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架空)再世为王

作者:prophet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十三章书馆要启办



      乾宁元年二月,燕京递上奏本,呈上了一种特质的“纸张”,白黄如米,轻薄如翼,而制作成本低廉。又上呈“流水印书法”,帝龙心大悦,下诏启办国立燕蓟印书馆,着令翰林编修刘缜督查此事。
      联想到太子太师陈夏阳对刘缜的青睐,在京师中央官场圈里混迹的人们便都知道,这次刘缜外放离京,乃是有人特意为之的一番历练,刘缜若办好了,便是青云直上。
      只是北宫棣早在此前便得到了这新型纸张与印刷的成效,却生生将此压了四个月,又不知有何用意。
      “陛下,刘大人在外候着。”左常低眉垂眼,对景心殿书桌前的人恭敬得通报道。
      “宣。”北宫棣放下了手中的奏本,抬头道。昨日早朝上圣旨一下,他便知道刘缜定会面圣一次,想到他筹措的文化教育事宜,正从印书这一事徐徐拉开序幕,不由心中满是期待。
      刘缜进入殿中,北宫棣待他行跪礼完毕,站起后,方才笑道:“子清,知晓陈夏阳和你元月中旬才从燕京回来,又要麻烦你跑一趟燕京了。”
      刘缜恭恭敬敬得说道:“陈师他身体欠佳,不宜劳累。臣能够得陛下重用,乃是荣幸之极的事情。何况这燕蓟印书馆的成立,臣既然前期躬身参与,自然不好半途而废,应当负责到底。”
      北宫棣打趣得说道:“看来朕去年九月派夏阳与你前往燕京,还是投你所好了。”
      “子清谢陛下隆恩。”刘缜虽然刚及弱冠,但也是听明白了北宫棣的言下之意。知道北宫棣允诺把此事彻底交付于他,既是喜悦,又顿感责任重大,当下喜不自禁得行礼道。
      北宫棣不由笑骂道:“看来,夏阳还真是把你当成亲传弟子培养了啊,哈哈!”北宫棣说的是刘缜当下察言观色的本事,端端有几分陈夏阳的老谋深算的味道。
      刘缜闻言大赧,讷讷得说不出话来,方才显出他不过是个刚入官场两年的青涩菜鸟。
      北宫棣笑了笑,问道:“朕且问你,这印书馆一事,你心中已有哪些章程?”

      刘缜一下子正色,肃穆答道:“臣打算沿着尧河两岸,逐步设立多家制版厂,数目定在八部,分别负责经史、子集、天文算术、农事律法、六艺、他国方志、小说家言、奇穷。”
      印书馆引尧河之水入内,采用水力印刷,加上原有的金属活字术,提高效率不是一星半点,一两百册的书籍不在话下。刘缜还决定,印刷不同种类的书籍,放在不同种类的制版厂中,便于管理。
      按照名字可知,经史、子集二部大多是圣人之学、史学,天文算术则包含了历法和天文,乃至数学。农学与法学放在一部,都是实用惠民之物。六艺则是琴棋书画、射箭御马之类精神层次的休闲所需。他国方志,顾名思义是讲述大陆上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开阔眼界。小说家言,则是流行通俗文学。奇穷,也就是除却上述门类之外的所有杂学。

      北宫棣点了点头,此事他与陈夏阳原本就有所商议。当下道:“设立顺序如何?”
      “先设立经史、子集、小说家言、农事律法四部。”刘缜回答道。
      出于经费以及培养人手的考虑,八部不可能一蹴而就。经史子集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符合朝廷中文臣的认知,使得此事获得文臣的支持;一方面也是有些刘缜私心所欲,好让他在文臣中获得好的印象,为将来的官场做铺垫。
      而小说家言、农事律法,则有他因。“小说家言乃是为了给印书馆定性,选取现下百姓流行的读物,方便刊印后出售。农事律法,乃是有益于百姓之物,故而刊印。”刘缜为免北宫棣的疑惑,补充道。
      北宫棣心想,刘缜倒是思虑全面,也不拘泥,知道印书馆毕竟是要金钱来维持运转,虽有国家补贴,若要获得言语权,最好是能够自力更生。这小说家言之物,在民间流行广泛,正可成为牟利的最大来源。
      “对了,文渊阁和天昌阁中的孤本遗册,你可尽数搬去。”北宫棣忽然开口加了一句。
      “ 陛下圣明!”刘缜激动万分,文渊阁和天昌阁乃是皇家藏书之地,北宫棣竟然为他大开方便之门,一时间爱书如命的刘缜不由大为振奋,心中越发蓄力要办好印书馆一事。

