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掇的见闻

作者:大鸟飞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戏说红楼的趣闻



      休闲的时候我开了电视机,拿着遥控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某电视台正在播放某位作家解析写作《红楼梦》的前因后果。屏幕上的作家侃侃而谈叙述故事的风采吸引了我这个文学爱好者高度的关注,也吊起了观赏下去的胃口,本来《红楼梦》的故事早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悲情故事,即使是重新阅读也不失名著的精彩,让人津津乐道。

      《红楼梦》这剖旷世奇书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点点的遗憾之处,就是追根溯源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什么没有把这部稀世奇书的后半部分完成了成为了红学人心中的谜。而这位现代的大作家为红楼梦炮制了一个疑问进行讲述,对红楼梦的学者们提出了一个令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解读答案。

      这位大作家认为曹雪芹已经把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成了很有可能在当年借阅时给弄丢了这后半部分,或者说作家不满意后半部分或者是为了达到书稿残缺留世的遗憾引世人注目效果自己销毁掉下半部分给天下人留下了悬念。

      现代这位大作家是这样解读书稿存留问题的,他说从书中结构上看没有留下任何确凿的可疑之处,曹雪芹自己不会销毁掉自己的作品的这样的猜测是正确的,何况那么辛苦写了出来的作品自己毁掉后半部分书稿那样的可信度不高,大作家解读时认为很可能是被别人借阅时弄丢了后半部分。现代大作家认为:至今怀疑这后半部分仍然留存于世上,说不定什么时间内,会有人拿出来或者有人惊奇发现这后半部分在什么地方藏匿着,最终会还给世人完整的红楼梦完整的全部读本。

      我本人对这样探讨解读红楼梦书稿的意义不太懂,对于红楼梦一书在我年轻的时候狼吞虎咽地通读过了,只是一知半解,后来才通过观看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才真正了解了故事的详情。对于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人,怎么能够读懂诗词般的文章,虽然我也喜欢那种朗朗上口的诗词格式但不懂得其行文的寓意,时至今日仍没能在闲暇的业余时间去好好的重新阅读或者理解那些需要字斟句酌富有诗词般意境的文字,让读惯了白话文的我自然对文体诗词不解其意。

      不过再读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了词语的优美特别是那些美妙的字词用的绝妙之处让读者感受到了大作家曹雪芹心理深邃的感召力令人折服。开篇道:满纸的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道出了作家曹雪芹在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和心理活动,在清朝年间的科举制度下生活的曹雪芹不能步入仕途,不得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了精神动力来追求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情感创作中,当然也写绝了人间悲欢离合的凄美情节。

      我只知道曹雪芹对个人家族的兴旺发达与没落衰败的认知过程中进行了详尽如实地呕心沥血的描写,把那么多婉约的儿女情长、柔情蜜意揉进了他的诗篇的文章中,并让读者认识到了那么众多真情实感笔下的人物,笔墨所到之处竟然那么细腻地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曼妙的人物,颇像生活中的真人一样丰满真实。鲜活的人物浮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和脑海深处,尤其是对女孩子的描写带着美妙的芳香气息,让人类对情爱的理想主义境界的憧憬描绘出了活灵活现的各种性情与性格的人物贯穿于书的主题。大观园的生活完全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最终讲了人为什么而活,似乎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为了一个“情”字而存活着,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为了情而活为了情而死的主题贯穿了整个书写的过程中。

      贾宝玉就是书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作家曹雪芹本人没有把这个少爷式的人物写的太为悲惨了让他考取了功名,并且又安排他最为理想化的命运归宿,最终给了他理想的命运安排为情而出家了。

      修行的出家人是为了获得人生的再生这是人类最高的境界了,如果有来生,这就是作家想构思的故事最好的结局吧。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43461/4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