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事录·陆羽传奇

作者:宿念执念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108章


      卢杞抬了一下眼皮,道:“林阁老你要是有这番揣测的功夫,不妨多想想接下来我大唐当如何给东瀛国一个交代。”
      “生死明灭都是人生的寻常事,死了就是死了,还要如何交代?”林阁老看着眼前的阴险之人,“说的多了,恐怕是更叫我大唐处于不利地位。”
      “来人。”卢杞叫了一声,“将恩觉大和尚的尸首拿到白堂去,叫仵作仔细验过之后,来给圣上和本官回话。”
      群臣就这么看着几个官兵走了进来,将那东瀛僧侣的尸首搬离了茶宴现场。
      圣上的情绪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只是问了一句:“可有从恩觉大和尚身上搜出什么利器?”
      程公公道:“匕首和暗器倒是没有搜出,反而是有几张当铺的典当凭证在身,老奴已经叫官兵们将那些凭证拿下了,圣上可要现在就过目?”
      “去拿过来给朕瞧瞧。”
      “是。”

      圣上从程公公手中拿过了那些典当凭证来看,问:“照此看,恩觉大和尚不是经常出现在当铺吗?怎么官兵们就没有一个将他截下的?”
      官兵统领回话道:“下关未听到相关情报,也未有人来给朝廷提供线索,所以不知。但是,典当铺子都是白天做生意的,晚上关门盘点账目、不再与客往来,白天恩觉大和尚若是去,没道理不暴露身份才对。”
      “糊涂!”圣上指着官兵统领一骂,“难道恩觉大和尚就不懂的乔装成我大唐子民的模样去典当铺吗?”
      官兵统领跪地道:“是下官失察,请圣上恕罪。”
      “好,朕就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圣上把典当凭证压在手肘下,“仔仔细细去查,把恩觉大和尚的典当之物和换取之物、以及他在典当过程之中都遇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都查清楚!”
      “是!下官领命!”
      应罢,官兵统领就退了下去。

      皇帝站了起来,一脸严肃地对文武群臣道:
      “茶宴之上发生命案,实在是荒唐。也怪恩觉大和尚自己挑了偏僻的地方坐,才叫没人留意到他的死因。”
      “朕的意思是:先从大处查起,弄清楚那东瀛僧侣的行踪和去典当铺子的目的;再从细节着手,去探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以及他死前为何要点琉璃灯盏来烧那装了水的纸托。”
      “圣上英明。”林阁老道,“老臣也是这么以为的。”
      “何大人!”
      “臣在。”
      “朕命你找出恩觉大和尚是为谁人所害,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将真凶捉住,交由朕在朝堂之上亲自审问,好给东瀛国一个交代。你听明白了吗?”
      “臣听明白了。”

      从茶宴的场子出来。
      我不禁问智积禅师:“师傅,可是众人晓得徒儿病刚好的缘故,所以没有拿徒儿出来为难?没有谁硬把徒儿牵连进事件当中?”
      智积禅师反问:“鸿渐是不习惯了吗?”
      “嗯。”我承认,“有点。”
      “你且当恩觉大和尚是自己圆寂的就好了,这样你就不会去查,也可以免去诸多烦恼。”
      “徒儿可能没有精力去找寻恩觉大和尚的死因,但是很想弄清楚:为什么他要点琉璃灯来加热用纸托盛着的水?”
      “会不会仅仅是东瀛国的僧人们参加宴会时的一种习惯?”智积禅师推测,“习惯了,所以他就这么做了。无关旁的原因。”
      “徒儿觉得不是。”我摇头,“徒儿问他时,他没有回答,应该是想叫徒儿自己去琢磨吧?”
      “为师念恩觉大和尚也是修行之人,回安善堂之后,就为其诵经祈冥福罢!”
      “师傅心善,相信恩觉大和尚在天有觉,也会保佑东瀛国与大唐和睦相处,不起战火。”

