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

作者:赵小馒头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8 章


      这边,刘大菊中午下工后就去了杨家院子。
      看着院门没关,就直接进去了。
      “杨婶子在啊”
      “哎,是建国媳妇啊。快进来喝杯水。”杨奶奶热情招呼。
      “哎,不用招呼了。咱们坐会儿,我有事儿跟您说。”
      “好好,你说。”
      “婶子,你家杨华定人家了不?”
      “还没呢”杨奶奶纳闷,难道是来说亲的,她没听村里的闲话吗。

      “那我给说个,您看看成不成。知青所那个姜林。不知道婶子你见过不?浓眉大眼,身量也高,一看就是个壮小伙。又是城里来的高中生,有文化,说话也中听。今年20岁,跟你家杨华年龄正合适。到时候成亲了,还在咱们村,小两口自己过,多自在。你想孙女了也能天天看到,……”刘大菊把准备的一大筐好话说出来,赶紧喝口气歇歇。
      “是啊。就怕我们小华配不上人家。”杨奶奶想,青江动作挺快,想的也周到,找支书家说亲,以后就不会再有什么闲话了。

      “有啥配不上的,谁不知道你家杨华从小就勤快,洗衣做饭,缝补裁剪,家里家外都能干。要是我家有老三,都想娶回家呢。”
      杨奶奶呵呵笑,“我家小华从小就懂事,又孝顺,会体贴人。谁娶到都不亏。”
      “那你家对杨华的婚事有什么章程没有。我也好告诉姜知青准备准备。”

      “我们啊,就盼着孩子们过得好,能经常回来看看就行。老头子早就说,要给杨华亲手打一套家具做陪嫁。”这个杨奶奶老两口私下已经商量过,自家条件摆在这里,他们已经老了,日后杨康还是要靠当姐姐的帮衬。现在能给孙女做的面子一定要做齐,家里有准备好的木料,老头子又有手艺,也不费啥事。
      刘大菊一听,有点吃惊。这杨家老两口可真舍得。现在农村一般都是陪嫁俩箱子,其他家具都要男方准备的。如果早点宣扬出去,何愁杨华亲事耽误到现在。

      正巧这时杨广福爷孙三个也回来了。杨华看到家里有人,招呼一声就准备去做饭,杨广福就要带着孙子去收拾菜园子。
      杨奶奶忙喊住他们,“杨华呀,你大娘给你说了个对象,现在新社会,讲究婚姻自由了,你也听听。她爷,你也给参谋参谋。”
      “噢”,爷孙都坐在了板凳上。
      “谁啊?”杨华倒是没害羞。
      “姜林,姜知青。你应该也见过,觉得怎么样?”刘大菊道。

      “噢。前几天掉水里,他拉了我一把。不是因为村里闲话吧?那不能行,那不是恩将仇报了。我们不能做那样的事儿。”
      “哎,你俩真是绝配。人姜知青来的时候还叮嘱一定问过你,怕被以为挟恩以报呢。其实早看上你了,怕你嫌弃他没房子没根基呢。”刘大菊暗想,看来姜知青没说谎,村里传闲话这事儿是该管管了,不然影响小杨庄的风气。

      “……”杨华记得那天姜林还想找她要谢礼呢,今天就变成早看上了。哼,估计是想做个面子工程,等自己拒绝吧。想得美!“我听爷奶的!”
      “这事儿杨华和她奶做主。”杨老头也附和。

      “那行!既然你们都同意,我先回去了,姜知青还等我信呢。你们也合计合计,过两天我带他来上门,一起坐下商量一下婚事的章程。”
      说完,刘大菊就风风火火走了,下午还等上工呢,她得回去看看儿媳妇把饭做得了没。

      杨奶奶也赶紧去做饭,已经耽误不少功夫了,下午,他们一家也是要上工的。杨奶奶的任务是打猪草,杨广福和杨康养牛,他们家工分最高的就是杨华了。

      傍晚,得到这个好消息,姜林略微愣了下就接受了。并请刘大菊帮忙定个日子,从刘大菊那里问到了上门要准备的东西。一般第一次上门要备四样礼:两包红糖,两包点心、两斤酒和两斤肉。
      赶早不赶晚,刘大菊定的是三天后,那天村里要休整一天,接着就开始正式进入秋收了。姜林打算那天早上去镇上买,回来正好跟着媒人去杨家。

      得到了确切通知,杨奶奶就先去了李青江家,让弟弟两口子那天过来一起吃饭。回家就开始指挥爷孙三个大扫除,把屋子、院里的边边角角都清理干净,连鸡窝也没落下。

      到了那天,一大早杨奶奶就起来,随便煮了点粥,大家吃完就开始忙活。杨广福(以后就变成杨爷爷了)去打两筐猪草送到大队,杨康去牛棚,给牛喂水,顺便把昨天准备好的草料放到槽里。
      杨华和奶奶就在家开始准备午饭,先是泡上蘑菇菌子,再把昨天就发好的面拿出来,揉面蒸馒头,足足蒸了二十个玉米面、白面掺半的大馒头。
      把馒头捡出来,打发杨华去换衣服,收拾收拾脸面和头发。这时爷孙俩一起回来了,洗脸,换身补丁少的衣裳。杨康又被奶奶打发出去买豆腐。

