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故事开始之前

作者:呵气成霜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九章 逛上海滩



      张豫瑾给顾曼璐的第一印象是,怎么说呢?
      特书生气的,斯文的,漂亮的南方男人。
      说句不好听的话,是个“小白脸”,或者像现代有个网络词,是特“受”。不过还好,看起来不娘,不然就是“娘受”了。

      张豫瑾坐在顾家一楼的客厅那里,斯文的、带着点南方男人的腼腆,微笑地说着话。
      杰民已经自动的,不客气地爬进上他的大脚,稳稳地他的怀里坐好,还不时地问张豫瑾要不要看他的作业?还炫耀着自己,说这段时间他又学会了多少多少个字,多少多多少个英语字母这样之类的话。
      张豫瑾在与顾老太太她们拉着话时,还会时不时的停一下,好好地认真地回答杰民的问题。

      伟杰蹲在张豫瑾身旁,安静地听着,好像想找个依靠,找个精神上的支柱似的。
      他这个月,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光是心理上的被迫成熟,还有身高上的蓬勃发展,十二三岁的男生,这段时间是应该发育最快的时刻,应该还有些男生们的“私言密语”吧,等下给他们一点私人时间,让他们好好沟通吧,像说着话像鸭子叫是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还有这个年龄应该也许会有“遗、精”了吧。
      在医学院念书的张豫瑾一定可以好好地回答他,也解决了他忽然之间,成了顾家最年长的男丁所带来的心理“重负感”。

      顾老太太、顾太太边忙着手头的小事,边与张豫瑾有一句没一句聊着聊着,就不可避免讲起在老家里的张豫瑾母亲,讲起今年老家的收入不好,讲张母很憔悴,也很想着他啊之类的。
      张豫瑾低头默了默,抬头微笑地道:“正打算着,让她来上海住呢,前几天我寄信回去了。”
      顾老太太,急了:“那家里的东西,放不下吧,离不开这样久的啊。”
      顾太太接着道:“在老家,养点鸡鸭,种点菜,自家吃也方便。看啊,你母亲也是舍不得放下,来上海住着呢。”

      顾曼璐听着,就想顾太太她们是怕张母来顾家住吧。
      不过她只是笑了听着,一声不吭地听着,听听张豫瑾是听了她的话,才让他母亲来上海,还是他自己真的觉得应该,或是真的想让张母上海。这有很大的区别,简单点说,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能看出张豫瑾的性格来。

      张豫瑾笑了笑,接着慢条斯理地道:“从小就是母亲一个人带大我,这两年来上海念书,只能半年回家看她一次,还真是想她呢,之后不光还有几年的学业,还有工作呢,也应该就在上海了。”

      顾老太太听了,伤感地、追忆地说了一句:“大家都容易啊。”应该是想起早早去世地张豫瑾父亲吧。
      顾太太叹了一声,就背了身,好像是在抹眼泪吧。一定是想起顾先生了。

      顾曼璐想啊,是不容易啊,顾家现在就有两代寡妇了,唉,这个年代的男人为什么这样短命呢,她可不想当寡妇呢,以后找另一半一定的重视这个问题啦。

      张豫瑾见自己感性的说了几句,就让大家情绪低沉下去,忙接着道:“主要是我离不开她,以后的孩子还得让她来教着呢。”
      说完先特意的瞄了顾曼璐一眼,继续道:“让她把家里的房子呀、地呀,都处理了,来上海这附近买个旧房子,这样一来,我们两家人也好有个照应,是不?”
      接着大家又聊起了家里的事来,又聊着附近的房价大概要多少多少。
      又说曼璐马上要高考了,你帮帮她出出主意之类的。学什么好呢?
      顾老太太就回忆着:“之前她们父亲是学国文的,学好之后,就一直在书局工作,这房子就是他挣了钱,买下来的。”
      顿一下,接了又感慨道:“时间过的真快,那时她们父亲,还与你一般大呢。”

      张豫瑾在顾家陪聊了大半天,大家还一起吃了特丰盛的一顿午饭。这丰盛这是相对而言的,是她成为顾曼璐之后,最丰盛的一顿。还是托了张豫瑾这位顾家未来女婿的福。

      饭后,顾曼璐就告罪一声,回房间午休去了,不记得之前的顾曼璐有没有午休的习惯,不过她是有这个习惯,中午一定得闭上眼睛,休息一下,这个好习惯是她在现代时很努力的养成。

      因为她在一个杂志上看到文章,现在只记得这样的一段内容:对女生来说,睡眠不够,肝脏就会积累毒素,肝不排毒,脸上就会长痘痘,皮肤差,代谢乱……OMG,无限恶性循环,太可怕了!要改善!首先就要每天确保“子午觉”——子觉:晚11点到1点。午觉:中午11点到1点间找机会打个盹就可以!精神足,睡眠好……再配合一些不老妙招,人人都是“天山童姥”。

