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皇后们——盛放与凋零、荣宠和孤寂

作者:橘生岭南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妻妾互换——刘秀的情义两难(一)


      郭皇后,名圣通,是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阴皇后,名丽华,是光武帝的原配妻子。她们俩这段皇后之争,其实都源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导致的天下大乱。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两位的遭遇,必须先给大家普及一点基本的历史大背景知识,以及她们的丈夫刘秀当时所处的环境。

      在王莽篡汉以前,就已经有人起兵反他了,就如之前8王政君的时候提到过的翟义等人。其实自西汉中后期开始,贵族与豪强兼并土地,导致广大平民失去生活依靠,就已经是一大社会问题了。

      王莽篡汉以后,由于连年天灾,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解决这些社会矛盾,王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必须说明,他的本意是为了能让百姓过得好一点,但是由于他一味复古,而且执行的方式又非常的不巧妙,所以不但没解决问题,还使得社会问题进一步激化;不仅失去民心,也失去民间豪族的支持。同时他跟边境西域各国之间又搞出外交问题,总而言之,局势烂到不能再烂了。

      最后,天凤四年,全国又爆发蝗灾、旱灾,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了。之后,王莽政权又无法有效地救灾安抚民心,大规模的叛乱终于爆发了,南阳有绿林军,莒县有赤眉军。

      绿林军于天凤四年起事,可以说是最早的农民起义军。他们藏于山野绿林数月之间,就聚集了七八千人,还不断有人慕名来投。而地方豪强争相效仿起义者,更是数不胜数。具体情况可以参照秦末陈胜吴广一声吼,天下群雄争相响应之状。

      光武帝刘秀家正在南阳,于是,他也卷进去了。

      说起来,刘秀也是皇族血脉,有谱可查的。他是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但由于他的先祖并非刘发的嫡长子,所以长沙王的王位跟他先祖没关系,就更没他什么事儿了。到了王莽时期,他家不过是普通中等人家而已。

      刘秀的哥哥刘縯很有那么点霸王的气概,平时就爱结交侠士。他对王莽篡政非常不满,一直都在等待时机恢复汉家天下。由于刘縯气概非凡,在南阳的刘氏宗室子弟之中非常突出,所以很自然地引起了当地一些图谋远大前程之人的注意。

      当时,宛城人李守喜欢研究星象与谶书,担任过王莽的宗卿师,曾对他的儿子李通说过:“刘姓当会复兴,李姓将做辅佐大臣。”

      在这里要说的是,谶纬这玩意儿真是挺玄乎,比如当时的好几个谶学大师都研究出“刘秀当为天子”的结论。更玄的是,当光武帝刘秀本人听到这句谶语的时候,他还默默无闻安分守己地在家种田呢。玄中之玄是,著名的西汉学者皇室宗正刘向之子刘歆,也是当时的谶学大师,在汉哀帝时期,他就因为研究出“刘秀当为天子”这样的结论,为了应谶,给自己改名为刘秀了。而他改名的次年(一说是同年,但我推算时间是次年),光武帝刘秀才出生。

      好了,这些神乎其神的事咱们不说了,反正谶语也不会到处乱传。

      地皇三年,李通见天下大乱,想到当初父亲留下的谶语,觉得该有所动作了。于是便和他的堂弟李轶商议,和刘縯兄弟联手,共图大业。

      正好,当时刘秀运粮食到宛城去卖,李通就叫人请他过来相见,共议大事。刘秀本来不想跟他们参合在一起的,但想到自己的兄长刘縯一天到晚都在想起兵,那就干脆跟李氏联盟吧。

      于是,刘秀按照和李家兄弟商量的计划,带着李轶回到舂陵见兄长刘縯并起兵,与李通在宛城相互呼应。

      可惜计划不够周密,刘縯兄弟倒是发动了宗室子弟与自己平时结交的豪强七八千人起兵了,李通却因计划泄露全家64口都被杀了。

      这反都反了,刘縯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由于绿林军势力大,名声大,正好又离得近,所以刘縯便与他们结盟,一起开始攻城略池。具体过程不是8卦的重点,我就不说了。

      总而言之,刘縯是个人才,打仗很有两下子,但绿林军人多势众,不怎么服他。打了几个胜仗之后,大家就开始要推举天子了。绿林军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当然不想推举刘縯了。正好绿林军中有一个将领叫刘玄,跟刘縯是族兄弟,也是汉家血脉,所以便推了他当天子。