      没一会儿,李青江两口子来了,还带了一小盆河里捉的鱼。杨奶奶把昨天炒好的花生、黄豆装好摆在桌子上,大家就坐在一起说话。
      现在婚事是什么章程,要多少彩礼,准备多少嫁妆,房子怎么办,什么时候办喜事儿,在哪儿办等等……

      姜林拎着从镇上买回来的东西没回知青所,直接去了支书家。因为知道今天要上门,刘大菊哪里也没去,在家等着呢。
      姜林递过去一包芝麻糖,“大娘,路上正好碰到卖芝麻糖的,不要票,就买了些,给你家小孙子吃。”
      “小姜啊,你真是太客气了!以后不要再这么破费。”刘大菊觉得这个姜知青很懂礼节,高兴地拿到屋里,跟儿媳妇交代了一下就带着姜林走了。

      到了杨家,姜林一看,不错嘛,五间石头房子,虽然有了年代感,但在这时并不显得落伍,毕竟村里也只有几家是砖瓦房,其他还都是半石头半土坯或者全土坯房呢。
      从门口望去,院子收拾的整整齐齐,两边靠墙搭了架子种着几棵丝瓜和豆角,显得生机勃勃。

      “杨叔杨婶,我和姜林进来啦!”刚走到门口,刘大菊就大声道。
      “快进来!”听见声音,杨奶奶他们就赶紧出来,把人迎进屋。寒暄一阵,大家围着桌子在堂屋坐下。

      “这是姜林,婶子你们也看看。小伙子长得精神吧!跟咱杨华配不配?”
      “挺好的,挺好的!”杨爷爷杨奶奶看了都挺满意,身量不低,气色好,长得俊秀,放在十里八乡都不露怯。

      知青跟村干部打交道较多,李青江两口子倒是都熟悉。姜林就着重打量了一下杨爷爷杨奶奶,杨华和杨康一家。

      杨家爷奶看着都有点年纪了,不过嗓门挺大,挺精神的,一看就是干活利索的人。
      杨华看起来比那天可强多了,麻花辫,瓜子脸,小碎花褂子黑裤子,虽然有点黑,整体看起来的是不丑的。其实,那天双方都是满脸泥水,也没看清楚。对这个小惊喜姜林还是有点开心的。毕竟,谁没点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呢!
      屋里唯一的小孩,应该就是杨康了,黑黑瘦瘦的,看着有点内向。听说早产又没母乳吃,正好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能活下来已经很不易了。

      接着,刘大菊给姜林一一介绍了杨家人,果然与他所料不差。互相重新打过招呼,刘大菊率先开口“杨叔、杨婶,今天我带姜林来跟你们家杨华正式提亲,这是那孩子准备的礼物。”
      姜林赶紧掀开篮子的盖头,递给了杨奶奶,“我也不太懂这个,请教了刘大娘,备了这四样礼。有什么不对的,你们多担待!”

      杨家看到篮子,都很满意。一壶酒满满的,猪肉肥肥的,看着斤两也很足,至少有两斤。四个纸包,其中两个一看就是红糖,剩下的应该是点心。这样分量十足的礼,一看就挺讲究的。
      连刘大菊看着都感叹,这个姜知青真是个实诚孩子,一点折扣没打,有点傻呼呼啊!

      把篮子放到里屋,杨奶奶端了四碗红糖水出来。
      喝完水,刘大菊道“今天杨叔杨婶、她舅姥爷姥姥都在,咱们商量定一下结婚的章程吧。早点定下来,也好早做准备。你们说是不是?姜林,你先说说你的打算吧”

      这个在路上已经沟通过,姜林就直接按照之前想的说了“我是打算入冬前结婚,那时队上不太忙,天气也正好,不冷不热的。前天已经跟家里去信,让给邮寄一些票据过来,到时候买布给杨华做一身新衣服,再给五十块做聘礼。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主要还是听长辈的。”
      杨家听了觉得没什么意见,聘礼不算高,但也不低,村里现在基本就是这个水平。

      之后又商量了婚后住房问题。姜林的意思是在村里申请块宅基地,请人盖两间土坯房先住着。
      杨家意思是,可以先住一起,等攒够了钱直接盖砖瓦房子。
      对此姜林可有可无。大家决定之后再想想。

      快到中午了,杨奶奶,杨华先去了厨房,不一会儿舅姥姥和刘大菊也跟了过去,大家边聊边做饭。杨爷爷、李青江、杨康和姜林继续在堂屋说话。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看了留言,非常感谢大家的鼓励~我一定会加油的!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991833/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