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管理

作者:贾玉红JYH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章新闻单位的领导 体制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
      (一)基本概念
      新闻单位就是以采集、制作、发布、经闻为主要业务的各类组织机构的总称。主要有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闻图片社等。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的因特网(Internet)网站,其经营组织也部分带有新闻单位的特点。
      报社是采集、编辑并以报纸为媒介向一定区域的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大众传播机构。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散页出版物。
      通讯社是专门收集和供应新闻的专业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向报刊、广播、电视提供新闻电讯、新闻图片和新闻资料,有的还提供音像新闻和音像资料。世界性大通讯社,由于大量收集和供应新闻,被称为“消息总汇”。通讯社发布的新闻只有“上天”(广播、电视采用)“落地”(报刊采用)以后,才能被受众接收。
      目的大众传播机构。广播电台是编、制作并利用无线电波向一定区域传送声音节电视台是摄录、制作并通过无线电波或缆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播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机构。新闻杂志社是以新闻的采集、编辑、发布为主要业务,以杂志为刊载形式的大众传播机构。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是以采集、制作新闻影片和纪录影片为主要业务的大众传播机构。
      新闻图片社是专门以摄制、发布新闻照片为主要业务的大众传播机构,其运作方式与通讯社相似。
      在我国,新华通讯社是务院直属机构,中国新闻社业务范围较窄。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及新闻图片社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往往只充当一种辅助的角色,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较小,经营也不具规模。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集中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特点及其经营发展状况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问题。
      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简单地说就是新闻单位内部领导层的职责分工、权力划分、机构设置等的制度和规定的总称。领导体制是决定新闻单位效率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领导体制不仅会提高领导效率,创造性地实现领导功能,而且还会使整个组织显得生机勃教、欣欣向荣。反之,领导体制不合理,领导层内部权责不明,甚至争权夺利、互相掣肘,必然会降低领导效率,最终失去效率,导致整个新闻单位陷入瘫痪状态。
      新闻的领导体制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别:
      1.一长制
      一长制又称独任制、个人专责制。其特征是领导权力,特别是决策和控制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最高领导者手中。一长制在早期的资本主义商业报纸中比较常见。
      一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领导程序简单,决策迅速。对于新闻单位来说,一长制有利于统一组织采编与经营活动,有利于调动领导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行情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有利于新闻单位抓住时机,迅速决策。
      一个领导者,即使是精心遴选出的领导者,其能力、知识、经验、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对过于复杂的情况,难免因考虑不周或精力不足而导致决策失误;此外,由于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容易发生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的问题。
      由此可见,一长制一般适合规模比较小的新闻单位。
      2.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集体领导制。其特点是新闻单位的领导权,特别是法定决策权和控制权由两个以上的领导者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委员会制下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个领导集团。在这个集团中,最高领导者(职位最高)缺乏一长制下的实际权力,通常为集团活动的组织者。新闻单位的委员会主要有:编委会、社委会、董事会等,在我国,还有党委会。
      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发挥委员会全体人员的智慧,克服个人知识、能力、经验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有利于集思广益,能使重大决策考虑得比较周详,防止出现严重失误;有利于避免权力过分集中造成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个人专断的现象;有利于领导人才的培养。
      委员会制的缺点是:权力分散,容易造成多头领导的现象,不利于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决策的程序比较复杂,麻烦较多,容易造成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决策,贻误时机;集中决策之下,还可能导致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情况,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但总的说来,在媒介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人领导已很难适应媒体经营的要求,在建立新闻单位领导体制时要充分吸收委员会制的优点。
      3.双轨制
