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在哪儿

作者:一缕夕阳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难办的户口


      小盼盼的幼儿园生活要结束了,即将步入崭新的小学生活,孩子们欢天喜地,感觉自己长大了,都能上小学了,他们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爸爸,老师说我们快要离开幼儿园,到新的环境里上小学了。”小盼盼在床上躺下来,准备睡觉时突然想起来说了一句。
      “哦,盼盼长大了。”常春生看似随意的符合了一句。说完后,常春生皱起了眉头。户口,盼盼没有户口能不能上了小学?当下,还得去给她办户口。这难办的户口啊!就像一根刺扎在常春生的心上,刺得他生疼。什么时候才能把这恼人的刺拔掉呢?常春生望了望窗外,不知什么时候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第二天,常春生把小盼盼送到幼儿园,他骑上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那儿都响的自行车,硬着头皮又来到派出所。门岗让他把自行车停在了不显眼的角落里。他就站在了长长的队伍里,这长长的队伍就像是他长长的等待。可是等来的结果还是那句话“没有准生证,办不了,我们不能违规操作。”
      “他妈的,孩子招谁惹谁了,这不是难为孩子吗?这不是耽误孩子的前途吗?”常春生生气地骂着,无处发泄的常春生使劲儿地踢了一脚自己的破车子。他是个胆儿小的人,他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每次一进大门,看见那个熠熠生辉的国徽,他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庄严,说不出的敬重。可是我这么敬重她,她怎么就不体谅我呢?怎么就不体谅可怜的小盼盼呢?
      常春生骑着车,耷拉着脸,闷着头往回走,碰到了刘大妈,刘大妈说:“小常啊,这是怎么了?没精打采的。”
      “刘大妈,盼盼该上小学了,可是这户口还是上不上,我怕因为户口孩子上不了学。”常春生皱着眉,抓着脑袋说。
      “你又去派出所了?”刘大妈问。
      “这派出所真是硬单位,硬的比石头都硬,真的是不好说话的。”常春生皱着眉头说。
      “不行去跟小学校长说说好的,看看能不能通融。”刘大妈想了想说。
      “找那个校长呢?咱这最底层的小老百姓,跟人家没有一定点儿交情?”常春生低着头抓着脑袋说。
      “不行你还去找李老师吧,他在学校那么多年,看看他能不能帮着找找人,解决解决。”刘大妈点着头说。
      “刘大妈说的对,我去找李老师。”常春生调转车头,他抬起头,太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正好射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立刻流露出一丝金色的希望。
      常春生来到李老师家,可是李老师家是铁将军把门,他蹲在李老师家门前等着。这儿比他们家那里繁华一些,顺着这段不长的南北向的小巷道,可以听见那条东西向的大街上响着各种小商小贩的叫卖声,甚至可以看见宽敞的大街上,形形色色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他们都在急匆匆地赶着路,赶着这条生活的路。常春生蹲在那儿,莫名的感觉别人的生活之路就像那条宽阔的大马路,然而自己的生活之路,怎么就连这条小巷道也不如呢?这条窄窄的小巷道前方有个不缓不急的拐弯,有个人骑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拐过弯过来了。常春生就想:”小盼盼的户口和上学对于自己真是一个卡子,不知他的小盼盼能不能过去这一关卡。”
      骑自行车的人近了,常春生没想到竟然是李老师的爱人,她车筐里放着一些蔬菜,好像有韭菜,有西红柿,还有几根黄瓜。李老师的爱人个子不高,瘦瘦的,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看上去比李老师要年轻一些。李老师爱人也是一位小学教师,但是她是一个清闲自在的人,不愿意管闲人闲事儿,没事儿时,就喜欢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出去溜溜弯儿。自然这些李老师爱人的事儿,他常春生都是听李老师讲的,所以常春生的事儿也就没有跟李老师的爱人讲,他只是问问:“哦,张老师回来了,怎么李老师没跟您一块回来?”
