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第一章
傍晚的李家村整个笼罩在夕阳下,现在全村大概二百来户人家,这其中李姓占了三分之二,现任村长就是姓李的,也是李氏的族长。为人处世也算公道,整个李家村在他的管治下大事没出过几件。不过却有一件事常年令他烦恼,也就是李家村五十多年了还未出过一个读书苗子,可今年却出现在了李家,这可是让他在祖宗面前抬得起头来的大事。
要说这李氏族人本也是个耕读世家,祖上也出了一个二品大官,但自那以后族中却断了读书做官的道。因为自这位光耀门楣的先祖后,族中一直未有考上进士做官的族人,。这一辈也就只有村长李行赫在年满三十岁那年考上秀才,李奉赫自知考不上举人也就没在继续考下去,回乡后除了担任村长以外还在族学里授课,也是李家学堂唯一的老师。
虽说李家族人众多,可能上族学的却是早在每户人家里,让他们自己选两个男丁出来,在六岁后参加族学的考核,只有考核通过了才能在族学里学习,这就导致了族学常年只有二十来个人在里面学习。这二十来个人都是家里人的希望。
李家宝的小叔李行北就是在六岁考上族学的,又在明德二十四年,李行北十六岁那年考上了童生,在当时很是了不起,李家人包括李奉赫都对他充满了希望,就举荐李行北去了他现在是举人的同业师兄开的明智书馆学习。
李行北考上童生后又在族学里学了两年才去县里的明智书馆,为了让李行北可以顺利的在明智书馆学习,还特意去找了不长联系的师兄。李行北在明智书馆学了一年后,李奉赫被秦明智叫人请了去,一番谈话后,李奉赫脸色难看的回了村,找到李行北的爹也就是他的堂弟李奉诚那,李奉赫对着李奉诚一顿臭骂,后来,李行北回家,被他老爹李奉诚拿着烟杆一顿抽,要不是他的兄弟拦着这会可就躺在床上修养三四个月了。
农村都有‘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一说,这李行北上面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虽然李家并不富裕,可相比于其他人家来说算是不错的了,又是小儿子,李范氏纵这他,农活也不回干,读书还是一家子人拼了命的供,经常打着参加文会的幌子向李范氏拿钱,一拿到钱就去县里的花街,酒馆喝花酒,不把银子败光了是不会回家的。这次挨打,也是因为他去喝花酒结果被人追到书馆讨债,这可叫明智先生颜面打失,放话说没有这么一个德行败坏的学生给赶回家了。
这李行北不甘心,硬是要下场去考秀才,当然这也是有一种你把我赶出来了,要是我考上了秀才,哼哼哼...在这种报复心理下,李行北根本没想到依着自己的本事,考秀才无疑是痴人说梦。
对于李行北的要考秀才的事,李范氏和李奉诚想着学的这么多年让他去考考看,看的上那就罢了,要是考不上就送他去学门手艺,不能再让他混下去了,家里几个儿媳妇对李行北经常回家拿钱,老范氏又让他,却让家里人省吃俭用,好几年了衣服都没买过,肉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这要是没钱吃也不会这么想,但吃的起又没得吃,好不容易可以吃回肉也是顾着小叔,再就是男人们,她们这些做儿媳妇的连肉汤都吃不到,这又婆婆分给小姑子,自己的孩子也吃不到几块,就算是家里买的肉多了,能分到手的也就一两块,也就老三家的因为怀孕又是李范氏娘家的侄女分的多一两块。因这这些能不让她们抱怨吗。
这李行北要是在考上童生后,能一直坚持认真的读下去,多考几次说不定就考上了,可着举人秀才都说没希望,还要浪费几两银子去考试,这不是烧的慌吗。不过这些我们的男主李家宝是不清楚的,因为他这个长孙还在他娘小李范氏肚子里
插入书签
看厌了女主重生一路奋斗的小说,好不容易找到新的题材,以男主为主线的,都看完了,找不到好看(⊙o⊙)的,只有自己写了,本文系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