      双轨制指将一长制与委员会制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兼有一长制与委员会制的特点,其具体实现形式是将决策划分为一般性决策和重大战略性决策。一般性决策由新闻单位的最高行政领导人负责,类似于一长制;重大战略性决策,则由作为领导集团的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行政领导人此时只是一个集团活动的组织制。者和召集人,以及最终决策形成后的执行人。这又类似于委员会显然,合理的双轨制能集一长制和委员会制两种领导体制之长,克服二者之短,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领导体制。但实际上,一项决策究竟是属于一般性决策还是战略性决策,其界限不那么清楚,最高行政领导人与领导集团委员会的职责界限也就难以区分,委员会不适当地于涉最高行政领导人的工作,或最高行政领导人凌驾于委员会之上,擅用职权的现象也往往难以避免。(二)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
      我国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大体而育,可分为委员会制与双轨制两大类。委员会制一般是实行委员会集体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负责首长的名称,可以是社(台)长或总编辑中的一个,也可以是社(台)长和总编辑双首长;双轨制在我国除一般的含义外,还有特殊的含义,特指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的双轨制。
      总编辑负责制。在我国主要表现为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新闻单位普遍实行的管理模式,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学习的党报管理模式。在这种体制下,编委会是新闻单位各项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和监督新闻单位的编辑、经营、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总编辑是最高行政首长,负责召集编委会会议,具体组织实施编委会的决策,主持新闻单位的日常工作。总编辑通常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委派,在同级党委授权下管理同级新闻单位的编播业务。在具体操作中,又衍生出党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所谓党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就是新闻单位的党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总编辑领导编委会具体执行党委会的各项决定,其他与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相同。、
      社(台)长负责制。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编委会领导下的社(台)长负责制与党委会领导下的社(台)长负责制。在这种体制下,编委会或党委会是新闻单位的最高决策机构,社(台)长为最后高行政首长,一般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任命。
      编委会领导下的社(台)长负责制,由编委会全面领导和监督新闻单位的编辑、经营、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社(台)长负责召集编委会会议,主持新闻单位具体实施编委会的决策。
      党委会领导下的社(台)长负责制,由党委会全面领导和监督新闻单位的编辑、经营、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社(台)长负责召集党委会会议,具体贯彻执行党委会的各项决定,主持新闻单位的日常工作。
      社(台)长、总编辑双首长制。一般表现为党委会领导下的社(台)长、总编辑双首长制。在这种体制下,党委会为新闻单位的最高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和监督新闻单位的编辑、经营、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社(台)长、总编辑均为最高行政首长,地位相同,分管新闻单位的经营、行政后勤与编辑工作,一般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任命,分别贯彻执行党委会的相关决定。
      此外,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规模不大的报社还实行过一种党组领导下的党组书记与总编辑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在报社设立的党组是实行这种领导体制的报社的最高决策机构,其地位相当于实行党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的报社中的党委会。
      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又称“双轨制”,是自1978年我国报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以后,新闻单位特别是报社对新闻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的结果。在这种体制下,社(台)长是新闻单位的最高行政首长。向上,他对上级党委负责;向下,他领导新闻单位的编辑部门、经营部门、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通常还设总编辑兼副社长,主管新闻单位的编辑工作,总经理兼副社长,主管新闻单位的经营工作。总编辑和编委会只负责新闻单位的编辑方针、报道计划、具体编采业务的组织和实施,一般不过问经营部门和行政部门的事务。总经理和经营部门只负责新闻单位的经营,也不过问编辑部门的日常工作。这一体制的优点是,实现了编辑业务与经营管理业务相分离,责权分明,可操作性强,便于采编人员与经营人员、行政后勤人员各司其职,有利于媒介产业化的发展,是我国新闻界人士普遍认同的新闻单位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二节新闻单位组织机构设置
      (一)设置组织机构的意义与作用
      组织机构的设置,就是把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需要完成的工作,不断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业务工作,然后再依据这些各不相同的业务工作,设置相应的部门,并同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职权的过程。其目的是要通过建立适合组织成员相互合作、发挥各自才能的良好环境,从而消除由于工作或职责等方面所引起的各种冲突,使组织成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就新闻单位来说,机构设置就是依据各种媒体自身的不同特点,将其在实现“双重出售”功能时所需的各个工序组合为不同部门,并确定它们不同的职责与职权的过程。
