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造化钟神秀
柔仪殿里的大本堂,是皇子们读书之所。进门可见一张乌木边花梨心条形供桌上方,挂着一张孔先圣画像。画像右边好几排大的红漆描金山水图书格,书架上整齐摆放了各类经书、史书的刻本、抄本。画像左边临窗,几件梅花式的香几上已摆了碧绿的文竹、报岁兰盆景。
画像的下方,有一单独的黄花梨彩云宽案桌,配着同款的圈椅。这是先生的案桌。
这案桌对面则整齐地排了十几张的案桌和圈椅,只是都比先生的要小一些。而各桌上早由内侍们摆上文房四宝。
卯时刚过,天刚微微亮。青衣长随们掌上堂里的灯后,单瑞卿头戴乌纱帽,身着绯色盘领右衽袍,束金荔枝腰带,领着朱雄英和朱允文还有一众王爷们走了进来。众人先是向孔先圣行跪礼。因朱允文是第一次来,自然又得给先生单瑞卿行拜师礼。单瑞卿随后回礼,这才各自坐定。
立春刚过,天气依然寒冷。大本堂里的火盆却已撤下了。朱允文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袍,仍觉得有些冷,冻得红红的小手一直拳在袖口里,不敢伸出来。旁边端坐着的兄长朱雄英却是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安排,昂首聆听先生的教诲。
单瑞卿算是一个和气的先生,他首先向朱允文问道:“请问王爷,可已读过《三字经》和《千字文》。”
朱允文听得先生问话,想起来之前父亲对自己的嘱咐,忙答道:“回先生,这些书都看过了。前几日,曾跟着皇兄看过几章《资治通鉴》。却是不懂。”
单瑞卿捋了捋须,见他年纪虽小,回答却有条不紊,便知平日里,太子已然教导过他,笑道:“王爷了不起。只是《资治通鉴》未免有些深奥。今日开始,先学习《论语》就好。然后收起笑容,正色问朱雄英道:“长孙殿下,不知道上次臣出的题,可有腹案了。”朱雄英自信地答道:“师傅上次问治国之道重在何处?贤明仁君,招四方贤士,征治国方略。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单瑞卿一面听,发现其他皇子均是面露惊讶之色,待得朱雄英说完,点头称赞道:“殿下如此年纪,就有这样的见识和应对之策,实在是我大明之福。还望殿下能牢记今日所讲,日后造福百姓才是。”朱雄英站起向单瑞卿恭敬地行礼,面上却沉着如水,道:“师傅平日的教导,学生不敢忘记。”
单瑞卿心下感慨:长孙殿下小小年纪已知重任在肩,也难为他了,不能如弟弟般将来做个逍遥王爷。随即回礼道:“殿下心思敏捷,胸怀天下,将来定能延续我大明万世之业。”
被晾在一边的朱允文,此刻还完全不明白单先生和朱雄英之间的对话。他此时噘着小嘴,脑子拼命想着如何能使自己暖和些。
朱元璋今日下朝后,没有立即回乾清宫,径直去坤宁宫里看望马皇后。马皇后自年后以来,身体就有些不适,一直在自己殿内养着。
马皇后一见是皇上前来,忙叫贴身的吴嬷嬷扶自己从榻上坐起。吴嬷嬷拿了个香色的团寿面软枕垫在马皇后背后,又将被子往她身上提了提,替她掖好。马皇后一脸歉意道:“皇上,臣妾未能起身请安,还请恕罪。”
朱元璋见她面色有些憔悴,心里一阵难过,宽慰道:“哪里的话。你我是结发夫妻,本就没那么多礼数。”说完,在榻旁坐下,与她说了会家常话。忽然想起今日是朱允文进学之日,便差了人来问道:“今日那单瑞卿都教皇子们什么了。”
李升将大本堂的一个小长随叫来,那长随回道:“早起,单先生询问长孙殿下治国之道,殿下答得甚好,先生很高兴。成王殿下(朱允文)今日刚进学,单先生正教授他《论语》。”
马皇后浅笑道:“皇上,您瞧。这两小儿倒是聪慧。”
朱元璋也捋须笑道:“雄英自小就机灵,平日里太子也少不得教他。倒是允文这孩子,若论聪明,怕是也不在雄英之下。去年,他还未进学,我看他正在看《唐诗选集》。一时兴起,要考考他,随手翻了问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他立即昂首答:‘二月春风似剪刀’。他又将此诗的来历都讲了个清楚。我再仔细一问,原来他早将这本书背完了,只是太子忙于政务,才疏于管教他。”
马皇后略有所思道:“允文这孩子心性要比雄英柔软。将来定要让雄英好好待他才是。”
朱元璋道:“皇后不必太担心。他们虽非同母所生,但雄英自小由吕氏带大,与允文情分深厚,他日必不会亏待允文的。”
马皇后道:“皇上说的极是。如此看来,将来皇上给他一处优厚的封地,一生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倒也是允文最大的福气了。”
