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之境

作者:廿三画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真假安南王(二)


      地牢外面的情况如百里英所料,守卫都被公孙靖用药物放倒了,有两个守卫甚至熟睡得流了满嘴的哈喇子。一路出去,竟无一人阻拦。
      公孙靖一手举着火把,一手牵着百里英,在地牢里七拐八折走了约莫一柱香时间,还不见出口。
      “师兄,”百里英叫公孙靖,“你热吗?”
      公孙靖回头,道:“不热啊。”
      百里英奇了,“那你手心里怎么一手的汗?”
      公孙靖迅速转过头,掩盖住脸上的一丝慌乱。牵着百里英的手掌也变得僵硬。
      百里英趁机抽出手,指着前面的地道,由衷叹道:“这间地牢可真够大的。”
      公孙靖看了她一眼,道:“我们早已离开了地牢。这里是云汉宫的地下密道。”
      “密道?”百里英诧道,“既然是密道,你怎么跟自己家里似的这么熟?”
      公孙靖头也不回的答道:“我在云汉宫住了这些年,住着住着就熟了。”
      百里英道:“你还没告诉我呢,你怎么会呆在云汉宫?”
      公孙靖道:“云汉宫挺好的,有吃有喝。宗师弟请我做国师,还赐了银青光禄大夫名号,享受王家俸禄。”
      百里英笑道:“师兄,多年不见,你可是越来越俗气了啊,居然会谈名利了。”
      公孙靖一本正经道:“名利有何不好?也是俗世里的一点热闹。人年纪大了,就喜欢热闹。”
      百里英笑弯了腰,“你哪里年纪大了?”
      公孙靖正色道:“别忘了,我现在比你大很多。”
      “那也不准你倚老卖老。”百里英笑着说。公孙靖也笑了。从刚才起的一点小尴尬一扫而光。
      俩人一路开着玩笑,一路行进。也不知道走了几柱香时间,公孙靖突然指着前方道:“到了,出口。”
      百里英一看,这条密道的出口竟然隐蔽在一座破庙的枯井里。俩人抬头看着已经快蒙蒙亮的天,会心一笑,沿着井壁游壁而上。
      院子里早已准备了两匹精壮的马,马缰系在一棵老银杏树上。两匹马一匹黑色,一匹枣红色。见有人来,嘶嘶的叫着。
      马上的包袱里有两套轻便的黑衣,还有两个竹编的斗笠。俩人各自换了,又戴上斗笠。
      公孙靖的斗笠帽檐较宽大,遮阳挡雨避尘都不在话下。百里英的斗笠较为秀气,斗笠下有一圈黑纱。百里英戴着斗笠,故意呼呼地吹着气,吹得黑纱翻动。这是她前世各地除邪时最喜欢的装扮。
      公孙靖道:“事不宜迟,赶紧出城。”
      说罢二人纵身上马,一路朝城外狂奔而去。

      江东首府名兴庆。
      兴庆城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总体设计规划体现了法天象地和强化王权的理念。
      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共有十二座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云汉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把兴庆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
      城内南北、东西各有八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八十一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天亮的时候,百里英和公孙靖策马跑到了西城门。城门守卫拦住二人,公孙靖拿出两块通关文牒,守卫很快放了行。二人一路往西急驰而去。
      跑了近两个时辰,云汉宫和兴庆城已被他们远远抛在脑后,他们才找了一处不起眼的小茶馆下马歇息。
      今天正逢三月初三,店家煮了一大锅荠菜蛋,免费送给过路客人吃。百里英和公孙靖在吃荠菜蛋的时候,听到几个吃茶的人聊天,说是前面的净乐山净乐宫今日举行斋醮大法会,各地的善男信女、进香团社都不远万里,前来净乐山朝拜道真武大帝。净乐山现在人流如潮,锣鼓喧天,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百里英扔了两个荠菜蛋给公孙靖,“师兄,吃蛋。”
      公孙靖伸手,稳稳接住桌子那边飞过来的两个蛋。
      百里英看了公孙靖一眼,道:“师兄,人多眼杂,看来我们要绕道而行了。”
      公孙靖道:“好。”
      百里英笑道:“师兄,我觉得你好像变了。”
      公孙靖剥了个荠菜蛋,递给她,“哪里变了?”
      百里英接过剥好的蛋,一只手撑着下巴,一只手喂着鸡蛋,一边吃一边说道:“我以前说什么、做什么,你总是骂我。骂我不该下山,骂我不该滥用术法,骂我不该滥杀无辜,骂我不该这个那个。总之就是骂我了,说我这个做得不对、那个也做得不对。现在就不一样了。我说什么你都说好。”
      公孙靖怔了一会儿,似是在回想自己以前是不是真骂她那么多。半晌才道:“那是因为你以前老不听我的话。我叫你别做什么,你偏要做什么。”
      百里英吐了吐舌头,道:“除了下山没听你的,我还有什么没听你的吗?”
      公孙靖只差没翻白眼了,道:“除了下山没听我的,其他件件事情你也没听我的。”
      百里英尴尬的呵呵笑道:“是吗?我不记得了。”
      公孙靖道:“扪心自问你吧。”
      俩人吃完荠菜蛋,避开净乐山,绕道清江郡,一路往安南王所统辖的幸州赶去。