      刘縯气得要死,打仗的时候他功劳最大,但绿林军的势力却比他大。如今君臣名分已定,再难更改。而刘玄心里也清楚,刘縯的才能威望是他远不能及的,心里对他十分忌惮,便挑了个错儿把他给杀了。

      刘秀得知兄长遇害之时,刚刚在昆阳以少胜多,灭了王莽42万大军,向颍川进兵。可是现在别说请赏,他连提都不敢提自己的功劳,赶紧跑回去向更始帝刘玄请罪。

      刘玄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刘秀恨他呢?但一方面刘秀态度低调,一点错都挑不出来。他没表现出为哥哥的死忿忿不平,没表现出哀伤的样子,更不跟哥哥的旧部接触,想杀他又没有借口;另一方面,刘玄虽然被推为天子,但离当上真正的皇帝还远着呢,现在就毫无理由屠杀刚刚立了大功的刘秀,以后还有谁跟他混啊;再者,刘縯兄弟没啥对不住刘玄的地方,是他刘玄容不下人家,找借口杀了刘縯,所以多少有点愧疚,对刘秀就下不去手了。

      最后,刘玄封刘秀为武信侯,任命他为破虏大将军,却夺了他的兵权。

      兄长死了,自己也性命堪忧,又无事可做,正好,那就了结少年时期的心愿吧。

      当年,刘秀的姐姐嫁到了南阳新野,姐夫邓晨跟阴丽华家时亲戚,刘秀便因此有机会见过阴丽华,对她的美貌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刘秀在王莽天凤年间到长安太学念书,见执金吾的官仪排场盛大,曾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现在,刘秀政治上失意,便向情场寻求安慰。几个月后,便娶了阴丽华为妻。这一年,刘秀29岁,阴丽华19岁,都是初婚。

      史书上记载的关于阴丽华的内容有以下几条:

      1.阴丽华家祖先是管仲,所以出身是高贵的

      2.阴丽华家富比诸侯王

      3.阴丽华很大家闺秀,不爱说笑,又温柔娴淑,识大体顾大局

      4.阴丽华的美貌是在南阳郡有普遍名声的

      5.刘秀之前根本就没见过阴丽华,他只是听说了阴丽华的美貌很向往而已

      6.阴丽华19岁时才嫁给刘秀

      第1、2条无法考证,第3、4条应该是可靠的,毕竟阴丽华得见人的,美貌不美貌很多人都见过,性格也不太容易瞒得住。第6条,应该也没什么可怀疑的。而第5条,谁相信?他只是听说了一下人家美貌就说娶妻当得阴丽华,还一直未婚到29岁,哈哈哈哈哈哈,反正我不信。

      总之,阴丽华和刘秀早就互有情意,按照当时正常的发展方式,除非刘秀只是想跟阴丽华玩玩而已,没动真情,否则在得知人家芳心暗许之后,不可能不正式登门提亲。现在的问题是,为何他没有跟阴丽华定亲?

      当然,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人家没定亲?说不定人家早就定亲了,只是拖了很多年才结婚而已呢?这个。。。我之所以判断没定亲主要是因为他们结婚太晚了。

      首先,如果已经定亲了,刘秀从长安回来之后又一直在南阳呆着,没理由不迎娶,让人家姑娘家19岁了还待在闺中当剩女。

      其次,基本上,从8西汉的经验来看,除非男女双方都未成年,否则很少有定亲之后拖上几年才结婚的。我记得三国演义里面陈宫有句台词“古者自受聘成婚之期,各有定例:天子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庶民一月”,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古礼是出自何处,但是觉得罗贯中应该还不至于瞎编礼法吧?再看西汉的案例,王莽的女儿和平帝从定亲到结婚倒正好是一年,合乎这种说法。

      在看到有力的反面考据之前,先假设我的想法是成立的,那就是两人未定亲。而从后面发生的事来看,很显然刘秀对阴丽华应该是很认真的,那么他应该是去提过亲的。那么,必然是有什么阻碍,使得他们虽然彼此有情,却无法顺利地在一起。一般说来,那个时代,这种阻碍应该是来自父母。

      刘秀和阴丽华都是父亲早死,如果有所阻碍,只能是来自母方。问题是,到底是谁的母亲不同意这门亲事?

