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璇玑正

作者:梨白如雪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章:青梅事 第8话·上 不知轻重


      八月底,巡幸车列返回东京,却有一小列车队沉默驶向大兴。只见车队中,马匹曳着一具微型石殿,驶在白幡中。路上行人见之惊奇,议论纷纷。
      乐平长公主与女坐于车中,满脸哀色。棺中正是外孙女李静训,独女宇文娥英所生,乐平为排孤寂,养于身边,特所钟爱。岂料生死无常,六月在汾阳宫,李静训不幸病卒,年仅九岁。因在外地,难以及时安葬,故乐平以青石为棺,以便携带。
      车队停在万善寺前,侍女揭起帘子,乐平拭去眼泪,携女下车。二尼立于寺前,四人对望,感慨不已。
      华光叹息一声,上前施礼:“请长公主入寺”
      乐平眼底含泪:“月仪……”复又改口,“有劳华光尼师。”
      华光眸光隐动:“长公主无须客气。”
      早夭者按理不能归葬祖坟,故家人常葬之佛祠,期盼亡魂得到佛祖庇佑。外孙女未笄而夭,乐平怜之,葬于其他佛寺难能安心。窦氏传信华光,最终定于万善尼寺。
      石棺安厝寺内,华光等人连月做道场,超度亡灵。卜好下葬日,乐平希将賵赙之物陪葬,令工匠刻上“开者必死”几字,石棺之外复裹一层石椁,又于坟上构重阁、造宝塔,方为安心。
      “长公主爱孙之心,必会上感佛祖。”雪花簌簌,华光、华胜站至窗前。
      乐平转身,几人互为致礼,乐平道:“几月辗转,小孩不得安息,如今终能入土为安,我心慰也。”
      “长公主但请安心,尼等必会每日诵经,为其追福。”华光说道。
      “有劳阿尼师。”
      “阿姨……”
      华光一怔,望着宇文娥英,叹道:“昔在周宫,每听阿茶子唤‘阿姨’,亲如母女……”
      宇文娥英含泪望着二人:“阿姨……”
      华胜掩面而泣:“茶子……”
      陈年往事重上心头,或许目睹了生命易逝,年已不惑的三人幡然醒悟,哭作一团……
      一年之计在春也,新春伊始,皇帝重启灭吐谷浑之大计,以开拓西域。皇帝返京的消息自正月下旬在大兴城坊间传开,立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五年以来,皇帝极少居京,如今听闻圣驾返京,京人议论纷纷,讨论着皇帝西巡之事。
      “吐谷浑若败,往后你我恐无酒饮。”
      西市酒肆,坊人围坐于案,把酒闲话。
      “此话怎讲?”
      “尔见长安县张九奴乎?”
      “几月未见来此。”
      “其家破矣!”
      “何故?”
      “自西域诸国入朝,圣人增西京诸县之赋,所征财物,皆转输塞外。”
      “何止西京,往后西北诸郡亦将增赋。然与张九奴何关?”
      “塞外遥远,常有盗贼出没。长安所征之赋为寇所劫,县令复征之,九奴人多家贫,岂有余钱乎?”
      “圣人以钱养夷,倘吐谷浑归朝,赋税益重,西京恐先贫矣!”
      “西京乃京畿所在,圣人岂容贫困?”
      “圣人刚改东京为东都,洛阳或将代之。”
      与坊人关切生计不同,郑氏却在关心掌户之事。
      “大人公将还京,莫如……阿婆叫大人公让妾掌家。”郑氏替太夫人揉肩,说道。
      太夫人眯着眼睛,不语。
      郑氏哼道:“那崔氏目无阿婆,从未尽孝跟前,岂能当家耶?”
      太夫人嘴角冷笑,仍不语。
      “三郎年幼丧母,唯阿婆怜之,必亲于阿婆……”
      太夫人睁目,打断她:“尔等孝顺,我自知之。”拢了拢手炉,道,“我年老矣,不欲问各家事务。三郎嫡次,汝迟早当家,何必心急?”
      郑氏嘴角微撇,遂止言。
      二月,皇帝至京,长孙晟随之而归。冷清四馀年的将军府因此热闹不少,几位外嫁女亦常归省。
      “薛国公府大势已去,太夫人竟连崔氏也不敢得罪。”郑氏哼道。
      安业同母姊弄瑰正教幼女王婉认字,闻言笑道:“阿婆非惮崔娘,乃忌崔淑妃也。”因挤兑她道,“尔家若出宠妃,焉能受制于人?”