      新闻单位比其他任何机构内部更需要科学的分工,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因为其产品的实效性要求其生产过程必须始终保持高速、快捷的状态,不允许有任何的延误。因此新闻单位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新闻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就一个具体的新闻单位来说,它本身是新闻传媒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组织机构又都是其下属的一个个子系统,它们是新闻单位作为一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因此,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不仅是确保其自身对外输出功能,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部新闻单位作为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闻传媒系统而存在的保证。
      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对组织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组织目标的统一性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它特定的目标,组织中的每一个机构都应该与既定的目标有关系,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样道理,每一个机构又有自己的分目标来支持总目标的实现,而且这些分目标又成为组织进一步细分的依据。目标层层分解,机构层层建立下去,直至每一个成员都了解自己在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样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才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为总目标的实现奠定组织基础。如新闻单位的采编部门、经理部门、行政部门等,其细分机构的设置都必须以实现新闻传媒“双重出售”的运作方式为宗旨。
      2.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调
      分工就是按照提高管理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把组织的目标分成各级、各部门以至每个人的目标和任务,使组织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每个人都了解自已在实现组织目标中应承担的工作职责和所拥有的职权。有分工还必须有协调。协调包括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部门内部的协调。组织机构越能反映目标实现所必需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的分工,越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协调,委派的职务越是能适合于担任这一职务的人的能力,其组织机构设置就越有效。
      3.有利于保证组织机构的权资一致
      权责一致即职权与职责相一致。在设置组织机构时,既明确地规定了每一管理层次和每一部门的职责范围,又赋予了完成其职责所必需的管理权限,而且其职责与职权基本对称。只有职责,没有职权或权限太小,则承担职责的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受到束缚;相反,只有职权而没有任何责任,或责任小于职权,将会导致滥用权利和瞎指挥,产生官僚主义。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应能保证权责统一。
      4.有利于统一指挥
      统一指挥的原理可表述为: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与指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性,避免多头指挥的现象,使组织最高管理部门的决策得以贯彻执行。根据这一原理,上级指示从上到下逐级下达,不许发生越级指挥现象,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并只向一个上级汇报、负责。因此,按照统一指挥的原理去办,指挥和命令如果能够安排得当,就能够做到政令畅通,避免由于“多头领导”和“政出多门”造成混乱。
      5.有利于保证组织的精干高效运转
      任何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必须把精干高效放在第一位。在服从组织目标所决定的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应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组织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如果组织层次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则势必导致浪费人力,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二)组织机构设置的部门化原则
      部门化是建立组织机构的首要环节或基本途径。通过部门化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组织机构的建立过程,实质上就是部门化的开展过程。
      部门化,有利于通过规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上下级关系来明确责任和权力;有利于整个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和控制;有利于对不同的部门工作规定不同的政策,使它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开展工作。
      部门化的意义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如何划分部门才比较适宜,使组织机构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更好地发挥效率。
      根据不同的原则,可以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部门化,它们所依据的基础不同,适用的范围和利弊也不尽相同。
      1.职能原则
      按职能的不同来划分部门是一种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生产专业化的原则,每个职能部门完成某项特定的职能工作,每个部门都负有不同的责任,如新闻单位中的采编部门、经理部门、行政部门等。这些部门可分为基本职能部门和派生职能部门,基本职能部门处于组织的首要一级,每个基本职能部门以内一般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分,细分的结果就是要形成派生的职能部门。上面所说的经理部门通常被细分为广告部、发行部、技术部等。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优点在于:比较合乎逻辑、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具体说来,这种方法能够把技能相同的人集中工作,提高了专业化程度,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且简化了训练工作;强化了专业权利的集中,有利于组织上层加强对组织整体活动的控制。
