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故事开始之前

作者:呵气成霜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五章 出租二楼



      她摇了摇头,回到了教室。
      找了班长,借了笔记,开始用功起来。

      接下去,半个月,顾家人忙的脚不粘地。
      顾曼璐觉得自己的腿也跑细了,天天在放学之后,楼上楼下的搬东西。

      顾家人先是把一楼两个房间,需要睡觉的床搬好,目前决定俩兄弟跟着顾老太太一个房间(为了奶奶能够有个精神支柱),俩姐妹跟着顾太太一个房间。
      顾曼璐看着这样与顾家人挤在一起,想着大学里应该有住宿的吧,还是住学校里,精神比较放松些。
      然后搬了衣柜,书柜之类的。
      再慢慢的整理着衣服与书等等。
      书桌就没有搬了,之后大家都在客厅里学习,这样能省着电,也能有个学习氛围。

      就这样前前后后,整理了近半个月。
      完事之后,大家齐齐松了一口气。

      有个好消息,就是在这期间,二楼的三个房间租出去了。租金加起来,一个月有四十圆,顾曼璐让顾太太,用三十圆,留十圆,万一有个病痛之类的事发生,为了防个万一。还有九月份的四个孩子的学费、学杂费之类的,她也一下子也说不清楚这些,只是得留着。

      顾曼璐还悄悄地跟顾太太耳语了一番,说东北好像要打战了,以后来上海的逃难的人,会很多,到时厨房阳台也会有人租。
      现在留着钱。下半年,到时再去父亲同事们和邻居们家里,“厚脸皮”的借点钱来。她去同学们那里借点,到时她把那一百多的私房钱拿出来就行了。合起来去买个旧房子,到时候出租也是一份额外地收入。

      还细细的叮咛着,这个事情不能跟别人说。
      不然到时候就没有人乐意借钱给她了。
      顾曼璐心想,妇女最大的特别就是八卦,说是非,吓吓她,别让她到处说。

      还有,顾曼璐不记得“九•一八”事变,具体是在哪一年了?
      反正不是31年就是32年,到时会有大批东北三省的流民难民逃进上海。
      他们觉得上海遍地是黄金。

      二楼住着三个看起来“家室清白”的外地单身男女,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子。

      顾曼璐让顾太太上楼去客气地问问,是不是要在家里吃?如果在家里吃,就提前一天打招呼,告诉一下要吃什么菜?几点钟要开饭之类的问题?这样子顾太太提前去菜场买了,在家里烧好,到时间就送到别人房间去,价格就与外面的“小滩小贩”都一样吧,这样又干净又方便。

      顾太太低声嘀咕几句,大概是说怕那些房客不一定乐意之类。
      顾曼璐笑了,安慰顾太太说:“母亲,这样子会有生意的,量给足些,常年出门在外的人,总是想吃家常饭,就是您太辛苦,只要坚持三年多,等我毕业上班了,到时就让您享享福。等伟民结婚了,您就在家抱大胖孙子”。

      她特“不要脸”的给顾太太“画了一个大饼”。

      还让问是不是要顾太太帮忙整理房子、洗衣服之类的。

      等这样一切上了轨道之后,就慢慢地向外围发展。
      看看隔壁家的房客有没有需要?唉,让她出出主意,想想法子还行,干活嘛,还不知曼桢动作快呢。

      不管如何,是全家总动员。顾曼璐不想让俩个弟弟娇养的像个少爷,顾家是没有这个条件,但也不能有这个心。
      看顾老太太与顾太太那宝贝顾伟民与顾杰民的样子。她若有所思。
      得给他们找个事做做,以后的周末,让他们去租界的公园去卖花吧,还是去卖报纸呢。
      之前看过这样的电视情节。好像挺可行的。

      等二楼房客住下了,顾曼璐就带着几个小的,在房前找空地,想要圈起来养母鸡,不过好像不成,大部分是大家公用的地方。看样子只能放在笼里养了,有空的时候放它们出来“放放风”。
      不过可以弄些泥土来,种着“韭菜”、葱、辣椒等。还是种在盘里面,别人家种花,顾家人种“菜”,经济又实惠!

