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接上章]
这时,一个门客说:“或许是被鱼精偷走了吧。”
“混帐话!无稽之谈!”昭阳很恼怒。其实,我们可以猜想昭阳的心理:别说这不可能,就是可能,他也不想承认,你想,他若承认是鱼精偷走了,还有追回的可能了么?所以,他无论如何要从在场的人身上找出来。
这可难了。搜是搜不出来了,不是用尽了力气也没搜出来吗?那就只有逼那人出来了。
昭阳于是下令:今天如果那人不交出来,就所有门客全坐牢。
这可不得了!所有人连坐,连累所有人,那怎么行啊。于是立刻炸了锅,一百多人全闹开了,有人嚷嚷不公平,有人斥责盗宝者,还有人在怨鱼精……
但昭阳不为所动。也是啊,现在不赶紧找到,回去后还能有希望吗?这可不是一般的宝贝啊!
众人闹嚷了一阵后,就开始了猜测。谁平时有这种行为的?你看我,我看你,能说谁呢?那好,谁平时爱占小便宜?大家的目光慢慢就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张仪。
要说这张仪,可是战国时期的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后来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来往于各诸侯国,玩弄各国国君于股掌之间,一部战国史,他谱写了不少内容。只是此时他还未发迹。他师从鬼谷子老师,学成下山,便到各国去游说,不久前才投到楚相国昭阳的门下。他家境贫穷,又带着妻子,平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爱占点小便宜恐怕难免。
这下好了,众人的目光慢慢全聚到了他的身上。他一看这形势,这可怎么得了!大家怎么都看他了呢?他急得面红耳赤:“看我干嘛?我又没拿!”
“你就拿出来吧,还回相君,别害了大家!”众人纷纷冲着他喊。
这不欺负人吗?张仪更加着急,面红耳赤,满头淌汗,不知怎样分辩了。最糟糕的,是昭阳此刻看过来了,目光里是怒,是狠,是凶。张仪打了个寒颤,心想,完了。
昭阳说:“先生生活如果不济,可以跟我说,但希望先生不要有这样的行为。”
怎样的行为?这可是要命的事。要知道对一个士人来说,名誉可是比生命重要。士可杀,不可辱,这在当年的士人可是奉为信条的。
张仪急急地分辩:“我没有拿,我干嘛要拿啊?”脸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流。这可是对他比生命还严重的侮辱,能不急吗?
这时有几人马上接口说道:“你家里贫穷,平时最爱占小便宜,不是你是谁?”
“看他脸红的,还冒汗,一定心里有鬼,还说不是他。”有人在嘀咕。
天!有这样陷害人的吗?
可这时昭阳却再忍不住了,大喝一声:“给我拿下!”
可怜张仪被侍从结结实实地绑住,然后带回了相府。于是发生了令人遗憾的事情,造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一段公案。
张仪被带回相府,然后被严厉逼问,然后接受严刑拷打,然后被打得死去活来。从现在来看,张仪可能真的没拿,再怎么严刑拷打,就是杀了他,他也拿不出来啊!折磨到最后,昭阳也许失望了,也许怀疑自己真弄错了,反正最后就没再逼问,只是让人把他抬出了相府,把他扔到了大门外。
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张仪当时虽然还未发迹,还是一个卑微之人,可他有才华,而且他对自己的才华有着充分的自信,所以这种冤枉,这种侮辱,就将要造成严重的后果。
当时张仪被扔出了相府,妻子抱着他,哭成了泪人:“在家好好的,非要去读书游说,被人打成这样,受这样的屈辱,以后怎么办啊!”
张仪艰难地睁开浮肿的双眼,张开嘴巴,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妻子说:“舌头还在,就差剁你的手呢”
张仪嘴角艰难的笑了一下:“舌头还在就行。”
后来,张仪养好伤,就离开了楚国,辗转到赵国投奔师兄弟苏秦,结果被苏秦一番羞辱,被迫前往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巧舌如簧,口吐莲花,终于取得秦惠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开始了他玩弄天下诸侯于股掌之间的历史。
这里还要提一下的是,张仪当上了秦相之后,就给楚相昭阳写来了一封信:“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严刑拷打我。现在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张仪的自信由此可见一斑。从此,他专门跟楚国作对,几骗楚怀王,即使有屈原等人的怒斥,也挡不住张仪骗得楚国大量土地,又大败楚军,最后还让楚怀王客死于秦国。
只是可惜楚相昭阳的和氏璧,从此就没了下落。他拷问门客们没有结果,最后只好悬赏千金,来寻他的宝贝。然而依然什么结果也没有。昭阳的懊恼可想而知了。
难道真是鱼精偷了璧玉?当然不是。这种说法只能是某些人的托词,偷璧者只能是门客中的一人。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