      按职能专业化划分部门,使各部门的人员养成专心一意、忠于职守的态度和行为,但同时因为过于强调从本部门职能出发来观察问题,容易造成职能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障碍,从而影响到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按职能原则划分部门的组织中,组织首脑往往成为组织中矛盾的焦点,整日忙于协调和控制,负担过重,且不一定能把工作做好。由于各部门过于专业化,也不利于整体通盘负责的首脑人才的训练、培养和选拔。
      2.产品原则
      组织所生产的不同产品在生产、技术、销售市场等许多方面都很不相同,于是产生了按不同品种来划分部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各产品部门负责人对某个产品或产品系列,在生产、销售、服务、财务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职权。
      产品部门化的优点在于:有利于采用专门化的高效设备和专门化的个人技能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使产品生产或销售过程的全部活动协调一致。
      但产品部门化也带来了一些缺点:具有“总经理”素质的人才缺乏;两级管理带来管理费用的增加及某些管理工作的重复。如何保证上层领导对全局的总体控制,避免由于各产品部门的自行其是导致组织整体瓦解的危险,也是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
      3.位置原则
      位置原则即地理位置原则。对于一个在地理区域上跨度较大的组织来说,按位置原则来划分部门是十分必要的。其前提是组织所跨的各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足以影响到组织的经营管理,有必要把某个区域内的业务工作集中起来,委派一位经理来主管其事。即使集中于同一地区工作,而且主要实行职能部门化的组织,按位置原则划分部门仍然很有价值,如新闻单位的保卫人员、清洁人员等。
      按位置原则划分部门的优点在于:能够鼓励各位置负责人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调整政策和战略,并有望取得区域性的成功;由于各区域的负责人可以及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决定,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成本;有利于为组织整体分担风险;有利于训练具有通盘领导才能的组织首脑。
      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物色在地区上能担负起“总经理”职责的人选,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很大困难;按位置划分会造成区域管理和总部管理之间某些职能上的重复,增加管理费用和成本;区域管理和总部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易处理,如果总部管理过于集中,势必使区域部门因牵扯过多而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强化区域管理的职责,有可能会使总部对区域失去控制,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一些权力如资金的筹措、融通和管理等,以集中在总部为好,如果按区域分割过细,必然造成财力分散,助长各区域部门的本位主义。
      (三)我国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部门划分
      在内部组织机构划分上,我国新闻单位基本上综合采用了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化的三项原则,同时又体现我国新闻单位的特殊性: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因此,我国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一般划分为三大部门系统:编辑(业务)部门系统、经营(管理)部门系统、行政(党务)部门系统。
      编辑(业务)部门系统。编辑(业务)部门系统是新闻单位中负责新闻编采业务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其职责是制定编辑方针。拟订报道计划,组织报道活动,安排报道任务,处理具体编采业务工作。它是新闻单位的主体机构,一般设有编委会作为管理编辑部的决策班子。根据业务类别,通常设以下部门:
      总编室。新闻机构中负责制定报道计划、选题、设计总体版面和审查稿件的部门。总编室作为编委会的参谋与助手,负责编辑部各报道部门的相互沟通,帮助各部门解决稿件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大到宣传方向、编辑方针,小至文件的收发、稿件修改、版面编排和编辑人员的办公条件等,都与总编室工作有联系。总编室应当为编委会的工作服务,应当成为新闻单位各方面工作的科学管理枢纽,包括编采业务管理,编辑、记者和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出版、播发管理,设备技术更新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的建立健全等。总编室作为新闻单位的枢纽部门,还应充分发挥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做好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工作,为编委会正确地进行决策,为各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全面情况。总编室应抓一些带全局性的工作,不能取代职能部门的工作。
      评论部。新闻机构中负责新闻评论工作的部门。常常代表编辑部对当前国内外以及当地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表意见,表明编辑部的立场和主张;通过对重大事件或问题的评论来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工作方法,以组织、教育、争取群众。由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喉舌”性质,编辑部发表的评论也就是代表党发出的声音,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评论部的主要工作是组织、编辑、撰写社论、评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等。
      群工部。新闻机构中负责通讯联络业务的专业部门,有的称“读者来信部”、“□□部”。其任务是:处理读者来信,接待读者来访,向读者进行调查;联系通讯员与作者积极分子,组织业务培训,进行业务交流,办好通讯员刊物。
      国际部。新闻机构中对内报道国际新闻和事件,并针对国际上发生的事件发表文章,表明立场和态度的专业部门。国际时事宣传是帮助人民群众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际时事宣传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国际新闻的报道和评论往往涉及到国家的外交政策,因此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坚持灵活性。
