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作者:云中斜影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千古一帝-秦始皇-2


      接下来让我们将时间跳转到春秋战国时期。
      前面说过,赢秦的发家与西周的衰亡基本是同时发生的,毫无疑问,周朝的衰落为赢秦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
      赢秦立家与西周王道衰微之时,立国与东周平王之际。西周灭亡,襄公封侯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拉开了“周秦之变”的序幕。一次漫长而又非比寻常的改朝换代就此拉开序幕。

      我们先从西周的灭亡说起。
      经过长时间的兴盛,西周慢慢步入了衰败期。而后,就像后世的每一个朝代一样,它的周边慢慢变得不再稳定——被常年压制的西戎开始作乱了。他们不仅数次抵达京畿所在,甚至还一度兵临镐京,将当时的君主周懿王吓到迁都。
      而后,便是长达数十年的来回拉锯。赢秦一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他们族群的又一次提升——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镇守边疆,讨伐西戎。
      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遇,秦仲励精图治,带领族群为西周也为自己奋勇搏杀二十年,最后甚至战死疆场才获得胜利。他和他的族人为周宣王带去了西部暂时的平静,也为自己获取了曾被西戎占领的犬丘之地。
      宣王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西夷起兵。多次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就像不停叫着狼来了狼来了欺骗大人,最后真的被狼咬死了自己的羊的小孩一样死在了叛军的利刃之下。西周至此灭亡,废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东迁,史称东周。

      毫无疑问,王室的东迁意味着周王朝更进一步的衰落,与此相应,诸侯国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个新的,政治大动荡的时代到来了。赢秦一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戎夷发起叛乱,受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影响,叛乱真正发生时诸侯反应平平,少有前往救援。但当时依旧只能算周王朝附庸的秦襄公却抓住了机会,不仅率兵救周,捍卫王室,还在拥立平王之后亲自护送他东迁。
      这表现不可谓不突出。是以,他也获得了相应的奖赏。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他岐以西之地为封地。
      必须得说,这个奖赏在当时其实颇有些空送人情的味道。因为这块土地虽名义上属于周朝,实际却已经落入西戎之手。也就是说,这块奖赏还得成功晋级诸侯的秦襄王自己去厮杀获取。
      但是,从长远看,赢秦之所以能取周代之却又恰恰源自这次封赏。因为这不仅确定了秦襄王的诸侯名分,让他在诸侯争霸的时代浪潮中不落下游,更是以“岐以西”这样含糊的说法给予了赢秦名正言顺讨伐西戎,扩张势力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西岐是周王朝的发源地。这不仅是一片资源丰富,沃野千里的肥土,一座形势险峻,固若金汤的要塞。更是一方文化交流,血缘交融的汇集地,是华夏农耕文明最发达的地区!说是帝王之基也不为过。
      虽然秦襄王的封地仅为“岐以西”,但因为包含了祭祀天地的祭坛,随着周王室的东迁,对此地影响力的减弱,周王朝留下的各种经济文化资源渐渐向“岐以西”汇聚,这项本独属于周天子的权利也渐渐转移。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戎与祀”。这在注重名分的过去不仅抬高了才刚立国的赢秦的地位,“受命于天”也为周秦的改朝换代提供了合理与合法性。这可以说是这次封赏最重要的政治资源之一。

      当然,不论未来的前景如何美妙,当务之急还是平定岐西。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伐戎而至岐”倒在了胜利的边缘。又三年,经过无数次的奋勇厮杀,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终于击退戎人,成功占据岐西。他下令营建城邑,收编西周遗民,带领赢秦一族在岐西站稳了脚跟。
      此后,便是一路打着周天子名号的扩张。
      秦军挥兵东进,在控制了关内周地的大部分地区将势力发展到华山一带后,又饮马黄河,将势力扩展到黄河一带。一直到晋国“晋阻三河”才生生止住他们的脚步。
      但这也只是一时。
      从秦襄公封侯到秦孝公定都咸阳,秦国的政治中心一共向东迁徙了六次。他们沿着渭河从上游至中游,再从中游至下游,持续向东推进。每一次都尽可能使国都靠近东征的前沿。这是秦国征战胜利的结果,也是他们锐意进取的决心。
      有这样的决心在,秦国自然不甘停下脚步,继续东进势不可挡。

