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你说“士应胸怀天下,不能为其情爱所左右”,如此我只好每年的正月二十,写些不知所以的诗。
内容标签: 正剧
 
主角 视角
王弗
苏轼


一句话简介: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立意:

  总点击数: 1067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1 文章积分:123,994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衍生-言情-古色古香-东方衍生
  • 作品视角: 女主
  • 所属系列: 无从属系列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7702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易晓梨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1 章


      王小姐是个摄影爱好者,除了工作,其余所有时间她都用来去附近的村落拍些花花草草。她没什么朋友,也没结婚,家里有一个哥哥,家里人一次出去郊游,山路太滑,王小姐摔倒了,家人正准备跑去看她怎么了,突然见她将相机从怀里拿了出来,仔细的摸了摸镜头,见没有什么事,自己就爬了起来,众人见这一幕,啼笑皆非。
      这天,王小姐照例去周边的村落拍风景,这是个新地方,王小姐还没来过,要坐船才能到。一起坐船的还有来放生的僧人,一个僧人敲着木鱼,一个摇着金刚铃,嘴里念念有词,到了河中心,僧人们停了下来,将准备好的贝壳、青蛙、鱼苗倒入河里。一切都做完了,僧人们齐声诵经,对着河水双手合十。船夫见法事做完了,开船往回去,到了岸,僧人们下船,王小姐又坐了回去,柴油发动机冒出阵阵黑烟,因为没有装消声器老远都能听见声响。王小姐很满意这个地方,拍了很多照片,太阳太灿烂,王小姐渴的不行,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正想着怎么开口,老汉就以抬起有些佝偻的身子带着南方不分N、L的口音笑着说“进屋喝口水吧。”
      王小姐感动的语无伦次“可以吗?”
      老汉板起脸,疑惑问“怎么不行?”
      王小姐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跟着老汉进了房子,老汉取来热水瓶,赵小姐道谢,喝过水,问起老汉怎么一个人,老汉说老太去山里捡板栗了,孩子们都去城里闯荡了。老汉问王小姐怎么称呼,王小姐说父母取名王弗叫她小王就好。老汉听了名字笑了笑说“王弗好,你听没听过一个苏轼的故事,那里面的姑娘也叫王弗。”王小姐摇摇头问是什么事,老汉喝了口茶讲了起来。
      说北宋年间,中岩有座书院,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执教时,好友苏洵送他儿子苏轼到中岩书院读书。苏轼聪明好学,王方颇为喜爱。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有水一泓,平静如半轮明月,却未名。一日王方遍邀文人学士,于绿潭前投笔竞题,惜诸多秀才题名藏鱼池,静鱼池皆过雅、落俗。
      在家中吟诗作画的王方之女王弗,也常常带丫鬟去中岩,听说父亲要为潭水取名,偷偷的跟了过去。而苏轼读书之余常临流观景,于是抚掌三声,立时,岩穴中群鱼翩翩游跃,皆若凌空浮翔。见苏轼抚掌,王弗悄悄在丫鬟耳边说了什么。丫鬟转身离去,少顷取纸笔来,王弗挥笔留下三个字,让丫鬟送了过去。苏轼见景大喜,落笔写下“唤鱼池”,令众人叫绝。称赞之际,王弗身边的丫鬟也送了题名来,红纸怡上,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
      苏轼接过先生递来的红笺,见那与自己不谋而合的字迹,往丫鬟离去的地方轻瞥了一眼,只见衣角,却不见佳人。
      冥冥中似自有安排,才子挥毫佳人送笺,苏轼轻瞥却未见,只在心间想着那王姓女子是怎么聪颖,想着想着便在遗下了轻痕。路边花开一片,王弗眼见的却是抚掌大喜英气勃勃的苏家男丁,以为是无意间的一睹,却再也忘不掉。
      自此,王弗总能有意无意间听到那苏轼的朗朗读书声,苏轼也总是频频路过王弗的窗前。不久,先生王方寿辰到了,苏轼与同窗到瑞草桥为先生祝寿,苏轼平日里酒量极好,那日不知怎么,竟醉倒在先生家中,天色全暗了才起来,知晓同窗们都已回书院,便独自踱步至翠竹掩映的后院,抬眼所见的便是王弗正临窗梳头,那心想了数次的姑娘就如此猝不及防的出现,是惊喜更是慌乱。
      苏轼从怀里摸出那日王弗送来的红笺,苏轼蹑手蹑脚的走到窗前将红笺轻轻投了进去。王弗惊了一跳,拍拍胸口,见红笺有些眼熟,打开来看,霎时面色潮红,方寸大乱。只见那原本的唤鱼池下,还有一行小字,字里行间尽显洒脱,用笔精到自成一派,写着“有一美人兮,未见却不忘。在下苏姓子瞻,邀姑娘月夜,短松岗前一聚,愿姑娘不嗔在下孟浪之举。”
      王弗不过及笄之年何曾见过这阵仗,慌忙将红笺扔在一旁。可一想能与那日日心念之人轻言几句,便也有些动摇。思来想去间,夜更深了,王弗看着天色对着自己道“莫怕莫怕,只浅言几句,夜这般黑,旁人瞧不见的。”或是话起了作用,王弗悄声打开房门,往那石头缝里挤着永远长不高的松树处去。那是乱葬岗子,埋叫花子的,王弗见着却无丝毫惧意,甚还有一丝欣喜。不多时,王弗就见到了背对她的苏轼,王弗在一丈远处停下,那夜吹的是东风,苏轼衣袂翻飞,王弗一时被迷住了,轻声道“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听闻转过身去,见佳人眼见痴迷,珠翠轻摇出叮咚之声,心中所有的不安顷刻化为尘土。二人谁也不愿打破这宁静,双眸相对,你未语我却懂。月夜朦胧,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不知过了多久,王弗娇羞的移开目光,上齿轻咬下唇道“公子邀我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
