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河

作者:清泉涌溢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18,枞阳老街的无名巷


      18,枞阳老街的无名巷

      枞阳老街,大小古巷子众多,有幸福巷、康衢巷、庙巷里、凤凰巷、西寺巷、小学巷、东寺巷、无名巷等等。

      老街正大街马路的北边,从东往西数,第一条巷子就是无名巷,长度不足300米。

      从前,这条巷子两边店铺,家家户户生意兴隆,这里可是黄金地段!

      无名巷南边入口对着正大街,东侧是南货商店和汽车站,西侧是一家小店和县粮食局。马路对面,是枞阳县运输公司、万商集(柳林)渡口、城关豆腐店和车站饭店。

      无名巷北边入口对着湖滨路,西侧是人民饭店、蒲江饭店、县车队,中间有许多私人饭店和私人小旅馆;东侧,则是老车站的候车大厅和售票处。

      无名巷湖滨路入口的马路对面,是碧波荡漾的莲花湖和绿色葱郁的龟山,还有一家大单位,县供电局。可想而知,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无名巷是怎样的繁荣昌盛。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不亚于老百货公司大门前的繁华景象!

      早些年,老车站移走了,整个汽车客运站改建成枞川广场商贸城。人民饭店、蒲江饭店也没有经营了,但还有一些小吃部仍然经营着,分别有钱师傅、邵师傅、吴师傅开的饭店,方姨开的小吃店,还有黄师傅开的油条大饼铺子,从早到晚,无名巷的空气里都弥漫着炸油条和炒菜的香味。

      现如今,无名巷里行人寥寥无几,可这数家小吃店仍然顾客盈门。家家厨艺精湛,炒得一手好菜,一盘盘,一碟碟,都是美味佳肴。

      尤其是方秀兰小吃店,历史悠久。方秀兰女士,从1985年租无名巷老车站的门面房至今,开小吃店37年了。老板娘方秀兰为人平易近人,淳朴善良,热情开朗,她炒的菜,色、香、味极佳,口感好,价格实惠,数十年来,深得顾客的好评。

      无名巷还有两家加工白铁皮制品的作坊,依旧在经营。两家师傅长年累月地坐在无名巷路边的小木凳子上,用小铁锤敲打着白铁,做一些白铁皮制品。清脆的“叮当叮当”声,在枞阳老街的上空萦绕。

      从无名巷南边巷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巷子两边摆放着许多白铁皮制品,有水壶、油壶、茶叶罐、茶叶桶、水桶、抽油烟机罩、铁畚箕等。

      两家加工白铁皮的师傅正在敲打着白铁,一家是夏先祥师傅,一家是齐来田师傅。

      夏先祥师傅,今年73岁,他夫人叫张云英,今年60岁。夫妻俩都是桐城嬉子湖镇上的人。夏师傅17岁开始学手艺,在枞阳县城正大街,小东风饭店对面,粮食局大门前摆摊,打一些白铁制品出售,也给顾客换水壶底、修补雨伞、配锁匙等。

      他的师父也是桐城人,老手艺人。修伞,那时的伞是纸伞,用桐油油过的纸伞;换脸盆底;配锁匙等。

      那些年,换一个脸盆底三四角钱,修一把纸伞二角钱,配一把锁匙一角钱。没有生意的时候,就打一些白铁制品出售。或者,用扁担挑担子下乡,担子一头是木风箱匣子和炉子,另一头是箩筐,箩筐里装有工具、棉被和换洗衣服,走东串西。遇到好人家,就在这户人家住一夜;遇不到好人家,就在野外的草堆边睡一晚上。

      那些年,炉子是用铁做成的小炉子,用柴炭烧,拉风箱鼓炉子里的火,用铁钳子夹着烙铁,在炭火上烧红,然后,用烧红的烙铁蘸上锡,补脸盆或者瓷缸的小窟窿眼。

      有时候,一个月能挣到五六十块钱,有时候,一个月跑下来,一分钱挣不到,白板!一年到头,搞到二三百块钱,高兴一大跳。

      1983年以后,夏师傅没有挑担子下乡了,改为打白铁生意。白铁皮加工生意,忽冷忽热,有时候有生意,有时候没有生意,常常连续数天,一笔生意都没有做成。

      夏先祥夫妻俩一直在枞阳老街租房子住,手工制作白铁皮的制品,夏师傅告诉我:这一行业渐行渐远了,现在都是机器做出来的东西,手工制作铁皮货物,没有人愿意干了,怕要失传了。

      夏先祥夫人告诉我:

      我读小学四年级,帮助丈夫开开发票,丈夫夏先祥不识字,但他大脑子好,记忆力非常棒,只要有图纸,他就能做出来。现如今,他耳朵听力下降,快要失聪了。

      我父亲叫张泽生,今年88岁,我夫妻俩上门给顾客装厨房里管道的时候,父亲就帮助我们看看摊子。目前,无名巷子里,就两家白铁加工的,一家是我夫妻俩,另外一家姓齐。

      最近两三年,有时候,一天能挣到百把块钱。现在,我夫妻俩渐渐老了,带做带耍,考虑告老还乡了。这一行业,如果购买一些机械设备,年轻人干的话,可以做下去。

      我见夏先祥师傅租的门面房的地上,散放着一些做白铁的工具,有小铁锤子、大小剪刀、老虎钳子、圆规、角尺、卷尺、扳手、龙头羊角铁尖、槽钢、烙铁等,还有许多卷起来的花纹白铁皮材料。

      另外一家白铁加工的老板叫齐来田,今年68岁,桐城孔城人,他18岁开始跟师父后面学手艺,当年,他师父在枞阳老街的老百货公司门前摆地摊。

      齐来田,18岁的时候来枞阳,跟师父挑着工具篮子走东跑西,一头风箱,一头工具篮子,有吃无工,每个月还要贴师父24斤粮票,粮票是父母亲找人,用稻子在粮站里换的。

      人家学徒一般要干三年,齐来田聪明伶俐,他当学徒,只干两年就出师了。那些年,生铁补铁锅,生铁在炉子里熔化,或者,用黄铜在炉子里熔化,补好的铁锅像图钉压上去一样。那些年,补一个生铁锅,只收五角钱。

      那些年,齐来田师傅下乡,在枞阳至安庆之间的农村里走东串西,1989年就不再挑担子下乡了。后来,补锅这一手艺淘汰了,以修洋伞为主;1990年之后,以白铁加工为主;1994年,齐来田师傅在无名巷子里租了门面房,搬到无名巷经营,一直做到现在,至今,有近三十年历史了。

      齐来田师傅告诉我:

      2000年之后,我们这一行业生意最兴隆,茶叶箱子、茶叶桶、厨房设备、通风管道的白铁皮罩子,最好卖,还做一些单位的生意。

      最近几年,白铁加工生意不景气,我再干几年,不会再干了。这一手工制作技艺,怕真的要失传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748480/1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