      “他呀,又在半路上跟人说话呢,真是的,什么当紧的话,说起来就没完了。”李老师的爱人有点儿不满地说。
      “哦,李老师是个热心人,人缘好吗。”常春生简单回了这句,他就推起自行车,顺着李老师爱人过来的方向去找李老师了。
      常春生拐过弯儿,在小巷道口看见了李老师,他正在大街对面跟一位花白头发的高个子大爷说话呢。常春生就在这巷口里等着。没一会儿看见李老师跟那位大爷挥挥手转身朝这边走来。常春生恭敬地给李老师递上一支烟,把事情的来来去去说了一遍。李老师用力地吸了一口烟,嘴里吐出了好几个圆圈,等那圆圈袅袅的散开了,他才皱着眉说:“这事儿虽不大,但是很麻烦,没有户口,入不了学籍。实在不行得去医院找人,办准生证。”
      “这都八年了,也不知道父母是谁,恐怕不好办吧?”常春生紧锁着眉头说。
      “嗯,确实不好办。这事儿还挺磨人的。”李老师扫扫头说。
      “李老师,您认识的校长多,看在可怜的孩子份上,您就多费费心吧。”常春生抱着拳头说。
      “这孩子是够可怜的,我去跑跑看看吧。”李老师还是锁着眉头说。
      “我替小盼盼谢谢李老师!”常春生挤出一丝笑容说。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小盼盼幸福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了,她感觉自己长大了,她跟其她的小朋友一样,憧憬着大哥哥大姐姐们所在的美好的小学生活。可是命运对于这个无辜的孩子是残酷的。李老师跑了好几所小学,找校长说了好多的好话,可是都无济于事,“不符合规定,我也无能为力,不行你去找找教育局,看看能不能解决。”
      常春生气地在家骂娘,可骂娘也解决不了问题啊,怎么办?怎么办?
      刘大妈听到常春生痛苦的骂声,也很难受,她就过来安慰小常说:“听青青说她以前的男友小郭现在是小学校长了,当初怪我没有成全他们。青青是不会找人家帮忙的,为了孩子,我舍下老脸去试试看吧。”刘大妈说完把右手捂在脸上用力抹了一下。
      刘大妈打电话转着玩儿地询问了小郭所在学校。常春生赶紧去买了一包桔子,一包香蕉送过来。常春生提着沉甸甸的水果,他们一路打听,一路来到了小郭所在的学校,这是一所位置比较偏僻的小学校。学校的大门口有一棵歪脖子梧桐树,这大梧桐,就像是高高的门卫,守护着这所学校的平安。在梧桐树下常春生说:“刘大妈,我这也帮不上什么忙,我不进去了,我在这儿等您,您进去跟人家好好说说。”
      “也好。”刘大妈说。刘大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果,一推大门,门竟然没有上锁,开了。刘大妈进了门,反身又把门儿关上,然后她就顺着干净的甬路往里边走。甬路边上有花池,花池里种着月季花,刘大妈顾不上观看周围的景物,她来到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她一间一间地找校长室,可是刘大妈眼睛有点儿花,看不太清,她正着急,过来一位穿着朴素,戴着眼镜,齐耳短发的年轻女人,刘大妈连忙走上前去问:“同志,您好!请问郭庆春校长在那个屋?”
      “最东边屋。”朴素女人说。
      “谢谢这位老师。”刘大妈点着头说。
      “不用客气。”朴素女教师说。
      刘大妈走到校长室门前,她长出了一口气,稍微安定一下,然后轻轻地敲了敲门。
      “请进。”屋里传来一声男中音。
      刘大妈推开门走进来。
      “您是?”郭庆春看着这个提水果的大妈问。
      “您是小郭校长吧?”刘大妈笑着问。
      “是,您是?”