      记者部。记者部是新闻机构的主要组成部门。它的基本任务是为新闻机构搜集和写作新闻。其基本的活动方式是采访。记者部一般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有的按报道性质来划分,如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也有按具体工作部门来划分,如党政部门、工青妇群团组织、工农业、财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政法部门等。记者按分工制出去采访,发回报道。
      经济部(工交部、财贸部)。新闻机构中负责经济报道的综合部门。在一些新闻单位内部,常常划分为工交部和财贸部两个部门。工交部主要负责工业、交通系统方面的宣传报道;财贸部主要负责财税、商贸系统方面的宣传报道。随着经济生活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主体地位的确立,经济宣传成为我国新闻工作的中心内容。经济报道要以各种方式宣传和总结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各项经济政策,大力弘扬经济生活中的新成就、新事物、新人物,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政法部:新闻机构中负责政法工作报道的专业部门。政法部以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维护、促进“四化”建设和经济改革为重点,进行宣传报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在经济活动、经营管理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宣传;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宣传;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的宣传。
      教科文部。新闻机构中从事教育、科技与文化报道的专业部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介绍教育、科技、文化战线的先进经验,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及文化知识,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理论部。新闻机构中专门负责理论文章的组织、撰写、编辑工作的业务部门。要求该部门的人员必须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在某一领域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短时间内能够就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或一定领域内的专业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的理论文章,必要时自己撰写。所发表的观点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文体部。新闻机构中从事文艺、体育方面宣传报道的专业部门。在报刊中,它负责文艺、体育稿件的采写、编辑;在广播、电视中,负责文艺、体育节目的编辑与制作。
      农村部。新闻机构中负责农村宣传报道的专业部门。农村宣传报道围绕农业生产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讨这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摄影部。新闻机构中从事拍摄新闻照片、电视新闻、新闻电影的专业部门,通常专指报社拍摄新闻照片的部门。它主要运用摄影技术,摄制照片,负责报刊版面的形象性宣传报道。新闻摄影报道,是新闻事件现场的形象纪实,能够迅速及时、形象真实地反映时代风貌。摄影部的任务包括组织图片报道,从新闻图片来稿中选择、推荐图片稿件;组织培训摄影通讯员,开辟稿源;收集与管理图片资料;策划不定期的摄影专版等。
      经营(管理)部门系统。经营(管理)部门系统是新闻单位负责经理工作的综合性专门机构。该机构直接受新闻单位最高决策机构的领导,主要负责新闻单位的印刷、出版、发行、广告、财务、物资、技术等方面的事务,以及新闻单位的多种经营业务;有权作出一般性的经营决策,但须及时向新闻单位的最高决策当局报告经济状况和经营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其具体业务包括:制定预算,核算成本,组织收人,控制支出,延揽广告,采购物资设备,制定劳动定额,组织报纸发行,开展公关活动等。其负责人通常称为“总经理”。在现代报业经济中,总经理一般由董事长或社(台)长聘任,是新闻单位处理经济事务的执行者,是经营部门的行政首长,在新闻单位内与总编辑地位相同。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订并组织实施新闻单位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监督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领导日常管理工作,作出一般性经营决策,同时向社(台)长报告经营活动状况,提出改进经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业务类别,通常设以下部门:
      财务处。新闻机构中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部门。其职责是:编制财务预算,进行决算,制定内部财务制度和各项开支标准,进行成本核算,分析经营状况,对各部门经费使用进行审计,发放工资,按制度申报利税,负责与银行和其他机构的信用往来和资金融通,掌握资产状况,为最高决策机构提供财务状况的报告和解释,以及经营管理决策的咨询。
      广告部。新闻机构中负责广告版面和广告节目时间的销售及其他广告业务的专业部门。该部门的工作主要有:承接和延揽刊播广告的业务;根据成本和市场竞争情况确定适宜的广告定价;与现有的和潜在的广告客户发展和保持密切的联系,以掌握其动向,并向其通报本新闻单位社会地位、影响的变化情况和各项新发展,以及有关的信息和统计资料。我国一些新闻单位的广告部还有制作广告的业务。
      发行部。新闻机构中专门负责报刊发行工作的专业部门。发行部的具体工作有:建立有效的发行网络,组织报刊的收订、零售,保证订户及时收到报刊;保证报刊及时在报亭上架,在零售摊点上及时摆出,保证报刊及时送往邮局;及时改进发行路线和方式,以降低发行成本,节约发行费用;根据出版成本和市场竞争情况提出合适的报刊定价建议:将从发行网络中收集到的读者意见及时通报编辑部,以改进报刊的编辑工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发行部还要根据发行稽核机构的规章,及时报告发行情况。
      技术部。新闻机构中综合负责技术设备管理和技术保障的工作部门。这一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使用、维护技术设备,管理培训技术人员,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技术保障,为决策机构提供技术工作方面的咨询。该部门的工作主要涉及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播放系统、制作系统(包括激光照排、制版、印刷等)和动力系统。我国一些新闻单位设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上述工作。
      印刷厂。新闻机构中一般只有报社设有印刷厂。它是专门负责报纸印刷业务的工作部门。该部门的工作原则是优质、高效、快捷。各报社印刷厂一般在保证本报正常印刷的前提下,往往还代印其他报纸,承印社会上其他读物和各类广告传单的印刷。.
