没有食堂吃饭,开销又大,有什么好的?”陈桂珍又开始唠叨起来,“总归没有我们S市好。风水宝地,这么多年地震、台风都没有什么影响。气候好,人也好。”
“那是你没见过外面的世界。”郭黎说。
“外面的世界一定就好?外面的月亮一定就圆?”陈桂珍越说越气,“反正你现在也回不去了,要在上海找男朋友了,以后就要在上海生活了。”
“以后,以后再说。”郭黎说。
“你说你要不要换个国企,怎么说也稳定点。”陈桂珍又说道,“私企总归没有保障,福利也差。”
“妈,我还没去上班呢,你怎么知道不好了。等不好再换呗。”
“你真以为上海遍地是黄金,随便你捡啊。”陈桂珍说。
晚上,郭黎和陈桂珍躺在床上,各怀心事。陈桂珍打心里不喜欢上海这个地方,觉得人看不起外面的人,叫谁都是乡下来的,没有其他地方来得热情大方,担心郭黎在这里压力大,担心她一个人,担心离得太远。陈桂珍总觉得自己可能当时反对得不够狠,明明知道郭黎的选择不好,却偏偏没有成功阻止,如果郭黎以后日子过得不舒心,陈桂珍真的是又心疼又后悔。
郭黎倒是没想这么多,她脑海里都是在想,终于又回到这个自己日思夜想的城市了,感觉自己要开始自己人生新篇章了,有些冒险,有些刺激,有些不安,有些兴奋。
陈桂珍在上海陪了一星期后,回了老家。郭黎跑到花鸟市场,又给自己添了几盆花。她本来想问顾澄拿回自己的小榕树和仙人球,后来想了想觉得人家养得挺好的,再拿回来显得自己有点小气了,就自己又去买了盆新的。她把榕树整理好,放在自己房间的窗台上,又在书桌上放了一颗仙人球,这样看起来有人气多了。
弄完后她坐在桌边,突然想不到要干些什么。离开了几年,自己现在也算是个流动人口打工一族了。凡事都要有代价。
她拿出手机,陆怡安和顾澄都已经早早来问过情况了,这会儿手机微信响起来,不知道会是谁。
“看你朋友圈,你这是辞职了?”是高凌发来微信问。
郭黎差点把这个人忘了。有些尴尬。
“是的呀。不想干了,就换工作了。”
“你还换了个城市?”高凌接着说,“是不打算回来了吗?”
“应该是的。”郭黎说。
“那我还有机会吗?”高凌直接问道,“我对你印象挺好的,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再继续发展一下?”
郭黎苦笑了下,这回看来是我有些过分了。
“可是我不太接受异地。不好意思。”其实不仅仅是异地的关系,郭黎压根就没想过要跟高凌发展一下的事情。
“这样啊。那我知道了。祝福你。”高凌结束了聊天。从此,再也没有联系过。
郭黎终于等到上班的那一天,她想到顾澄上班的装束,也给自己配了套休闲西装和裙子,踩着5cm的小细跟(已经是她能接受的极限高度了)抱着本厚厚的法条去上班。
推门进公司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在看她的穿着打扮,她有点后悔了,公司里除了她,没有女同事穿得那么正式,大家都是一件休闲衬衣或T恤,配合牛仔裤,踩着平底鞋。她有些紧张,又有些松口气,想到明天终于可以换回舒服的T恤和裤子了。
公司的老板是个大叔级别的人,瘦高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让郭黎想起了当年自己的分管领导李局。对,就是这种知识分子模样,没想到知识分子下海也有一手。老板姓吕,吕少华。名字符合年龄。郭黎想。
吕少华简单跟郭黎介绍了下公司的经营情况,最后来了一句:“其实面试的时候我也没想过录取你,但是其他领导都看好你,说你有文字功底,可以兼任公司的一些对外宣传工作。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好好工作,法务兼顾宣传。我们公司小,却五脏俱全,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对公司的积极作用。”
