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关于写字这条路,这是我能想起来的最详细的叙述。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关于写作这条路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2547   总书评数:11 当前被收藏数:4 文章积分:2,600,067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随笔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花絮区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4650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于写字这条路——回复三条留言

作者:叶*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正文


      首先,很感谢亲们的信任,问我这样的问题,或者寄以这样的期待。虽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但希望,我说的这些,会让你觉得可信。
      以下,是两条相似内容的留言,关于写字。

      1、姐姐,能单独列一篇文章,讲讲你与文字之间的故事吗?你的文字如何被发现,如何和出版社对接,如何和编辑们相识的故事吗?很想你能对喜欢文字,却始终不知道自己的文字如何能成墨的人,有所指导。
      (2008-11-13 20:37:18)

      2、萱姐,我该怎么写字呢?越来越迷糊了...

      (2008年11月18日 16:19)

      好吧,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回忆那些我曾经讲过以及没有讲过的一切。

      关于文字,那是一种偶遇——14岁,我很孤独,很寂寞,成绩不好,中等生。或许做中等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曾经很优秀。从这一点来说,我想我们应该知道: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是他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路途上那些持续的观望,而不是眼前的学习成绩。因为一时的成绩即便能说明问题,也说明不了一切。

      我在最孤独的时候,用一个塑料封面的本子,写一些今天看来十分恐怖的诗歌、散文,大段大段的郁闷和倾诉,但是谢天谢地,因为写的是自己的心声,所以因了真实情感而生的字句自有它的动人之处。或许幼稚,但这的确是个捷径——若要学习写作,请一定要从真正打动你内心的人与事写起。因为当你还没有生花的妙笔时,唯有真挚的情感,才是文字的源泉。

      这样写了三年。三年中经常被人嘲笑,不过从来没有放弃。当然也不能影响学习,自卑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写鸿篇巨制,只是写千字文,表达内心即可。偶尔也学着编故事,相当恶俗的故事,但很努力想要把人物塑造得清晰生动。每周一篇,风雨无阻。我的学习生涯中有两个周记本,一个交给语文老师,一个留给我自己。属于我自己的周记本里,每周一篇的练笔中,也是有主题的散文或者记叙文——你看,从一开始,就连发泄都是有主题的,这真是件有趣的事,对不对?

      也是那时候,十五岁左右,认识了一本杂志,叫做《少男少女》。彼时国内的学生杂志少得可怜,撰稿人更是几乎没有,青春文学没有独立的类别,所有关于青春期的故事都是懵懂的探索——所以,当时我爱这本杂志,或许除了它贴近我的生活,还因为别无选择。

      看多了,自己渐渐也相信能写出那样的故事。不过没有动笔,因为缺乏一个真正挑战自我的契机。

      16岁,这个契机到来——我相熟的好友鼓动时任语文课代表的我成立一个文学社,呵呵,这大概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文学”这个词产生如此虔诚的信仰,我们为这个想法冲动,然后真的成立了一个文学社。这个过程中遇见了很多鼓励我们的好老师,遇见了很重要的新闻素材,我们为了练笔,便踏上了采访之路,又因为真的被这个故事感动,而写出一篇几千字的人物通讯。很巧,这篇叫做《辉辉和他的母亲》的通讯在1996年12月底发表于《烟台晚报》,并获得了那年的通讯二等奖——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50元的稿费,是我毕生第一笔收入。

      后来很多人说起我们的好运气,可是我想,这大约要感谢当时本能的善念——我们决定写这篇通讯,原没有想到能真正发表。我们只是希望在被校报刊发后,能有更多同学为那可怜却坚强的母子捐款,帮他们度过生活的难关。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这篇报道,这对母子一夜之间进入全社会的视野,开始有人捐款,当地民政部门为辉辉妈妈解决了工作,10年后,她成为“感动烟台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我想,她不记得我了。但是,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她。记得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坚强,记得是她感动了我,而后才让我决心用一辈子去写字、去把感动传递给所有人。

      也是因为这件事,我开始相信“投稿”并不是一件多么神圣而难以征服的事。我开始模仿当时《少男少女》的文章风格,写了第一篇所谓的小小说,1800字,投出去。半年后,在我已经忘记这件事情时,它发表,那已经是1997年11月的事,我高二。