      物资处。新闻机构中负责后勤保障的综合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新闻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纸张、油墨等),新闻采集器材(稿纸、笔、摄影机、摄像机),新闻编辑、制作、播出器材,以及餐饮物资的采购与供应;交通工具的配备与调度等。
      行政(党务)部门系统。行政(党务)部门系统是新闻单位负责党建后勤工作的组织机构的总称。其主要职责是处理新闻单位编辑、经营工作系统之外的其他事务,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召集党委会、新闻单位内部各项组织纪律及上级有关部门政策、法规的落实,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人事制度,担负安全保卫职能,提供后勤保障等。实行党委会集体领导制的新闻单位,这一系统还是决策中心。通常设以下部门:
      办公室。新闻机构中处理日常杂务的工作部门。在新闻单位内部起沟通与协调作用,在新闻单位外部起联系与组织作用。机关党委。新闻机构中党的基层组织。它的任务是研究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保证执行上级指示和完成各项任务,对重大原则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新闻机构负责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包办代替他们的工作。它应对包括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以及他们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并把了解到的带方向性、全局性工作中的缺点、问题及时通知行政负责人或报告上级党组织。
      纪委。新闻机构中的纪律检查工作部门。它是新闻单位党的建设、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监察机构。
      人事部。新闻机构中综合管理人事工作的部门。其职责是:掌握和使用编制计划指标,聘用各级各类人员;建立并保管人事档案;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协助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确定和执行工资政策及各项福利政策;为决策机构提供有关人事政策和组织设置方面的咨询等。现代人事管理工作强调制定用人规划,即要求根据对未来发展所需人员的数量、质量、用途的科学预测,对现有人员潜力及其在未来时间变动情况的估计,建立用人规划和人员培训计划,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这对人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卫处。新闻机构中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部门。新闻机构作为大众传播机关,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和舆论工具,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要。
      第三节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和组织
      机构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
      (一)我国新闻单位现行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的不足之处
      1.浓厚的行政机关特征
      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介长期以来都是“意识形态的媒介”,新闻单位是隶属于党的各级组织宣传系统的事业单位,其内部的人,财、物及其他资源按行政方式配置,和行政机关一一对应,这是由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夺取政权后的继续与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所确立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宣传工具”,“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等,这些都给我国的新闻事业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仍然是新闻工作的指针。
      目前我国的新闻单位基本上都实行党的部门和政府部门双轨管理。就通讯社来说,我国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直属□□的领导;就报社来说,我国的各级各类报纸都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机关报以及在它们的影响下所创办的各级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创办的部门报纸和专业报纸,它们除接受各级党委(党组)宣传部门的领导外,还要接受专门的政府部门新闻出版署(厅、局)的管理。就广播电台、电视台来说,它们本来就是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它们直接主办,同样要接受各级党委(党组)宣传部门的领导。无论新闻单位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都必须对主管党委(党组)负责。
      新闻单位浓厚的行政机关特征还表现在其内部的人事安排上。新华社的人事安排自然由□□直接管理;各级各类报社的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由各主管单位直接任命,并列席党委的重要会议,甚至担任常委,一般人员的进出都必须经过报社党委的严格审核,各主管单位控制其人员编制;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台长、总编辑、党委书记由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厅、局)直接委派,他们一般都在所属厅局中担任要职,人员编制由所属厅局直接管辖。实行“企业化管理”之后,新闻单位虽然在用人上有一些自主权,但依然是“事业单位”,在很多方面依然要听从各主管部门的安排。
