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半年前随笔,观历史纪录片《大明宫》有感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纪录片,历史,大明宫

一句话简介:观纪录片《大明宫》有感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99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1 文章积分:38,202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随笔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无从属系列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2378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繁华非梦

作者:应七弦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繁华非梦


      >>情怀大明宫

      这是继《东方帝王谷》后,我爱上的第二部历史纪录片。很遗憾,这部上映于09年的片子,我却在近七年之后才慕名观看;很幸运,有这样一部优秀的片子,我遇见了更没有错过。
      它记录了大明宫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不仅呈现了这座宫殿群雄伟壮观的巅峰之势,更借大明宫的视角,见证了大唐帝国自玄武门之变起,历经武则天专权、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二王八司马事件、黄巢起义三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讲述了大唐由盛到衰的历史发展和举世无双的历史文明。
      我以为历史纪录片不同于其他科教纪录片,它或许不能百分之百的还原历史真相、不能百分之百的立足于客观角度,但一定是要有情怀的,不论你以什么角度或是什么方式来展现这一纪录片,只要能把其间蕴含的思想情感传达给观众,便是成功的。很显然,《大明宫》把这份历史情怀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感动了我这一个仅算肤浅的历史情怀党。
      感动我的点有很多,我先来叨一叨人物。
      这部纪录片刻画人物的角度是很具人情味的,或许是因为大明宫太美,人性也更美一些。我曾经不喜欢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她太过心狠手辣,作为一个上位者她试图改朝换代,但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翻云覆雨的阴谋论,看到的不是虚与委蛇的人情冷暖,而是一个女人用不输于男性的智慧和魄力耗其一生年华缔造大唐盛名,是一个帝王在临终后愿以皇后之名与高宗合葬的感激与豁然。武则天时期,长安人口数量多于此后任何一个时代,女性的地位也高于此后任何一个时代,即便是现代,也始终差一些气候。我曾经也不喜欢杨贵妃,虽不如妺喜妲己祸乱朝纲,却也是恃宠而骄目光短浅的红颜祸水,但我在此看到了她强行背锅“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同时,更看到了她温柔体贴、才华横溢一面,在艺术上的造诣登峰造极,堪称完美。还有高力士的忠诚,黄巢的霸气,都让人过目难忘。
      这些人其实我并不陌生,但在之前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他们,甚至没有喜欢过他们,很大原因是我只是通过文字形式见过他们。文字固然有其魔力,但影像更有它的表现力。或许是因为锦袍凤冠也没有掩住古稀之年的武则天眼底的疲倦,或许是因为杨玉环大展艺术天分跳着霓裳羽衣灵动曼妙的身姿,或许是因为流落益州高力士向玄宗敬茶时止不住颤抖的双手,或许是因为黄巢目睹繁华大明宫时眼里的对权力执念太过强烈,才让人想起,除了史书上的一笔传奇,他们原本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正因为他们只是凡人,所以他们留下的痕迹才使得他们如此不平凡。
      大明宫见证了他们一生,他们也用一生情系大明宫。正如唐高宗临终前喃喃那句,若有来世,他还想再回长安,还想再见大明宫。

      >>长安不再

      巍峨雄伟的丹凤门,九天阊阖的含元殿,波光粼粼的太液池,人才济济的梨园,浚龙首池,起承晖殿,“北据高岗,南望爽垲,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让人一下就想起“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或是在太液池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势。大明宫,是帝国的权力中心,是大唐盛世最好的写照。
      然而两个世纪后,先是继黄巢起义后的农民军闯入皇家府库,烧杀抢掠,后是朱温军争货相攻,纵火焚烧,如同项羽把阿房宫付之一炬般,彻底摧毁了大明宫,彻底摧毁了这座曾动用数十万百姓、耗时三十余年、耗资无数的大唐中枢。如此结果让人在痛心之余又感到有些可笑,让我想到元军灭宋建国后却仍然劫掠中原,他们已经得到了天下,却因为权力朝不保夕而选择玉石俱焚,人性的弱点可见一斑。
      大明宫初建时,投入十三个州的民力赋税,不远万里地自南方取材,两百年间大小修葺十余次;大明宫覆灭时,长安城一片焦土,百姓流离失所,历时大半个世纪的战乱即将来临。帝国如何,统治者如何,不过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罢了。
      因地理位置欠佳,居住在太极宫的唐太宗开始建造大明宫;到唐昭宗时,长安沦陷,大明宫毁弃,唐昭宗回到了太极宫。这仿佛一个宿命的轮回,由大明宫开始,由大明宫终结。在这个宿命里,大唐曾出现贞观、武周、开元三大盛世,曾孕育出无数文人墨客无数艺术人才,曾与阿拉伯并列为世界上最强帝国,大明宫伴随李唐经历了两百年风雨,与它共葬在第十个世纪。
      大明宫毁灭后,中国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建造出有如此规模的宫殿,也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在长安建都了。它曾是西周的镐京,曾是西汉的中枢,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乐宫未央宫上林苑繁华之景的故址,是无数王侯将相誓死守卫之地,它埋骨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帝王和将领,见证了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而在经历千万杀戮后,它再也没有成为京都的可能。宋朝从汴京到临安,明朝从建康到北京,元清首都也在北京,曾经四大古都之一的长安,终于谢幕于历史舞台。
      自大汉后,大唐亦是大汉;自大唐后,再无大唐。长安不再,盛世难再。

      >>繁华非梦

      时光太长,人生太短,回望历史,繁华如春秋大梦,盛宴难再。
      岁月的年轮已湮没了历史的痕迹,但时间抹不掉的是曾经铸就的辉煌。
      我们生于此时,不能有幸亲眼见那“太液芙蓉未央柳”,见那“万国衣冠拜冕旒”,见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但我们能读到一首首不朽诗歌,口齿生香,我们能看到吴道子阎立本传世画作、敦煌莫高窟昔日风采,我们走在国外华人区那里有街名为“唐人街”,我们能在日本文字间看到草书与楷书的影子…
      我们还记得,历史年代表上有唐宋元明清,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千古一帝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我们还记得,大唐包容开阔的胸襟和气魄;我们还记得,大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三千年文明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我们有着史书里流淌着这段历史的骄傲。我们还记得,时间还记得,盛世繁华便是存在过而不是一段梦,即使在历史长河中如过眼云烟,它留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也将为世世代代传承。
      感谢《大明宫》剧组的心血录制,感谢考古学家们半个世纪以来对大明宫的不懈研究,感谢每一位历史工作者给予的情怀,更感谢我能出生在这片土地,拥抱我中华不朽的历史文化。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933075/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