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作者:澹台逍遥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0594章知人善任


      就说隋朝。

      发展到高峰的时候,有897万户,可是到了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只有180万户。

      多年的战争。

      使得人口大量减少,很明显土地资源就非常充沛,为新王朝的经济复苏,创造有利条件,可是随着和平时间的延长,国家人口大量增长,土地资源就会变得,严重稀缺,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逐渐下降。

      如果再遇到。

      皇帝昏庸,政府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当然也应该说,随人国家人民的休养生息。

      人口大幅增长。

      为了加强国家的管理,相应国家的机构和官史也要增加。

      很明显管理180万户,需要的官员数量,跟管理900万户的官员数量,肯定是有差别的,也可以说,随着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膨胀,国家所需的财政费用肯定要不断增长。

      还有就是开国之初。

      官员的收入都比较低,到了后面随着官员,待遇的提高,也必需要有财力支撑。

      这样国家。

      就必须不断增加税收。

      以保证国家对财政的增长需要,而相对于老百姓来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每个人拥有土地的数量,就越来越少,反对来税赋又要越来越多,这个矛盾最终都会出现激化。

      很明显。

      主要都是两个方面,会加速这个矛盾的激化,一个是国家发生了对外战争,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力。

      另外一个是。

      国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老百姓没有粮食活不下去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轮回,于是新一轮的改朝换代的,战争就开始了,于是又是大量人口战争死亡,使得人口的基数,又开始大幅下降,又出现大量过剩的土地资源。

      老百姓又有。

      很多的地种了,生活水平又开始好起来了,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轮回,也就是王朝的周期率的问题。

      那就是王朝的腐败。

      导致的轮回。

      当两个轮回都集中,发挥作用时,肯定会加速王朝的灭亡,赵卫东知道,当王朝刚建立的时候,新王朝是从旧王朝崩溃后,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常言道:

      乱世出英雄,在王朝的毁灭过程中,肯定少不了有无数的英雄,为此竞折腰。

      从无数英雄中。

      肯定会出现一位,最有才华最有能力英雄。

      从其中脱颖而出,最终由他夺得天下,所以几乎所有王朝的初期的皇帝,绝大多数人都是英明的皇帝,在王朝初期,几乎每个皇帝,都会从前朝的灭亡中,吸取经验教训,也会制定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皇帝也会。

      带头崇尚节俭,因为多数的王朝灭亡前,官僚机构腐败都非常严重,这对于英明的皇帝来说。

      是不允许自己的官员,有腐败的行为的。

      再说,经过长期争夺天下的战争。

      必定造成人口的大量减少,整个国家人口只剩下原来的好几分之一,这么少的人口,又有那么多的土地,百姓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王朝的经济也会不断发展,于是就有了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对于唐初的。

      贞观时代也是如此,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这是李世民的选择,虽然说这种政治制度。

      是杨坚开创的。

      但是你使用的人,也必须有智慧。

      用好这个政治制度才行,其实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每一个政令的形成。

      都必须先由。

      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

      诏书发布之前。

      必须送门下省审查。

      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当时的贤臣魏征就供职于门下省。

      其实选择何种政治体制。

      是非常考验人的智慧的,李世民选用短命王朝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

      确实是几千年。

      封建王朝中最科学,最完善,也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才兴起的分权学说,唐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我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唐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

      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

      他自己在决策中。

      可能出现可能的失误,这也是我国历史上。

      所有的八百五十三个帝王中,唯一只有李世民一个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这个做法表面上,是限制了帝王的权力,实际上确是对国家有极大的好处,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杜绝错误的决定。

      并且因为给了。

      臣子否决他的权利,更让臣子们,对帝王的更加忠诚,更加认真谨慎的使用,这个否决的权力。

      李世民对于。

      权力使用的谨慎程度,可以说是到了极至。

      因为隋末民变,使唐太宗认识“民依於国,国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乱,使二十七岁登基、英气勃发的,太宗时时引以为戒,经常让身边的人提醒自己,要自我克制欲望。

      经常与大臣们。

      讨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吸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再三叮嘱臣下,不要因为自己不高兴。

      而停止进谏。

      致力纠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

      这是贞观君臣能够,同心协力共济致治的重要因素,李世民知道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注重选贤任能,唐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

      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

      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

      其他如李勣、李靖等。

      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珪,降将尉迟恭、秦琼等,真是人才济济,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才能达到天下大治。

      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

      以便使更多的人才。

      显露出来。

      由于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选拔,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重用人才。

      虚怀纳谏,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非常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

      得以制定和实施。

      太宗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

      隋炀帝拒谏,说明了他过于自高自大,不能看清楚自己,也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他做的很多事情,出发点和落脚点肯定是正确的,但他采取的办法确是错误的。

      赵卫东分析。

      隋炀帝看到他父亲隋文帝,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内,创造出无比辉煌的业绩,隋炀帝也想。

      在短时间内。

      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以体现他比,自己的父亲更有才能,更加出色。

      想要超越自己的父亲,可惜正是隋炀帝,不能很好的掌握度,从这一点来说,他的智慧跟他的父亲相比,就有很大的差距,做为高明的有智慧的帝王,他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再聪明。

      也是有限度的。

      只有依靠集思广益,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为此,特别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加重视有才能人的意见。

      这样才能。

      尽量使每个方案,或策略尽善尽美。

      因此才特别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如果把费尽力气,选拔出来的人才,不能发挥作用,那是一个多么大的浪费,而且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那么也就不能,把国家建设好管理好。

      一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

      而一个人的能力,实在是太渺小了,只有使依靠一支,庞大优秀的团队,才能管理好建设好国家。

      国家的首脑。

      最关键就是如何,发掘人才和使用人才。

      如何组建好一支,优秀的国家管理团队,用好这支团队,充分发挥这支优秀团队的作用,才能真正把一个庞大的国家,管理好建设好,很明显如何充分发挥,优秀团队的作用。

      就至关重要。

      没有想到隋炀帝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知道要吸取国家重臣的智慧,不肯听取不同意见。

      一意孤行。

      才有可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

      让一个强大到极点的国家,走上毁灭的道路,只有把所有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中,发现其中闪光的东西,同时也使得每个缺陷都被发现和纠正。

      这样才能。

      真正把国家管理好建设好,为此李世民特别注意集思广益,害怕决策错误,造成严重后果。

      在他即位后。

      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669578/59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