      她一直记得这一段内容,也让自己养成了这个午休的好习惯,就是在学校里,也会找机会眯眯眼,养养神,也就是靠着打个盹啦

      下午,顾曼璐和张豫瑾让顾家人赶了出来,让他们出去逛逛玩玩。

      顾曼璐也有些事情,要私下来向他打听打听。比如,考什么专业啊,考什么学校啊。上海一流的大学,是没指望,她也没有穿越成一个天才啊。像复旦大学啊,她是不想的,不过别的有什么学校,她也不大清楚,还有地理位置啊,学校环境,最重要的是学校的住宿条件。
      如果有条件生活好一些,就没有必须去选择“艰难奋斗”了吧。是吧。

      这就是现代大龄剩女的“享乐”主义精髓之处,能少干一些,能少累一点,也好的啦。

      顾曼璐与张豫瑾俩人一边轻松地说着话,一边慢慢悠悠走过宽宽的南京路、爱多亚路、霞飞路,条条名字嘀溜响当,座座横的竖的招牌金光灿灿,看久了都要头晕目眩。

      顾曼璐看这如此繁华的上海,真难想像这里有朝一日会变成了肃杀,一处一处沦陷。

      到那时,一定得离开中国,她想自己当年学中国近代史时,心里头就一直,一直憋着难受,觉得异常的屈辱。
      如果到时她还在中国,看着这一段历史在眼前重现,那时她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开导自己。当然,她不会有勇气站出来,去当一名“勇士”。
      还是,不,是一定,一定得“想方设法”离开中国,去美国,或是去英国也成,避开这一切,眼不见为净。

      走着走着,看到一处小公园,张豫瑾温柔地看向,笑着问顾曼璐:“累了吧,去那边的公园坐坐。”
      顾曼璐觉得没看过这个时期的公园,就冲他一笑,点了点头。
      张豫瑾觉得自己让眼前这女孩的笑容,笑得晃了下神,用暖暖地眼光打量了一下:白净的,高瘦的,生个瓜子脸,水杏眼,头发一丝不苟,利落地梳在脑后,扎成马尾。看起来,特别的好。

      进了公园,顾曼璐只觉得绿意扑面而来,不由的闭上了双眼,站着一动不动,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直到张豫瑾拉起她的手,向前走,她还是没有睁开眼睛,还很愉悦地,道:“现在我是盲人哦。”
      “净胡说八道!”张豫瑾英俊地脸上,也洋溢着灿烂地笑,骂道。
      接着紧了紧她的手,边走边笑的,走到一张靠椅前,让她坐下来。

      顾曼璐和张豫瑾十分默契地沉默了许久,靠着椅,闭上眼,手拉手的放松着自己。来感觉这片绿意,感觉这份春天的气息。顾曼璐觉得此时这一刻,是这段时间以来,最最放松的时刻。
      想想身边有此人、处于如此这般的此境、此地;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天啊地啊,让这一段成永恒吧,她也不必去面对那烦人的现实。还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陪着,微微想像一下,就美的冒泡也。

      忽然,听到身边张豫瑾轻声说些话,大概意思是这样子的,璐璐啊,这次我觉得你成熟了不少,对不起!没能陪你渡过这段时间之类的话。
      顾曼璐真的不想在这个美好的时光,说这样现实的话题。
      而且他张豫瑾是真的帮不了她顾曼璐的。
      在书上的张豫瑾也是,现在在现实里张豫瑾也是一样的。
      他,只是一个靠着张家“先人”留下的几亩地,靠着家里寡母养着的大学生,让他帮忙,就是为难他了。
      顾曼璐不想回答这些问题,她又不是原来的顾曼璐。
      就拉着张豫瑾的手晃了下,直接一句带过:“以后你会有机会的。”
      不想听他去抒情一番,感慨一番,又伤感一番。

      张豫瑾松了一口气,握紧了顾曼璐地小手,轻快的道:“一言为定。”

      顾曼璐看张豫瑾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大概是怕顾曼璐生他的气吧。她是觉得他到底只是一个刚刚到二十岁的学生。从小到大,家里虽说不富余,但他母亲一定不会缺了他什么,他是他母亲唯一的希望。没有宠坏,也是他品质优良,道德高尚了吧。

      后来,顾曼璐问他,学校里平常有什么活动啊,有没有教交谊舞之类,学校有游泳池吗?还有就是周末学校有放电影吗?、

      顾曼璐想起之前,在大学是有的。不知道民国时期有没有。
      后来,张豫瑾一一地、仔细地回着她的问题,然后兴致很高的拉起顾曼璐,就教起舞来了。顾曼璐本来就会一点,又觉得这个时期的上海,舞会特别多,跳舞是必须的,就学的特认真的。
      就这样,一对青年男女,一个教的用心,一个教的专心。
      时光悄悄的流逝,等他们觉得学够了的时间,天色已晚。