      2、等级森严、层次过多
      我国的新闻单位既然是行政机关的延伸,有关部门对新闻单位的管理也多采用行政手段,机构庞杂,手续繁多。
      在组织上,我国的各级各类新闻单位均受归口的主管部门及专门的政府行政部门-新闻出版厅局与广播电视厅局管辖。在建制上,我国的各级各类新闻单位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一般划分有正副部级、正副厅级、正副局级、正副处级等,在对外联络与业务交往中,都必须按严格的行政级别办事。比如在我国报界领风气之先的《新民晚报》,1995年在美国组建的新民国际有限公司,很认真地设为正处级建制,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人难以明白为什么这家商业公司的领导在行政级别上只相当于一位县长,因为在西方市场经济社会,公司企业的管理职位与政府机关的公职风马牛不相及。
      在内容上,我国各级各类的新闻单位的主管部门对新闻媒体所刊播的新闻及广告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定,并在必要的时候运用行政命令进行干预,而且建立了新闻通气会制度,新闻审听、审读、审视制度;定期召开各新闻单位负责人参加新闻通气会,传达有关精神,统一宣传口径,明确新闻宣传重点,甚至对重大新闻发出通稿,各新闻单位要照抄照播;各级主管部门、各新闻出版厅局、各广播电视厅局还聘请了一大批审读员、审听员、审视员,对报纸、广播、电视进行审读、审听、审视,并定期出版内部材料,对新闻宣传进行评价,包括批评与表扬。
      3.单一型媒体格局
      我国把新闻单位作为党和政府工作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把新闻单位当作行政机构管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我国各级各类新闻单位的单一型媒体格局。
      单一型媒体格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品种的单一;二是媒体经营的单一。媒体品种的单一主要表现为每个新闻单位基本上都只有一种媒体,要么报纸、要么广播、要么电视;媒体经营的单一主要表现为除了政府补贴外,各新闻单位的其他收入基本上依赖少量的广告.发行(报纸)或收视费(有线电视),即都是单纯依靠媒体本身获取的收人。新闻单位的事业单位性质,使新闻单位能够长期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追求经济效益的内在驱动力与外在压力,新闻单位缺乏进行多种经营、实现产业化运作的前提条件,致使很多新闻单位长期以来就根本没有经理机构,甚至不知经营为何物。在这种运作方式下,由于媒介的生存条件有保证,新闻单位个体的领导只需担负两个方面的责任:一是对内部进行必要的管理,以保证整个机构的正常运行:二是对新闻业务,主要是采编业务,进行准确的把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 1978年。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家报纸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中国媒介产业化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开始注意到业内的广告、印务等的经营。1988年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局联合颁发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后,多种经营一时成为新闻单位的热门话题,各种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一哄而上,但由于新闻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型媒体格局以及浓厚的行政机关特征,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缺乏善于经营的人才,真正能够盈利的如凤毛麟角。湖北孝感日报社在总结自己从事十多年多种经营的状况时说:“十多年中先后兴办了12个公司、工厂、服务社等经营实体。这些经营实体在性质上有全民、集体,还有个体。在人员构成上,有选调,也有招聘,有编辑记者,也有普通干部职工。在经营品种上,从石油、钢材、科技信息、电脑打字、房地产开发到录音录像、广告画册、装饰装演及农副土特产品。在经营方式上,有独立经营,也有合作经营……纵观十余年的经营情况,有成功有失败,但失败比成功多;有经验有教训,但教训比经验多;有赚钱有亏损,但亏损的公司比赚钱的公司多。"①孝感日报社的经历可以说是全国报业十多年多种经营实践的一个缩影。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现实表明,进行新闻单位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势
      1.新闻单位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及其对领导体制变革的要求自1978年以来,我国新闻单位从报社开始奉行的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企业化”是一个极富内涵、极易变通、极具弹性因而也就极便操作的提法。一旦实行“企业化”,“化”的逻辑就会发生拉动作用,使报社经营管理的面貌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十五大继续强调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方向,并进而提出了“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企业集团”的问题,这就为已经走上“企业化管理”不归路的新闻事业在世纪之交如何开路指明了方向。
