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丽涯

作者:Ann泠善然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276 精神分裂,多重人格


      精神病人是不能从心底里完全接受现状,而且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别人,才发病发癫发狂住精神病医院的。

      精神病人在社会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社交活动中,他们不能很好地容纳自己,不能容纳别人,才总是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幻想中不愿醒过来。

      当他觉得自己能够被别人接受容纳的时候,他便会努力尝试着接受自己,并朝着美好的人生走去。被容纳是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所以,我们要学着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从心理学看“多重人格”:一个身体里同时住着几个灵魂?

      有时候有人会跟你开玩笑说:“你是爱我的□□,还是爱我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多重人格障碍看做是一个□□中装了多个灵魂,它们轮流来享用、驱使你的□□。□□就是你的躯囊,是你照镜子时镜中你的模样。灵魂就是你自己独有的行为模式、语音语调、习惯性姿势等。

      张一山的《柒个我》中,一个人身上有七个不同色彩的人格,这些人格知道彼此的存在,也会在特定的环境下出来占据这具人体,并且做出应对不同环境的反应机制,在医学上管这种现象叫做多重人格障碍。

      正如《柒个我》中所演绎的那样,人格分裂大多时候都跟童年的不幸遭遇有关,患上多重人格的人几乎都有个十分不幸的童年。因为小时候的阴影,所以人的身体里会不由自主的分裂出性格色彩迥异的人格来替主人格承受那些他不想要承受的东西。

      多重人格在医学上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会比较困难。要么就是几个不同的人格融合成一个人格,要么就是其中一些人格消灭,留下主人格,当然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主人格意志如果不够坚定的话,也会被其他人格所杀死,这是最糟糕的情况。

      借着《柒个我》的故事,我们进入他的世界,想象一下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你会怎么做?所遭受的疼痛几乎是难以忍受的,但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不正常或错误的。只有一件事你可以做,就是躲进一个虚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成为另外一个人,使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更容易忍受些,那么下一次你还会寻求这种躲避的方式。在你的意识中,你需要创造的身份数量是没有限制的,2个,3个,4个……为了摆脱生活的痛苦,你在所不惜。

      多重人格障碍的案例在精神疾病诊疗中并不少见:

      案例一:王某,女,18岁,某市初三一名学生,自幼胆怯、孤僻、娇惯。半年前,父母吵架后父亲离家出走。自此情绪低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常无故旷课。一月前,其母亲发现了她的异常表现,发现言语荒谬,常称自己为“她”,自语“我害了她,拆散了她们一家,使她无法活下去”。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为多重人格障碍。

      案例二:刘某,女性,23岁,因高考落榜。而后出现多重人格障碍,发作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每次发作时间长达数十小时才自行恢复。患者平时性格内向,对父母顺从听话。

      医生解释

      在正常情况下的人突然反应异常似乎被另外不同于他的灵魂附身,多考虑多重人格障碍。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平均可以有 13~15个不同的人格。多重人格障碍的人格分为核心人格和非核心人格,核心人格是自娘胎里出来时原装的“灵魂”,就是人们平时看到的正常的那个人,非核心人格就是后来在潜意识里出现的新人格。

      通常情况核心人格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非核心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甚至反社会的。有的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格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

      有很多情绪问题,如伤心、抑郁、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自愈。

      这里用到了“情绪问题”这个字眼,显然它并没有上升到障碍的高度。

      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自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多重人格障碍往往儿童时期就已造成:

      几乎所有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回忆时都有提到,在他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受到了极为可怕的、常常是难以启齿的虐待。

      一份研究报告也证明:

      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往往是儿童时期就已造成。多重人格又被称为人格分裂症,多重人格指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独立自主,并作为一个完整自我而存在。据某市青少年小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分裂样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总数的29%左右,接近l/3。l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

      童年遭虐待长大后一定会多重人格吗?

      并不是所有精神创伤都是由虐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自然灾害。

      还有一些人,是潜意识里为了逃避目前生活的困境,才会增生出多重人格,比如逃避打官司,逃避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的严重压力,逃避生离死别等等。此外,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会多多少少参与其中。

      然而并不是以上这些因素一定会导致多重人格障碍。有研究表明:只有在生物学和心理上对焦虑情感比较脆弱的人,才有患上这些障碍的风险,而有些人,即使承受了最严重的精神创伤,也是不为所动的。

      医生建议:

      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都需要到正规专业医院进行及时检查治疗,避免耽误病情,从而影响到您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职业和社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甚至对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病人为此感到痛苦或者令别人感到痛苦。人格障碍常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并长期持续发展到成年或终生。

      人格障碍常见吗?