      苏轼轻掩嘴角咳了咳嗓子道“那日王姑娘送来红笺,与苏某不谋而合,苏某心生爱慕,想,想。”
      “你这人,你,你,你说什么混话。你可知罪。”不等苏轼话落,王弗急忙打断。
      苏轼忙解释道“子瞻并无轻薄之意,子瞻只想与姑娘结秦晋之好。子瞻自知孟浪,愿姑娘责罚。陈思王爱慕洛神,司马相如情系卓女文君,子瞻意属姑娘,子瞻,子瞻。”苏轼满腹经纶,此刻却语不成句,局促不安,狼狈至极。
      王弗听后俏脸更添绯色,见苏轼情真意切,羞得说不出一句话。苏轼也偏过头,不敢看向王弗。两人只得悄悄看一眼,就急忙挪开,无意间二人目光会于一处又是一阵扭捏。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王弗曾不明其意,这夜才是真懂得,两人不过相见片刻,天色竟开始显白。王弗走在前,苏轼跟于后,二人就这般一前一后的回了后院,王弗进了闺房急忙关上房门,背靠在门板上,心跳如雷,双眸似露水晶莹,双颊似晚霞嫣红。苏轼看了房门良久,回了醉宿之所,他想,来日方长。
      翌日,苏轼晨起听课,劲头更是足。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修身为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也。王弗也更多听起父亲夸赞苏轼,赞其有傲世之才。王弗面色如常,心却是一阵雀跃。
      二人不得相见便以乱葬岗子前的一株矮松为驿站,将书信埋于树下。白日王弗取出书信,回放一封于树下,夜里苏轼取出书信,回一封放于树下。寒来暑往间,已是一年之多。这日无意间,苏轼听闻先生王方有意将王弗嫁于他人,惊骇之余,心急如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多日后,苏轼告于家父苏洵,言自己情系先生之女王弗,望苏洵请媒人前去提亲。苏洵听后,首肯苏轼之情,翌日备薄礼前去王府提亲。
      王方听明来意,当即同意。换过生辰八字,按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之礼迎娶王弗过门,正所谓“芙蓉帐里春风暖,梅柳人试海南春。房中月朗圆一梦,洞中花香乐百年。”,人生四大幸事,苏轼先尝了一件。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侍奉公婆谨慎恭敬。每当苏轼读书时,她就陪伴在侧,贤敏沉静,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略有所知。从初见之悸动,到书信往来时言语的妥帖,再到举案齐眉时的琴瑟和鸣。苏轼次次意外,却喜得意外。
      嘉祐元年,苏洵携年二十一的苏轼,十九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之地,沿江东下,进京应试。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为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二人正锐意诗□□新,苏轼那文风之清新洒脱,正中二人下怀。苏轼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欧阳修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于《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言“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之母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也是这年,王弗有了身孕,同年诞下麟儿,取名苏迈。有妻子的陪伴,儿子的嬉闹,丧母之痛,不那么难熬。
      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那夜苏轼喝的伶仃大醉,抱着王弗道“此生我以饱尝人生两大幸事,其余的不要也罢。只要弗儿陪我身边,白头偕老,此生已无憾。弗儿,你可要陪我偕老啊。”
      自苏轼在凤翔做官,为宽妻心,苏轼告诉王弗他在外的每一件事。王弗每天用苏洵教导苏轼的话,来告诫苏轼。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苏轼与客谈话,王弗立屏间听之,回房后重复刚才的谈话,并言其思:“那个人,采取模棱两可的骑墙态度,一味迎合夫君的心意所在,你何必和这样的人说话?”有来求与苏轼亲厚甚者,王弗道:“怕如此情义不能维持多久。那人结交太过迫切,然其不理睬人也必定速之。”后来竟都一一应验了,只生过孩子的王弗身体却越来越差,苏轼寻遍名医仍无其法。
      一日,久下雨的天晴了,王弗也好些了。苏轼忙过政事去见妻子,见王弗如此精神焕发,遂抱着王弗去庭院里晒太阳。王弗看着花开的那般旺盛道“子瞻,我怕是活不过多日了。”
      苏轼厉声喝道“不可胡言乱语,你看你今日不是好些了吗?”