      郑氏笑道:“二姊切勿言之过早,焉知我郑家日后不出皇妃?”
      弄瑰打趣道:“非弟妇也。”
      郑氏捂嘴一笑,从乳媪怀中接过女儿,见余热未褪,朝安业皱眉:“热症总褪不尽,如何是好?”
      安业探手摸之:“再令医人配方。”执杯饮之,见婢女眼生,细看之下,颇有几分姿色。
      弄瑰看过,交予乳媪:“小儿体弱,切勿大意。阿婉幼时多病,我为制长命缕,果有好转。”
      郑氏点头:“听闻端午以五彩缕系臂,可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不如亦制长命缕,如何?”
      “随你。”安业自顾饮酒,随口应道。
      郑氏嘴角微撇:“此家何曾随我意?长命缕所需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原本我欲以大人公所得五色玉磨成珠粒,结为五彩络索,以作长命缕,谁知五玉为五娘所夺。”
      “阿耶太过骄纵继室之女。”弄瑰闻言,哼道。
      安业眉头一皱:“尔总念旧事作何?”说着瞥向其腹,提醒道,“汝方有孕,当心气平和,切莫惊胎。”
      郑氏努嘴,诉于二姊:“伊若心向我,妾何至动气!”见安业不时打量婢女,叹道,“亏我全心为郎,想着身子不便,遂于房内多添几人……”
      弄瑰朝安业作色:“阿郑如此体贴,万不可负之。”
      安业忙笑:“阿姊放心,弟岂会如此。”
      果然,此后安业常宿正房,加之郑氏迎合,夫妇二人和睦不少。然安业嗜酒好色,郑氏即便不甘,却无切实之法,只能忍之。
      这日天气和暖,鸟语细细。花圃中,凌霄花艳如红霞,花香袭人,深为郑氏喜爱。故今晴好,郑氏徘徊花前,抒解烦心。
      怀胎以来,郑氏总感身乏,近日更是见红,内心忧虑不已。且妾室有所出,郑氏尤盼一举得男,以绝后顾之忧。故虽惊怕,却不敢告之安业。
      走动片刻有些疲惫,郑氏转身回房,忽闻廊下鸟笼嘶啼,画眉鸟跳来跳去,惊慌不安。走近一看,一只高壮猞猁正蹲坐于地,对着鸟笼虎视眈眈。
      “死狗,焉敢打我画眉主意!”郑氏命人驱之。
      婢女踌躇,低道:“娘子,彼奎木狼也,五娘之爱宠……”
      郑氏闻言愈恼:“勿管其主,速去之!”
      婢女无奈,上前驱逐。然奎木狼岂会惧之,朝来人龇牙咧嘴,无动于衷。
      郑氏见状,怒火中烧,拣石掷之。奎木狼避过袭击,朝她怒吼。郑氏气急败坏,复掷大石击之。奎木狼抬爪捂眼,俄而朝郑氏怒吼而来。
      众奴见状,避让不及。郑氏惊之,尖叫而逃,院中一时混乱。所幸府卫闻讯赶来,合围擒住奎木狼。郑氏惊魂未定,在婢女搀扶中,怒指奎木狼:“宰此畜牲!”一阵撕裂自腹部袭来,郑氏弯腰□□,竟至昏厥。
      “娘子!”
      混乱间,猞猁遁至主人身旁,蹭着她的裙裾,摇尾呜咽。
      “何事?”观音婢正在描绘丹青,听见动静,柔声问道。
      奎木狼耷拉于地,闭眼低哼。观音婢看见红瘀,惊道:“伤人者谁?”
      “呜呜……”奎木狼蹭了蹭主人的手,满腹委屈。观音婢大怜之,细看瘀处,所幸无血,观音婢以热巾相敷,奎木狼得到安抚,卧在主人裙边。
      这时,阿梨入来:“郑娘子落胎了!”
      “何故?”观音婢起身,惊得奎木狼纵身跑出。
      “方在药房,崔娘子侍女告之。”
      观音婢去至三兄院中,父母也已列座。安业踱步堂内,见她入来目光冷栗。观音婢心中一紧,悄问二嫂:“三嫂安否?”
      崔氏低道:“暂不得知……”
      许久医女出来,长孙晟问:“如何了?”
