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品《静水流深》

作者:吾栖碧山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豳风云扬28


      这一篇番外写尽了白槿由仰慕生出挚爱、最终无怨无悔的心境,碧山也无需再多抒情,于是来点儿伪科学分析调剂一下吧 ╮(╯▽╰)╭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认为,用客观的观察法对实验体进行行为分析,就可以预见并且控制人的下一步行为。
      碧山虽然认为这种全然排除内省、单纯从表征来分析人类心理的方法偶尔有失偏颇,但此番用来剖析白槿似乎也还可行。

      总体而言,白槿的心理分为三个阶段:

      一、心理暗示阶段:
      巴普洛夫说过: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他暗示:
      人生活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外界的信息,这种接受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最终会影响接受者的主观意识和判断,而后无意识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卫锶在席,双目难移。卫锶开口,无人想走。”这便是白槿最初接收到的关于刘锶的信息,人的本性都是渴望好的、成功的,所以当周围的人都在说刘锶好的时候,白槿便被暗示了。他开始对这个人感兴趣,吸收关于这个人的一切信息。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可以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从而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所以人的臆想如果足够强大,那便可以成就某种事实。
      白槿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拼凑刘锶的形象,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加诸于这个被创造出来的影像,又将自己的臆想加诸于他,然后他仰慕他,向往他,想要见到真实的他。
      这样的心理暗示其实在大多数人的少年时期都有过,高年级的学生会长,隔壁班篮球打得很棒的高个子少年,笑容温暖的邻家大哥哥,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会渐渐明白喜欢的其实是自己勾勒出来的幻影罢了。

      二、晕轮效应阶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月晕。
      其实晕轮效应最大的佐证是以貌取人,刘锶的外表之美超出了白槿的想象,言谈举止之间的风度又叫白槿为之倾倒,加之白槿一直以来都认为刘锶是好的象征,所以刘锶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就连刘锶战场归来的风尘仆仆之态都是与众不同的。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晕轮效应的实例,比如被无数人称之为浪漫的一见钟情、比如欺骗了无知良民的陌生人的骗术。

      三、近因效应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早期的印象已经渐渐模糊,只有最新的记忆才是最清晰最有效的。比如提及一个人是个好人,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一直做好事,而是因为近来他做了一件让你记忆犹新的好事,在让你多举例,你可能就说不上来。
      白槿对刘锶虽然不是单纯的近因效应,但是如果光是幻想,白槿还不至于如此痴迷与刘锶,而时间长了之后,这个虚构的幻像终究会变成白槿成长的一部分精力,等他经历过其他情感,思想足够成熟后,即使见到刘锶本人,多半也能从容面对。但是在这之前,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他就见到了刘锶,幻象转为真实,仰慕变成爱慕。
      这一轮的近因效应无限扩大了白槿的执念,如果之前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影子,那么这时候白槿心目中的刘锶就成了无人可以替代的神,重要到白槿可以为他牺牲一切。

      碧山看完这二十八章,从总体而言是喜欢白槿这个人物是胜过文思和子敬的,或许是因为碧山对于坦率面对自己欲望的人的偏爱吧。
      碧山为白槿可惜,倒并不是因为他爱上了不爱他的人,而是因为他和刘锶见面太早,如果不是十二,而是二十,说不定一切都将不一样。
      不过,“如果”这东西从来就做不得准的,哈哈。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朕心甚慰
    请看耽美圈雷神穿越之后的公款旅游生活~



    格里芬士兵前哨
    有爱兵痞邵江一的故事



    爱如少年
    lyrelion:天凉好个秋。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08258/1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