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63339《某某》木苏里投了6个深水鱼雷    79563339《某某》木苏里投了5个深水鱼雷    79563339《某某》木苏里投了6个深水鱼雷    

随笔集

作者:鸣佐萝文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博尔赫斯《杜撰集》


      现在是2024年11月12日23:05,开始读第一篇《博闻强识的富尔斯》。

      在序言里看到博尔赫斯这样简单说了里面的两个短篇。

      「其中两篇,《死亡与指南针》和《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也许需要稍作说明。后者是长夜失眠的隐喻。前者尽管有一些德国或者斯堪的纳维亚的专名,背景却是梦幻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弯曲的土伦路是七月大道;特里斯勒罗伊是赫伯特·阿什所在的旅馆,他在那里收到了,但也许没有看那部并不存在的百科全书的十一卷。」

      首先,大部分读者对于博尔赫斯的印象,有这样一句盛誉夸赞:博尔赫斯本人就是一座图书馆。我想,这个评价也许是因为他本人的一句名言出处——「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阅读博尔赫斯,体会他在意象,主题以及故事的运用和把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顺序。《杜撰集》这本小说集写了九个故事,在这本故事集里,我们可以巧妙地寻找到一点点阅读体会。

      第一篇《博闻强识的富内斯》,是自传性小说,它是对失眠的隐喻。博尔赫斯长期失眠,于是写这篇小说。

      故事里的富内斯是一个怪人,能随时像钟表一样报出时间,同样地,他还有一个怪处在于他拥有强大的记忆力,并且理解不了逻辑和思维。

      「他不费多少力气就学会了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拉丁语。但我认为他思维的能力不是很强。思维是忘却差异,是归纳,是抽象化。在富内斯的满坑满谷的世界里有的只是伸手可及的细节。」

      但是有一处地方我不得理解的是,博尔赫斯称富内斯是超人的先驱者,加之查拉图斯特拉的尼采思想引用,这让我有点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富内斯是超人的先驱者,“一个土生土长、未加斧凿的查拉图斯特拉[插图]”;我对这一点并无异议,但不能忘记,他也是弗赖本托斯[插图]的一般居民,有某些无法弥补的局限性。」

      2024/11/13
      《刀疤》
      「我即他人,人皆众生。」
      独特的叙事结构——穆恩讲述的「他」是穆恩,「我」却是他人,听故事的我却是作者,也是听众,而看书的读者都是「我」。
      「我即他人,人皆众生。」

      11/13
      《叛徒和英雄的主题》
      于是,柏拉图年
      卷走了新的是非观,
      带来了相反的老概念;
      所有的人跳起舞,他们的脚步
      进入野蛮喧闹的锣鼓点。
      /威·勃·叶芝:《塔》

      博尔赫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于「历史」的新奇观点。

      历史被谋划、表演,剧本中留下蛛丝马迹。后人抓住线索,却发现叛徒扮演英雄而死,他继续撰写歌颂英雄的书籍,而历史也在此刻继续生长,继续上演叛徒的英雄剧本。

      「于是诺兰想出一个奇特的方案。爱尔兰崇拜基尔帕特里克,对他可耻行径的最细微的起疑都会危害起义;诺兰提出一个计划,使叛徒的处决转化为解放祖国的动力。他建议被判死刑的人死于一个身份不明的刺客手下,情节要富于戏剧性,给人们印象深刻,从而推动起义。基尔帕特里克发誓予以合作,取得赎罪的机会,签署了处死自己的方案。」

      《死亡与指南针》

      你以为我的谋杀是一种偏执的计划,其实这是专门对你所设下的侦探案。

      欢迎入局,欢迎……迎接你的死亡……

      博尔赫斯也许是一个很厉害的侦探小说家。

      喜欢他在这个短篇里面的一段话。

      「一丝亮光引导他走到窗前。他打开窗子:一轮黄色的满月在凄凉的花园里勾勒出两座干涸的喷泉的轮廓。伦罗特察看了房屋。从餐厅前室和走廊出去总是一模一样的天井,或者转来转去还是原来的天井。他顺着尘封的楼梯上去到了圆形的前厅;面对面的镜子反映出无数的形象;他懒得再打开窗子了,因为窗外总是那个荒凉的花园,只是望出去的高度和角度不同而已;屋里是一些蒙着黄色罩子的家具和蜷缩在网中的蜘蛛。一间卧室引起他的注意;里面一个瓷瓶插着一枝孤零零的花;轻轻一碰,干枯的花瓣纷纷掉落。在三层楼,也就是最后一层,他觉得房子大得无边无际,并且还在扩展。他想,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他想,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秘密的奇迹》
      博尔赫斯《杜撰集·秘密的奇迹》里讲了很特别的故事。开篇引用了《古兰经》里的一段话。

      「故真主使他在死亡的状态下逗留了一百年,然后使他复活。他说:“你逗留了多久?”他说:“我逗留了一日,或不到一日。”
      /《古兰经》,第二章第二百六十一节[插图]」