      “我是青青的妈妈,当年你不是到过我家吗?”刘大妈的笑容更灿烂了,走上前把水果放在了桌子上。
      她这一说郭庆春想起来了,青青跟他是高中同学,相恋了两年,就是因为这个人的反对,他们没有走上婚姻的殿堂。她来干什么?来还带着礼物。郭庆春脑子飞快地转着,想着。“大妈,您有什么事儿吗?”郭庆春透过厚厚的镜片盯着刘大妈问。
      刘大妈把小盼盼的事儿说完,拱着手说:“拜托郭校长了,我这也是没办法了,才来求您,我有个邻居叫常春生,他有个女儿,因为没有户口,怕上不了学,我来问问您,看看您这儿能不能接受盼盼这孩子,真的盼盼这孩子挺懂事儿的,这孩子也很可怜的。”
      “诶呀,这事儿恐怕不好办。”郭庆春笑着说。
      “小郭啊,以前是大妈对不住您,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您就给想想办法吧!盼盼这孩子真的很懂事儿的,学什么也很快的,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命不好。”刘大妈盯着郭庆春说。
      “大妈,以前的事儿都过去了,我跟青青还是好朋友,能帮的忙,我一定会帮,可是孩子这事儿真的不好办呀!”郭庆春为难地说。
      刘大妈看实在不行,就说:“实在不好办,就不难为小郭了。”说完慢慢地转过身来,往门边走去。
      郭庆春赶紧站起来,提起水果把刘大妈送出门,跟她道别。
      刘大妈一出大门,常春生看到刘大妈没精打采的样子,又看到她手里提的水果,就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常春生接过刘大妈手里的水果,扶着刘大妈慢慢地往回走。
      走着走着刘大妈突然说:“看来城里上学是不行了,这孩子真是可怜啊!没有父母,咋上个学也这么难呢?城里不行,咱看看把她送到乡下,乡下的学校也许管的不严,可以进去。”“您说的对,乡下也许可以的。”常春生摸摸头说。
      “把孩子送到你的老家,让你老娘帮着照管,你就只管挣钱,养活他们。这不是挺好吗?”刘大妈说。
      “我妈身体不太好,不知能不能照管盼盼。”常春生担心地说。
      “盼盼这孩子自小就懂事儿,又很勤快,跟你妈可以相互照应,不是挺好吗?”刘大妈说。
      “别无他法,那就把孩子送回家试一试吧。”常春生说。
      常春生到门市给老娘买了一些桔子,买了两包豆奶粉,又买了一箱伊利牌纯牛奶,然后坐班车回到了乡下老家。卧在院子里的大耳朵黄高兴地嗷嗷叫着。
      常春生和老娘坐在炕沿上商量着。
      “如果是你的孩子,我有义务给你看,可是你弄回一个野孩子,让别人怎么看咱们?“老娘叹口气说。
      “盼盼就是咱的孩子,这都八年了,你就把她当成你的孙女吧。”常春生看着老娘说。
      “诶,你连个媳妇都没有,让我怎么把她当自己的孙女儿?如果你能娶上一房媳妇,我就高兴了,媳妇孙女儿我都愿意要了。”老娘望着窗外树枝上的两只麻雀说。
      “娘,你以为我不想娶媳妇吗?我愿意得很,可是人家姑娘不愿意,我有什么办法?”常春生涨红了脸说。
      “都是因为这个小女孩,你才娶不上媳妇的,她就是个祸害。”老娘也有点儿生气了说。
      “娘你咋能这么说呢?你实在不愿意管这孩子,我去另外想办法,但是以后不许你再说这种话。”一向脾气温和的常春生生气了。
      老娘看儿子真的生气了,她心软了。儿子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能不心疼吗?这八年来儿子为了这个小女孩儿很少回家,而且把工作也丢了,要怪只能怪自己养了这傻儿子,可是儿子再傻也是自己养的啊!自己不管他,谁会去管他呀。想到这儿,老娘抬头长叹了口气说:“你去跟校长说说,看看行不行,校长那儿能通过,我还说啥呢?你哥你嫂子那儿,我也顾不了了,他们爱咋想就咋想吧。”
      老娘同意了,常春生转身出去往村东头的小学校走去。
      常春生来到小学校,这就是他上学时的小学,他感觉很熟悉的地方,那里有他那么多儿时的记忆,有他童年的梦。校门旁边依然有那棵大柳树,大柳树依然摆动着婀娜的身姿,大柳树上依然有很多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学校后边还有那一片小逍遥林,所谓的逍遥林,就是常春生他们上学时,孩子们自己给学校后边这一小块开阔的空地起的名字。这块空地比他们的学校地势稍微高一点儿,有三棵大柏树,还有五棵大的槐树。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比较喜欢这槐树,因为有这几棵槐树,这里的五月便有了一种独有的味道;槐花香气弥漫的味道,蜂蝶起舞的味道。