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

作者:弦年华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袄裙


      袄裙,是对中国古代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汉服中的“袄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袄裙。因为清代袄裙逐渐满化,汉服体系不包括清代袄裙。
      袄,是指有衬里的上衣。袄从唐代开始大量出现在衣物疏内,替代襦成为日常的冬季御寒衣物,从宋明等朝代来看,袄的制作上一般保持长袖通裁开衩的特征,而开衩处多在两侧,唐到金代有单独开衩在身后的,则另称开后袄子,而相对的开衩在两侧称呼缺胯袄子,两侧后面都开的也有壁画显示存在。而女子用之于裙子搭配的多是两侧开衩的袄子。
      袄子按长短可分袄子(又称短袄)、长袄两类。一般判定方法是沿用古代对“襦”的长度判定法,即不过膝盖为袄,过膝为长袄。
      历代袄子按照领型可分为:直领大襟、直领对襟、圆领大襟、圆领对襟、竖领大襟、竖领对襟、方领对襟七类。这七类领型在明代都可以找到。
      具体来说,明代袄子分为:直领,竖领,方领这几类。
      直领大襟,现代多称为交领,主要在流行于明中期,以及明后期的南方地区。直领对襟的袄子则流行于明初,在穿法上继承自金和南宋,将对襟穿作大襟。
      竖领大襟,又叫立领斜襟,是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种类,它是在直领大襟的基础上诞生而来。流行方向为从上层阶级到下层阶级渗透(即从常服类向便服类渗透),明后期资料中北方主流由竖领替代直领。而南方则依旧主流是直领。竖领对襟,又叫立领对襟,是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种类,基于直领对襟的基础演化而来。流行同竖领大襟。
      1956年-195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定陵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其中便出土了方领袄。
      而明代裙子可分为:马面裙,襕裙,缘襈裙这几类。
      明代马面裙由宋末元代的马面裙发展而来,按群门可有宽裙门和窄群门两类。
      襕纹是明代的装饰手法之一,指代衣物上横向发展的纹饰。明代裙子的襕纹前期一般具有两条,一条在膝盖处,称呼膝襕,一条在裙底,称呼底襕。明前中期流行短袄短衫,因此搭配的裙襕采用膝襕宽,而底襕窄的分布。到后期长袄长衫开始流行起来,裙襕便变为膝襕窄而底襕宽。甚至只有底襕的裙襕分布。
      缘襈裙为明代命妇特有的裙种。其图像资料被完整的绘于《中东宫冠服图》中。其裙门两侧装饰竖襕,而底摆镶嵌横襕。定陵出土的裙子中便有此类裙子,不过在基本的缘襈之外还加入了膝襕。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363479/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