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说亲
笄礼之后,崔氏便开始帮灼华相看人家。自古婚姻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灼华是相信自己的父母的。但对和一个陌生的男人过一辈子,从此把一生的荣辱兴衰细于他人身上,灼华的心中还是还是抵触的,即使这个男人是会她以后的夫婿。
见惯了这个年代那些举案齐眉的婚姻,她对自己的婚姻还真没抱多大的希望,年少时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而已。
卓文如与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传唱古今,可也有了后来的《白头吟》;《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固然美好,有谁看到了《莺莺后传》中崔莺莺的被情郎抛弃后的凄凉;苦守寒窑18年的王宝钏不也在当上王后18天后暴毙而亡。门当户对的婚姻或许对这个年代的女子来说才是最适合的。
灼华的条件还是很好的。母亲出身清河崔氏,苏州张氏也是当地名门,父亲又是一郡之守,灼华自身姿色上乘,也算是个小美人,兼之性格喜静,又有个贞静沉稳美名,放眼整个苏州还是很抢手的。这不刚刚及笄便有人家遣人上门打听,就连落霞也调笑她们家小姐什么时候给找个姑爷。灼华对此颇为烦恼:虽然接受了父母包办婚姻的做法,但她并不想现在就嫁为人妇,在她看来,现在嫁人实在太早了。所以每次崔氏提起她的婚事,她都已害羞为由,早早避开。她心中也清楚:崔氏现在只是没相看到合适的人家,否则,就算避开也无济于事的。好在张父对女儿的婚事另有打算,这总算是解了灼华的燃眉之急。
东晋战乱频繁,郡守大多由武人担任,掌地方兵权,有镇守地方之责。张父乃以文官之身得居太守之位手上却是没有兵权的。乱世,有兵便是草头王,兵权就是一种保障。张父自己是个文官,所以想找个手握兵权的武将结亲,也算为自己找个靠山。可一时半会哪里找得到合适的人选,灼华的婚事就势必会耽搁下来。对于这个结果,灼华乐见其成的。张父有着那个时代文人固有的清高风骨,他是不屑利用自己女儿的婚事,可却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因此觉得对不起女儿,却又不得不这样做,所以他希望能取得女儿的谅解。让自己的心中好过些。
当张父对灼华说起她的婚事时,灼华虽然惊讶却当即表示“女儿的婚事全凭阿父做主,况且女儿还小,舍不得父亲母亲”张父听了却更为愧疚,作为一个父亲,他不想自己唯一的女儿受委屈,但世道多艰,乱世本来就身不由已,他不仅是父亲,更是一家之主,如今能得女儿如此表示,他愧疚之余更觉欣慰不已。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