      找了一个地方,吃了简单的晚饭后,顾曼璐和张豫瑾又逛了南京路,又去外滩吹了下风。之后,张豫瑾问顾曼璐:“为什么什么都不买呢,我带了钱,给你花的:”

      顾曼璐听了,一愣,连忙道:“我同学对这一带很熟悉,她知道哪里哪家店的东西又好又实惠。”她想不能花他的钱,他的生活费是有定数的,花在她身上,他在别的方便就得省下了,就怕他在吃饭上省,这样对身体不好。

      张豫瑾叹了一声,无奈地道:“这钱,是我自己挣的。”
      接着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她,大方地道:“那你拿着,下回与你同学一起逛吧。也可以带着曼桢一起逛”
      顾曼璐看着他认真的眼神,觉得此时如果不要,会伤了他一片“单”心。
      就把信封里的钱全拿出来,分成二份,一份还给他,一份放进包里,道:“一人一半,你都瘦了,以后以学业为主。成绩好,毕业后,能进好的医学,到时钱会向你跑来,叫你花也花不完呢。”夸张说。接着又对上他的眼睛,严肃的说:“不可以以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张豫瑾笑了起来,很不客气地叫道,“你怎么说起教来了,还一套套的,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完还背过身去,小声的嘀咕,现在就管着,以后怎么办啊之类的话。
      顾曼璐不理他,在现代时,她有俩外孙与他一样大,管他也是应该的。

      后来,时间不早了,张豫瑾就把顾曼璐送上电车,自己也赶着回学校了。

      顾曼璐第一次坐电车,一路新奇的这看看,那摸摸。也就没有熟人在身边,才能这样肆无忌惮一番。
      到在家比较晚了,就匆匆洗洗,上床了。
      顾曼桢连连看她,想与她说说话,她也只来了句:“累了,晚安。”

      就闭上眼,一动不动,准备睡觉了。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1、 克勒就是Color,是以前的公子哥儿,见过世面,到老了,就是老克勒。旧上海称资本家的儿子为“小开”,老克勒以前就是小开。
    2、洋泾浜英语,取意class,指老上海有层次、会享受的上流绅士。旧上海称有钱人家的儿子为“小开”,“小开”老了就称“老克勒”。
    3、克勒,英文CLASS是一个外来词(英文口语:优越,出名;风度)。老克勒是指老上海有层次会享受的上流绅士。
    上海滩的老克勒
    还记得旧上海时,生活着一群人,人们称他们为老克勒,小时候的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了解到老克勒的含义,也被老克勒们的生活所吸引。
    “老克勒”中的“克勒”是外来语,是“Color”彩色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所以就有了老克勒一词的由来。旧上海的老克勒,他们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的一群人,也最先吸收结合的西方文化的,那时的他们土洋结合,形成了一定时期的海派文化。
    老克勒的生活是悠闲的,雅致的。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贵族的气息。在上海滩。他们有着宽敞的洋房和漂亮的花园,可以随意的驾驶着小汽车在上海穿梭,他们疯狂的热爱西方的爵士乐,狂热的收集爵士乐的老唱片。他们走路笔直、穿花格子的衬衫、衣服一定要送到洗染店去洗、裤子上的两条熨线是一定要有的、皮鞋一丝不苟擦得非常亮。他们再穷,也会保持一种绅士的风度和生活状态,在想象的空间里,消费西方文化。
    老克勒们有着自己的朋友圈子,彼此有着共同的品位,信仰,爱好。平常老克勒们聚在一起,就在洋房里举办舞会。人们喝着浓郁香醇的咖啡,海阔天空的闲聊。或听着悠扬的爵士乐,翩翩起舞。在屋内轻柔舞动的人们,那一刻,旧上海的浮华逼真呈现。
    现在的上海,已经是焕然一新,蓬勃发展的国际化都市,依然还有不少老克勒的存在.然而作为旧上海殖民文化的最后一代。老克勒们犹如最后的贵族,逐渐淡出在现代化上海的舞台,而这些没落贵族的后裔们,也绝大多数都已经趋向平民化了,旧上海的老克勒们将被如今兴起的白领,小资们所取代。
    这些白领,小资有着丰富的物质享受,有着不菲的收入。白天在办公室里工作,晚上他们沉醉在酒吧迷离的灯光下,听着怀旧的歌曲,喝着小杯的洋酒,叹息怀念以往的时光。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靠近当时的老克勒,但也仅仅是围绕在老克勒的周围。而远没有掌握住老克勒的那份神韵和信念。他们,仅仅是 一种小资情调.
    回想旧上海,人们往往会想到,千奇百怪的大世界,灯红酒绿的百乐门,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以及热闹欢腾的跑马场,可曾记得否,上海滩的老克勒们?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088616/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