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女权运动

作者:一条咸鱼不翻身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14 章


      安定十一年夏,河南全地突降暴雨,半数村庄被淹。

      观山书院内,祝青像往常一样在晨读,陈夫子却还没有到来。这时惯常迟到的何若楠风风火火的进了教室。

      “竹子竹子,你有没有发现今日叶县内有什么不一样吗?”何若楠神神秘秘的问祝青。

      旁边孙如兰却抢先回答了:“是乞丐吗?昨天开始,城内乞丐数量比往常多了不少。”

      祝青合上了书本,回答:“是流民。河南那边连下了十天的暴雨,淹没了大半村庄,很多百姓选择北上,咱这儿离京城近,所以你们懂的。”

      何若楠有点疑问:“你不是说河南大半村庄都被淹了吗?如果是流民的话,未免有点少吧,看来这次救灾措施做的还不错嘛。”

      一旁听着的旬越嗤笑道:“做的不错?你想多了,到现在朝廷都还没有派人过去。城里少,是因为县令禁止流民进城,人都被堵在城外呢,城里的都是趁守卫不注意溜进来的。”

      孙如兰也有点愤怒,“怎么能这样呢,他们已经够可怜了,逃难过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县令大人怎么能不让进来呢。”

      听着旬越的话,祝青感觉他有点愤世嫉俗的意思在。叶县的县令其实还不错,为官清正,算是难得的好官,还是自家阿爹的同窗,祝青不免维护一二。

      “好了,叶县令也不容易。这流民不是说放进来就放进来的,一旦有大批流民闯入,对城里居民的安全也会造成隐患。这几天城外已经发生多起流民伤人事件了。”这个世道,当个平头百姓不容易,当个好官更不容易。一面是外来的流民,一面是本城百姓,作为父母官必是会先护着本城百姓的。

      感觉今日孙如兰有点激动过头了,她平日里虽然善良但是也懂得分寸,今日这般险些唾骂朝廷命官的行为是绝对不会发生在她身上的。

      “可是,可是……”孙如兰居然哇哇大哭出来。

      众人都慌了,平日里从不在人前哭泣的如兰,居然不顾形象的大哭,太让人意外了。

      祝青和何若楠赶紧儿安慰她,不管怎么先停下来,不然夫子过来还以为有人欺负她呢。

      好不容易停止了哭声,孙如兰哽咽着说出今早看到的事情。

      孙记酒楼隔壁就是家牙行,今早孙如兰出门后,看到一家四口流民打扮的人进了牙行,出来的时候他家女儿就不在其列了。本来牙行就是做人口买卖生意的,孙如兰也见惯了这事。但是出来时,那家人的儿子嚷嚷了一句:“爹爹,今天卖了姐姐可以吃肉包子了吗,我已经好久没有吃肉包子了,上次吃还是卖掉妹妹之后。”这句话听的孙如兰心如寒冰,卖了姐姐就能吃上肉包子,这是什么道理。

      没多久,孙如兰看到了一脸麻木的那家人的母亲,正蹲坐在路边的,而父亲和儿子则在包子摊旁,大口大口的吃着肉包子,此时的如兰觉得他们的脸是如此的丑恶。

      孙如兰知道自己不该管这事,但是实在是忍不住了,她走到那母亲身前,问她:“为什么不阻止,阻止他们卖掉你的女儿。”

      这母亲则奇怪的问:“为什么要阻止,不卖掉大妞,大壮就吃不饱饭,我就这一个儿子,总要吃饱的。”说完还慈爱的看了一眼满脸油腻的儿子。

      “可是那是你的亲生女儿啊,你知道卖掉她后,她会遭遇什么吗?”

      “贵人怕是从小就没缺过银钱吧,我们穷人家都是这样的,没钱过日子了就先卖掉女儿,然后再卖掉婆娘。我家大妞和二妞都卖掉了,下一个就是我了,我儿还能吃上一顿肉包子呢。”说完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开始哭了。

      孙如兰讲完故事,不禁大声的质问那些男同学:“凭什么,凭什么,你们不过是出生时比我们多一个物件,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偏爱,而我们呢,一遇到祸事,只能被当成货物一样卖出去。”许是到了激动处,又开始抽噎不止。

      在场的男学子都开始面面相觑,他们大多家境富裕,从未遇到这种事。但这时,一个平时很沉默的男学子站了出来,“我能理解你,我进书院前,在镇上的一个秀才家读书,父母为了凑学费就把我姐姐卖掉了。”

      孙如兰听到这里恨恨的看了他一眼。

      “我也不想这样,如果知道我的学费是卖姐姐得来的,我宁愿不读书。”说完惨然一笑,“我曾经偷偷的去买了我姐姐的那户人家找过姐姐,想要姐姐和我回去,没想到姐姐竟然不愿意。她说自己在孙家干活很好,主家待下人不错,从不多加苛责,月钱也丰厚,多干个几年就能凑满赎身钱,还让我好好读书,不要想这些。”

      说完,男学子拱手深深的向孙如兰鞠了个躬,原来买他姐姐的就是孙如兰家。

      其他男学子也有说家里姐妹的待遇永远不如兄弟。没想到因为孙如兰,这会变成一场有关男女平等关系的探讨。

      祝青此时发话了:“够了,我们在这里哭诉抱怨愧疚是毫无用处的,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我们需要做的是想办法阻止女孩儿被买卖这件事。”