      次日,长安客栈。
      李季兰、侍茶姑娘正跟刘钱阎三人一起吃饭,忽然掌柜的过来,低声道:“小的得来最新情报,恩觉大和尚……在茶宴上死了!”
      刘长卿像是早有预感一般道:“本官就知道,那东瀛僧侣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本来他的出现,就意味着没有好事发生。”
      钱起问:“照你看来,那僧侣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拿向张志和张大人讨诗做借口,进而卷入到他自己都怕是不知道的朝堂党争中去?”
      刘长卿道:“也不能妄自推测那僧侣的死就跟卢林两党有关,毕竟他不是第一次进宫朝见,冤家在何时何处结下的,也不好说。”
      “刘大人说的有理啊!”掌柜的赞同道,“就像是干我们这一行的,谁也不敢轻易得罪客人,否则被报复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惹下的祸哩!”
      李季兰问:“掌柜的,你可听到别的更详细些的消息没有?像是茶宴上发生这种事,圣上有没有迁怒陆大人?以及那僧侣死后,尸首被怎么处理了?”
      “小的从办案的军爷们口中得知,圣上没怪陆大人什么,茶宴过后也没有追究陆大人什么连带责任,算是十分开明了。那僧侣的尸体,仵作听了卢杞卢大人的话在细验,目前没有答复。”
      “啊对了!”掌柜的记起来,好心提醒道,“茶宴当日值守在外的军爷从那僧侣身上搜出了典当铺子的交易凭据,圣上下令细查。小的记得,灯家包子铺的叶老板跟李姑娘你和阎公子提过相关线索。”
      李季兰道:“的确是如此,但是我跟阎公子按照线索在‘范字钱庄’找到恩觉大和尚的踪影,也是为了向他求药救人呀!”
      “可是要小心了。”掌柜的道,“李姑娘你跟阎公子的两张嘴,可说不过那些办事的军爷们的嘴,军爷们要是把你俩作为重大嫌疑人捉拿归案,怕是陆大人也难保你俩的安危呀!”
      “怎会如此?”阎伯钧没有怕,而是觉得无法接受,“连我跟李姑娘都卷入到了此事之中。”
      “是啊,别说你俩,包括‘灯家包子铺’的叶老板、‘范字钱庄’的范老板也一样免不了牵连呢。”

      侍茶姑娘道:“照我看呢,与其等那些军爷们查到头上自己有理也说不清,倒不如主动到告知陆公子此事,也好让陆公子心里有个底,免得到时候受制于人。”
      “千错万错也是恩觉大和尚的错!”刘长卿道,“他活着的时候,朝中局势就不乐观;现在他死了,死的不明不白,更是叫无辜的人也要为他的‘个人独断行踪’买单,不是太没有道理了吗?”
      李季兰道:“长卿、钱生,我想我还是得把自己跟阎公子跟案子的关联点,都一一细写下来告知陆羽才行。这样可以免他措手不及,也算是我跟阎公子在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保。”
      “李姑娘果然是明白人。”侍茶姑娘道,“一封书信比一番话实在多了,机智敏锐如陆公子,定是能够先那些草包似的军爷们一步,将恩觉大和尚的行踪轨迹跟躲避原因都各自找出理顺、且理出个所以然来。”
      李季兰没好气道:“你倒是巴不得陆羽日夜操劳。”
      “侍茶只是相信陆公子的实力罢了。朝廷的大小案子,交给刑部官僚有用吗?交给官兵有用吗?到头来,还不是只有陆公子才指望的上?”
      “我忽然觉得,恩觉大和尚既然敢一个人来唐,就说明了他做好了死的觉悟才对。”李季兰无奈道,“如今应验,为何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要把他的生前身后事都给折腾明白?”
      “谁叫他是个使臣呢?”刘长卿道,“大唐国是出了名的爱面子之邦,要是连个僧侣的死因都找不出,不是让四周的小国取笑吗?所以圣上不能坐视不理。”
      “唔。”李季兰多少知道了,“无论如何,我先回房去写书信,你们吃吧,不必等我回来了。”