      或许因为这件事的鼓励,1998年,我进入了一个创作和收获的小高潮——拜当时刊物少、撰稿人少的优势所赐,我开始为有限的刊物写稿,方式很简单,就是模仿这个刊物的语气、故事意境,牢牢把握校园生活的特点,所有细节都来源于我们身边那些真实的瞬间,用细致的观察、敏感的想象来构筑故事。虽然稚嫩,但我总觉得,能用真实的生活打动人,从而传递一种真善美的信息,这是一件很好的事。

      而全国各地飞来的读者来信也证明了,只有那些真正属于你的生活、真正发自内心的情感与文字,才能获得读者的共鸣。纪录生活、加工生活,总比无病呻吟、伤春悲秋有意义许多。

      高三,为了高考,我封笔。一年后考上大学,在泉城那个小小的艺术学院校园里,我才重新开始写作。感谢我高三时的恩师,她说的对:你只有看见更广阔的天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字。

      所以,风头正劲时的封笔虽然看上去有些遗憾,但事实证明十分有价值——去了艺术学院,不需要再学让我头疼的数学,创作变成了我的专业,一个普通生一夜之间变成好学生。生活开始扬帆起航,充满希望,我开始给自己新的目标,便是在更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

      一开始,是《深圳青年》——《中国青年》,或者《女友》——《爱人》,转载刊物是《意林》——《视野》——《青年文摘》——《读者》……目标不断更替,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知道,人总是要有目标才能往前走,但这个目标不能太遥远,不能遥不可及。然后要学习分解目标,制定每天的计划,包括阅读大量书籍,包括每天练笔多少字,每月写几篇文章,投稿给谁家。

      这时候全国期刊业开始全面膨胀,杂志多了很多,自由撰稿人遍地都是。渐渐开始经历退稿,不过有个好处就是网络风行了,我们开始发邮件,渐渐获知编辑的□□号,网络上联系,稿子能否采用的答复就很快,一家不行,迅速改投另一家。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作文首先要做人——我尊重每个编辑的意见,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感激,耐心地学习了解他们的意愿、专栏的要求,仔细沟通,也不断修改。磨合是个有用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对方的需要,才能提高命中率。

      当然,短篇作品的确是浮躁而没有深度,但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关注文章的立意、别出心裁的角度,文字本身的优美,细节尽可能真实细腻,琐碎却动人。也就是说,从最初的写心情,开始变成研究技巧。文字是件用心的事——这就是我在这个阶段学到的道理。

      大四又封笔了,因为要考研究生。那段日子真苦,不说了,跳过去。考研面试结束后,全国非典,不上课,每天忙着玩,忙着转悠在空荡的济南城里,享受最后的大学时光。没怎么写字,但是我的床头一直有个记事本,每当想到好的细节,就算是夜晚,也要打开手电筒记录下来。这些片段后来成为很多文章里的素材,而它们的最初,或许不过是那些转悠着玩乐的日子里,弟兄们的插科打诨。一直到今天,我不大的包包里都会随身携带记事本,随时随地去记录。这是个好习惯,它让我注意观察生活,也感怀生活。

      读研后,学到很多东西,其中一样,就是去思考。到这时,文章开始具有使命感,就是说,不仅仅要讲故事,讲打动人的故事,还要讲能让人回味、有所收获的故事。虽然因为阅历有限,不可能有多么沧桑的智慧,但总结一些小道理还是能做到的。再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大事?更多的,还不是需要一些小哲学、小智慧来放宽心境,从而获得一点随时随地的小快乐?

      就这样,开始积累很多散文随笔,很多稍微有点道理的小说。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出版社的编辑,可能因为我本人是学文化管理专业的缘故,读研期间也一直在思考一些文化产业与编辑出版的小课题,于是鼓起勇气推销了自己的作品,捎带给人家一些很不成熟的建议。感谢金城出版社的梁一红和张礼文编辑,感谢他们愿意去栽培一个新人,而没有打击她的异想天开。甚至当前两本书销量一般时,还是开始了第三次合作。好在这一次,因为定位明确,《学会忽略学会忘记》销量还不错。后来加印了,我才松了一口气,觉得没有再次拖累人家。

