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遇上特种兵

作者:两三松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深入医院


      “我们来非洲的目地有很多,为提高收视率开辟新的报道模式,维护我国在海外的石油利益,此外,我认为还有一个目的也很重要,就是告诉中国观众,和平来之不易。”
      林晏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张硬挺俊朗的面容,神采奕奕的宣称,要保护祖国,也要保护她,声音不觉柔和下来,“我有一个朋友说过,要尽毕生的精力把战火抵挡于国门之外。”
      陈朗不动声色的问,“秦营长吗?”
      被猜中了心思,林晏有点难为情,但眼睛亮晶晶的,满是骄傲。
      陈朗心里别有一番滋味,酸酸的,有点苦涩。
      “师兄,谢谢你的劝慰,我在这里待一会就去吃晚饭。”
      陈朗知道她要一个人理清思路,也不强求,道,“好,养精蓄锐,
      明天与天禄演播室的连线就要正式开始了,加油!”
      等他走后,林晏拿出PAD,给秦之岭写信。
      少校,我今天目睹死亡了,赤裸裸的,犀利的,前一刻还是满脸堆笑的面庞,后一刻只剩下血肉横飞。陈朗说记者是一个不能惩恶扬善的职业。我第一次有了深深的无力感。想你了。

      爱帕酒店的餐厅在政变发生后只提供一种食物,“马托基”香蕉饭。说起来这还是乌尔达的特色餐点,不过正宗的”马托基”是将香蕉剥皮后捣成泥状,蒸熟,拌上红豆汁、花生酱、再添加红烧鸡块或者咖喱牛肉。而战地报道组吃到的“马托基”工序明显偷工减料了,既没有鸡块也没有牛肉。服务员抱歉的解释,酒店的采购渠道因战乱失效了。
      四人也不介意,至少这里能保证吞下去的食物是干净的,算起来这是他们两天来吃的第一顿正餐。
      “我觉得已经吃到这里了。”吴涯比了个手势,表示快撑到嗓子眼了。
      其他三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个顶个胃部外凸。在非常时期,吃饱是第一原则,谁也不知道第二顿正餐是什么时候。所以说记者的胃十有八九不好,是有原因的。

      第二天一早,林晏见到了当地向导朱利叶斯,28岁,战乱前是美国公司的雇员,政变发生后,美国人撤侨,公司也停止运行,他就出来做向导。也许是在美国公司待过的缘故,朱利叶斯行为举止极为美国化,衣着也是街头嘻哈的风格,宽大及膝的短裤,手臂上纹着骷髅和蛇,口头禅是COME ON。
      朱利叶斯的报价也很美国标准,市区30美金,出城50美金,去交战区100美金。以乌尔达的薪酬标准看,这绝对是高价日薪了。
      虽然陈朗不喜欢朱利叶斯的美国做派,但初来咋到,尤其是发生了林晏他们被当地青年赶出医院的事,有一个当地人做向导会减少沟通的误会,于是形势紧迫之下还是决定用他。
      第二天重头戏就是去医院采访。朱利叶斯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这次怒火无处可泄的学生仔没有针对他们。朱利叶斯说,他跟学生们解释你们来自中国,他们就不阻拦了。昨天他们以为你们是美国人。
      吴涯回道,“我昨天明明否认我们是美国人。”
      “可能你的口音太美国腔了。”朱利叶斯想了想,下了结论。
      吴涯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林晏啼笑皆非。
      “所以你们才要聘用我。乌尔达人对外国人并不信任。如果没有美国人在背后捣鼓,我们内战打不起来。”朱利叶斯为自己顺利解决了雇主的难题洋洋得意。
      医护人员对林晏他们的出现还算友好,一名叫尼洛的外科大夫还主动上前打招呼。尼洛的博士是在爱丁堡完成的,英文非常流利,面对摄像机镜头,他强烈呼吁国际社会为乌尔达平民做点什么。
      “每天平均有近五十个在战乱中受伤的平民被送进来,大多数人都需要手术治疗,但医院的血浆和抗生素都快用完了。如果双方再不停战,病人们只能等死。”
      随后,他又带林晏走到病房走廊的尽头,那里摆放着四,五张流动病床。尼洛指着其中一个小女孩,道,“你看,丽比在汽车爆炸中受的伤,就是因为缺少抗生素,感染加重,不得不进行截肢。她才6岁。”
      在特写镜头里,小女孩头上包着绷带,睁着一双懵懂的大眼睛,右臂肘关节以下是空的。
      “那是群畜生,动不了政府军,就向平民下手。”丽比的爸爸激动的对着镜头大嚷道,“真主保佑,但愿他们下火狱。”
      朱利叶斯附在林晏耳边做着同声翻译。
      一个男性病人拄着拐杖走过来,“政府军也不是好东西,我从家乡来约鲁巴送货,在路上被他们的炮弹击中了,以后只能靠拐杖走路了。”
      又有病人反映自己是被昔日的邻居打伤的。因为双方政见不同,一言不合即拔刀相见。他被捅了两刀,对方被他踢断了肋骨。
      病房结束采访,他们回到一楼,在拐角处一个大开间里,看到工作人员拖着一个个黑袋子,清洁工在冲刷地板,除了水渍,还有红色液体,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血腥气。
      林晏敏感地觉得这间屋子有问题,停下了脚步。
      尼洛指着屋里的一堵墙上,说道:“这是停放尸体的地方。都是在爆炸中死去的人,很多至今没有亲属来认领。我们拍了照片,希望有一天他们的家人能找到。”
      墙上贴满了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是一张惊恐的脸,或紧闭双眼,苍白狰狞,或睁着死不瞑目,有几张甚至只剩半边脑袋。
      林晏忍不住跑到屋外,干呕起来。
      尼洛递上几片叶子,“闻闻薄荷叶。我们已经习惯了。”
      新鲜空气渗透着薄荷的清香,让她的胃部没那么翻腾了,但心里却更加难受了。
      尼洛一直把他们送到医院大门外面。告别时,他特别认真地对林晏说,“请一定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乌尔达的形势。请中国一定要帮帮我们。”
      望着镜片后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林晏不敢胡乱点头,怕辜负对方的重托。因为记者不是一个能惩恶扬善的职业,她一遍遍在内心向尼洛道歉。