      王弗略歉疚道“你别恼,我知我陪不得你白头了。我表妹自幼爱慕你我是知的,她今年该十九了,家里给她寻得她都不要,她是在等你。待我去了,你便与她成亲。她对你用情如此至深,想来会与你相敬如宾,共度余生。”
      苏轼攥紧拳头,想说,终究没说。王弗道“士应胸怀天下,不能为其情爱所左右。这怕是我要与你说的最后一个道理了,你要记住。我死后,不要为我哭。”
      治平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王弗病逝。死后,苏轼父亲对其道:“她于你一同患难,不能忘恩。以后就葬在你母亲的边上吧。”
      凤翔做官四年后苏轼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六月初,苏轼从凤翔回京,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个特别考试,他专上奏折恳请皇上允许他考试中不做诗赋,说是“久去场屋,不能诗赋”。此后至熙宁元年秋,苏轼不曾作一首,达三年。同年,苏洵病逝,也到了王弗下葬之时,苏轼按父之命,将苏王氏葬于苏母旁。士应胸怀天下,不能为其情爱所左右,王弗的墓志铭是苏轼写的,上面刻着“你虽然死了,我这一生有与你结为夫妇这样的幸事,还有什么悲伤的呢”言语之豁达,令人咂舌。王弗死后,苏轼也不曾哭过,其流泪皆为父母亡故。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治平三年王弗去逝尚不到一年,苏轼和王弗堂妹二十七娘的婚事便已定下,苏轼为其取名闰之。
      治平四年宋英宗因病驾崩,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治平五年,苏轼守丧三年之期至,还朝。苏轼的许多师友,及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那片天。
      熙宁三年苏轼次子降生,名迨。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愤怒,命御史谢景在帝前诉苏轼过失。苏轼即请求出京任职。
      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杭州任通判。熙宁五年苏轼第三子降生,名过。
      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任知州。熙宁八年一晚,苏轼从梦中惊醒,良久才回神喃喃道“十年了,除了那篇《亡妻王氏墓志铭》,我只字不提你,不提相思。我不愿想起你,可梦不放过。我有太多话想要说,可你不在了。纵然相见,只怕你也认不出我,我已垂垂老矣,双鬓斑白。我梦见那年你在轩窗旁对镜梳妆,我走进后院终于看见你的面庞,我终是知魂牵梦绕的人,长什么模样,而不是一角衣袖。梦里我们看看彼此,说不出话,只有眼泪潸然落下。想来最痛的是那夜的明月,和石头缝里挤着永远长不高松树的乱葬岗子。”遂提笔作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熙宁十年四月至元丰二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同年一舞姬于西湖邂逅苏轼,言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自此,苏轼身边多了个十二岁的侍女,苏轼为其取名朝云。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不过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称乌台。即“乌台诗案”。
      当年欧阳修于金陵,急上书道:“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大丞相王文公与苏轼惺惺相惜曰:“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当时议,以公一言而决。苏轼得以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官员监视。苏轼牢狱中过一百零三天,几次濒临被砍头。幸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又得他人施以援手苏轼才得以躲过一劫。
      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经此牢狱之灾已心灰意冷,王朝云由侍女晋为侍妾。苏轼到任后,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元丰三年作《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旁人问“刚从鬼门关回来,怎么写这么晦气的诗?正月二十日是什么日子,怎么去年路上的梅花你记得如此清楚?”苏轼笑笑不答,想来从不是为了作诗才下笔写的这前言不搭后语的诗。
      元丰四年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旁人见诗还是正月二十,又问这故人是谁,苏轼还是未说。
      元丰五年写下《赤壁赋》,中间倒有一句颇为有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元丰六年作诗《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这次旁人也不再问正月二十是什么日子了,只问“这东风可有什么玄妙?”良久,苏轼未曾接话,旁人以为他不会说时,他道“因为吹响珠翠之音的,是那晚的东风。”
      元丰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二岁的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苏轼为他取名遁。
      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同年,苏遁不满周岁同原配夫人王弗一般无药石可医,夭折。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不去汝州,先至常州,皇帝准奏。可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以司马光为相,王安石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参决政事,起草诏书。苏轼赋诗文,盛赞高太后廉洁及对自己的知遇恩德。旁人问“女流之辈把持朝政已是大忌,怎子瞻还书以诗文,盛赞其行?”
