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先秦 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5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22-07-24 15:11:53
创作背景
西周末年,周都城,镐京被破,周幽王姬宫湦(shēng,一作宫生 )、褒姒等被杀。
后各国诸侯得知犬戎攻破王畿之事,慌忙率兵救援打退犬戎并立周幽王嫡长子姬宜臼为周平王。
诸侯撤兵后第二年,犬戎再次来犯,周平王向诸侯求援,这时中原局势不同以往,东有东夷叛乱,北方戎狄与南方荆楚频频交替进犯中原,中原国家危如累卵,惧慑于蛮夷,诸侯拒援。
无助之下,周平王姬宜臼想起在西边为周室牧马的秦部族,遂遣使者求救。
秦周同源,时为秦人首领的赢开闻后,跪受王命,随即倾举国之兵打退犬戎。并护送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定都洛邑,感于秦人出援,周平王将秦人封为诸侯,赐秦君伯爵,并将周室无力掌控的关中地区一同赐与秦人。
受周平王之诺后,秦人对周围的犬戎们展露出了獠牙……及至秦穆公,九代秦君浴血奋战,击灭犬戎之国二十一,地方扩至千里。化尽戎族部民百万。
周天子发表恭贺,继齐之东伯,晋之北伯后,周王赐秦穆公,西之方伯(方国国君),为春秋时代,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 ,名小白),晋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后第三位春秋霸主。
[2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22-07-24 15:12:06
“岂曰无衣”,是先秦诗歌,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国都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这首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