      恩觉大和尚之死,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情并没有想象的平和,而是以出人意料的传播速度迅速扩散。
      皇宫内外,什么说法都有,像是:
      “那僧侣定是被暗杀,凶手应该是个高人,懂得杀人于无形之法。”
      “那僧侣没准是自杀,服下去了什么外人查不死因的药。”
      “那僧侣莫不是脱离了佛道而步入魔道,死于自己的心魔?不然怎么会进入茶宴场子之后就一直‘默默无闻’?完全不似常人。”
      “听说那僧侣在死前还表演了一番妖术,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法,竟使得盛了水的纸托不被蜡烛烧穿。圣上和群臣都被吓了一跳,至今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来。”
      程公公传了皇帝的命令出来,要求皇帝里面不得再私议此事。
      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大家还是会悄悄地谈,管不住嘴。
      拿现状没有办法,程公公就随便抓了一个宫女来掌嘴和夹指大罚,杀鸡儆猴,才算是把舆论给压了下去。

      朝堂之上。
      皇帝没有开口之前,谁也不敢拿出“东瀛僧侣之死”的事情来说。
      而卢杞,则是在得知颜真卿不肯写《知错状》之后,以不满的态度直言于君:
      “颜真卿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样子圣上不拿处置他来给朝中的老臣们开个先例,是不能肃清类似行径了!”
      皇帝本就因为“东瀛僧侣之死”的事件调查无进展而恼火,且不想在朝堂上多提这份晦气,恰好卢杞发起了话题,就龙颜大怒道:
      “好呀!这个颜真卿,敢公然反抗于朕!机会,朕已经给过他了;意思,朕也已经传递给他了。他却是仍旧不识趣,那就怪不得朕要治罪于他。”
      卢杞和林阁老第一次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圣上英明!”
      看来彼此敌对的阵营,在能够同时陷害忠臣之时,也是会一个鼻孔出气的。

      “来人,传朕旨意:湖州刺史颜真卿,目中无君,知错不改,降三成俸禄,没收奴与婢各五人;于同光阁中撤去其功臣画像,不复再享千秋万代殊荣;回收其因建功受赏的丹书铁券,不复再享传袭免死之牌。”【注1】
      群臣议论纷纷。
      我也是没有想到,圣上竟然会对颜大人罚的如此重、如此鲜明。
      圣上的这三条处罚,哪一条对颜大人的打击不是致命的?
      从吃穿用度的削减,到朝中份量的否定,再到旧时功绩的剥夺,件件冷酷无情,足以见得圣上对颜大人不满已久——
      今日的发泄,圣上绝非是受了卢林二人的刺激,才大肆而行。
      每一条处罚,层层递进,都是圣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早有准备之言啊!

      卢杞道:“吾皇圣明,如此决断,臣等无异议。”
      群臣亦道:“臣等同卢大人一致想法,无异议。”
      “好!”皇帝畅快道,“那这件事就这么办!”