      苏轼答“因英宗在我不愿诗赋时,豁免诗赋,此情要记。”苏轼见同僚为压制王安石及尽废新法后,为其与所谓新法不过一丘之貉,向皇帝提出谏议。遂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年近六旬,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岭南百姓夹道欢迎。因西湖长期不得疏浚,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苏轼来杭州次年拿出赏赐的黄金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并将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
      元祐六年,苏轼被召回朝。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妻王闰之卒,苏轼撰悼文《祭亡妻同安郡君》:维元祐八年,岁次癸酉,八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苏轼,谨以家馔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灵。呜呼!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旁人见此文问“如此,子瞻于同安郡君情之深,亦要同穴才可。”苏轼笑笑似是承认如此。
      绍圣元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
      绍圣三年,侍妾王朝云卒苏轼写下四句铭文“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
      绍圣四年,苏轼年已六十二,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儋州。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死前苏轼叫来苏过,命他在自己死后,与其生母王氏合葬。人死前会把这一生在自己眼前过一遍,看旁人说他挚爱闰之愿于同穴。苏轼睁大眼睛道“这样贤惠的女子与我同甘共苦,而我娶她确只是因为她是弗儿表妹,能照顾好自己和弗儿的孩子。她为我做了太多,我苏轼此生是欠她了,既生不能同寝,死亦要同穴。”
      苏过俯身只听清了欠她的,轻手推了推道“父亲,父亲。欠谁的?父亲您是要说什么?再说清楚些。”
      苏轼似是听不见苏过说什么,喃喃道“娶你是不得已。闰之,闰之,不期然而然地增多为闰。怪我,怪我,是我欠你的。朝云那年才十二岁,我若不赎她,她怕是逃不过的,她陪我共苦,她说要做侍妾,我便答应了。弗儿,你看,我做到你所说士应胸怀天下,不能为其情爱所左右。还有,你死后,不为你哭。你看我做到了,下辈子,下辈子我不要知己,不要才学,不要平天下,我只要你。下辈子,你别那么早离开我。”
      苏轼唇间几个轻音划出,苏过这次什么也未听见,也再也听不见。一年后,苏过按父亲嘱托,与生母合葬。
      这次苏轼正月二十温的酒终于能陪着那人一起喝了,我身已老,爱从不衰。
      老汉讲完后眯了眯眼,饮尽了茶。王弗看看老汉,沉默了一会问“那您说,天底下还会再有苏轼与王弗这样的爱情吗?”
      老汉笑了笑,“小女娃还年轻着,等你都走过一遭了再说。”
      王弗挠了挠头,又问“那你说王闰之这么好,为什么苏轼还是非王弗不可?又是贤妻良母,又是善良温柔的,还一起共患过难。”
      老汉摇了摇头道“看过红楼梦吧?你说宝钗那么好,宝玉为什么不喜欢?最后曹雪芹有句诗说得好‘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说到底,只因那人不是你。”
      语毕,电话响了,老汉接了起来,说了几句,挂了电话,往里屋走去。从屋里拿了个背篓背上,出门跟王弗道“都说老太婆背不动,她还不信,早上说什么也不让我去,说我膝盖不好,在家歇着。现在还不是要我去接她?小王,你要是要走,把门记得关上。”
      王弗看着老汉远走的背影,愣愣的像是明白了什么。站了起来,把门关上,提起背包,往回走去。
      王弗说“士应胸怀天下,不能为其情爱所左右”,苏轼真当连墓志铭都简洁极了,纵使再相思也从不明说。世人都只当苏轼爱的是王闰之,愿与之生亦同寝死亦同穴,却不知每每正月二十他都要写首诗。那些年里,两人总是以赋诗为乐,举案齐眉,好不热闹。那年皇帝让写诗,写不出诗是因为她,正月二十写诗依旧是因为她。
    插入书签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012373/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