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日常

作者:小米绿豆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义学日常


      时光忽忽而过,八月十六日转眼即至。

      虽说义学就在平乐镇,离着棠栖村不过一二里路,走过去也用不了两刻钟,无需提前出发。

      奈何义学规定是日出上学、日落散学,赵家人怕去迟了惹夫子生气,故而,东方将将透出一缕鱼肚白,赵大年三兄弟已然吃罢早食,准备出发了。

      鸡公车上,三人挤做一堆,俱是哈欠连天。赵来田一面推车,一面叮嘱:“到了学里,不准淘气,中午有饭就多吃点,夫子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万不能跟夫子顶嘴,要是让夫子撵回家,不要你们了,你们爷爷发起火来,把你们吊在树上打,咱家可没人拦得住,知道不?”

      瞧着两个堂兄眼皮子都要合到一起了,对着自家亲爹的问话充耳不闻,赵大年强打起精神回道:“知道,大伯,我们肯定老老实实读书,不惹夫子生气。”

      虽然只有赵大年一人答话,赵来田还是欣慰地点点头,“知道就行,这可是天上掉了块大肥肉,你们呀,可得捧好了,多认两个字,别跟大伯似的当个睁眼瞎,学好了,说不准往后还能去镇上当个学徒呢,再不用下地干活,那可就真出息了……”

      赵大年含糊应和着,到底没抗住周公的召唤,头一歪,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光大亮,一行人已经到了平乐镇。

      平乐镇说是镇,其实也就是个稍大的村罢了。

      只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好,被附近的三个村围在中间,村民们不愿走远路去县城时,就逢五或十的时候来这儿赶集。

      时日久了,不是赶集日也有人在这儿开店卖东西,村子也就越来越热闹,最终约定俗成得到这个镇的称呼。

      实际上平乐镇连带这附近的通溪村、孝泉村、棠栖村,一共才百户,恰为一里。

      此次平乐义学的招生范围也仅限这一百户,而且因为义学免束脩,所以只有贫家子弟才能读,但凡家有余力的都被拒之门外了。

      义学位于镇东,虽是由破观改建而成,但风景宜人,左依宿松坡,右临小蚌河,桃柳成荫,土墙陶瓦,黑漆大门上方悬着块匾,匾上四个大字:“平乐义学”。

      赵大年出神地望着那四个字,心中感慨万分,他曾无数次想过自己的出路,士农工商,无非这四种。

      老老实实的当个农民是不成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太差了。单说赵家,总共八十亩地,乍一听很多,可这年月粮食产量太低了,一年忙到头,一亩田也就能收一石粮,约莫一百一二十斤。

      但赵家人口多,十三口人,八个大人,五个孩子,一月就能吃掉五六斗,一年下来就是六十多石,再除去赋税,留下来年播种所需的种子,基本上所剩无几。

      家家户户都没有存粮,随意一场小病小灾,就能把整个家庭打得四分五裂。

      匠人乍一听倒是个好选择,常言道,荒年里饿不死手艺人。一技在手,最起码吃喝不愁,若是能当个大夫就更好了,还受人尊敬。

      只可惜,这年头的人都讲究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点儿本事捂着藏着,恨不得带到棺材里,自家儿孙还讲究个传男不传女呢,自己一个外人想拜师学艺那可是难上加难,学徒一做十几年到头却是一场空的大有人在。

      经商也不错,只是现在赵大年还没想出什么来钱的路子。前世各种美食视频收藏了很多,若要吃,只会张口喊妈,真实水平也就是下面条配青椒炒蛋、番茄炒蛋等炒蛋系列。

      至于读书,任谁都知道那是前途最光明的,只是赵大年向来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既无系统又没金手指,天资平平,做不到过目不忘,对于能否在科举路上杀出头来毫无把握。

      更何况,读书花费多,拜师的束脩,笔墨纸砚书,样样都是钱,哪一样现在的赵家都承担不起。

      只是,万万没想到,天上竟真的会掉馅饼!

      天授不予,反受其咎!既如此,若不抓实了这块饼,塞进肚子,那可真是枉他赵大年重活一世了!

      ……

      “好多人啊!”

