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作者:澹台逍遥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0159章好多野果


      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大山前面,能骑自行车的路就从山前经过,老师和同学们都锁上自行车,拿好东西,开始沿小路上山。

      还没有走一段路。

      就听过不少同学,已经看到路边各种各样的野果,吸引了一些同学到路边的山上去采摘,赵卫东看着山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野果。

      心里感到特别高兴,这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礼物。

      这些丰富多彩的各色野果,不知给这个物质馈乏的年代的少年儿童,带来多少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十分可惜的是,由于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全国各地的森林资源,遭遇到毁灭性砍伐,还有极不恰当的植树造林方法,极大的破坏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大量的物种消失,大量的动物濒临灭绝。

      在几十年后,眼前的多数的野果,已经很难看到了。

      现行的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模式,就是采取灭绝性的砍伐,植树造林采取的方式是,将树木全部砍完后。

      就清除造林区域内,杂草灌木和其他树种。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避免杂草灌木,还其他经济价值低的树种跟经济林争夺肥水,以保证经济林的快速生长,而且选择的经济树种,基本都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杉木和松木。

      并且将晒干后的杂草灌木。

      并将造林区域内,所有的杂草灌木点燃进行炼山。

      希望通过炼山的方式,彻底灭绝杂草灌木的再生可能,为了让表层的肥沃土壤肥力不流失,就采取深挖垦复的方式,把山皮以及草木灰翻过来埋入土中,做为植树造林的肥料。

      希望通过这些做法,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促使有机质分解。

      积蓄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然后再成片成片种植松木和杉木,用后世的一句网络名言来形容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其实这样做法,绝对可以说是利少弊多。

      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到底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一个是人工改变森林的自然生态,二是大量的物种消失了,三是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四是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大幅降低,五也是最最重要的,经千年万年才形成的防止水土流失、能有效涵养水源的山皮被破坏了,这也就造成旱灾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黄,洪水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因为自然就是一个生态链。

      只要缺少一环,就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而我们国家现行采用的,资源利用方式,当然也是为了从森林中获得更多的财富。

      觉得现在森林中有大量的树木,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这是严重浪费资源,不如把现有的森林砍伐掉,像种田一样,对森林进行人工干预,使得单位面积的山地,能够产出更多的经济林木,而且选择经济最高、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杉木、松木,做为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

      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几十年中。

      在全国的林区大量推广。

      使得全国的原始森林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到了后世的二十一世纪,全国保留下来的原始森林,可以说是曲指可数。

      也因为采取大量种植杉木、松木。

      这两个品种都是针叶林,全国极大面积的针叶林,极大的改变了我国的气候状态,由于针叶林的蒸腾作用,仅有阔叶林的十分之一,自然而然空气中水蒸气就大量减少,这样也就改变了森林地区的气候状况。

      这也就造成了气候的严重失调。

      森林可以说是地球之肺,森林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后世全国的河流,只要一发洪水,基本上没有一条河不是黄河。

      经常是一下大雨就发洪水。

      一段时间不下雨就闹旱灾,经常出现山体滑坡的灾难。

      这也跟没有阔叶林有密切关系,因为阔叶林的蒸腾作用很大,因此土山的大量水分被蒸腾到空气当中,这样土山也就很少出现,土壤水分含量过度饱和,这样山体也就很难发生山体滑坡的灾难。

      后世很明显没有大量的阔叶林,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自然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就不可避免频繁发生。

      现在全国各地原始森林比比皆是。

      森林之中到处古木参天,直径一米以上的大树数不胜数。

      可是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这些到几十年后,只剩下一些凤毛麟角寥寥可数,令人扼腕。

      看着眼前兴高采烈的老师和同学们,赵卫东也为眼前美好的大自然景色所陶醉,如果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们能够有超前眼光,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采取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古木,保护原始森林,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那就好了。

      自己为什么要回国来参加工作。

      也是为了能够保护下这些珍贵的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这个时代山上的野果品种多、数量大、品质好、口感独特,完全可以提供工厂化加工生产需要。