      “筹措资金的那部分,除了国库拨出的一部分之外,你可选定了?”北宫棣不置可否得接受了他的赞美,转而问到他最关心的问题。
      “臣等与之商定后,选定了幽州乔家、黑州冷家,与冀州甄家。三家同意入股。且这三家皆是当地的商事魁首,有他们参与,行事应当会方便许多。”刘缜回答道。
      燕京位于幽州境内,但也是和黑州、冀州毗邻,北宫棣根基在燕地,与北方的关系较好,他们肯卖个面子,率先与朝廷合作,也是理所当然。
      北宫棣这一次示意刘缜邀请商人们入股,也是为了之后建立招商局进行的先招铺垫。如果国立燕蓟印书馆办得好,取信于四河之地的商人,那么在有了一个好榜样的示范之下,日后官商合作,也会大大方便。
      “扬州与徐州的商人呢?”北宫棣问道。
      刘缜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他道:“江南之地似乎尚在观望,意向不明,并未有参与。”他回忆起那些人打太极的敷衍之状,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
      北宫棣闻言顿时了然,也不在意。江南与北方在各个方面一向是有些势不两立的意味。这些人听闻北方要建立印书馆,自诩为“书香九成落江南”的南方人自然不会服气,只怕暗中是打算自行筹办一个民间印书馆。何况北宫棣也能猜测到,商人举动背后也肯定有着当地世家、官府推动的影子。
      不过北宫棣丝毫不恼,反而乐见其成,一方面是因为竞争才会带来进步,另一方面,他有意借此事示威一部分人,并示好一部分人,撬动原有的商业局面。所谓浑水才好摸鱼,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布局,以图后期发展。
      “无妨,朕会给你一道旨意,封这三家为皇商,他们的货物,减税二成,且有提交宫中贡品之权。”北宫棣对刘缜授意道。
      刘缜立刻应是。

      “还有一事,朕希望你们能尝试在各州首府建立‘图书馆’。印书馆所印之册,可发往图书馆中。”
      刘缜疑惑道: “陛下,不知这‘图书馆’乃是何物?”
      “各地学生,凭借所在县州学府、私塾开出的证明,或者童生以上,便可在图书馆中免费借阅书籍。对了,这第一批图书馆,当开在京师与燕京。”
      “陛下心系天下读书人!”刘缜闻言一下子热泪盈眶,他郑重行礼道:“臣替家贫诸生,写过陛下厚恩!”
      刘缜本不是世代为官的世家子弟,而是江南城镇中的普通人家,只是因为自幼聪颖好学,被保荐到官学,而后考中榜眼,入了翰林,成为七品翰林院编修。同窗中不乏有那些学习优异却家贫的读书人,自然识得借书无门的个中辛酸。
      “这是孝甫的意思。”北宫棣道,忽然心中一动,故意为难般道:“这‘图书馆’中,自然需包含百家之书,诸如百姓家言,各国方物,均可放在里头。”
      刘缜一呆:“陛下,这……”
      “至于如何说动那些人,自然要看子清你的本事了。”北宫棣挑眉。他可不愿图书馆成为圣人之学的一言堂,当然是要放些‘奇淫巧计’在里面,好开启民智。
      北宫棣在后世有听说过一句话:强国首在教育。回到这个时代,他自然绝对不会认同原来的中央普遍采取的愚民政策,但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摆在那里,北宫棣要彻底扭转这种儒家千年的愚民观点,就只有徐徐图之。
      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北宫棣才不是一个儒家大纛的拥护者,倘要让他“心系百姓”尚还可以,“心系读书人”无疑是高抬了。故而北宫棣明明白白的告诉文人们:要想建立图书馆,可以,拿出一定的言论权交换。至于刘缜该怎么做,他却不管,毕竟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好处。
      刘缜接过了一个大难题,半喜半忧,只好苦着脸道:“臣遵旨。”
      北宫棣斜睨了他一眼,问清楚了人手的选派,便示意他退下,早日动身。