      在实行企业化管理,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如何搞好领导体制的变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989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全国报协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全国报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中组部、人事部、国家体改委研究室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级报社的负责人对报社体制改革问题共同进行了研讨。会议上提出了改革报社领导体制的三种方案:实行社长负责制,实行社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到目前为止,人们一般偏向于执行第三种方案,即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这种体制可向广播电台、电视台延伸,成为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
      2.逐步实行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的双轨制,是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势
      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的双轨制是新闻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这种领导体制下,国家对新闻单位享有出资者所有权,新闻单位享有法人财产权。社(台)长为新闻单位的最高行政首长,也是法人代表。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授权的部门组建董事会,其成员由国家委派或更换,社(台)长往往兼任董事长,向董事会负责也即向各级国家机关或部门负责,确保新闻单位接受国家的领导。在新闻单位内部,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权责分明的组织机构,实行采编、经营、行政后勤分开,编辑部门专司“编辑”,经理部门专司“经营”、并结合自身条件,开展多种经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职工福利,确保新闻单位作为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实行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的双轨制,我国的一些新闻单位已经作出了十分可贵的探索。1994年2月,经广东省委批准,羊城晚报社首先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两年时间,发行量由全国第5位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人民日报》和《新民晚报》,保持在100 万份以上,广告收人从过去的1亿多元上升到4亿多元。社长马镇坤认为:“这种被称为‘一驾马车,两个轮子’的新的领导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①南方日报社也于1995年由以前的总编辑负责制改革为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社长刘陶在《论老总抓总》一文中指出:“是要真正做到‘老总抓总’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对报业发展,第一把手要有总的思路,要抓总的策划,要促整体推进。”②总的思路就是“一手抓‘报纸’,一手抓‘银纸””,既要靠办报促进实业,又要靠实业保障报纸;总的策划就是要抓优势,紧紧抓住省委机关报的优势不放,注意抓好总的策划,力求报纸布局和实业布局的合理性,实现优势互补;总的推进就是抓重点,一个重点是挖掘和使用经营人才,另一个重点是加强管理。羊城晚报社、南方日报社的实践,为新时期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转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我国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
      逐步加大按产品原则组建部门的数量,以适应新闻单位向新闻集团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
      我国新闻媒介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集团化经营,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认清新闻集团的性质。在新闻集团问题上,“新闻界对名称的熟悉与对名分的推崇与追求并不等于对名称所包含的实质与内涵的准确把握”①。事实上,新闻集团就是新闻集团公司的简称,而国内新闻界真正明白新闻集团的性质是公司的人士并不多。可以肯定,新闻集团公司是与一般企业公司有着重大区别的公司,新闻产品是特殊的商品,但是我们绝不能回避新闻集团是公司,新闻产品是商品这一实质问题。
      集团化经营的基本原则是,每创建一个部门,就要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单位,每一个盈利的部门必须上交一定数量的盈利额。从经济学的意义上严格分类,新闻产品就是新闻集团所生产的最主要的产品。既然集团化经营是我国新闻媒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现行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过程中,就必须注重按产品原则组建部门,并加大其数量,以适应这一趋势。
      从我国新闻单位机构设置的现状来看,也确实应该加大按产品原则组建部门的数量。我们已经分析过,我国新闻单位是行政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延伸,其机构设置基本上与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一一对应,而且长期没有经营“新闻”的观念,与经营有关的部门仅仅限于发行(报纸)、广告等部门,且很少被提高到与编辑部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都要求新闻单位在向新闻集团过渡、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按产品原则改造原有的部门,增加一些新部门。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85795/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