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死亡不完全手册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林家嫡长子05


      不说贾琏听了林徽音的话之后会怎么想,也不管贾家诸人在看到贾琏一个人回去之后是什么反应,反正在林家的那个小院子里安顿下来之后,林徽音就闭门不出。虽然按照社交程序,他用林如海的帖子给林家和林如海的亲友故交去了信,告知林家已经有人回京了,他也如实地告知了各家自己正在备考一事。众人也体谅他来年要参加春闱,都选择了宽容。
      而在背后,各家又是如何拿他教育家中子弟,就不归他管了。
      他也管不着。
      即便系统给他开了金手指,可是他还是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会试和殿试上搏个好名次。至少不能让人觉得他的成绩有问题。
      当年的唐寅自恃才高八斗,早早地放出话来说自己会试十拿九稳,最后就是考上了会元又如何?还不是被人冠上了舞弊的名头革了功名?
      所以,越是年轻,名次越好,就越发应该老老实实地窝着。
      林徽音的决定,让贾家,上至贾母下至贾政扼腕,人前人后说了不少话,可这跟林徽音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月春闱,林徽音靠着一篇关于红薯和粮食的策论,让主考官和两位副主考一致将他定为会元。殿试只考了一篇土地策论,而林徽音一篇关于历朝历代的土地改革的的策论让太上皇和皇帝都说不出话来,一致钦点他做了状元。
      在殿试策论里面,林徽音不但分析了史书上已有的土地政策的利弊和兴衰原因,还拿出了史书上没有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也分析了这两者其中的利弊。林徽音直接点出,要解决土地问题,关键就是要让土地的价格降下来,而向外扩张,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林徽音在策论中直接点明,历朝历代的王朝之所以会衰落甚至灭亡就是因为这些王朝停下了扩张的脚步。
      这个观点引起了文武百官的广泛讨论。
      按照惯例,会元和状元的策论都是要贴在贡院的门口接受天下人的品评和监督的。普通百姓是不懂的,可是看到林徽音那卷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漂亮得跟字帖一般,不少对科举了解不深的人就喜欢上了。
      而懂一点的人,读到这两篇文章,深入浅出,简单易懂,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自然也喜欢。就是呆如薛蟠,也叫人把这两篇文章抄了下来。因为往日里他妹妹跟他说的那些,他多半听不懂也不耐烦听下去,可是这两篇策论没有那么多典故,他能够看懂个一半。所以,他喜欢。
      再精明的一些人物,好比说,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代表,他们也知道,立国百年,国家已经到了改革的时候,而土地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各朝各代的命运的核心问题,所以,他们也担心,国家改革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虽然这个朝代没有一条鞭法也没有摊丁入亩,可是他们也很清楚,按照这个事态发展下去,国家肯定会改革,说不定就会采用类似一条鞭法或者摊丁入亩等类似的改革政策,那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利益。
      在这方面,这些大地主大商人集团比任何一个团体都敏锐。
      如果说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是对他们宣告了无期徒刑的话,那么,林徽音最后提出来的对外扩张,无疑是一种缓刑。
      林徽音制止了有可能发生的、损害到他们利益的土地改革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让这些大商人大地主阶层松了一口气。
      而皇帝,他则看中了林徽音的头脑,看中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简而言之,林徽音会成为新科状元,没有人有异议,因为所有的人都没有他想得那么深;皇帝直接任命林徽音为待诏学士,也没有人有异议。

      在大魏王朝,官位和官职是分开的。爵位、官位、官职,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官位和爵位决定是拿着什么样的俸禄,而官职决定的是干什么样的活以及拥有怎样的权力。而权力直接就对应着实际地位。
      好比说,林徽音的状元郎,这是一个正三品的官位,而待诏学士学士,这是一个官职,正四品。也就是说,林徽音拿着正三品的俸禄干着正四品的活,拥有的,却是天子近臣的权力和相应的地位。
      而在扬州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呆了五年已经都快绝望的林如海也终于盼来了调动:他被任命为浙江布政使。
      虽然说表面上看只是平调,可是对于林如海来说,浙江布政使是个极好的位置。因为他跳出了盐政这个要命的系统,也跳出了江南省这个要命的烂泥塘。

