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蛙

作者:南风明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四十七章


      《疯人院》是方清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创作的所有小说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在我看来,这部小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他创作的那十个疯人形象,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方清自己的影子,每一个人都体现了人性中“似善非善”的一面。然而,社会为了它自身的目的,固执地认为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代表着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在周围群众的联名要求下,随后警|察以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理由,把他们强行送上了道德法|庭。法|庭上,代表着社会正义的那位检|察|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靠着自己深厚的法|律素养,并懂得适时地牵动听众的情绪,掌握舆论的力量,最后成功地把这十个人送进了疯人院。那真是一场惊心动魄、无可比拟的辩论会,检|察|官和被告律师主要围绕着这十个人是否有危害公众安危、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辩论而展开的,被告律师提出的每一点证据都被检|察|官轻松反驳了回去,坐在主席台上的几位法|官认真地聆听控辩双方提出的疑问以及针对这些疑问的解答,最后坐在主席台中|央的主审法|官做出了最终判决。作为被告方的辩护律师在听完主审法|官的宣判后,颓然地坐在座位上,双手捂着脸,默不作声。他一定没想到这位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检|察|官不仅对法|律了如指掌,而且对群众心理学也造诣极深。

      接着方清详细描述了疯人院的内部情况,包括建筑物的形状和他们各自的功能,然后是里面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外貌,衣着,性格特征,以及最重要的,所负责的工作领域,说白了,就是对这些疯人主要做什么工作。这些场景,很容易让人想到青少年犯|罪教导所或者《一九八四》里的精致牢房。很显然,这里的一切场景都是由专家精心布置的,这里的一切设施都是由专家精心打造的,那些专家熟知所有恐怖的刑罚,以及这些刑罚所带来的刺|激效应。比起直截了当执行死|刑的囚场,这个地方更多地给人造成一种心理方面的恐怖压力。

      小说的高|潮发生在疯人被释放的那天,本市市民,包括众多新闻媒体、记者等蜂拥而至,把疯人院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知道那天本市市长将会过来接见这些被改造后的疯人,因此不愿错过这个特别的日子。市长在疯人院的大厅里发表了他的感言,他看到这些疯子被改造得这么温顺,这么有教养,他禁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盛赞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人类历史可能将会因此改写。媒体和民众也都持有同样的看法,那天是全市人民的狂欢节,家家户户都在庆祝这个标志着“人类胜利”的节日,市长建议,将这天定为“人类改造日”。

      从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来看,很显然方清用的是反讽的基调。小说将社会对个人的处处钳制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个人对社会的处处反抗刻画得入木三分。对于小说最后的结局,我认为方清给出的算是圆满的结局,因此这是一出夹杂着悲剧的喜剧。小说中最后五个人离开了原来的故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开始生活,而他们给自己的生活定出的规则,前一句来自于雅典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后一句来自尼采的人生哲学。

      这本书证明了方清在写作上的极高造诣,因此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就在我和周医生的谈话结束后,他送了我这本不久前重新再版的《疯人院》,并笑称,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医院少了很多病人,医院领导在开会的时候特别提到了方清的这本书,并表达了对这本书的不满。因为从小说里描述的场景来看,的确跟那家精神病院很相似,而之所以这么相似,肯定与方清那两年在那里的生活有关,甚至就连他在小说中塑造的那十个主人公形象,几乎都能在精神病院里找到原型。

      我仔细看了看这本书的封面,底色是蓝色的,上面用白色的线条画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图案,这些图案组合起来很像一张扭曲的人脸。方媛后来告诉我,编辑跟她说与初版封面图案相比,这样的设计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因为现代人都有一种猎奇心理。不知为什么,拿到这本书后,我迟迟没有翻开它,我好像是在等待着一个合适时机去阅读它。