      赵大年回过神来,循声望去,却见大壮躲在大伯身后,只探出头来,好奇且胆怯地四处张望。

      赵大年心中暗笑,没想到这皮猴儿还有点怯生。

      不过,来求学的人着实不少,义学门前这块不大的地挤满了人,乌泱乌泱的,单单童子们差不多就有三四十人。

      赵大年估摸着附近只要听到信儿又符合条件的,应该都来了。

      谁让新来的县太爷如此大方呢,义学免束脩不说,就连书册、笔墨、纸砚、桌凳等一应所需全都免费提供,只要你是六至十二岁的贫家子弟!

      打量着周围,赵大年心底不由得升起一丝忧虑,因为他突然想起昨天里正讲,义学只有一名夫子!

      也不知到时夫子是怎么个教法?自己又能学到多少东西?

      ……

      不多时,一道钟声响起,黑漆大门缓缓打开,开学了!

      四人随着人流进入义学,到了前厅。厅堂北面的白墙上,悬有一块匾额,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丘之位”十个大字。

      匾额下靠墙放着一张香案,香案上摆着一对插着香烛的烛台,一个香炉,一小把线香,一根戒尺,地上放着些稻草蒲团。

      不过最抢眼的还是那把竹戒尺,约有两尺长,三指宽,黄中带黑,幽幽泛光。

      刘夫子站在厅堂一侧,望去五十上下,青衣直身,面容清癯,不苟言笑,颔下几缕长须。

      等人齐至后,一众学子在刘夫子的指引下,行拜师礼。每人分得三只线香,在香烛上点燃后,插进香炉。在香烟缭绕中,先对着孔夫子的牌位跪拜,再拜刘夫子。

      礼毕后,刘夫子站到厅堂正前方,长身肃立,语调沉沉地开始训诫,也就是讲讲义学的规矩,比如说不得毁坏书籍纸张,不准欺凌他人,不准高声斥骂,不准逃学旷课……

      大部分规矩都平平无奇,唯有一条让赵大年略觉意外——义学没有假期!

      从八月十六开学至腊月十五放假,整整四个月没有一天假期!

      赵大年暗自咋舌,早知道古代读书是个苦差事,但没成想规定如此变态,一点儿也不近人情,说是读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坐牢呢!

      自己倒是能坚持,就不知自家野惯了的两个兄弟能不能受得了这份苦。

      但是想想自家爷爷的威胁,赵大年略有些忐忑地想,应该是能的吧?

      训诫过后,刘夫子就表示要正式上课了,三人遂与大伯赵来田告别,而后步入讲堂。

      讲堂位于前厅后方,由原先的道观大殿改建而成,尤为宽敞,容纳四五十个孩子绰绰有余。

      南墙上开了两扇窗,窗纸是新糊的,讲堂里阳光正好。西墙上方贴了张红纸,纸上写着“明伦堂”,红纸下是刘夫子的坐席,对面则摆了六排四列长桌椅,一桌两人。

      赵大年和赵大壮因着年纪小,坐在了第一排,大哥赵大有和表哥范文虎在第四排。

      出乎意料的是,夫子并没有一上来就讲书,而是先教大家习坐,要做到头正身直足平,目视前方,两手平放桌面上,标准的小学生坐姿。

      赵大年挺直身,规规矩矩地坐在板凳上,恍然间梦回前世。身旁的大壮有些坐不住,身子歪歪扭扭,脑袋跟个拨浪鼓似的转来转去,挨了顿训斥,才算老实。

      静坐了约有一刻钟,刘夫子才叫停,准备正式上课。不同于前世学校的“大锅饭”,刘夫子是挨个将学子叫到讲席旁单独教,教的内容一般无二,都是《三字经》,且只教前四句,刘夫子念一遍,学子跟着念一遍,如是反复,直到会念了,方才发给一本《三字经》,回自己座位反复念诵,高声朗读,直至记牢为止。

      因赵大年座次靠前,所以也没等太久。轮到自己时,赵大年口齿伶俐,念得顺,记得快,但也没因此得到夫子的另眼相待,夫子只点点头,将《三字经》递到他手上,而后示意他回座位温习。

      赵大年并不意外,都是六七岁的孩子,脑筋本就转得快,学个话而已,谁还记不住。

      赵大年接过书,正打断回座位,却顿觉一阵恍惚,眼前忽然闪过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页面,接着一行提醒撞入眼帘:游客,您好,XX省图书馆为您服务,欢迎您!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073505/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