      赵卫东记得在穿越前的生活,在初一的时候,曾与同学上山专门采集土话叫乌饭子的小野果,去采了半天时间就采了大半塑料桶,这还不含边采边吃的那一部分,因为乌饭子挺好吃的,吃得太多了,肚子都涨痛了好长时间。

      这个给赵卫东留下极为深刻的印像。

      以后再也不敢吃那么多了。

      赵卫东身边的洪小雅、温妍看到山上那么多的野果,也把女孩子的矜持抛到一边,跑到山上跟一群女同学一起,抢摘小树上的野果,一边采就一边往嘴里塞,一边嚼着一边口齿不清的叫道:

      “啊,不要抢我的,都掉地上了。”

      “那是我的。”

      “……”

      山上的同学们乱成一片,当然乱的主要是女同学,因为她们认识的野果不多,看到有人采来吃,自己也就扑过去抢总没错,满山上都回荡着女同学们的叫声和清脆的笑声。

      慢慢的声音就开始少了下来。

      女同学也渐渐多认识了一些野果,山上到处都是,为此慢慢的就散开了,每个人自己都找到一棵野果树,悠闲自在的采着野果。

      细嚼慢咽的品尝着野果的滋味。

      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采摘野果。

      赵卫东也走到山上去采,他主要是采乌饭子、树茄两种,这两种这个时节最多,也比较好吃,其它的各种各样的野果,也就没有去关注,再加上很多野果小时候就跟本没有吃过,怕有毒不敢吃,长大后陆陆续续听人说很多的野果都是可以吃的,……

      过了好长时间,看同学们都吃了不少的野果了。

      班主任李老师就召集大家继续出发,往野炊的目的地水源洞继续走去,走了一段路后,大家来一座小水库的下面。

      因为近来没有下雨,水库的排洪渠没有流水。

      大家都从崎岖不来的山路下到比较平坦的排洪渠,向前走去,到了水库的大坝上,就沿着水库边的一条路向山里走去。

      这是一座建成的时间比较早的水库。

      水库里的鱼很多,一群一群游来游去,胆子特别大,而且有人走过也不怕,照样在离同学们很近的水里悠闲的游着,走了一会儿,大家已经来到水库头,这里原先是水稻梯田,很平整,平常水都满不到这上面。

      因此生长着许多茂盛的小草。

      估计是前段时间雨水比较多,把水库蓄满了水,所以水漫过这片草地,因此吸引很多的鱼来这里寻找食物。

      看到这么多的鱼在浅水中游动,老师和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鱼在找食物,也挺有趣的,就都驻足观看,突然带小口径步枪的苗建强同学,他拿起枪就向鱼群开了一枪,只见一条大鱼挣扎了几下就沉到了水底,看到被打中的鱼,拿枪的同学都用手里的汽枪和猎枪向水里的鱼开枪。

      赵卫东也端起汽枪瞄准水里的鱼开枪,连续开了五枪打中了三条鱼,有的同学有打中,有的没有打中,突然一声巨响

      “嘭。”

      没有想到吴章诚的猎枪也朝鱼群开了一枪,由于动静太大,所有的鱼都吓跑了,只见水底留下了十几条鱼。

      吴章诚的那一枪打了七条鱼,太厉害了。

      不少的男同学、女同学都在挽起裤子争先恐后要下到水里去拣鱼,温妍与洪小雅也相继下水,她们都各自拣了一条鱼上来,其他的男女同学也把其余的十四条鱼拣了上来,大家看到这么多鱼都特别高兴。

      这些鱼可以让野炊内容更丰富一点。

      收拾好鱼后,大家又继续前进了,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水源洞。

      这个地方自然环境特别不错,两边的山不高,因为离城区比较近,估计大树都被砍了,山上长满灌木,所以各种野果树很多。

      当然多为小型野果树居多。

      山沟内有一条小溪流,水量不大,但溪水特别干净,上面有一段被悬崖塌崩的一大块岩石覆盖,溪水从石下流出,所以才叫水源洞,溪边还有一块早年被开发出来的农地,但已抛荒很长时间,上面长满小草。

      远远看去就像覆盖着一片绿色地毯。

      确实是野炊的好地方。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669578/15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