      故事起源于这一段,但不止于这一段。
      故事里的一位捷克作家无端被纳粹拘捕,即将就要枪决。但是他有一个剧本《仇敌》没有写完,他向上帝祈求能否再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完成这个剧本。
      「他想,还差两幕没写,但他很快就要死了。他在黑暗中祈求上帝。我好歹还存在,我不是您的重复和疏忽之一,我以《仇敌》作者的身份而存在。那部剧本可以成为我和您的证明,为了写完它,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世纪和时间都属于您,请赐给我一年的日子吧。」
      上帝批准了他的工作时间请求。
      于是在被无限拉长的两分钟里,这个作家完成了《仇敌》,在修改完最后一个形容词后,他被枪决处死,故事结束,上帝的慷慨也结束。
      「执行日期定在三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时。
      亚罗米尔·赫拉迪克死于三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时零二分。」

      时间这一个概念在博尔赫斯的故事里有了另一种理解,时间的客观性也许在于普遍的认知,但是存在于自己的观念里的时间,它未尝不是可变的。因为无人可证,无物可证。

      刹那也有可能是永恒。

      另,博尔赫斯此人擅长做梦,他的梦非常稀奇古怪,而他的作品里梦境经常是一种特殊意象,也许隐含着什么,也许没有。

      《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

      《新约--路加福音(Luke)》第22章里,讲述了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的这一个说法。里面讲到犹大是被撒旦迷惑,所以才背叛耶稣。

      「22:3这时,撒但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

      Then entered Satan into Judas surnamed Iscariot, being of the number of the twelve.

      22:4他去和祭司长并守殿官商量,怎么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

      And he went his way, and communed with the chief priests and captains, how he might betray him unto them.

      22:5他们欢喜,就约定给他银子。

      And they were glad, and covenanted to give him money.」

      在这种传统说法的基础下,博尔赫斯在这篇短文里解释了自己对犹大的三种说法。

      其一,犹大背叛耶稣是预先安排好的,是牺牲自己反衬耶稣神性的行为。其二,有的动机是出于一种夸大的甚至是无限的禁欲主义。他通过无限贬低自己、折磨自己而将更大的荣耀归于上帝。其三,犹大是耶稣的化身。

      这三种说法是完全地将“神”人化了,他不再是世人眼中完美的上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缺陷。

      《结局》
      转读者评论:

      这篇故事是博尔赫斯对阿根廷民族史诗《马丁菲耶罗》的扩充想象。

      该史诗讲述了高乔人马丁菲耶罗颠沛流离的一生,他因充军而与家人失散,因杀人而浪迹天涯,最后他与自己的儿子重聚并给他们提出人生的忠告(正如本篇小说中的外地人一样)。

      史诗的结局是圆满的——马丁菲耶罗在自弹自唱中与儿子们分手,飘然离去。一个高乔人历经磨难、冲破束缚,尝遍人生况味,终于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自由,这个结局确实完美无瑕。可博尔赫斯并不认为混乱的世界会归于平静,人间的仇恨和痛苦不会轻易消弭。于是他引出了被马丁菲耶罗杀掉的那个黑人的故事,让本已平静的池水再起波澜。在小说的结尾,黑人的兄弟杀死了马丁菲耶罗,开启了和马丁菲耶罗一样的流浪人生,但故事远没有结束,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迷宫罢了。

      《凤凰教派》
      转作者序言:
      「在《凤凰教派》的隐喻里,我学会了如何以犹豫不决和逐步深入的方式提出一个最终不容置疑的普通问题。——摘自作者序言」
      转读者评论:
      凤凰教派是一个隐喻:每个文明都有一些阴暗、腐朽的部分,不能被光明正大地谈论却总可以传递下去,这种生生不息的能量来源于人性和本能。

      《南方》
      转《博尔赫斯谈话录》中作者谈到这篇小说的部分,可作一些阅读参考

      「读者:你能否谈谈你的小说《南方》,你是如何构思,如何写出它来的?
      博尔赫斯:在写这篇小说之前我一直在读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和大家一样,《螺丝在旋紧》这篇小说使我大受震动。小说可以有好几种解释。你可以把那些幻象当做幽灵般化了装的魔鬼,你可以把那些孩子当做傻瓜,或当做牺牲品,也许当做帮凶。亨利·詹姆斯把几个故事糅成了一个。于是我想我自己也要如法炮制一回。我也要试试一次写三个故事。因此我就写下了《南方》。在《南方》中你会发现三个故事。你读到的首先是一个拙劣的模仿。一个人被他热爱的事物所戕害。这是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的“每个人都戕害了他所热爱的事物”的颠倒。这可以是一种读法。另一种是,把它当做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读。还有一种最为有趣的解读方法,并不排除其他两种:你可以把小说的后半部分当成那个人在医生手术下死去时所做的梦。因为实际上那个人幻想着一种壮烈的死。他愿意手持匕首,死在寒光闪闪的刀锋上。而他实际上是死在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下。所以那一切都是他做的梦。我感觉这才是对小说的真正的读解。我确实觉得这篇小说在技巧上不错,因为我一次讲了三个故事,它们同时进行,而之间并不相互侵扰。它之所以有趣就在于此。初次读它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寓言。一个人渴念南方,而在他回到南方时,南方却杀了他。这就是寓言。若将它当成现实主义小说,你便读到一个故事,一个人发起疯来,被激将着去与一个喝醉了酒的凶手搏斗。我想,第三种读法最好:整个故事是一个梦,因此小说写的不是一个人真正的死亡,而是他在临死前梦见的死亡。」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9454968/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