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5年7月30日 4:43
登入   注册   找回账号   找回密码   

万川一澜《镇魂》priest投了3个深水鱼雷    二十一《小狗攻了豪门大佬后》草帽小羊投了1个深水鱼雷    我是一只皮卡皮卡丘《无限流也有小猫文学?》喜月橘投了1个深水鱼雷    

古龙与《萧十一郎》

作者:凌扬
[收藏此章节] [免费得晋江币]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古龙与《萧十一郎》


      
       
      
      古龙与《萧十一郎》 文/凌扬
      
      
      
      如果说金庸把武侠小说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是一个真正把武侠小说作武侠小说来看的人;那么梁羽生与古龙虽然也把武侠小说拼命往上拉,可是他们都不把武侠小说当武侠小说来写,都希图把武侠小说写成世所公认的经典作品,所不同的是梁羽生希望把武侠小说写成历史演义,而古龙则希望把武侠小说写成纯文学,正因如此,梁羽生的小说缺少想像力、文字较为沉闷,古龙则天马行空、文字绮丽,终于青出于蓝,一跃而把其余压了下去,而与金庸一起把武侠小说的大旗树立在高峰,笑看芸芸追逐崇拜者。
      近日看了《萧十一郎》,故此有了上面一番个人之见。
      金庸与古龙确实是武侠小说方面的两个旷古烁今的奇才。如果说金庸是指挥阵地战的高手,那么古龙则是指挥游击战的能人。你看古龙带领着三四男女,巧施妙计,如狐如鹰,面对各方武林高手的围追堵截,依然轻松谈笑游刃有余。他智谋高超,能想别人之所想,更能想别人之未想,他武功高强,几乎一招制敌,故鬼神莫测,令对手未战胆寒。一番苦战,也终能令匪首现形,乃致毙命,所要为祸武林的组织也多被摧毁干净,达到千军万马所能达到的效果。可是同时战争为了什么的疑问也在他的脑海中如毒蛇般纠缠着,连同着战争过程中与战友产生的爱情、友情、悲情也令他心力交瘁地仆倒在凯旋门前。
      如果说金庸是一个相貌一般的导游把游人带往一片拥有壮丽河山的景地,游人能自个人地享受天与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根本不需导游发表任何的议论;那么古龙则是一个相貌美丽的导游把游人带往一片并不那么吸引人的人造景观,游人在导游如巧簧的舌头下,居然相信了面前的景物居然有着一段不凡的经历,晚上还会做着神仙般的梦,妙不可言。他还会很有预谋地带着游人在并不那么宽大的景区里左走走右跑跑,让游人失去了方向感,仿如置身迷宫,却又为不时出现的亮光与美丽所陶醉,希望永远走不出这迷宫,同时却又渴望知道这迷宫的出口在那里。你以为你走了很多的路,你以为你获得了很多的东西,物有所值,其实你走了并不多的路程,你获得的也不多,倒是你的心路历程却是走得很远,这是聪明的导游的诡计。站在出口处,导游会问你一个关于人性的问题,你无言以对,心情恍惚,阳光遭遇了两片乌鸦的翅膀。
      古龙的文字很轻灵很绮丽,多用短句,如酷暑时坐在树荫下的一阵阵凉风,让人舒服极了,而眼中看到的也不是头上的毒日,而是一匹匹空中飞舞的柔软洁白的轻纱,禁不住浮想联翩,身如飞燕,坐在轻纱上在天空中飞翔。可是细细品味文字中的内容却又是那么的灰色,让人仿如看见满天的落叶红花纷纷而下,然后触目所见尽是光秃秃的树干与张牙舞爪的枝条。天空灰暗,今夕何夕,于是云端中滚身而下,摔得很重很重,仰首问苍天,苍天无言。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像门前一条潺潺而过的清澈小溪。只是溪上桥已毁,溪畔茅棚已倒,说不尽的凄酸寂寞。没有见过像古龙这么多口水的作家了,耍贫嘴的本事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了,可是又正因了他的贫嘴令其小说增光不少,这不仅要的是强烈的说话功能,更要的是强烈的智慧,只有有智慧的话语才能令人舒畅服帖,否则只能是一篇流水账,寡淡乏味,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里的对话也多,可是相对于古龙的作品,简直只属不入流的角色,所以我只看了二十章就再没有心情看下去了。古龙的一生是一出悲喜剧,其作品也是一出出悲喜剧,在整个灰暗的基调上有人生的闪光点。
