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一千零一夜

作者:露浓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雒京风云(6)


      待荀彧归家,便见正室中央多了一个五尺见方的沙盘,不过是粗木钉成的浅盒,内铺一层沙土。荀攸铺席在侧,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地在沙盘中描绘图样。荀彧初时尚欲一笑,待再看一眼却发现沙盘中画的正是雒阳全城,街道沟渠集市民宅一应俱全,甚至皇宫禁中也已填满大半。荀攸手持竹笔,在图样中一处宫墙边上注下“三丈”两字。虽说屋门紧闭,数扇屏风层层遮蔽,荀彧仍只觉背上忽攸一阵凉意,略一定神方才开口叹道,“何至于此!”

      荀攸抬头望他,神色过于沉重,于是荀彧终于寻得一笑的动力,虽然不得不压低了声音,却仍故作轻松道,“若非与公达儿时相知相伴至今,见此一幕,也只以为汝有不臣之心。”

      荀攸投竹笔于沙盘中,喟然道,“区区六百石,欲不臣不能,欲救难则更不能。今唯愿刻雒阳于心;若有变故,尚可得二三机变。”他顿了片刻,又问,“文若今日何去焉?”荀彧近二更方回,荀攸亦不免多问一句。

      “今日拜访了安平乐明远,”荀彧应了,从袖中摸出一片竹简递到荀攸手中,只见上书几个名字,第一便是“安平乐隐”四字。

      荀攸思索片刻方才想得,问,“竟是车骑将军长史?我听闻他长于经学,在冀州颇是知名,只可惜从无来往。”

      “天下士人,同为圣人子弟,多多少少总有些关联,”荀彧又是一笑,说,“我之前见过乐长史学生牵子经,自称刘玄德之友,请他与师长通个姓名,便比直接前去投名刺少了份突兀。”
      荀攸亦是莞尔,问,“文若与他说些什么?”

      “请他说车骑将军与大将军共进退。”

      他二人曾经议论过,何苗毕竟是何太后之弟、车骑将军,手中亦握有大军;若他二人齐心,太后岂能一意孤行?何进若有意外,何苗岂能对局势无分毫影响,竟让董卓这般人皆厌恶的外镇夺了朝堂?可见如今何苗不得人心至此。何苗若能与何进同心并进,得雒阳士卒高看一眼,也是多了一扇屏障。

      荀攸再看竹简上的名字,看见乐隐名字右侧有“琅琊诸葛瑾”几个小字,又是心下一动,不由喃喃道,“琅琊诸葛?”

      荀彧点头道,“乃北海丞诸葛珪长子,年十六,游学至洛阳,亦随乐长史习古文经。”

      “十六少年郎,”荀攸若有所思,“现在怕是派不上什么用场。”

      荀彧不由莞尔,曰,“我观其名,猜测将来取字当不会是‘孔明’。”

      荀攸亦笑,“倒也未必。”

      荀彧摇头道,“只是听牵子经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才志高远,待人至善至仁,有古之君子风骨,不免存了三分好奇,欲见一面,倒也没有用人之心。”他收敛神色,又言,“总不能让未及弱冠少年卷入这等事情。”

      荀攸叹了一声,“难得文若有此爱人之心。不过余下这一个名字,想来却是可用之士。”

      荀彧颔首道,“西园八校尉,蹇硕、鲍鸿已亡;冯芳乃曹节婿,为士人忌恨;右校尉淳于琼,助军右校尉赵融皆庸碌;夏大夫气量狭小,不堪为事。只余一人有机敏谋略,心忧国事,或能在危急时刻另辟蹊径。”

      竹简上最后一列小字却是“典军校尉曹操”。

      六月间荀彧休沐日往往独自一人置身于雒阳城中最大的郡邸。此处常有新入朝的郎官逗留,亦有三教九流游侠豪客来往,一向是个打探消息,观摩人才所在。典军校尉曹操亦时常出入郡邸,身周多有豪侠相伴,杯盏交替,谈笑风生。初始荀彧不识其人,但见过两次后稍作探听,自是知道了此人姓名身份。曹操与袁绍少小相知,交往甚密,于是初始荀彧只道他如淳于琼一般,与袁绍亦步亦趋;但转念一想,荀攸从未提过在大将军府见过典军校尉曹操其人,陈琳、郑泰之流亦未曾提过他,可见他不与何进袁绍共出入同进退。曹操身为西园八校尉之一,麾下有七百士卒,员吏百余;更于此时广交四方来客,可见心中已有谋划,关键时刻或可一用。曾称赞荀彧“王佐之才”的何颙评价曹操曰,“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何颙识人,但言辞多夸张;评曹操这一句“安天下者”和荀彧自己所得的“王佐之才”定语大约无二,总归就是尽溢美之意。相比“安天下”,荀彧更对“汉室将亡”四字耿耿于怀。又闻曹操曾访许邵,欲求一语,邵鄙其为人,不欲作答,为曹操所逼方有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十字倒是和郑氏临终时一句“为屠戮生民之文韬武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郡邸中人来人往,到底是曹操以及与其周旋之人最为引人注目,但观望数次,荀彧心中竟生出了一种玄妙的感觉:尽管曹操广交豪侠,尽管他身周的确有许多奇人异士,但他始终没有等到那个在这此一刻最值得等候之人,一个堪与曹操对饮、笑问“天下英雄谁敌手”之人。

