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作者:晚泠琉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1 章


      亲爱的爹妈:
      见信好。
      暌违不见书信半年,感慨万端。欲诉有千言,每每提笔难。兴极望舒,抑郁遣怀,当可遂人愿。但见满室棣华增映,不闻空帛书墨未浓,思及空余憾。
      大约是这十年间的事情,国际摄影家协会将20台相机和胶卷发放给一群不会使用的文盲。一个18岁的姑娘用它拍出的人生第一张照片获得了国际大奖。有些人皓首穷经钻研摄影20年,依旧只是默默无闻。老师说起来的时候满眼都是怅惘,觉得自己早些年走错了路,摸索了20年才知道该追求什么,有些悔不当初,也有些庆幸暗喜。一个56年出生的云南知青,现在靠摄影为生,毫不避言的向我们诉说他的曾经,像是在嘲笑自己年少时的无知,也像是怕孩子们像他一样迷途。自述经历总是难免有主观的情感倾向,就如他鄙夷自己曾从事风光摄影的那20年。他说,我懂很多摄影技巧,我有很多摄影装备,我能把那些花那些水那些山拍得很美。我曾很得意的把自己的拍出的风景放大挂在家里,带朋友去看我获奖的,卖出去的作品。觉得那些照片很美丽。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拍他们,不懂什么是摄影。起早贪黑的去滇池等日出日落,去梅里等云等雨。那些风景很美,我拍出来也很有特色很好看。但美景一直都在,总会有人去拍,总会有人比我拍的更好。那些照片美,但是没有被保留的价值,没有被看第二眼的意义。如果我当初把胶卷用来记录社会变迁,拍拍那些人背后的故事,也许我早已是国际名家。经典在于能够反映时代,体现社会现实,才会有意义,才会是经典。
      这已是我接触过的第二个摄影老师,也是第二个告诉我们摄影要关注社会的人。他说,关注社会吧孩子们。这样你们才能够拍出来真正好的照片。中国的摄影审美还停留在风花雪月的层次,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社会写实的照片。但那才是真实,才是应该被保留的照片。一张照片好,在于它深刻,你能看到它背后血淋淋的现实。100年之后,华山还在,梅里还在,那些美丽的风景都还在。但是100年后的人们能拍出风景片绝对会比你强得多。但他们拍不出100年前的社会。这样你的照片才会有意义。社会写实类的照片是不好看的,不像商业片,好看,一水儿的美女,但只是一张能卖钱的纸。
      似乎每学期的初始都是一个让我受震撼的时候。那些老师总是会开口就让你觉得自己浅薄。真是伤心。忽然发现底蕴有多重要,他决定你的眼界和成就。让你懂得什么重要,什么才是真的美。最次也可以改变你的谈吐,培养气质,提高修养。知识要变成智慧需要时间的积淀,所以前期知识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是一些能够改变人的东西。从没有一刻觉得读文科是如此的幸福。那些东西就摆在自己眼前,从前大抵是不知珍惜的。辛弃疾藏书卷帙浩繁,写诗文总有不尽的典故,那是有数十年读书的功力打底的。所以有些东西是经典,有些只是红极一时的流行却登不得大雅之堂。
      富贵人家,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才看读书。仓廪实而知礼节,总是富强发达了,有太平盛世积淀了,才会关注人文。于是又坚定了出国的决心。总是要感受一下发达的资本主义当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潮流,提升一下精神档次。说到这里总觉得我大舅被老师鄙视了:P,连带我们喜欢的小资情调非主流的小图片都被群嘲了。没有深刻内涵的东西,不值得去看第二眼,甚至连第一眼都不值得。似乎连摄影师也要开始铁肩担道义了,上升到一定的层次之后总让人无端觉得沉重。摄影老师很牛很土豪自不必赘述,不过思虑的问题和对专业的考量才真是醍醐灌顶。老师对学生总是知无不言也满满期待的,还是不让人失望的。
      今天想的有点激动有点多,别的就不多写了。开头顺手编了个前言,不太认真。昆明很热。
      三月九日于昆明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2015年3月9日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89669/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