      在当天先锋卫视的《新闻直击》里,出现了非洲小国内战的现场消息。迫击炮炙热的火龙,黑色炮弹坑,街道上巡逻的坦克,门可罗雀的集市,满腔愤怒的小贩,这些电影里才看得到的画面,令下雨天打不到车都觉得是件要命的事的中国人感到无比震惊。
      最具爆炸性的焦点是约瑟夫的生死对比以及尼洛充满期待的话语。
      从传播规律来说,当林晏站在爱帕酒店楼顶上,手持先锋卫视话筒,讲述所见所闻的时候,这些发生在遥远非洲大陆的事和当地人的遭遇,就已经和天禄人,甚至中国人产生了情感上的链接。
      HBC比先锋卫视早一天开始进行乌尔达战乱报道,但老百姓谁会在乎尤里总统和瓦舍将军之间的角力,相比之下,林晏的视角更平民化,更接地气,自然也更能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用新闻部责编哈姐发来的消息说,就是收视率呈现跳空涨停状态。
      不仅收视率全线飘红,国内门户网站纷纷跟风,各种关于乌尔达的报道冲击着中国人的眼球。有家小网站每天偷偷上载林晏在《新闻直击》里的视频,点击量一夜之间竟然超过百万。先锋卫视法务部追着人家打官司。
      以先锋卫视目前的地位,再着眼于收视率高低未免太过狭隘了,雷拓满意的是,时隔四个月,先锋卫视再次成为中国电视媒体风向标,同时也肩负起一个主流大台该有的社会责任。
      对于国内传来的各种利好消息,林晏兴致不高,因为她忘不了尼洛期待的眼神,这条新闻会引起政府的重视吗?不过她也明白,政府绝不会在国际上随便做表态,国与国之间一切都是利益先行。
      她想到这里,不免有些难过,给秦之岭发了很长的短信,感慨她要辜负尼洛了。
      林晏习惯每天给秦之岭写些什么,最开始只是源于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并没有抱希望能得到回应。
      然后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到来。
      夜幕时分,少校有了回音:宝贝,没有万能的职业,只有尽责的人。没有百分百完美,只有对得起的良心。我为你骄傲,爱你!
      人这一辈子大概总会遇到那么一个人,他的寥寥数语也不见得多妙语连珠,却能恰到好处的安抚你躁动的心。
      对于林晏来说,秦之岭就是那个千金不换的良人。
      林晏抬头仰望,满天星斗,一闪闪,璀璨幽深。她心爱的男人是否也在凝望这一片苍穹?
      手机震动,又跳出一条短信:我在看星星,非洲的星辰很亮。
      林晏情不自禁亲吻了一下屏幕,少校,我和你总是心有灵犀。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594266/5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