      古龙的想像力的确是很丰富,简直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了。他要笔下的人物向东走就向东走,要他糊涂他就糊涂,要他未战先胜他就未战先胜,于是难免了出现了笔杆子跟不上脑子的时候,这时候读者就会发现有一两个情节很不合逻辑,生硬得很,好像吃了几片还未煮熟的肥猪肉一样,古龙也是觉察到的,于是就不得不为此找藉口,可是这藉口也并不令人信服。如小公子杀了几个护送沈璧君的随从,装醉的萧十一郎终于出手了,责问小公子为何如此残忍杀害同类,小公子反唇相讥问他为何眼看着她出手,他却不出手?萧十一郎说那是因为小公子的出手快,他来不及出手。这回答就很有疑问了,一,萧十一郎的出手怎么也被小公子快,这在书中已得到证明;二,就算小公子真的出手那么快,杀了一个或两个,那么按萧十一郎的实力怎么也应能救得了第三个第四个。显然作者在这里是有意来个英雄救美,为萧十一郎与沈璧君的发展铺路,殊不知却无形中令萧十一郎成了一个与连城璧一样有着险恶用心的人了。相对于金庸小说中的做出什么也要有理由,而且理由也一定很充分很让人信服,古龙好像根本不把理由看得那么重要,于是鬼狐邪神易容法术也出来了,总之是既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也不让读者知道谁正谁邪,以达到他的脑中的设想的效果。我想古龙在修着指甲构思的时候,一定是很兴奋的,也很得意的,可是脑中的一时的灵光闪现,要让笔尖把之逮住,也显然有点力不从心了。那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如果不能有严密的逻辑相辅助,有时会令作品失色的。
      据说古龙成名后同时为多家媒体写连载,心思多了,而他又却是一个喜欢放浪形骸的人,为了不把人物互相窜扰,都把不同连载中的人物关系列出来,贴在壁上,避免笑话出现。由此可以想像古龙为何有些作品为什么没有写完,有些又虎头蛇尾。如《圆月弯刀》就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我在网站中下载的不知是否如此);《边城浪子》后面几章似乎不是出于作者之手笔,太松太散,而且如果不是一部还未完成的作品,那么它早应在马庄主逃走后结束。《萧十一郎》也一样,读者当看到第二十五章《夕阳无限好》时,想到萧十一郎与沈璧君共赴黄泉风四娘投入杨开泰的怀抱里,故事应该是结束了,可是后面故事又展开了。我想如果这不是作者的设想,那么一定是媒体催稿所致。更不可忍受的是有时作品里无端端会出现一场打斗,简直不知为了什么,纯粹就是为了打而打,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松散。古龙在未成名时在各武侠写手的麻将台旁周旋,时不时会为忙得不可开交的前辈捉刀以应付媒体的约稿,期间前辈传授他的写作秘决,他肯定已领会到了的,当他成了名后,显然也运用上了这些秘决,也会找人为他捉刀的。我们现在可惜的是为什么古龙没有金庸这样长寿,如果有的话,随着他阅历的丰富,对小说的增删一定会进行,那么让读者看到的一定是更精彩的作品。
      金庸所塑造的主角大多都是立体化贵族式的,而古龙所塑造的主角大多都是平面化平民式的。所以我们总觉得金庸里的主角,与我们是很远的,虽然我们很崇拜他们,把之都作偶像,可是我们知道这一生也不能有那样的机会的。古龙小说里的的主角虽然也是个个天资聪颖武功高强,可是我们觉得我们能达到,像傅红雪一样跛行整天捏着剑柄扮酷,我自问只要自己肯下点功夫一定能达到,还有像李寻欢一样整天沉迷于酒道怀揣着林诗音的木雕像,我自问也能达到。古龙甚至把这样的特色扩大到无限化,以至把武艺的重要性也撇开一边。也正因为这种平民平面化方式的人物塑造,令人物缺少一种鲜活与丰满,有时让人觉得呆板与死滞。因此古龙塑造的是一类人,而不是一个人,你可能看完他所写的作品,你才发觉其实你一直在看着同一个人在经历不同的经历。古龙是知道自己这缺点的,所以有时也懒得创造人物,直接就把已创造的人物植入另一部小说中。