      顾曼璐在周末时,带着两个弟弟,穿上旧衣服,全身武装。
      手里还拿着棒子,准备去翻垃圾。
      那里一定有旧的“花盘”这些东西,以后走远些,去租界那边找,那些一定有些好东西,不过得打听打听,说一定那里是某某什么人的地盘,去了会挨揍之类的祸事。

      周末时,顾曼璐会让顾太太去菜场买些骨头,用温火炖半天,这样又营养又实惠,汤里加块豆腐,加把青菜,捞起来加点盐,就是一份菜。
      后来因二楼的房客也喜欢,顾太太就天天一大早就去菜场。
      还让顾太太少买米,买些番薯、芋头、马铃薯这类便宜的粮食。
      大家图个饱。
      看她风风火火的样子,顾曼璐若有所思。本来想给顾太太找份工作,也接触一些人,最好能让她再嫁。看她现在也挺好的。接触了一段时间,觉得顾家人,包括她本人,一定不想考虑再嫁了。

      这样子过了半个月后,一切上了轨道,顾家人,各自忙碌各自的事情。
      顾曼璐不忘捉紧功课,更是带着弟妹们一起用功。
      顾曼璐还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知道改变贫穷!”这样子的观念给他们。
      特别的伟杰,他是长子,她教育他得“撑起门户”,继承父亲的遗志。

      而顾曼桢总是抽出在家大部分时间帮顾太太干家务,顾曼璐看到了,也说什么,她只是中考,还不在高考。
      而且顾曼桢是书中的女主角,她有自己的命运,还是不然让自己给“蝴蝶”掉,还是让她走上命运的轨道吧,不然遇不上“男主角”沈世均,就遗憾了。
      在她看来,“男主角”沈世均是个家居好男人。