      时间来到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
      到秦穆公时期,□□面已经从春秋初期的局部兼并发展到大国争霸了。诸侯们打着“尊王攘(音让三声)夷”的旗号争夺“天下共主”的地位。谁都想要一统天下,却谁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秦穆公也是如此。
      即位没多久,秦穆公就开始修建霸城宫,并将滋水改为灞水,“以章霸功”。他意图称霸中原之心可见一斑。
      志向远大的他不仅选贤举能,任用来自他国的百里奚,蹇(音简)叔等王佐之才,还勇于公开检讨自己的政治失误,善于及时调整政治方略。
      在这样英明的领导下,秦国终于打服晋国,使两国缔结了著名的“秦晋之好”。
      不得不说,在护送晋惠公回国,人家转头就背约,在晋朝遇灾时帮忙赈灾救济,结果自己与灾却被晋国反咬一口之后还能采取联晋方针,谁不说一句雄才大略呢?就算是已经把晋国打服亲自报仇了,也很难得了。
      可惜,虽然大败晋军,但要吃下这个老牌诸侯国,以秦国的实力暂且还做不到。于是,再又一次东进失败后,秦穆公检讨了自己的冒进,调整策略,转而以外交的方式联合楚国制约晋国。著名的“远交近攻”初露端倪。
      而秦军则转道西北,殴打自己的老对手西戎。他生擒了戎王,使十二个戎国服于秦国,为秦国疆域增加了周边千里的土地,堪称雄霸西戎。
      秦穆公的理想是称霸中原,观其一生,虽然很遗憾他的理想没能达成,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霸主。他的霸业铸造了秦西方大国的地位,他的方针策略也为秦国未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转眼就到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时间停止在公元前621年的秦穆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晋国的这一拦竟然能他们拦三百年。一直到三家分晋才获得转机。而秦孝公就是那个抓住机会,使秦国更上一层楼的人。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帝业的基础这基本算是公认。而出生卫国的商鞅为什么会前往秦国为秦效力,首先,那自然是因为他的第一目标魏国看不上他了。恰逢秦孝公发自肺腑,真心诚意的求贤令发布,商鞅一看,反正也不远就去试试呗。
      这一试,就试出了一个战国首强。
      公元前356年,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这个职位为非王族的领政大臣,约等于宰相——开始了秦国的第一次变法。这次变法主要是颁布法律,推行法治,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新法颁行三年,初见成效,得到了秦国君民一致的认可。于是,公元前350年,商鞅推出了第二次变法的措施。这一次变法更着重制度建设,进行了如推行郡县,废除井田,改革税赋,统一度量衡,革除旧风俗等多个项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这样大的改革自然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不过,在孝公的支持下,所有非议,反对都被残酷镇压,新发很快得到了大多数臣民的拥护。而秦国,也在新法的加持下一跃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为秦国的“王业”“帝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君即位。
      刚即位没多久就残酷处死对秦国大有增益的商鞅这无疑是这位新君的巨大黑点。不过,他虽杀了人,却没有败坏商鞅定制的政策,反而加以完善和继承,这在“人存政亡,人亡政亡”的战国却又十分罕见。
      也不知商鞅在天之灵知道了是什么感受。或许会心情复杂的舒一口气吧。
      秦惠文君的主要功绩是以“连横”破“合纵”的外交方略。这让他成功占据了关中,巴蜀两个“天府之国”,控制了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处富庶地区。更进一步向帝业发起攻势。
      在这个时期,称王已是普遍现象,秦惠文王不是第一个,自然也不是最后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称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几位大国强国自命不凡的心态了。各国纷纷开始谋求“帝”号。不过,秦惠文王对此有清醒的认知,没有贸然行动。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是他,也是秦国笑到最后的秘诀。
      公元前288年,自觉时机以至的秦昭襄王联合齐湣王一同称帝。不过,这显然是他的错觉,没多久他就被迫取消帝号,重新恢复王号了。
      秦昭襄王是一位在位长达五十六年之久的君王,也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被正式确定。秦军在名将白起的带领下频频出师,蚕食邻国,削弱对手。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为秦国的霸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又与韩信合称“韩白”,还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是当之无愧的不世军神!
      公元前256年,由于秦国暴打韩国大胜,时任周天子的周赧王非常恐慌,和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再订立合纵盟约攻秦。这举措触怒了秦昭襄王。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出军灭周,从周赧王手中拿走了象征九州的九鼎。
      秦灭东周,取九鼎被古代史学家视为是重大标志性事件。自此,绵延879年的周朝正式灭亡。天下无共主,有能者竟之。

      战国号称“大争之世”,这争的目的是的天下共主,争的手段基本就是战争。
      于是,为了能让自己赢的更多,站的更高,有心参与这天下大争的国家都积极变法,让自己的国家更适应战争,更适应时代。而这样的变化,无疑又会导致国家内部政治主导权的变化。
      可以说战国史就是一部“争”与“变”的历史。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国家内部的战争交织在一起,哪一个变的更系统,更全面,更彻底,哪一个就会取得胜利。
      魏国的李悝(音里)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变法运动。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因最系统,最全面,最彻底才使秦国笑到了最后。
      随着东周灭亡,各国渐渐丧失了单独与秦作战的能力,合纵攻秦的势头也一波不如一波。由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已是大势所趋。
      我们的主角秦始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废稿
    周懿王时期,由于国君生性懦弱,即位后朝堂日趋腐败,周朝国势不断衰落。
    正所谓“乘他病,要他命”,眼看周朝要不行了,被压制了许久的西戎开始作乱。不仅数次抵达京畿所在,甚至还一度兵临镐京。
    这可把懿王吓坏了。他深深的觉得自己和镐京八字不合,决议迁都。于是,懿王四年,他迁都犬丘。
    等懿王去世,孝王即位。他不是周朝正是的继承人,是懿王的叔父,是夺位者。虽然能力优秀,励精图治后大败西戎,中兴王室,但对宗法森严,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周王朝来说。他的上位本身就是一次礼乐的崩坏。
    顺便一说,赢秦一脉就是在他手中获得食邑,走上发家之路的。
    孝王之后是夷王。夷王是懿王的儿子,是被夺位者,他的能力可想而知。虽然绕了一圈王位又回到他的身上,但经历过一次夺位他的威信也就不用说了。总之,他在位期间,一些异姓诸侯王渐渐不来朝贡,有些心大的甚至还起兵叛逆,进攻周王室。
    楚国国君熊渠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僭(音渐)越制度,仿效周天子,将其三子分封为王。态度可以说十分嚣张了。
    夷王之后是厉王。厉王算是一名改革家。面对积重难返的周朝,他试图用改革逆天改命。可惜,他失败了。改革牵扯的利益太多太大,不仅势力庞大的旧贵族反对,连普通百姓也不满他的举措,对他举起了反叛的大旗。于是,周厉王逃到彘(音知)地,并死在了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厉王改革的部分成功,周王朝一度恢复了强大,嚣张的楚国国君熊渠怕他攻打楚国,于是自动取消王号。这也算是他能力的一种证明吧。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仙界社畜实录
    新文预收



    某不科学的空间移动
    完结二言



    [文豪野犬]双黑合集
    双黑文集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341773/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