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河

作者:清泉涌溢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3,横埠河老街


      3,横埠河老街

      吴世民老师《咏油菜花》诗:千顷菜苔展世间,游人如海乐不还。柔风一夜开花市,金色无边醉万山。

      2022年3月12日,上午九点多钟,春光明媚,柔风和煦,许格巧老师驾车,载着我去横埠河老街游玩。车行,稳当;交谈,快乐。一个小时后,至横埠河水泥大桥,停,我和许格巧老师下小车,徒步走向横埠河老街。

      第一次来横埠河老街,路不熟悉,问一下当地居民,告知,从爱香商店斜对面街道进去即可。

      我和许老师走进这条街道,遇见两位男士,我俩同两位师傅聊起横埠河老街,从交谈中得知两位师傅姓名:杨迎春,73岁;钱叶和,66岁。

      杨师傅和钱师傅两人,热情好客,为我俩当向导,陪着我俩去横埠河老街转转。

      原来,横埠河老街在杨迎春师傅家的西边约五十米处。

      跟杨师傅隔着一户人家的屋檐下的墙边,摆放着一台陈旧的水车,这台木制水车的车身长度约5米左右,水车身上有毛笔书写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横埠生产队办”。瞧一瞧这文字,水车有些年头了,现如今,这台木制水车成为一件文物了。

      我们一行四人向前走去,前面是一栋坍塌的房屋,房屋两边各有一排青砖瓦屋。

      杨师傅、钱师傅告诉我和许格巧老师说:“垮塌的房屋是原横埠公社大会堂,两边房屋是办公室和公社干部宿舍房。”

      我见左边一排房屋前面的场地上,有一口水井,这口水井依然保存完美,井水清澈见底。

      横埠公社大会堂已经是断壁残垣,砖、瓦、木梁、椽子,散落一地。有一根粗大的横梁仍然担在墙上,这根四方的木梁少说也有六七米长,这么长的木料,可以相见当年建造横埠公社大会堂所用的木料,确实是上等的木材,可以想象,从前,横埠公社大会堂是何等的气势恢宏,那是相当的气派!

      穿过坍塌的大会堂场地,就是横埠河老街。进入老街,右侧同大会堂相连的房屋,是一栋二层楼房,斑驳的外墙,老旧的木大门、木窗棂,显得十分的沧桑。这栋房屋大门上方的门楣上有一行招牌,从右至左读:“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凸现出来。当地居民称呼此家银行为“信用社”。

      横埠河老街四周河水环绕,宛如一块绿洲。东边是横埠河主流,西边是横埠河支流。横埠河老街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南北走向,全长约三百米。

      从前,横埠河老街有:横埠公社、信用社、供销社、商店、食品站、饭店、茶馆、药店、豆腐店、裁缝店、理发店等。

      横埠河老街两边店铺门前,是菜市场,上街头出口的空场地是柴市场,钱铺、将军、鹿狮那边的人,清早三四点钟就挑柴过来卖,圩里人带扁担、绳索来买柴。在柴市场,有交易所人员,交易所人员持有大秤、小秤。过完秤,卖柴人付二分钱或三分钱手续费给交易所人员。那时候,钱值钱。

      横埠河老街的路用形状各异的碎石铺盖而成,并非一根根麻石条铺成的路。过去,没有水泥砂浆铺路,横埠老街铺盖的石头路,用石头一排排地铺,这条石头路,已经经历一百多年风雨了,仍然牢固,稳定,结实!

      据横埠河老街上的居民,83岁的徐良友回忆:从前,未有食品站的时候,横埠河老街有十六个猪肉案子,都是靠在别人店铺的屋檐下摆放,后来,有了食品站后,猪肉案子才没有了。那些年,食品站吃香喝辣的,每天只供应二三十斤猪肉,购买猪肉的人排很长的队。如果有人插队,站队的人和插队的人常常发生冲突,不是吵嘴就是打架。

      上街头和下街头各有一个大门楼,门楼砖木结构,在两个门楼上面,各有一碉堡。下街头门楼两边,用土夯实围墙。人在碉堡上站岗放哨,门楼的名声大得很。

      上街头和下街头都有一座木头桥通到河对岸,河对岸场地宽广,这一大片场地,就是声名远扬的横埠牛集市场。场地西边靠着平顶山。

      从前,横埠河老街牛集市场,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开集,到立夏过后结束。开集这一天,在牛市场内有搭棚子摇单双赌博的场所,有搭戏台唱戏的场所,五花八门,从四面八方前来赶集的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横埠河老街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简直是人满为患了!

      牛市开集这一段时间,有卖茶水的,有卖茶叶蛋的,有卖稀饭的,有卖米粉粑的,有卖糕点瓜子的……小孩子们,拎个竹篮子,在田间地头拔青草,拔满一竹篮青草卖给卖牛的人,一篮子青草能卖二角钱。

      那些年,横埠河又宽又深,最深处达两丈多,横埠河上,来来往往的大小木船无数,停靠在下街头码头的船,桅杆林立。

      那些年,上街头和下街头各有一座木头桥,是用松树木建造,木桥四根柱子的下面,用四个“地宕”(石臼)垫脚。下街头木桥的桥东头,当年,立有许多石碑,石碑上雕刻许多捐款赞助人的姓名……

      横埠河上通烟波浩渺的马鞍山水库,下到湖东闸进入长江,绵延数十里。

      据上街头82岁黄荣久老人回忆:我家三个门面房,还是父亲在二十岁的时候,父亲兄弟几个人做的,如果父亲健在,有121岁了。

      三个门面房,第一个门面房开药店,中间的门面房和第三个门面房都是前后两进。中间门面房,前面开杂货店,后面是水作坊,生产豆腐的车间;第三个门面房是山窑店,卖火球、缸灶之类的陶器。三个门面房都是推板门窗。1954年大水,淹了横埠河老街,我家房子淹两米多深的水,平时,山洪暴发,横埠河水汹涌澎湃,洪水难淹到老街上……

      在横埠河上街头,街道西边,从前,住着两户老革命家庭:

      一是枞阳县邮政局任东太师傅的家,他慈祥的父亲任宣祥,1918年出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于本省怀宁县牌楼战役负伤,被安徽省民政厅评为贰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1951年,横埠区政府安排上街头西边的一栋房屋给他全家居住。建国初期,任东太父亲任湖东县第一任看守所所长,后来,任白云区组织委员、牛集粮食仓库主任、横埠区党支部书记、横埠区合作商店经理,直至离休。

      二是枞阳县邮政局办公室主任钱五乐的家,他慈祥的父亲钱大友,1919年9月21日出生在原湖东县横埠区冀马乡桃园,1943年12月至1945年7月,参加游击队,担任密察工作;1945年7月至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省枣庄师部通信处担任通信工作,1947年3月至1949年3月,在十九师通信连,安徽和县;1949年3月至1950年3月,任湖东县政府话务员,在县总机室“复员”;回乡后,横埠区安排横埠河老街上街头西边一栋房屋给他全家居住。直至离休。

      漫步在横埠河老街上,望着一栋栋历经岁月沧桑的老屋,瞧着脚下的石头路,每一个石头,已经被行人踏得光滑如玉了,说明家乡枞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前的横埠河老街好兴旺啊!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748480/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