      不过,在南京不好,到时候一定让他们留在上海,不然不小心遇到百年难遇的“南京大屠杀”,就倒霉了。她也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是在上海沦陷之前还是之后?!
      唉,反正书上也没有说“男主角”沈世均家里遭遇了“南京大屠杀”,那说明他们已经离开了南京。
      那是多年之后的事情,顾曼璐把那么“乱七八糟”的思绪挤出了脑子,抛到脑后去了。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民国时期的上海房租是多少
    民国的名记者包天笑在其自传《钏影楼回忆录》中说,1906年他到上海租房子,开始在派克路、白克路(现南京西路、凤阳路)找,连找几天都无结果,后来他发现一张招租,说在北面一点的爱文义路(现北京西路)胜业里一幢石库门有空房。贴招租的房东当时讲清住一间厢房,每月房租7元(以下均指银元)。当时上海一家大面粉厂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7到10元,而包天笑当时在《时报》任编辑,每月薪水80元。
      房租高低主要看地段和时期,公共租界以外的地段,1906年左右的房租并不算贵,比如在虹口区一栋房子的月租金也可能只要3到4元。但到了30年代特别是“一二八事变”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亭子间的月租都已经涨到了20元(之前一般是7到8元),而且招租广告刚贴出去,往往浆糊还没有干,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上海的亭子间,可以说是石库门房子里最差的房间。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两米左右,面积六到七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在二三十年代,很多年轻的作家来到上海谋生,往往先找这种房子栖身,以至于后来出了一个新名词,叫“亭子间文人”。
      一些专门从事写作的作家文人,收入大体是可以的,如郁达夫在二十年代末期,每个月的版税收入有100到200元,而当时一个熟练工人的月收入大概在30到40元,这已经足以养活一家五口人了。后来被杀的左翼作家柔石每月的收入在百元左右,此外每年另有版税800元,年轻的女作家丁玲月收入也有70元。至于没有名气、初来乍到的一般撰稿人,他们每月的稿费收入只有二三十元,只够上海一月的生活费,可谓是标准的“亭子间文人”。
      据陈明川先生在其著作《文化人与钱》一书中的统计,著名作家鲁迅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420元左右,而与他同时期或者早一些的文化人收入并不比鲁迅低,如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月薪为400元,主编《新青年》杂志还另有每月200元的编辑费,这样算下来,□□每月收入为600元;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月薪600元,另外还有翻译的稿费(每千字7元)及出版物中的版税,收入是不菲的。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为20元上下,家庭月收入超过50元的话,就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如家庭月收入有一两百元,就可算是中产阶层。张治中在回忆录中说,他于1921年因失去军职而避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个楼面是16元,这个房间用布帘隔开,一间做卧室,一间作书房,他与妻子及一个孩子每月的生活费是50元,这还是比较拮据的。
      民国时期上海人家的生活水平还不错,普通人家每个月一般吃四次荤菜(肉、鱼、蛋、海鲜等),通常为每月的初二、初八、十六和二十三,这几天叫做“当荤”,其他日子则以蔬菜、豆制品为下饭菜,前面陈存仁先生说他八九岁的时候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荤,说明当时他家的生活是比较困难的。
      按上海的习惯,如果家里来客人的话,那就必须以荤菜为主,“无荤不成饭”,蔬菜则是配菜。至于那些拉黄包车的苦力,他们一般只能吃蔬菜、豆腐、咸鱼等,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极为低廉而粗劣”的伙食了。就像当时一首儿歌唱的:“当肚皮饿格时候,我们马上拿起筷,奔向厨房间,看看有点啥小菜,又是青菜炒豆腐,叫我哪能来下饭?”
      二十年代后的上海米价,每百斤通常在8元到13元上下浮动,这与房租一样,是低收入家庭的主要支出,省也省不下来的,所以米价一上涨,那些老百姓不免要摇头叹息,说日子过不下去了,但对于高薪人士来说,这点浮动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当时的上海交通,主要以人力车为主,起价多为十个铜板,按里程议价,但由于竞争激烈且毫无技术含量,人力车夫的收入是非常低的,大都在每月10元多点,仅能够维持一个人的生存。上海的电车,从法租界到公共租界是一枚铜元,在公共租界兜一圈也是一枚铜元;十多年后,又有了出差汽车(即今日之“的士”),从大世界到南市,车价就要1元以上,而当时一辆小汽车的价格也不过1000元左右。
      上海的世家子弟结婚,礼金也是很高的,据《白银时代生活史》的作者、上海名中医陈存仁透露,大概在2000到3000元。与上海的物价相比,北京就要便宜得多了。陈存仁在新婚之后与妻子去北京度蜜月,第一晚在六国饭店住了一宿,房价6元,这个价格恐怕可以与现在的五星级饭店相媲美了。设施并不比六国饭店差的东华客栈,当时的房租是每晚1元6角,当时住的人已经是非官即贵了。当时北京的房租也不贵,一个大四合院租给四户人家,每家的月租金也不过8元。
      会花钱,还得会赚钱才行,而其中最厉害的是以钱赚钱,那就是买地皮。在高人的指点下,陈存仁在静安寺路愚园路(今常德路)花5200元买了一块面积3亩7分的地,不到3年的时间,陈存仁便以3万元的价格出手,而数年之后,更是涨到了10万元,可见投资地产是何等一本万利的生意。当然,适当的购买一些艺术品、珍贵首饰甚至是皮货也不错,譬如陈太太在北京花60元买了两件玄狐的皮筒子,后来被人用600元买去;而当时花120元买的一对翡翠耳环,在隔了二三十年后,陈家夫妇到了香港,以原价一千倍的价格出手,后来更是涨到了五千倍的价格。由此或许可以看出,银元时代的物价相对还是比较稳固的,等到了纸币年代,那就完全取决于政府的信用及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了。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088616/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