      孙如兰这时睁着哭肿了的眼睛问祝青:“我们都还只是学生,能有什么办法。”

      看着众人同样无措的反应,祝青有点无奈,到底是太年轻了,没什么阅历,“楠楠,下次茶话会把慈云庵的静云师太叫上。”

      这时候众人才醒悟过来,对啊,这年头谁最有钱,且有钱还无处花的,只有寺庙庵堂里清修的和尚尼姑了。

      祝青接着补充道:“让静云师太出面收养孤儿女童,或者出钱买断女童的亲情,再集中教养。再请些有手艺的娘子们去教授些生存的本事。”

      这时蒋茗烟发话了,“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我们这些女学子平日也可以去教她们识字读书。”

      何若楠有点犹豫,“你确定静云师太会答应吗,这计划还要出钱买女童,做慈善也不会到这种程度吧。”

      祝青则不意外何若楠会问出这种问题,从商人的角度出发,这就是赔钱赚个吆喝,不过对方不是商人,而是自诩慈悲为怀的出家人,“你放心,出家人慈悲为怀,这钱不拿出来做慈善,也只能用来给庙里的佛像镀个金身。这佛像终归是死物,哪有活生生的人重要。”

      祝青说罢笑了下,接着补充:“不过,你到时候多邀请些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京城的贵妇人们也不要忘记,还能趁机多筹些善款。”

      听到这话,众人不禁给祝青竖起了大拇指:够无耻。

      这时候有男学子提出疑问:“不能只关注孤儿女童吧,虽然正常人家不会抛弃或是出卖男童,但是难免有意外发生,不然把男童也一起收养了吧。”

      旬越这时不耐烦了,“用你的猪脑子想想,尼姑庵怎么方便收养男童,我们不还有朝露寺的觉慧大师吗?”

      这男学子是个脾气好的,被这么说也不恼,“觉慧大师那边谁去说?我们都不方便吧。”

      旬越用脸冲何若楠点了下,“可以找何山长去游说。”

      众人又纷纷转头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何若楠。

      何若楠:靠,怎么又是我。

      这时候陈夫子也进来了,看样子已经在门口听了一阵子了。

      “看来诸位都已经知道流民的事情了,而且已经对其中一部分事情有了解决方案。”说完满意的对祝青点了点头。

      话锋一转,“但是安置幼童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流民可都是成年人。今天不上课,我们就以“安置流民”为题讨论一下吧。请诸位畅所欲言吧。”

      下面顿时炸开了锅,什么“官府开仓放粮”,“向城内的富户收集善款”,“书院开个免费粥棚”等。

      陈夫子轻咳两声,“安静一下,先让祝青说下自己的想法吧。”

      祝青起身,开始自己的表演,“首先,“官府开仓放粮”,“向城内的富户收集善款”,“书院开免费粥棚”这些,都是短时有效的措施,这官府的粮仓储存有限,富户也能只做慈善,书院更别说了,一旦弹尽粮绝,流民的反弹会比现在更严重。”

      然后,祝青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以为,如今之计只有“以工代赈”。”

      听到这里,陈夫子来了兴趣,“你这个想法好,集款放粮确实只能解一时之急,但是这“以工代赈”又该如何实施。”

      祝青就“以工代赈”说出了自己的解释:“首选,“集款放粮”之事还是需要做的,但这不能是无偿的。叶县县城外,其实有很多荒地未曾开垦,其中也不乏适合耕种的土地,我们可以召集流民去开垦荒地,适合耕种的土地就开辟为农田,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就划为居住圈。参与开荒的流民可以提供一日三餐,待农田和房屋建设完毕,就以较低的价格租给他们,等他们有了钱可以再卖给他们。其次,这男男女女最好分开管理,幼儿可以先集中由寺庙和庵堂照顾,然后男的去工地开荒,女人也可以选择去工地或者去做些女红纺织之类的活儿。书院里面应该有家中从事布匹买卖的学生吧。”

      “有的,有的,我家就是,我可以让家里收购她们出产的布料。”以为男学子积极的想贡献一份力量。

      祝青向这位男学子投以肯定的目光,干得漂亮。

      最后,祝青补充了一句,“对了,那些什么都不想干的人,就让他们饿死吧。”说完大家都笑了,陈夫子也没想到一向看起来温和的祝青,在不劳而获这事上居然如此激进。

      “好了,祝青的提议不错,其他人还有补充的吗?”

      很快,一上午就结束了。离开教室前,祝青拉住了何若楠,把她带到了一个僻静处。

      “这两日你找时间去把隔壁的景山给买了。”祝青直接说出了要求。

      何若楠瞪大眼睛,“你当我家里有矿吗?你知不知道景山多贵啊!”

      “我知道,你家里没矿,但是你舅舅家有啊,还是金山银矿呢。”祝青也没办法,这景山不买下来,以后有些事情很难开展下去,不如趁现在人力充足买下来,不然以后哪里去找这么多流民。

      “但你得和我说买下来干什么吧。”

      “景山山腰处原本是有一家书院的,曾几何时与观山书院齐名,我想重开景山书院。现在人力充足又便宜,先把景山买下来,再去招募流民开垦,以后可以仿照观山书院的模式办学。”祝青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796719/1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