      春闱之前,大家都认为林家是凄凄惨惨戚戚,林如海的命在钢丝上悬着,这才让儿子进京一搏。可是一转眼,林家就是气势难挡的中兴之象!更重要的是,林徽音才十五岁就成了天子近臣,这天底下,又有几个十五岁的天子近臣?
      立马,之前都不被大家看好、认为是个大火坑的林家和林徽音,就成了各家有女儿的人家眼里的香饽饽。
      各家的拜帖、邀请函,宛如雪片一样,飞到了林家。
      簪花游街之后,林徽音有为期一个月的假期,而这个假期,他是躲不过这个应酬了,就连他十分想远离的贾家,他也不得不去一趟。
      作为林徽音的外家,贾家被排在了不前不后的位置,这让贾母怨念了好久。贾赦看上去的反应并不是很大,不过给的礼物却很丰厚。至于贾政,他的感觉就复杂多了。
      贾政虽然自视甚高,可是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没有这个本事在科举和文章上跟林如海相比的,所以,他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可惜的是,他寄予厚望的长子贾珠已经去世了,留下的孙儿还小,还看不出好歹;至于小儿子,虽然才十岁,可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儿子已经看得出喜好美人、沉溺酒色、厌恶读书、不知上进的未来。
      简而言之,就是贾政这个亲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嫡次子贾宝玉已经被养废了。至于庶子贾环,谁家会在有嫡子嫡孙的情况下把希望寄托在庶子身上?对于贾环这个庶子,假道学的贾政心中的安排就是等这个儿子长大了,给他张罗一门亲事,给他一点钱,然后让他出去过活。
      至于帮忙张罗前程?不存在的。贾政才不会做这种事。

      在林徽音高中状元还被任命为待诏学士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贾政就突击检查了儿子贾宝玉的功课。如果不是这个时候贾宝玉还在贾母的院子荣庆堂里住着,只怕贾政绝对会把这个儿子一顿胖揍。可即便是有贾母拦着,贾政也着实被气得不轻。不过,贾政还是回了贾母,把荣庆堂前面的绛云轩给收拾了出来,给贾宝玉读书之用,还交代儿子,过两天他的林家表哥要来,要他好好表现。
      这让还没有见过林徽音的贾宝玉心中升起了一股怨念,在背后说了不少国贼禄蠹之类的话。

      至于王夫人,得了贾政的话,让人把绛云轩收拾起来的同时,也在自己的屋子里面掉了不少眼泪。思念儿子的同时,也嫉妒已故的贾敏。
      王夫人跟贾敏不对付,从她们还在闺阁之中的时候就开始了。贾史王薛号称金陵四大家族,那是几辈子的交情,王夫人虽然跟贾敏不是同岁,可打小就认识。贾敏从小就拔尖,加上又是贾代善唯一的嫡女,贾母百般疼爱,自然得到了很好的栽培。而王夫人,被这么个故交家的姑娘处处压过一头,天长日久,心态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可以说,跟贾敏比,王夫人都比习惯了,甚至到了不比就不舒坦的地步。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面,王夫人一致以自己有儿有女而贾敏一直没有生养而看不起贾敏,觉得贾敏枉为才女,却连女人最起码的传宗接代都没做到。
      等林徽音出生之后,王夫人的大儿子贾珠已经开始读书了,王夫人又开始炫耀自己的儿子聪明伶俐。
      可是十年之后风云变,王夫人引以为傲的儿子没了,女儿进了宫,虽然说是女史,大大小小是个官儿,可实际上,女史也不过是皇后跟前的使唤丫头而已。剩下个小儿子,如今还看不出好歹。
      可贾敏呢?贾敏的小儿子是没了,贾敏自己也没了,这都不假,可是贾敏的大儿子出息了!六元及第!十五岁的待诏学士!
      王夫人能不嫉妒?
      可是嫉妒至于,王夫人开始本能地为她仅剩的儿子打算。
      王夫人很早就知道,贾母有心把贾宝玉跟林黛玉凑成一堆。在今年的殿试之前,王夫人是拒绝的。因为她觉得林黛玉配不上她的儿子,因为林如海的官职太要命了,林家长不了。
      可是现在,林徽音成了天子近臣,林如海也跳出了扬州巡盐御史这个火坑,这门亲事立刻就变成了一门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亲事。
      王夫人自然就改了主意。

      来做客的林徽音面对的,就是这样的贾家女眷和氛围。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金手指大开啊。
    毕竟是简易休闲版本。
    捉虫。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在十六世纪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报告




    [综]唯我煌煌大唐




    [综]老子不是米迦勒




    [红楼]娇女迎春




    [综]红楼死亡不完全手册




    宫花为聘[红楼].




    [乱世佳人]玛格小姐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966014/2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