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白斩鸡
《随园食单》的“羽族单”一开首就是:“鸡功最巨,诸菜赖之。如善人积阴德而人不知。”能把吃鸡上升到这种形而上的境界,更兼与广东人“无鸡不成宴”的说法不谋而合,我不得不对袁老头敬佩万分。
所谓“白斩鸡”,就是一整只鸡切块蒸熟,一点调味不放,直接端出来,吃的时候各人随喜蘸调料。
由于被端出来的时候是一种类似裸奔的效果,对唯一的主角“鸡”的要求自然不低:鲜嫩肥美,皮色亮黄,比例均衡,给人一种活泼向上的健康形象。说白了,就是要农家到处跑着找虫吃,晚上还有剩饭剩菜加餐的“走地鸡”。
“走地鸡”乃是和整日在笼子里双脚不着地的“饲料鸡”相对,但其实它能“走”的“地”并不多,来来去去就这么块地方,兼之如今农家门前都铺了水泥地,虫子什么的也不多见,“走地鸡”比起“饲料鸡”的唯一优势只剩下常年不懈的运动“keep fit”了。
一次我们全家出游,偶经城郊附近一农户家,老乡家里养了不多的几只鸡,其中一只肥大而腿短,却跑得格外“生猛”,惹得饥肠辘辘的我们口水直流,于是乎在老乡的帮助下将其生擒,待到附近一小饭馆,做了一道最简单的“白斩鸡”。
这果然是一只养尊处优之余不忘娱乐健身的鸡,油亮亮的皮下是一层金黄色的脂肪,白如美玉的肌肉在这层脂肪的包裹和滋润下,愈加鲜嫩无比,肉质结实而不粗糙,即便什么调料也不蘸也别有一种甘甜芬芳,当你想好好咀嚼的时候,鸡肉却顺势滑入肠中,直吃得你浑身酥软,向那些随地乱跑的鸡一样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激动。当你想再吃一块的时候,眼前只剩下一堆鸡骨头,周围的一群人都在摸着肚子打饱嗝。
窃以为,“乞衣鸡”必于山野中席地手撕解决之;而“贵妃鸡”则必于灯火通明气氛暧昧的酒席上小块夹食之。然而任我苦思冥想,也找不到一个与“白斩鸡”切合的场面:与农户人家中啖之,是一种朴质醇厚;于大排档大嚼之,是一种绿林豪气;与五星酒店食之,灯光下那一碟金黄便显得高贵雅致;于家中日常吃之,则又是一番温馨平和的景象。
一句话,白斩鸡可谓宜室宜家,宜老宜少。
与白斩鸡有些沾亲带故的是隔水蒸鸡,外面很多饭馆都把它们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百斩的是“干身”的,隔水蒸的是“湿身”的。比之于人,前者是一时兴起的裸奔,是原生态,后者是经过种种策划后喷上香水的“伪裸奔”,是行为艺术。至于谁更吸引,就要见仁见智了。
“白斩鸡”之“斩”也是有讲究的,一刀下去,必须块块分明,干净利落,不留分毫碎骨者为佳。见大汉持大刀大斩之固然别有风味,但前提是你看的是“大汉”而不是那只惨遭七卸八块的“大鸡”。子曰,君子远庖厨,还是有道理地:我们都喜欢美妙的结局,但拒不接受达到这一结局的过程。
消解这种悖论的唯一办法,就是摆上一碟白斩鸡,配一碗鸡油捞饭,就一杯白葡萄酒,雅俗共享,七手八脚食之。
酒饱饭足之际,也许你能悟出一点造物主的玄妙之处。
插入书签
《随园食单》之“野鸡五法”
野鸡披胸肉,清酱郁过,以油网包放铁奁上烧之。做片方可,做卷子亦可。此一法也。切片加佐料炒,一法也。取胸肉作丁,一法也。当家鸡整煨,一法也。先用油灼拆丝,加酒、秋油、醋,同芹菜冷拌,一法也。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亦一法也。其弊在肉嫩则味不入,味入则肉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