朱元璋道:“素知你疼爱他们。却是最偏心允文了。朕答应你,一定给他最好的封赏。只是朕也只能尽己所能,再以后的事朕也无能为力了。”
马皇后道:“世上一切的事都在皇上的掌握之中,只要你能为允文想的周全,他日就没人能对他不利。”
两人正讲着话,李升上前来道:“皇上,丞相已在前面侯着了。”
朱元璋脸色忽变,马皇后赶紧展颜道:“皇上还是去前朝处理政事要紧。还请皇上注意身体才是。”
朱元璋把脸色缓了下来,对马皇后道:“快了,皇后。朕很快就能睡个好觉了。”说完,便立即赶去前朝。马皇后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有些疲惫地闭上眼睛,深深叹了口气。然后轻轻问一旁的吴嬷嬷道:“今日傍晚,太子是不是要带姚太医来。”吴嬷嬷答道:“是。”马皇后又轻带了一句:“那就让郭宁妃晚上不要来了。我有些乏,今日见过太子后就要歇下了。”吴嬷嬷仍只答了句:“是。”马皇后这才安心躺下,昏沉沉地睡了。
单瑞卿回到家中,一进里屋,就见女儿单晓慈专心地坐在右窗前的书案上,捧了一本《宋词》在看,案几上有一个白瓷瓶,装了几支金黄的迎春,五岁的小女儿却是柳眉朱唇,一双玛瑙似的双眼极其灵动有神,比之那娇花毫不逊色。
单瑞卿不想打扰女儿,轻轻走到屋中的交椅上坐下。一会,夫人章月清从门外进来,唤了声:“老爷回来啦。”窗前的单晓慈立刻扭头,见是父亲回来,忙搁下书,飞奔到单瑞卿怀里,撒娇道:“爹爹,您回来啦。”章月清端了个红漆的食盒,从中拿了一碗银耳莲子羹道:“老爷,先喝碗莲子羹吧。晓慈,先别缠着你爹爹了。”
单瑞卿道:“夫人,没关系。来,小乖乖,爹爹抱抱你。”说完,一把把晓慈反抱着坐在怀里,然后端起莲子羹,和晓慈一起吃了起来。章月清拿起手中的白绸帕子,抿嘴笑道:“女儿就是你的心头肉。你啊,都快把她宠坏了。平日里,我教她的规矩却是一样也不好好记。整天就知道看书,习字。我看哪,指不定我家还要出个女状元呢。”
单瑞卿倒是大笑道:“晓慈天性聪颖,又好学,比之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也只是按着她的秉性去教她。若是她不喜欢,我怎么逼她也是没用的。”
单晓慈一脸自信地对母亲道:“母亲大人无须为我担心,我以后要做个像爹爹这样的人。”章月清气不过,问道:“哪有女子去当官的。你啊,还是多听听娘的话,多学些规矩、女工才是。”单晓慈见说不通母亲,便不理她,扭头问父亲道:“爹爹,今日你都教长孙殿下什么了。”
单瑞卿道:“今天讲授了《资治通鉴》。不过今日长孙殿下的弟弟,成王殿下也一同来了。对了,成王殿下与你同岁呢。”
单晓慈一听,立即有了兴趣,问道:“那成王殿下都学什么了?”
单瑞卿道:“成王殿下之前已得太子一番教导。已不用启蒙之学。今日权且让他读些《论语》。
单晓慈道:“怎么与长孙殿下不一样呢?”
单瑞卿道:“长孙殿下将来要继承大统,教习上自然和成王不同。等成王稍稍年长,就会有自己的封地,到时还会有大批能臣跟随,所以身上的重担要轻很多。”
单晓慈点头道:“如此说来,还是成王殿下轻松些。”
单瑞卿笑道:“长孙殿下是天命所归,生来就担负着我大明江山的延续之责。这点殿下从小便知,也深以此为荣,以此为准。这等责任感和荣誉之心是你我百姓所不能体会的。所以长孙殿下小小年纪就能坚持努力学习,酷暑寒冬从不间断。就连皇上和太子也称赞有嘉。加上殿下本身资质甚好,又得太子从旁指导,如今已隐隐现出应有的气度风范了。”
单晓慈却满不在乎道:“爹爹又怎会真知道我等年纪之人,心中真正做何想。就说我,平日里,兴致高涨时,看书,习字,做上半天也不觉累。但是一旦玩耍起来,便是多大的事情也忘得干净了。”
单瑞卿听了,甚觉女儿的小孩子脾气有些可爱,不觉大笑好一会,“慈儿,你这性情倒让我想起成王殿下来了。殿下和你同岁,大概是心无顾忌,不似长孙殿下沉静稳重,颇有些孩子气。今日本来正专心念书,一见外面有些闹,就坐不住了。好在还懂得尊师之道,碍于面子,才没跑了出去。”
单晓慈听了,有些得意道:“好玩好玩,听爹爹这么说,我倒想见见成王殿下了。”
单瑞卿没有回答,他看着院子里的一棵枝桠繁茂的参天大树,虽已历经百年努力生长,早已超过了自家的院门,但是却永远无法抵达天之所在以及那片片漂浮的白云。想到这里,他不由地叹了口气,对坐在怀里的女儿淡淡地说道:“晓慈,皇宫里的皇上,殿下们,就如这天空中的云朵,咱们只能仰望,万万触碰不到得”。
他不由把女儿紧紧抱紧,慈爱地摸摸她柔软细细的头发,像怀抱了个稀世的珍宝。心里只暗暗祈祷,女儿能平安长大就好。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