      皇帝问:“众爱卿还有其他事情要奏吗?”
      何大人站出来道:
      “启禀圣上,臣仔细检查过恩觉大和尚留下的‘不灭之物’了,并没有额外发现。琉璃灯盏,就是我大唐皇宫中所用的琉璃灯盏,未查出含有毒药;盛水的纸托,就是尚食局所用的装饰点心的纸托,未查出有不明涂料;纸托内的清水,就是场子当中每一桌都配备了的清水,未查出有不妥之处。”
      林阁老问:“那架在琉璃灯之上的铁架子呢?有何不对劲吗?”
      何大人道:“这个铁架子是新造的,用了细铁来做,只起到放置纸托的作用,并无不对劲。”
      林阁老又问:“何大人可知道:因何火焰烧不穿纸托,纸托内的水却会沸腾?”
      见何大人有所犹豫,且在心中酝酿答案,我代为回答道:
      “下官从何大人口中听得:是灯芯火焰、纸托纸张、托内清水三者温度不同的缘故,清水沸腾后就会蒸发,水温带走了灯芯火焰的内温,纸托的温度没有升起来,自然就不会着火。”
      何大人向我投来一个“陆大人真是帮大忙了呀”的感激表情,又迅速对着林阁老转变道:“本官的确是这样讲给陆大人听的。”
      “原来如此。”林阁老将信将疑,“那何大人怎么不早说呢?”
      何大人机智应变道:“臣不敢在圣上面前草率,凡事都是有了确论之后,才敢告知于人、告知于君。”
      “解决了难题就好呀!”林阁老朝卢杞道,“这样一来,卢大人你就不会再疑什么‘东瀛奇术’了吧?”
      “不是异术诡术当然好。”卢杞道,“本官与圣上都能够安心。”

      “朕今日处议两件事情:颜真卿书帖一事,东瀛僧侣人死而灯不灭一事。多亏众位爱卿出力,才能有此结果。”
      林阁老道:“圣上一向圣明,想必不用臣等明言仔细,也早已知晓对颜大人之事的处理方案,且早已对案子中的物品进行过推敲,臣等只是尽本分,应当的。”
      皇帝满意道:“茶宴之事,莫论最后的意外,朕总体上十分满意。至于宫墙内外的议论声音,也是主大于次,赞扬陆爱卿与俊才钱起之声多于讨论恩觉大和尚之事。所以朕要对两人进行恩赏,赐茶博士陆羽名家茶具一套,赐俊才钱起名家字画一幅,以表朕心。”
      我感激道:“臣谢圣上恩典,代俊才钱起谢圣上恩典。”

      回到官舍,张继告诉我:“刘长卿来过,留下一封重要书信之后就走了。他叮嘱我要当面交给你,你看过后自有定夺。”
      我说:“好。”
      就拿过书信,回房间去看。

      这封书信的信封不分正面与反面,上面也没有文字,可见写信之人谨慎、也可见里面内容的重要。
      我拿了剪刀过来,将信封剪开后,从里面拿出了三张信纸。
      信纸上面,是李季兰的笔迹。

      她在信中写道:

      (陆羽亲启)
      之前,我从长安客栈掌柜口中得知“甘香蜜檀”可救你性命之事,又闻的此物正在恩觉大和尚身上,便开始寻找那僧侣的行迹。
      一日,“灯家包子铺”的叶成材叶老板来找,我从他的话中受到启发,猜测恩觉大和尚应该会出现在当铺或者钱庄,便多处去探,终于在“范字钱庄”中发现乔装成唐人模样的恩觉大和尚。
      经过协商,恩觉大和尚答应将“甘香蜜檀”交给我,用以救助陆羽你的性命,事实也证明,这味药不假,真的起到了“永绝后患”之效。
      你我尚未对恩觉大和尚言谢,就发生其横死一事,实在遗憾。
      不知道陆羽你是否有往深处去调查的打算?
      若有,请务必要注意安全,权衡多方利弊,勿让自己陷入险境。

      我闻在恩觉大和尚身上搜出典当凭证以后,圣上下令在长安城严搜各相关店铺,就知道自己一定脱不了关系。
      我之困局有二,不知陆羽你可否帮解?
      第一,我从恩觉大和尚手中拿了“甘香蜜檀”一事,圣上不知,圣上知晓后,必定怪罪于我,也未必会通融于你(这个用药者),此你我之“隐瞒不报罪”也。
      第二,我在“范字钱庄”钱庄中见过恩觉大和尚,免不了卷入圣上在乎的“典当凭证”之中,虽然我的确与“典当凭证”无关,但也难保钱庄老板为了自身利益,会拉我下水,胡乱指责我与那东瀛僧侣相关。此我之担忧也。
      不想万事万物牵连,种因得果,导致事后困局,实在是非我所愿。
      但求万事顺遂,你我皆好。
      ——李冶

