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簪樱(第四爱GB)》

作者:张小乙

最近在想“古风”这个词。
古风,到底是什么。衣食住行?几句话?几个字?附庸风雅?还是一种思维,一种社会风尚,一种精神内核。还是,表里都同样的重要。
可是真的要看新时代写手,写三纲五常吗。
其实,我现在,对于古代是否全民遵行道德规范三纲五常,我是有疑问的。我们都说明清的时候儒家思想僵化严重,但是也有很多文人创作了带着市井烟火气的小说,就在这些小说里,我反而看见了打破三纲五常的一种倾向。我们了解的历史,多半是纸面的,是物品的。可是文化教育和精美的器物,掌握在少数贵族手里。平民百姓才是最多的,却没有在历史中留下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痕迹来。我们了解一个朝代,或许要去了解当时的生产力,物价,人口数量,生活水平,去了解平民百姓的生活,农业,工业,商业,诸如此类。而不是仅仅把目光放在贵族身上。我们好像忘了,古代人也是普通人最多啊……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对古代的了解是不是狭隘偏颇的。就像礼仪之邦,是的,人和人之间要用礼来规范。但是亲人之间真的会见面就行礼吗……我觉得可以说是繁文缛节。普通百姓真的有时间讲究这些礼节吗,甚至以当时的教育程度,他们有没有机会接触这些礼节。就像我在家里,问我尊重父母否,当然是尊重的。但是见面就毕恭毕敬,说话很有分寸,我妈会觉得我吃错药了……礼数周全的另一个代名词是“生分”。在某些语境下,敬畏的反义词是亲近。
我一向都认为,“太阳之下没有新鲜事”。我其实没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思想差异整体能大多少,我甚至觉得,这种纵向比较是不对的。应该说,人类和人类之间,思维都存在差异,但是,也有作为人的共性。我们可以互相共情,却各有不同。求同存异,如是。
我只能说,我写的古风,更接近一种“桃花源”。是一种,为了一些信念(忠孝仁义之类),可以舍弃生命的豪情和悲壮,是人生来的恻隐之心,是人生生不息的,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还有,突然想到这个“孝”的问题。我理解的古代的孝顺,是等级秩序,是服从为常态,不服从为例外。当代的“孝”,应该跳出这个语境,完成一个“弑父”,即抛弃权威。“孝”应该是亲情,而不是单纯的回报,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孝”和“慈”皆如此,是互相的体谅,关爱,出于天性,而不是为了回报。所以,我觉得,古代的父子,该有严厉苛刻,也该有亦师亦友。古代人也是人啊,他们也不是照本宣科的生活。为什么当代人就总是把他们想象的很程式化脸谱化呢。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风貌,每个时代的内部,也有多种多样的色彩。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2-07-27 00:18:40
我傻了,古代很长时间可能都没有当代意义上的工业。我理解的工业就是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古代是有手工业的,是我不严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