      中国古代有女儿往高处嫁,媳妇从低处娶的习惯,当然了,一般说来高低都是略微的差异而已,还是要讲究门当户对的。帝王家嫁女儿也例外,招上门女婿那就更得例外了。

      而根据史书上所写,阴丽华家比刘秀家的家境当时不止强一点半点,因此要说不同意,多半是阴丽华的母亲不同意吧。

      所以,大家觉得本来在家好好种田的刘秀,突然跑到长安太学去读书,在那边又拼命结交社会名流达官贵人,有没有可能本来是想混个一官半职,衣锦还乡娶阴丽华?而之后情势却越来越坏,使他觉得王莽的江山靠不住,才回到家中?

      推测而已哈,单纯是觉得在两人热恋的时候,刘秀无缘无故应该不会舍得离开恋人跑到长安一呆就是好几年,这不太符合陷入恋情的人的常态。。。

      如果按照这个推测发展,那就是刘秀走了之后,阴丽华痴心不改,一直等着刘秀回来娶她。可是刘秀回来之后,却依然是一介布衣,地位没有丝毫提升,荷包也还是一样瘪。这种情况,他不会冒险再去提一次亲,再被拒绝一次。

      直到更始元年,他虽然落魄,好歹也封了侯,捞了个官职。而阴丽华一直痴痴在家等着,大有非君不嫁的架势。再加上天下大乱,连阴丽华的哥哥阴识也参加了刘秀之兄刘縯的起义军,跟刘秀兄弟坐上了同一条船,阴母大概也就想通了,同意了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而刘秀娶了阴丽华之后,日子并不好过,尤其不可能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两人之间一段甜蜜幸福的日子。那时刘秀的大哥刚死,刘秀自己也朝不保夕。为了麻痹更始帝,他装作没心没肺,照常喝酒吃肉,寻欢作乐,连丧服都不敢穿。其实他这时候跟阴丽华结婚,也有那么一点表现自己没心没肺一点不为哥哥伤心的意思。

      可是实际上呢?恐怕装得越快乐,越不在乎,心里越是在滴血吧?刘秀幼年丧父,虽说有叔父照顾,可是他们那个小家的真正主心骨还是长兄刘縯啊。史书上说,“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这种情况下,刘秀怎么可能有那风花雪月的心思?

      而阴丽华能对他进行的安慰恐怕也很有限。身处更始帝的监视之下,刘秀恐怕连向阴丽华倾诉心中苦闷都怕隔墙有耳。何况两人总共也没在一起待几天。

      刘秀的哥哥是六月死的,死时他还在军中,等他回来再娶阴丽华,不知是几月,反正同年九月,他就把阴丽华送回了娘家,自己一个人去洛阳了。算起来两人结婚应该就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就分开了。而此时他不知道,这一分开,再见面就是数年后。

      即便刘秀已经如此谨慎小心,还是未能完全摆脱危险,他想离开更始帝的势力范围。只有那样,才有机会保全自己,为兄复仇。

      这时,更始帝的大军已经顺利攻破长安城,杀了王莽,定都洛阳。为了更快的平定天下,更始帝刘玄采用了招抚政策。由于刘玄最先称帝,他又是皇室宗亲,王莽政权也是他推翻的,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服他的,更多人则是在观望,时刻准备着趁乱而起。

      当时更始政权的主要势力范围是河南、湖北、陕西往南,北方基本是割据势力,所以能否安抚好河北(黄河以北),是非常关键的。刘玄对于该派谁去安抚河北,很是头疼。他的大司徒刘赐对他说:“我们南阳的宗室子弟之中,恐怕只有刘秀可以胜任。”

      朱鲔等认为万万不可。当初劝更始帝杀掉刘縯,就是朱鲔等人提议的,他们深知一旦放虎归山,刘秀若是东山再起,绝不会放过他们。

      刘玄也知道放刘秀出去很危险,但如果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他的皇位也不会稳当,而当时他身边的的确确只有刘秀最有才能。在刘玄犹豫不定之时,刘秀听从冯异的劝告,给左丞相曹竟送了一份厚礼。曹竟父子当时很得更始帝信任,因此他俩一出马,居然说服了刘玄。

      刘秀得脱樊笼,但更始帝也不是傻瓜 ,还是防了他一手的。他给了光武帝使节的身份和信物,却没有给他配置兵马。刘秀基本上是单枪匹马闯河北,要全靠一张嘴说服河北归降。

      当时河北最大的割据势力便是河北三王,他们都是刘氏宗亲,汉朝分封的诸侯王,世世代代经营河北,怎肯轻易向更始帝低头?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530779/3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