      他们一路进行得异常顺利,没有追兵,也没有引起旁人注意。夜晚,俩人找了间客栈,要了两间房住下了。
      次日天蒙蒙亮,百里英提了芳菲剑,到客栈后山的一处空地上练剑。刚到山上,就听见“咻咻咻”的破空之声传来。她屏息躲在一棵大松树后,一瞧,乐了。原来是公孙靖早起在练剑,便笑盈盈抱着剑靠在树干上,好整以暇的欣赏起来。
      公孙靖右手受伤了,包着白布。他此刻是左手舞剑,动作依然行云流水,剑气如虹,隐有“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之意。
      百里英看得十分痛快,不禁鼓掌道:“师兄,几年不见,你的剑法真是越来越精妙了!连左手舞剑都这么英姿勃发!”
      公孙靖收了剑,向他走来。此时刚好日出,一轮红日从山的那一边慢慢升起,朝霞翻滚,给山上的树和公孙靖都染上了一层金色。公孙靖身穿一身素黑衣裳,朗目疏眉,神仪明秀,濯濯如春月柳,洒然似神仙中人。
      看到披着一身朝霞的公孙靖缓缓向自己走来,百里英好像突然被霞光闪到了眼睛,一阵晕眩,下意识闭上眼睛。
      公孙靖快步走向她,关切问道:“怎么了?”
      “没事,”百里英抬起头,“刚才一恍,脑海里好像浮现了一个什么人影。模模糊糊的,想不起来了。”
      “什么人?相貌如何?”公孙靖看着她,莫名的眼神里带了些期盼。
      百里英“嗖”的一声拔出随身携带的芳菲剑,笑道:“说了不记得了。大约是前世见过的什么人,和你身形差不多的。”
      公孙靖略微失望的点点头,不再追问。
      百里英挽了个剑花,道:“师兄,你刚才舞的那套是什么剑法?我以前怎么没见你练过?”
      公孙靖略一沉吟,答道:“还真剑法。是我几年前从一本古籍里找到的。”
      百里英笑道:“教教我呗。”
      公孙靖点头道好。俩人练了一会儿剑,百里英练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休息会儿。师兄,不是我说你,你这徒弟的修为也太差劲了。等我拿到玉,我就回五老峰去修行。”
      公孙靖道:“我也正有此意。”
      百里英抹了抹额前的汗,笑道:“师父一定不会再收我们了。我们只能找个道观,自己修行。”
      公孙靖道:“散修也好。自由自在。”
      “那倒是。”想起五老峰上那些严格到变态的规矩,百里英也忍不住起一身鸡皮疙瘩。“兰台的律令太多了,几位师父还动不动就罚抄律令,手都能抄起茧子来。”
      俩人练了一阵剑,一起回了客栈。

      一个月后,百里英和公孙靖赶到了幸州。
      刚到幸州,他们就听到了一个奇怪的传闻。当地已经停止了一百多年进贡“矮奴”的习俗,现在又悄悄的死灰复燃了,江东王命幸州进贡“矮奴”。
      “宗师弟要这么多矮民做什么?”百里英问公孙靖。
      她想起那个捂着流血的耳朵、却倔强的一语不发的孩子。想到他是如何囚禁赵昭昭的,百里英突然道:“他……不是在养邪灵吧?”
      公孙靖瞥了她一眼,沉声道:“宗师弟为人,不至于此。”
      “那倒也是。”百里英自言自语道,“若他真敢如此作恶,五老峰早就派人下山来清理门户了。”
      自古以来,幸州多出侏儒,时人称“矮民”。两三百年前,有个皇帝下诏各地进贡特产。幸州太穷了,没什么东西好进贡的。当时的州官灵机一动,就进贡了一名叫刘福的侏儒秀才。
      刘福虽然身材矮小,但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善辩且极会科打诨,而且擅长写青词,深得皇帝喜爱,除了睡觉和上厕所不带着,基本上哪儿都带着刘福。
      当时这个皇帝基本已经被权臣架空,在政治上没什么建树,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玄修上,热衷于炼金丹和求长生。在一些特殊的仪式中,难免需要撰写青词,擅揣圣意的刘福就有了用武之地。
      青词又叫绿章,因在青藤纸上用朱红色字写而得名。青词本是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界神明的章表奏文,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历朝历代的翰林院专门制有《道门青词例》,规定了青词的体例。
      以写青词平步青云的刘福,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只可惜寿命不长,不到四十岁就因病去世了。自刘福以后,幸州进贡矮奴成为惯例,朝廷要求每岁贡一人。
      历任的州官为了逢迎上意、加官进爵,就弄虚作假,人为制造侏儒。他们命人把年幼的男孩子放进特制的陶罐里,只露出脑袋,由专人供给饮食,控制其骨骼生长。待养成后,再破罐出人,进贡给朝廷。
      这种骇人听闻的方法世代相传,延续了近百年,幸州百姓叫苦不迭。直到前朝开国数十年后,有一个姓谭处一的京官因直言上书得罪同僚,被贬到此地任刺史。
      谭处一对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极度不满,几度上书陈情,恳求皇帝罢免幸州侏儒之贡。最终皇帝亲自下诏,免除了幸州年年进贡侏儒的负担。
      幸州罢贡侏儒,百姓拍手称快。但谭处一因水土不服,身染恶疾,上任不过六七年就故去了。州民感念他的恩德,在州城西门的城墙脚,修建了一座“谭公祠”。
      祠中有诗云:“州罢侏儒,子散,贤哉谭使君,祠前香一瓣。”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45711/1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