郭黎听了有些不愉快,明明面试的时候说好的是法律岗位,怎么来了以后突然多了份“兼职”。她从吕经理办公室出来,到了自己的直属领导徐晴的办公室。徐晴是个中年妇女,打扮时尚,办公室里放满了各种茶壶茶罐,这让郭黎多少有些吃惊。在民企里这样的作风,不是要分分钟走人的?毕竟茶壶茶罐能给公司创造多少价值。但是徐晴能够坐到现在这个副总的位置,总归还是有她过人之处吧。
“郭黎来了啊?”徐晴笑着说,自制了一杯奶茶放在她面前,“喝吧,我自己做的奶茶,公司里大家都说很好喝呢。”
“谢谢。”郭黎接过来喝了一口,味道是很不错,看来平时没少做。
“你的岗位就设在我这个处室,我们公司目前你这个岗位是新设的,就你一个人。虽然我不是学法律的,但是这一块工作还是需要向我汇报。放心,我很好相处的。”徐晴说。
“好的,徐总。”郭黎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公司里到底怎么个叫法,心想冠个头衔总不会错,好比在单位里要叫谁都是什么处长什么局长一样的。
“你的座位就在大厅第一个,我这边出去就是,电脑和办公用品都给你放好了。有什么问题问行政蔡伶就行。”徐晴说。
“嗯,好,谢谢徐总。”郭黎抱着书出去,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不知道要干些什么。隔壁一个小姑娘转头凑上来说:“你好,我是蔡伶,行政办的。”
“你好,我是郭黎。你好年轻啊。”郭黎看着蔡伶感慨道。
“我今年刚毕业。”蔡伶笑道。
“真羡慕。”
“哪有,我还羡慕你呢,工作经验丰富。听说你是从机关单位出来的?你太优秀了。”蔡伶说道。
这小妮子真能说话。郭黎心想。还没看全大厅的人,有个人就抱着电脑朝郭黎走过来。
“你好,我是业务部周子扬。我这边有个合同,要麻烦你帮忙看一下。”
“额,哦,好的。”郭黎还没进入状态,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有事情干了,她以为会很闲呢。
“我们公司从来没有过法务,现在好了,终于有人审合同了。”周子扬说道。
“那你们以前合同谁看?”郭黎打开电脑,让周子扬把合同发过来,边看边问。
“吕总自己看。”周子扬说。
“吕总?”郭黎吃惊地问道,“他学法律的?”
“不是,他学各种。经济学,又自学法律、贸易管理、建筑。反正能想到的,他都会涉猎。全才。不然他怎么可能自己出来创业。据说他原先是哪个单位的处长。”周子扬说。
“真厉害。”郭黎感慨道。
“这个不假,我们公司员工基本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蔡伶补充道。
郭黎突然觉得压力有点大。以前虽然觉得写东西费脑子,但是在S市单位自己的学历背景算是优秀的,也能被领导重用,现在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凤尾,开始有些不自信起来。她跟周子扬说:“要不你这个合同先放我这,我看完了回复你?”
“好的,反正我手头也有其他的事。我先忙别的。”周子扬说完转头回自己的座位。
郭黎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合同了,一下子把握不到方向,有些脑袋空空。她紧急向顾澄求助,又咨询了陆怡安一些问题,总算在下班前把修改完的合同发给了周子扬。
吕总踩着下班时间点把郭黎叫到了办公室,一上来就问了一些公司法方面的问题,然后跟她还有周子扬和另一个女同事讨论了关于合同的事情。郭黎有些心虚,觉得在吕总面前自己都不像是专业的人。讨论完合同后,吕总叫住她:“下周一和周子扬他们去趟北京吧。”
“好的。”郭黎本来想问去干吗,何时去,后来一想,问周子扬就行了,没必要直接问吕总,显得自己特别没经验。
“北京有个新项目,下周律师要进场尽职调查。你跟着去学习下,积攒积攒经验。”没想到吕总直接说了,“机票蔡伶会给大家订好。”
“明白。”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