      你看,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遭遇很多好老师,从他们那里,我见识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和我书本中学到的,完全是两码事。也是从这时开始,我一边考虑图书定位一边写书,一边考虑读者需求一边下笔——因为学的就是这行,所以我从不觉得商业本身是侮辱文学,反而觉得如果一本书没有读者,就算再有意义恐怕也难实现它的价值。(当然,我所说的文化商业化是建立在适度的基础上。)

      我一直这样想:尊重读者的需求,这应该是对的。如果能够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放到文字里,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其中含着站高一点的思考,这种引导本身就是积极而有意义的。文字是需要使命感的,这不是唱高调,而是一种本能的信仰。我很幸福,是因为我的很多朋友都这样想,也这样做。我们这辈子可能都无法成为大师,但至少,我们从中获取快乐,也从读者的反馈那里,获取满足。

      那么,要谢谢所有读者,谢谢你们肯看我这些浅薄的文字,我无以为报,那么就继续写下去吧。

      就这样到了今天。文字渐渐成为融化在血液里的一种欲望,渐渐的,如果不表达,我会痛苦。

      你看,这就是写字的过程,需要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坚持记录生活中的小心情,还有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然后需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不向善的作者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文章;再然后要勤奋,要不断积累,不断练习,不断用新的目标激励自己;要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勇敢地推出自己,失败不可怕,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成功;还要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周围的世界,投其所好有时候也是一种尊重;再再然后要善于思考,要站高一些,俯瞰周围的事,要跳出小圈子,才能理智地看问题,才能写出有道理、让人铭记的文字,要有豁达的心、感恩的心……

      我说这些,不知道够不够回答以上的问题。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详细的答案,如果不够,我会再努力想一些。如果你想投稿,我可以给你一些编辑的□□号,当然也可以帮你推荐作品给出版社,希望你成功,希望你爱上文字。因为生活中除了我们的职业与家庭之外,总还要有什么,是我们的精神寄托。这样的寄托,会令我们富足,会令我们在万一失去某些东西的时候也不绝望,反倒觉得自己还拥有很多。

      ————————第二个问题的分割线————————

      叶子姐姐哇,为什么不写我们这个年纪的校园小说之类的呢,像《同桌》之类的,555现在初三了啊,根本没时间看很长的东西了,55555好伤心……,好想再看《同桌》一样的开心的文字啊~~!!
      (2008-11-21 20:24:55)

      说到这个问题,是我最近也在思考的事。

      儿童文学的世界我其实舍不得离开,也很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写出很纯美的童话故事。但这是将来的事,因为就目前而言,我很害怕如果我不写,那些属于我的青春,会被我忘记。

      我已经很遗憾我忘记了好多好多事,所以眼下还记得的这些,我要抓紧记录。

      目前的规划,是“青春誌”这个系列,预计由四个故事组成,第一个《别离歌》元旦出版,第二个《纸婚》正在创作中,第三个和第四个大概两年内会完成,然后,再说以后的事吧。

      我真的很感激你会喜欢《同桌》这个故事,它很青涩,很稚拙,但是我曾经很用心。因为那里面有我几乎整段的中学时光,有我几乎整段美好与不美好的少年记忆。

      我希望,终有一天,我能把一套三本的“同桌”系列(也就是“少年谣”系列)认真完成,把我终止在7万字的《青鸟飞去来》结文。

      希望这一切都会早日实现,那么我要加油了。

      我很感激、很爱的你们,无论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度,也请加油!

      青春很短,生命有限,我们总要用各自的方式,为我们的青春与生命画出一条延长线。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我们要的幸福—婚房2
    何珞的新文。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是家,人生最伟大的事业是幸福。



    婚房(给爱一个家)
    这个故事总让我想起刚结婚时,那些团结户的旧时光



    纸婚2:求子记
    《纸婚》续集!



    纸婚
    叶萱09新文,八零后婚姻记事簿,而立年人生智慧书~~



    别离歌
    叶萱08作品,09年3月上市,当当卓越有售!



    你在我的左手边 (《你是大樱桃吗》完整版)
    叶萱06作品,《大樱桃》完整版,杂志上转载过数十次的故事,终改长篇



    十年花开 (《同桌的距离有多远》续集)
    叶萱07作品,冰心图书奖获奖作品《同桌的距离有多远》之续集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01781/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