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听书

作者:攸攸清和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现代教育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7次课程改革,每次的课程改革都顺应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建构了适应现现实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针对时代的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有步骤地全面推进.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①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特点。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以下特点:倡导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步骤。
      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全面推广阶段。
      (四)新课程的主要特征。
      课程内容的生成性。过去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讲清楚就行了,现在,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等,教学场所由课堂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扩展
      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首先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从只考虑目标取向,转变为强调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性的特点。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463378/5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