      如果说金庸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反映自己的爱憎与理想,那么古龙则根本不需要小说中的人物,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就是他,甚至还嫌小说中的人物阻碍了他感情的发泄,禁不住走出前台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老实说,我真的不觉得他是在创造人物,他只是在通过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来表露自己在现实社会中遭遇到的迷惘罢了。不知道金庸与古龙两个导演,孰优孰劣,因为人生际遇不同,性格也不同,更兼年龄上的差别,令他们有着不同的处理手法。放荡不羁的古龙内心深处其实有着小说中人物一样的孤独寂寞与空虚迷惘,悲剧总是注定的。
      《萧十一郎》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萧十一郎、沈璧君与风四娘。
      萧十一郎与古龙大多作品中的主角一样,独身,无父无母,我行我素,武艺顶尖。萧十一郎独来独往,朋友不多,树敌却多,不是他人不好,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敌人是他的敌人为他树的。他不在乎,他还是干他该干的,当然他的敌人也伤不了他,因为他足智多谋艺高胆大。他不会经营生意不会追求孔孟不会为官,他只干他认为他该干的,他不喜欢杀人,但也杀人,杀坏人,他以杀尽坏人来完成他的理想。殊不知当人类还未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坏人总是有的,那么他的理想也总是难以实现的。他不在乎误会与诬陷,外表上他依然洒脱与热闹。可是内心中他的孤独与寂寞却是谁也看得出的。特别是当他遇上了沈璧君后,他常常变得消沉了。他遇上了三个女人,一个爱他的,一个他爱的,一个有恩于他的。爱他的女人走了,他爱的女人也失踪了,有恩于他的女人,死了,但他竟误会了她。于是他只能以酒来度日,在壶中消耗他那青春。他不是拯救世界的人,也不会对世界有什么贡献,他只为他而生存,如果有了女人,他为他的女人而活着。萧十一郎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让人爱也让人恨让人不齿也让人同情。因为我们其实与他是何其相似!
      沈璧君是一个传统的女人,恪守着三从四德,出身世家,眼前奴仆成群繁华热闹,如果不是逍遥侯要拥有她,如果不是鬼使神差的遇上了萧十一郎,她本应该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的,纵使他的丈夫连城璧是一个伪君子。在萧十一郎与连城璧之间,在传统与独立之间,她一直在摇摆着,不知何去何从。或许她内心中是喜欢萧十一郎的,她怀念那间小木屋,怀念置身于玩偶世界的那段日子,可是这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富家小姐对浪漫的向往而已,如果真的要在那种地方过日子,她会不会还那么高兴呢?虽然这个人物创造得并不怎么丰满,但是我们能想像得到她的心情。当她带着红樱绿柳花了两年时间四处寻找萧十一郎时,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她有没有问自己这一切究竟为的是什么?
      风四娘是一个精彩的风骚的独立的女人。作者一开始就把她置身于一个澡盆里,而且让七个人来偷窥。接着写她勾引独臂鹰王的手法,那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尽管人前人后风光无限,可是又怎么能掩饰得了内心的烦躁与寂寞。她爱萧十一郎,却不敢宣之于口,因为他们之间有年龄差别,他骂比周至刚大两岁的金凤凰是老太婆时,她神情轻松其实谁又能知道她内心处的那根敏感的弦。当她想嫁给杨开泰的时候,偏偏又遇上了萧十一郎,终于就成了人见人怕的“吓坏人的新娘子”了。不明白风四娘为什么要这样在凶险残忍的江湖中流浪,如果仅仅是因为萧十一郎,值吗?爱情有时候也真是令人看不透的!