每每此时孩子们就会站在高高的树下,仰起小脸儿,贪婪地看着那一串串玉铃铛似的槐花,看着一串串槐花在斑驳的阳光里一闪一闪的,孩子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轻轻地嗅着小小的鼻子。挡不住的诱惑啊,胆子大的男孩子们就会爬上槐树,摘下一串串香气四溢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起这甜丝丝的槐花。树下眼巴巴看着的孩子(女孩较多,女孩子胆子小,不会爬树)就会忍不住大喊:“扔,往下扔啊!说好的,好朋友不能独吞的。快,扔下来一点儿,我接着。”树上的孩子就会一边吃一边痴痴地怪笑,树下的孩子看他们还是不扔,就会着急地蹦高,真的想一下子跳上这高高的槐树去吃甜丝丝的槐花。常春生清楚地记得,他胆子小,好像都是在槐树下和女孩子一样着急蹦高的那个孩子。这块小小的树林,藏着他那么多的童年趣事。这一晃多少年过去了,自己成了大人了。他感觉真是奇怪,那时候他是多么地盼望长大啊,长大了可以去闯世界,可是,可是他感觉长大并不是好事,长大就会有很多很多的烦恼,甚至是痛苦,而且有的痛苦只能吞进肚子里;小时候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挨一顿打也不去做,长大后竟然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做着做着就不知道自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了。人啊,真是奇怪的动物。叮铃铃一阵铃响,把常春生的思绪从逍遥林拉了回来。他抬头看见学校的大门换成了两扇崭新的黑漆大门,比他们上学时大了,大门两侧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一边写着:“汤县槐岭村完全小学。”一侧牌子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门旁边的墙也涂的白白的。当常春生抬脚跨进大门,走进昔日生活学习过的宽敞的院子时,他发现如今的学校已经没有了他梦中的影子,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一排低矮简陋的平房经过修缮,变得漂亮多了,红色尖顶,墙壁粉刷的很白,窗子也变得大了,明亮的玻璃在阳光下闪着光,平房前左侧新设了两个乒乓球台,右侧依旧是那棵熟悉的柳树,柳树像一位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观察着这些年来的变化。柳树的旁边增加了两个花池,花池里种着月季花,月季花的花期已过,好多花瓣静静地躺在地上,但是枝丫上有几朵红色的花儿依旧坚强的挺立着。
      常春生轻轻地来到校长室,他抬手敲了敲门,里边传出一声略带沧桑的男中音:“进来。”
      常春生抬脚进去,校长正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
      “请问您是校长吧?校长好。“常春生说。
      校长把报纸拿开。这是一个中年男人,花白的头发不太整齐,一张方脸上疙疙瘩瘩,鼻子有点儿大,红红的。因为这鼻子红,孩子们私下里就喊他:“红鼻子校长。”
      常春生说明来来意,红鼻子校长慢条斯理地说:“按规定,我们不能收,不过孩子上不了学也不是事儿,我找找教育局,看能不能通融通融,不过得交借读费。”
      常春生一听校长有活口,很高兴,他说:“谢谢校长,需要多少借读费,我给您交上。”
      红鼻子校长想了想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就交三百元吧。”
      “好的校长,你看我是先交上呢?还是送孩子时一块儿交呢?”
      “怎么都可以,你先交了吧。”红鼻子校长敲了敲桌子说。
      常春生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给了红鼻子校长。他的口袋里装着四百元钱,本来想着有二百元就可以了,剩二百元给老娘留下,这样一来,只能给老娘留下一百元了。常春生一边想,一边走出校门。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盼盼上学的事儿终于搞定了。
      回到家,老娘已经做好了饭,常春生心情舒畅的吃着老娘做的手擀面,边吃边跟老娘唠叨着村里的家长里短。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难办的户口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033559/1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