      日夜谋算将至未至,难免生出些窥破天机,一语成谶之感慨。

      荀彧虽觉此人可用,却尚未想到如何用之。曹操属何进节制,却与何进袁绍往来不多;出身宦官世家,又似乎与十常侍之流毫无联系;又及曹操之父曹嵩去年因葛陂黄巾之乱被革太尉之位,还归故里,于是曹操亦不似乐隐能直达高官权贵。荀彧尚在斟酌,曹操却先来拜他;又一次在郡邸中相逢,曹操主动来到独坐小酌的荀彧面前礼道,“在下典军校尉谯县曹操;若荀侍郎不弃,欲请君共饮。”

      荀彧笑而起身施礼,便与曹操同坐。曹操内多疑而外豪放,荀彧心事重重但不减风流雅致;虽道二人各自暗藏鬼胎,仍旧相谈甚欢。酒过三巡,谈起雒阳时事,曹操便叹道,“昨日闻郑公业辞官离雒,不知去向,不由心生凄凉。”

      荀彧不知其意,便婉转应了一句,“人各有志;虽道可惜,但郑君目光高远,或有常人未曾思及之忧虑。”

      曹操神色变得有些古怪,问道,“荀侍郎竟不知郑公业出走缘由?”见荀彧一愣,曹操又道,“听闻郑君曾与荀公达共向大将军进言,未知如何,之后郑君亲送荀公达回府,又与他密议半日,次日便一走了之。”

      荀彧便答,“郑君与公达密议,我亦不能知。”他观摩曹操神色,见其神情愤慨,欲言又止,似有深谈之意,便自叹了一声,低声道,“然郑君所虑我能猜度一二,恐是担忧大将军谋划不周。却不知曹校尉如何看待?”

      曹操冷笑道,“一狱吏足矣,却动举国兵马,此乃怯弱无勇;不托世之大贤,宁信虎狼之辈,此乃弄势贪权;智者不知去向,愚者左右危局,此乃识人不明。有此三,事必宣露,吾见其败矣!”

      这番评论正中要害,洞察入微,荀彧不由为之心折。他拢手一礼道,“谢曹校尉坦诚相对;此言一针见血,我亦深以为然。然智者遁走,不知去向,你我仍置身京中,堪称愚乎?既见其败,待败,又当如何?”

      曹操愕然,竟自陷入沉默;荀彧自不催他,安静待他思索。许久,曹操猛地起身礼道,“愿闻先生高见!”

      荀彧亦是起身,虚托曹操手臂道,“校尉不必多礼。”待二人复又坐下,荀彧方轻声道,“我区区六百石守宫令,人轻言微,不能撼动局势,只能未雨绸缪。敢问曹校尉,你以为事当如何败,败后各方又会有何举动。”

      曹操脸色有些发白,低声道,“若败,应是事同三君,或有第三次党锢之祸。”

      荀彧却缓缓地摇了摇头,“当今时局,谁堪为张奂?”

      曹操略一思索,便道,“无人可也;吾等唯大将军马首是瞻,董仲颖、丁建阳等人亦不敢公然叛大将军。”但他脸色愈发暗沉,续道,“但若大将军有三长两短……”

      “谁堪主事?”

      曹操冷哼一声,“袁本初何德何能?!”

      荀彧微叹一声,曰,“无德无能。但大将军若有失,袁氏掌朝总好过无人能掌控局势。大将军召天下豪杰入京,董仲颖、丁建阳、王公节等人散于雒阳四方,而皇甫将军与卢冀州离朝远矣。若无人能总统天下兵马,又是什么局面?”

      曹操气头过去倒也又想清楚了些,摇了摇头说,“我看袁本初并没有此等威望;且不说如今城外诸部人马,便是雒阳城内,西园八校尉未必皆能凭他节制。大将军副将吴子国在军中威望极高,又与袁氏无甚交情。车骑将军是亦手握重兵。车骑将军终究是天子的亲舅;若大将军有失,总统天下兵马的论理也应该是车骑将军,但车骑将军此人恐怕不能。”

      荀彧便道,“曹校尉接连说了几个不成,却总要选一人方是上策;若京城豪杰各自为战,却不知最后会便宜了谁。”

      曹操沉思许久,终是铁青着脸说,“袁氏可安天下,自当尽我所能助其一臂之力。”

      这话竟自让荀彧为之一振。他本以为一个会为“乱世之奸雄”判语喜不自禁的人物也只有几分野心可以利用,却不想曹操竟是如此一个难得的英雄人物!他虽不是何进心腹,却将京中风云变幻看得清清楚楚,更能在寥寥数语间有所决断,哪怕于己无利可图亦愿倾力报国。这一刻荀彧倒是突地生出一种此人或真能扭转局势的微妙希望,尽管曹操的谋断与他之前所想多有出入。他拱手礼道,“校尉既然已有决断,彧欲言三事,对校尉或有襄助,还望不弃。”

      曹操忙道,“荀侍郎请讲。”

      荀彧曰,“合则强,分则弱;校尉既然选定了袁本初,便当笃定,此乃一。若逢突变,应当机立断,剪贼立威,尽得军心,此乃二。这最后一则——”荀彧顿了一顿,抬头直视曹操道,“狭路相逢勇者胜。”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107165/2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