      这不是一部讲述萧十一郎、沈璧君、风四娘的书,而是一部讲述关于作者自己的书。作者在这里赞美、咒骂、发泄、追问,在这里让自己在面对现实社会时候的迷惘统统展现出来,希图在写作过程中排解自我的烦恼,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青年人总有青年人的悲哀,金庸的小说人物大多都跳过了这一阶段,是因作者已对世事看得比较透了。
      作者是喜欢沈璧君这个人的,于是希望她能与萧十一郎走在一起,而风四娘也应该有个归宿,杨开泰是个不错的男人,所以我说第二十五章《夕阳无限好》是很好的结束章节,可是故事不知为什么又继续了下去。或许作者最后也不忍让风四娘这个可爱的女人继续被受折磨,于是让她与萧十一郎有了那么一回。记得杨过与小龙女也是姐弟恋,为什么风四娘与萧十一郎这对姐弟却落得如此一个凄惨的下场。不是作者不想成全他们,这一切都是因为作者的性格决定了。一个喜欢写悲剧的作者,内心中总是想通过所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痛苦。虽然不希望能获得理解与同情,但也想通过这样来渲泄自己内心的郁闷。
      作者在书中一遍一遍的走出来问读者“为什么”、“人在哪里”、“他的心里又在想什么”?我不禁也要问作者为什么不能坦开心扉,爱就爱,恨就恨,而要这么多顾虑?热闹背后的孤独,斩钉截铁背后的优柔寡断,这一切为的是什么?
      酒、女人、才华,是作者给予男主角的东西,可能也是现实中他所拥有的东西,可是最后这三样的东西都成了他们的羁绊。当然古龙也设想过没有爱情的男女关系,如楚留香与李红袖苏蓉蓉等的关系,但这始终是一厢情愿罢了。酒令才华增色,还是才华令酒香醇呢?不管怎么样,一个沉迷于酒池的人,拥有再多的才华都是枉费的。没有人不知道酒色让才华减退,于是人们一边想摆脱它,一边却又忍不住去想念它。戒,的确是一个浅显的字,但却又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动作与行为,世间又有多少人能贯彻得了呢?
      不能摆脱,死也就成了必然。千古艰难唯一死。其实死并不那么困难,如果你把别的东西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死是一件很不可怕的事。但如果你认为酒是你的生命,酒却比你的生命长寿。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借酒装疯借酒消愁!古龙在《萧十一郎》结束时这样向读者发问:
      
      你不能死。
      我不能死。
      风四娘不能死。
      沈璧君不能死。
      可是千千万万年以来,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有谁能真的不死呢?
      有谁能?
      
      或许活着就不是为了死的,死也是活着的一部分,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精彩,为了在活着的这一过程中得到快乐、得到创造、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萧十一郎不能不死,古龙不能不死,你不能不死,我也不能不死,但毕竟我们活着时爱过、恨过、创造过,我们就可无憾了。无憾就可以死了。然而古龙在冥冥中又在追问:人心苦无厌足,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无憾而终呢?于是作者(这个作者是我凌扬)呕血而死带憾而终。
      
      2003.2.8-9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552/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嗑到了嗑到了
    kswlkswl
    展开/收起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请您先登入后再发言!登入 | 注册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