      国外研究数据显示人格障碍总患病率在6%-9%。人格障碍患者常涉及法律问题,国外数据显示涉及法律问题、犯罪等司法案件的人群中,60%是有人格障碍的;国内小样本数据显示:监狱里至少有10%的罪犯患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不会主动要求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只有当他们遇到情绪、法律或家庭、社会问题时才被关注到,这也是其识别率低、临床诊断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可以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人格障碍。

      十种人格障碍类型

      1.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一类群体经常出现偏激且固执的想法,猜疑、不信任他人,常认为周围人的行为和动机不怀好意。TA们会过分警觉,心胸狭窄、报复心强、极易记仇,很难进行自我否认,他们认定的事情就觉得是真理,当他们决定做一件事情时是任何人都不能挑战和改变的,常有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的维护个人权利行为,如在公共场合闹事耍泼、在网络上发表偏激言论等。病态的多疑及偏执行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让身边人变得谨小慎微、对其敬而远之。用一句话概括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总有刁民想害朕!

      2.分裂样人格障碍

      这类人群缺乏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和愿望,情绪冷淡,对批评、建议和表扬无动于衷,对人际交往也毫无兴趣,不会通过参加外部活动去获得愉快体验。TA们没有亲密的朋友,喜欢独来独往,通常做些孤独的职业、过着寂寞的生活,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高中语文课本中《装在套子里的人》讲的就是这一类型的人格障碍。

      3.分裂型人格障碍

      该群体给人的感觉是格格不入的,TA们有着不同寻常的古怪思想信念和知觉体验,有类似于这种轻度的幻觉妄想,如称自己是“天选之人”、可以“通灵”等。TA们认为一些巧合或者偶然事件对自己有着特殊意义。这类人很少表达个人情感,社交和人际关系缺失导致他们很难拥有亲密的朋友。这类型的人格障碍可以理解为“弱化版精神分裂症”。

      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格障碍常无视道德伦理和法律制度,对人冷酷无情,易怒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行事冲动,非常习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毫不顾及自己、他人安危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在伤害和虐待他人后不知悔改,更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该类型人格障碍“不在监狱就在去监狱的路上”。

      5.边缘型人格障碍

      主要表现为糟糕的情绪管理、跨越性的情绪波动,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TA们难以忍受孤独,却因为不合时宜的愤怒和冲动吓跑爱人、亲人、朋友。这类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想法是跳跃式的,昨天的TA可能还认为你是灵魂伴侣,今天就可能就觉得你们彻底玩完;这种转变是瞬间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这种多变的情绪不仅出现在人际交往中,它还会出现在对自我的认知中,游荡在爱恨之间无法自拔,严重的话会出现自伤自杀。这种人格容易出现抑郁、酒精与药物方面问题,也容易卷入到法律层面的问题当中。用几年前的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来描述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谓一针见血!

      6.表演型人格障碍

      又名癔症型人格障碍。这类人群极度渴望得到关注,因为TA们价值的体现取决于他人的认可或关注,所以TA们会表现出一些戏剧性的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生活就是舞台,而TA们就是这场戏剧的主角,其他人都是观众,表演欲爆棚的TA们会使用夸张的情绪表演试图吸引他人的注意,如果自己不是人群中的焦点,就感到不舒服、情绪不稳定。TA们的座右大概就是“宇宙的尽头不是铁岭,是我”。

      7.自恋型人格障碍

      顾名思义,这类人群内心充斥着优越感和浮夸感,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喜欢指使他人、要其他人为自己服务。如果你伤害到TA的自尊,TA就会与你为敌,这类人群很难维持一段亲密关系。

      8.回避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群敏感脆弱、自卑,内心渴望交际,但又怕给人添麻烦,过度在意别人的想法,导致他们对交际产生极度的焦虑和恐慌。或许别人不经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在这类人心里便转化成了一部惊悚剧。遇到困难便想要退缩,就像“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往往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跟家人沟通较少,也没什么朋友。

      9.依赖性人格障碍

      这类人时常深感自己软弱无助,表现出一种过度地需要他人照顾的需求,做到他人对自己完全服从,就如“巨婴”一般。TA们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容易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情产生过度的依赖,并乐意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试图取悦他们的目标。

      10.强迫型人格障碍

      该型人格障碍患者内心缺乏安全感,表现谨小慎微、过分注重细节,极端的追求井然有序和完美主义。在日常生活当中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他们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和要求别人,难以忍受变通,过于谨慎和多虑,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在细枝末节上,以致于影响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及人际关系。还有我们通常说的有“洁癖”,也可能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之一。

      看完上述十种人格障碍,

      你是不是产生了自我怀疑,

      即便是有某些特征,

      也不一定意味着患了人格障碍;

      除非这些特征严重持久、根深蒂固,

      届时可能需要到专科医院进行评估。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就很难治疗,

      预防至关重要。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让孩子远离精神创伤,

      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人格的不良发展。

      尽管人格障碍的治疗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是精神科临床治疗的难题,

      但通过药物、心理以及教育训练

      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可以让人格障碍患者获益。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818527/27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