      刘缜离开了皇宫,在宫门外乘上马车,对前方赶车之人道:“去一趟东府。”
      东府乃是现任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方静玄所居府第的称谓,由晋太‖祖恩赐于其父方克俭,因有所避讳,故以“东府”相称谓。全府按照前朝的左相府规格而制,前堂七间,耳房十余所。方静玄因为不喜奢华,其间的大半屋子倒是空着。
      改元新年后,北宫棣在大肆封赏“清君侧”一役的臣子时,也晋封方静玄为太子太傅,方静玄之妻郭络氏为浩命二品夫人。一时间,方静玄在朝野之上的地位无人堪比。
      刘缜下了马车,便见得一座古老的府邸,外门大开,似乎没有人看守,更无人通传的样子。面对此冷落景色,刘缜苦笑了一下,心中却对方静玄大感钦佩。
      为人臣子,最为难以处理之事,便是君臣猜忌,尤其人人皆可看出方静玄已得北宫棣器重,圣眷浓郁。方静玄这般大开府门,以示家中无所避讳,不得不让人感慨他的气量。
      古有四门大开的郭子仪,今有方静玄同样施为,不知是位极人臣的恩荣,亦或是谨行慎为的悲哀。
      刘缜一路走了进去,只见入目没有什么精致装饰,只是庭院间有一些花草点缀,几个老仆在其中伺弄花草,极为自然。他来到中庭,朗声道:“敢问方大人在否?小子刘缜前来拜访。”
      过了一会儿,东府管家走到他面前,匆匆行了一礼:“原来是刘大人来访,我家主人在书房中相候。”
      刘缜当即跟随管家,来到书房,只见一块稀松的匾额《乐川斋》挂在书房之外。一番寒暄之后,方静玄邀请他坐下,方才问出了正题:
      “刘大人来,是为了何事啊?”
      刘缜目光随意扫过两人桌前,桌上放着一篇未完成的稿子,几只狼毫笔架在笔架上,边上放着两本书,一碗茶。还有一个白玉制成的镇纸,质地极好,刘缜不由得多看了两眼,愈发觉得有些引人注目。
      “方先生,晚生不就便要动身前往燕京处理印书馆之事物。有些事还望方先生能够提点一二。”
      方静玄闻言眯起了眼睛,微微一笑:“子清说笑了,你乃是陈大人的爱徒,他又怎会不悉心告知呢。”言语间倒是亲近了几分。
      刘缜一看有门,顿时愈发精神抖擞,道:“陛下这般重视此事,晚生自然希望能够尽善尽美。陛下提到先生有意促成‘图书馆’建办一事,还望方先生指教一二!”
      方静玄微微讶异得挑了挑眉毛,北宫棣竟成全了自己的设想,心中微微感动,不过想到‘图书馆’这三字的取名,又有些无语。当下温和道:“子清,你说这图书馆,乃是为谁所建立?”
      “为读书人——不,为平民!晚生明白了!”刘缜心念急转,恍然道。

      方静玄暗道不愧是陈夏阳的弟子,继续道:“若是陛下再推广学堂,使得天下百姓人人识字、人人会算术,百年之后,我大晋又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刘缜震惊至极,一方面为他此言透露出的信息量所震撼,北宫棣竟然要在各地推广教育改革——还是以“人人识字、人人会算术”为目标,其中深谋远虑,不由得心生感激与敬畏;另一方面,也为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政治倾向所心惊,倡学乃儒家之本,看来未来两三年内“文治”的大风向不会改变,政治上的站队自然心中有数。
      他肃然起敬,行了一个大礼:“方先生——此事有劳先生了。”刘缜自然不会认为心系百姓的教育的人,是昔日的“杀神”北宫棣,当下把这个计划提出的源头归到了坐在他身前的当代大儒方静玄身上。
      方静玄连忙扶起他,道:“子清,这可折煞我了。”
      刘缜又与他聊了许久,出门前终于忍不住好奇心问道:“先生,这镇纸——”
      “哦,圣上所赐。”方静玄面不改色道。
      待得刘缜明日坐在马车上赶路前往燕京时,突然想了起来,一骨碌坐直了身子。在北宫棣的书桌上,他正见过一个式样相同的白玉镇纸,难道这本是一对?可是陛下把其中一个赐给方大人,又是何意?莫非是以示对方大人的恩宠。他心中愈发想不明白,有些模模糊糊的猜测,却又似雾中探花一般,不甚清晰。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补一个小剧场:
    北宫棣:“静官,朕与你问题交换。”
    方静玄:“哦?”
    北宫棣:“朕问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然后换你。”
    方静玄:“陛下请问。”
    北宫棣:“你今日在纸上写了什么?”
    方静玄:“天机不可泄露。”
    北宫棣:“那换一个——你怎么对今日的路程,如此熟悉?”
    方静玄:“小时候,和人来过一次——那时候我才十岁。换臣来了。敢问陛下,那日醉酒,可是第一次尝试南风?””
    北宫棣:“是——难道你不是?”
    方静玄:“臣自然也是的。”
    北宫棣:“……”没有经验是导致惨烈的原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167017/2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