      我曾想象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里,一群疯子在那里快乐地舞蹈,尽情地欢唱,他们不遵循音乐的节奏,不跟随舞蹈的节拍,他们任意去创造自己的规则。他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大声地欢笑,他们全不在乎被社会和家庭抛弃,对他们来说,人生不过是一个满载污秽的垃圾场,除了无用的垃圾,什么都没有。此时此刻,他们还要丢掉这些垃圾,它们是沉重的包袱,还有脸上戴了多年的面具,也要一并甩开。突然,就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子旁边,方清站在那里,他望着他们,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微笑。在这群疯子身上,他看到了遥远史前人类的狂欢,和夹杂在其中的情|欲和肉|欲,随后他坐在那张桌子前,拿起笔,开始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写下来。他就是这样,不停地为他们做辩护,不停地为人性中的异质成分做辩护,不停地同习惯做斗争。假如社会因为你的与众不同而憎恶你?好吧,方清也许会说,你的独特性恰好是组成这个多姿多彩世界中耀眼的一环,你有什么理由不为你的与众不同而感到自豪呢!

      那是一个明朗的冬日夜晚,月亮像一只发亮的大圆盘,月光如水银般倾泻而下。由于我们住在上海郊区,只要天气足够好,夜晚不仅可以看到月亮,还可以看到满天星光。那晚,我在阳台上抽了一支烟,思考着这些天见过的一些人、说过的一些话,还有发生过的一些事。整理了一下混乱的思路,然后才回到卧室,翻开了这本小说。我用了两个星期晚上的时间,才把它读完。两周后的又一个晚上,当我读完这部小说最后一个字,合上书本,起身走到了阳台上,准备拿出一支烟点着,却发现自己的双眼有些湿润。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过我的脸颊,我裹紧了身上披着的大衣。站在阳台上,四周一片漆黑,就连自己的身体似乎也要被黑暗吞噬,只有远处零星的灯光和自己手中燃烧着的烟头,像是有生命气息那般,若隐若现地不断跳动着。抽完烟后,头脑异常清醒,这时,自己刚才读小说时的紧张神经才暂时得到了缓解。我理了理混乱的思绪,抬头望了望天空,真美啊,又是满天的星星,一个接一个,闪闪发光,看似近在眼前,却又那么遥不可及。此刻我的内心被一种孩童般纯真的好奇心占据着,我总觉得这平静的夜晚,看起来如此不真实。

      我记得小的时候,曾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住过几年,那时候的夏天晚上,由于乡下屋子里太热,农村又穷,晚上睡觉的时候连电风扇都没有,只有几把破烂的手摇扇,根本阻挡不住房间内不断冒出的热气,整个房间像蒸笼一样烤得人睡不着。每当这时,村子里人就会在各家打谷场上找一块空地,把家里用竹篾做成的简易床抬到打谷场上的空地上,接着用竹竿在床的四周撑起来,上面搭一个白色蚊帐,人睡进去,身上只需要盖一个薄毯子,就可以一觉睡到天亮。农村的孩子,当然也包括我,都喜欢睡在外面的打谷场上,现在想来,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打谷场上夜间吹来的一阵阵凉风,也喜欢夏季夜晚那满天的星星和横亘在其中的一条巨大银河。因为那时候我总是会问奶奶,这天上是不是真有一条一望无际的大河,河里洒满了各种各样闪闪发光的小星星?真是这样的话,那简直太美了啊。我时常想,只要看过这个场景的孩子,心中都会装着一个美丽的星空梦。

      我突然想起方清的小说《无眼人》中,那个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的主人公孙思奇。当他从神那里获得了眼睛,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大自然时,对于眼前的一切,他像一个孩童般抛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那天夜晚,当他抬头仰望星空时,他自问到:这些一动不动,只在那里闪闪发亮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它本来的样子是不是真的就像我看到的这般静止不动呢?神给我的这双眼睛会不会对我说谎呢?......

      孙思奇的问题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说这就是自然的时候,有没有人怀疑,所谓的自然,其实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天上无数颗星星,假如它们此时此刻都是在转动、燃烧或破坏,只因为我们站在了一个离它们十分遥远的支点上,就能粗鲁地下结论说其实它们在那里一动不动,并发着光吗?星空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人站在一个遥远的支点上,凭着自己的直觉,打量别人的生活,他们也同样粗鲁地为别人的生活下定论。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896714/4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