      “妾等已然尽力,胎儿未能保住……幸得郑娘子无碍……”
      长孙晟点头,对安业嘱道:“日后慎之。”
      高氏则对医女道:“尔等全心调养,务令郑娘子早日康复。”又对安业道,“阿郑落胎,难免伤心,三郎请多抚慰。”
      安业面无表情,送走父母,返至内屋。观音婢频频回头,走至回廊,逡巡不前。
      “五娘……”阿梨见小娘子脚步踌躇,满脸疑惑。
      观音婢微叹,走出几步,一阵凄厉的哭声传来:“医人谓是男胎!若非那畜生,我儿岂会胎死腹中?”
      暮春庭更幽。满院高树苍郁,一如家中冷清的氛围。盖因三嫂静养之故,府内少了许多事端,竟令观音婢莫名不适。
      原本观音婢以为奎木狼将受责,岂料事后无人提及。若说耶娘偏袒自己,可三兄素来冷淡,此次缄口不言,确实出乎意料。
      “此事与尔无关。”观音婢询问缘故,阿娘如是答道。
      “听闻乃因奎木狼袭击三嫂,故而……”
      阿娘微愠:“彼贱婢乱饶舌!”咽下气愤,抚之慰道,“至亲未必至信,尔因‘至亲’怜之,他人未必以‘至亲’待汝,此事不必记挂于心!”
      不知是否多心,观音婢隐觉阿娘眼眸里一片幽暗,深难见底。虽知阿娘素与三嫂不和,然奎木狼枉伤一命,观音婢终究难以泰然处之。
      “阿孩到底心善,盖因阿郑落胎,观音婢深为引咎。”长孙晟询问观音婢郁郁之故,高氏答道。
      长孙晟摇首叹道:“猞猁猛兽也,阿郑当知轻重。”
      高氏颔首,想及另一事,说道:“近日时有冰人登门,该为四郎定亲了。”
      “有无人选?”长孙晟倚于凭几,问道。
      高氏列数道:“约有元家小娘子、裴家小娘子……独孤家小娘子。”
      “尔意如何?”
      “我以裴氏女最佳,一则年岁相仿,二则其父裴矩风头正盛,三则其姊颇有容德,虽夫坐事而不改志,想来彼女品行必不有差。”
      “风光未必好事,元氏与长孙家同源,家世不俗,可以图昏。四郎意下如何?”
      高氏无法抉择,因道:“我曾数次提及,伊毫无动念,实不知其意。”
      “四郎像极我也,寻常娘子难入其眼。”长孙晟捋须笑道,“然父母之命不可违也,早日定亲为好。”
      高氏白他一眼,嗔道:“怪郎大溺之,彼兄妹皆目朝天看,如何了得?”
      不出一日,郎君主母为四郎议亲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府中奴婢闲时的谈资。众人皆在猜测郎君最宠的嫡幼子最终将与谁家小娘子结为连理。
      侍女阿汩跪坐案旁,手执墨碇在砚中转过几圈后,黑珠般的墨汁随之汩汩发出,浓淡均匀。
      “再若研之,一池好墨将废也。”无忌一手执卷,一手执笔,望向发呆的婢女,欲怒不怒。
      阿汩住了手,目光从小郎君俊冷的脸上收回,俯首请罪。再次抬首,小郎君又在奋笔疾书。
      “四郎……”
      “何事?”语气依旧冷淡。
      阿汩鼓足勇气,询道:“听闻阿郎有意为郎择婚……”
      笔尖一顿,只一瞬又纵向飞驰,执笔人终究接道:“那又如何?”
      “听闻有平原公之女元娘子、闻喜公之女裴娘子、武平公之女独孤娘子,还有……”阿汩掰着手指细数起来,“嗯,还有……”
      “武平公之女。”
      “……”婢女眨着迷懵的眼睛。
      无忌神色淡然:“我选独孤佛慧。”声音之清冷,仿佛所说之事与己无关。
      阿汩始料未及,半晌合不上嘴,随即忙问:“为何选独孤娘子?”
      无忌停笔,望着渐高的日头,似在察看天色:“听闻独孤娘子喜读书……”
      盖因阳光晃眼,阿汩难得一见不善言笑的小郎君面含微笑,宛如窗外春光,清新而温润……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李静训墓志铭》:大业四年六月一日,遇疾终于汾源之宫,时年九岁。皇情轸悼,撤县辍膳,频蒙诏旨,礼送还京,賵赙有加。以其年龙集戊辰十二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瘗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面万善道场之内。即于坟上构造重阁。遥追宝塔。
    《资治通鉴》:大业五年
    1.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
    2.自西京诸县及西北诸郡,皆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经途险远及遇寇钞,人畜死亡不达者,郡县皆征破其家。由是百姓失业,西方先困矣。
    长孙爸爸延迟几个月去世算了,改着头疼。。。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981999/5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