      兰儿没有在心中提及阎伯钧,由此可见,她并不想牵连到他。
      我觉得这一切并算是巧合:
      我病了,需要药来救,药在恩觉大和尚身上,因为药曾是圣上赐给东瀛国的礼物。后来,恩觉大和尚带着天皇的命令来唐,希望两国平等互通海上贸易之好,东瀛国享受宽松通商条款,药本应是一个筹码,一个可以用作救大唐臣子来换的东瀛国好处的筹码。
      但是兰儿在恩觉大和尚亮出“筹码”之前,向他道明卢林两党的厉害关系,先一步将“筹码”拿到手,用作救我,且直到把我救下为止,都无人知道我服用的正是:甘香蜜檀。
      这样一来,少了谈判筹码的恩觉大和尚,就只能凭借一张嘴和一身傲气来与大唐天子交涉,因为大唐天子与群臣皆不赞同两国海上贸易互通之事,恩觉大和尚口出威胁直言,离开朝廷之后,“失踪”了整整二十日,才在“茶宴”之上现身。
      而他的这次现身,也不过是坐在场子里的偏僻之处,点灯观火煮水来自娱自乐,除了我主动过去跟他说了几句话以外,无人跟他接触过。
      后来,他就不知道怎么的死了。死时没有发出声音,也没有做出什么求助或是痛苦的动作来,就是上半身趴在了桌子上而已。
      再这么想来,他那那副模样,不是正对着圣上的主位吗?不双手贴服“称臣”的姿势吗?
      难不成是哪位忠义之士,故意以此“姿势”杀他,只因恨他与东瀛国不知尊卑,竟敢妄想在“海洋商贸往来”上与大唐平起平坐?
      若是如此,岂非会叫众邻邦觉得我大唐国器量小,连个外使都容不下?

      我禁不住自语:
      “于邦交不利,于国情不利,于大唐国威更是不利!”
      “兰儿,这些大层次上面东西,圣上肯定很快就会在朝堂上拿出来议,你之与‘灯家包子铺’叶老板、‘范字钱庄’范老板‘有关系、且因他们而找到恩觉大和尚行踪之事,应该没有那么打紧,圣上应该不会纠缠怪罪,就先放下心来吧!”

      我将信件仔细收好,随身带着,不敢锁进抽屉。
      毕竟,我的房间并非安全之地。

      我起身走向窗边,看向长安客栈的方向,心想:
      兰儿,若是心有灵犀,你便能够知道我的想法。
      无论如何,圣上的意思才是决定:一件事是大是小、一人是祸是福的关键。外头的军爷们再怎么摆阵势、再怎么查出有用的东西,也不过是满足圣上“想听”的一个环节而已。
      因此你不必过于担心自己卷入事件之后,会给我带来哪些困扰。
      你之于我,我之于你,彼此间祸福都是守恒的。

      【注1】
      同光阁:其设立始于太宗皇帝,是皇宫内悬挂功臣画像的地方。
      丹书铁券:类似免死金牌。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8章 第108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639601/10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作者公告
    发表时间:2星期前 来自:广东
    小天使们,跪求收藏连载文,解锁已经存稿满满的预收。
    《大唐药王录·孙思邈之盐》
    人死成骨骨化成盐,十大骨头奇案
    《笔谈入梦溪·沈括之宿》
    盘命格观星象,十大天文学奇案
    《纳兰词案·多尔衮之鹰》
    文案已更新,预计6月份开
    容若沈宛,揭开多尔衮真实死因
    ·
    爱写纯古历史流的正剧,
    黑夜漫长,孤独执笔,
    期待收藏的启明星亮起。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