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 -- 我的巴赫情结

作者:龙飘雪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诠释巴赫(部份节选)



      在巴赫生前和身后漫长的时间长河之中,他都是一个富于创造性以及启示性的伟大人物,在欧洲乃至世界乐坛上居于显赫的地位。今天,当我们回溯历史时,我们说巴赫身上几乎体现出了后来所产生的所有的音乐因素: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浪漫主义的澎湃激情、宗教作品的虔诚精神以及现代乐派的内在节奏。

      我们说,十九世纪对于巴赫音乐的复兴只能说是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对巴赫的理解不得只建立在简单的模仿和复制上。对巴赫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说,二十世纪才是巴赫音乐的真正复兴时期,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使人们更加能够认同这位充满着多种理解性的作曲家。正是在各种各样的诠释中,作曲家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追索时间之流的音乐家们,使今天的“音乐之父“与二百多年前那个谦逊勤奋的路德派教徒在音乐的空间中实现了生命的衔接。经过他们的努力,巴赫本身已成为了音乐。

      “演绎巴赫时最难达到的是一种必要的平衡,在人的情感(确切如巴赫所属的心)与严肃而深奥的演奏外观之间的平衡。巴赫没有浅薄或不定的情感,没有骤降的愤怒,没有不好的话语和短促的允诺----他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与地球上所有的人,从最北端到里南端的族群都相通。”
      ---- 罗斯特罗波维奇

      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俄罗斯大提琴家。是20世纪卡萨尔斯之后最重要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给予大提琴最浓郁的音质,他对大提琴作为一件男性乐器的歌唱性的强调使辉煌华丽、伤感抒情都达到了极美的境界.他最优秀的成果是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德沃夏克、肖斯塔科维奇和海顿的协奏曲,而他与里赫特合作的贝多芬奏鸣曲,与塞尔金合奏的布拉姆斯奏鸣曲,也都是录音史上的珍贵财富.

      卡尔李斯特,德国著名的指挥家、管风琴家和羽管键琴家,巴赫作品的演奏权威。他所演绎的巴赫作品,投入了真执的感情,除去一切矫揉造作,呈现出庄严、壮美的形态,表现出强的宗教式的沉思与升华。李斯特曾说:“这种演绎法矫正了十九世纪那种感情过多、极度主观的演奏,去除了感情化的诠释,产生了净化的效果。”他众多的巴赫演绎者之中,他可能是最具有德国气质的一位,其表现为对作品的深刻体验,多方面寻求观念和气质上的同一性。他自身所具有的宗教感觉使得二十世纪常见的那种错乱的,经常性错误安排的宗教情感被严格地剥离出来。

      莱昂啥特,羽管键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在近五十多年的“古乐运动”中,他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演奏水准方面都堪称大师。他所诠绎的巴赫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实”,没有特别的别出心裁,没有过份张杨的个性,他从内心深处忠实于巴赫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使古钢琴演奏焕发活动,完美再现其魅力的,非莱昂哈特莫属。

      赫尔穆特•瓦尔夏,德国莱比赐一个邮政官的儿子,1922开始学习音乐,1923年双目失明,凭着他过人的天赋和不懈地努力,成了举世公认的演绎巴赫管风琴作品的权威。由于瓦尔夏一生都在德国各地的教堂中任职,所以在他的演奏中可以听到非常强的宗教意味。瓦尔夏追求的是完完全全的忠实。正如他自己所说,正是由于失去了视觉,他才得以直接进入巴赫作品的内在。“要认识一座教堂的结构,最好还是进入到教堂的里面去。”瓦尔夏生活在巴赫管风琴作品这座宏大的建筑中,并把其精巧的内部结构呈现给我们。

      哈农库特,是仿古运动的肇始者之一,他也是这一运动的总结者,并从这一运动中印发出了新的音乐取向。1929年生于柏林,1953年创立了维也纳古乐团,尝试以当时的乐器演奏古乐,此举轰动乐坛。哈农库特指挥的权威性无可置疑。他一方面把握了仿古乐器华丽、轻盈的特点,同时也注重增强其密度、强度和内在力度。

      万达•兰多芙斯卡,她被人们评价为“复活了大键琴的演奏艺术”。我们至今了解的很多巴赫和同时代作曲家的键盘乐作品,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兰多芙斯卡的演出。她为当代听众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距离浪漫主义和现代派如此久远的音乐和乐器,竟有着这样优美而景致的声音和节奏。我们常常感叹于这种天才的神奇力量,兰多芙斯卡演奏的巴赫《平均律键盘音乐曲集》,感到一种近在眼前的巴赫尊容,乃至那个古老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这便是使巴赫在今天复活的意义。

      “你必须知道,最简单的事物才是最应该看重的。”----- 卡萨尔斯

      卡萨尔斯所演奏的大提琴到了一种如入无人之境的高超境界,自由、灵动、毫无拘束。他是第一个完整地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演奏给大众的艺术家,这组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更多的用于练习曲的作品焕发了伟大的艺术神彩。卡萨尔斯不光表现了这部杰作所蕴涵的美,也给二十世纪的弦乐艺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念。他用大提琴解释了那个写出《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巴赫,写出了《音乐的奉献》的巴赫,让世人认识到巴赫在大提琴领域也同样杰出。在卡萨尔斯那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巴赫的理解与亲近,他从十三岁开始就迷上了巴赫,这是一种数十年如一日深深植入心灵的理解与亲近。正如他自己所说,“旋律的灵魂是无法诉诸语言的。”相信,在他演奏的时候,巴赫一定在天堂露出了微笑。

      汉斯•霍特,他没有用接近巴赫音乐的形式来重现巴赫的音乐精神;在他演唱巴赫的康塔塔时,他直接将巴赫的宗教精神呈现在听众面前。

      力求忠实再现巴赫的音乐家们就如同找出并悉心研究了教堂的图纸,希望可以重新建造起一座一模一样的教堂,复原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而另外一些音乐家却站在这一片瓦砾之中,只是重新修建了地基和支柱,他们力求准确地传达巴赫音乐的本质,使用了新的材料和技艺重新修造了一个更加宏伟、富丽堂皇的大门。

      格伦•古尔德说:“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可以向所有的时代述说,因为他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时代。这是一种对个人主义的最终辩护。它声明,一个人可以创造自己的时间组合,拒绝接受时间规范所强加的任何限制。”

      正是通过这些在创造出再现巴赫的音乐家之手,巴赫才不并仅仅属于十八世纪,他正在向我们这些人,我们的时代传递着他的音乐。

      圣马丁室内乐团和马里纳爵士无疑是演奏巴赫室内乐的顶尖团体。他们的演出曲目覆盖了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很多曲目,他们曾为电影《英国病人》、《莫扎特》配乐。大多数乐迷都是通过马里纳和圣马丁室内乐团了解和认识巴赫的室内乐作品的。他们所演绎的巴赫是二十世纪的巴赫,符合现代人对巴洛克音乐的想像:富有生气的、细腻和抒情的。现代人需要的是简单优美的音乐,马里纳和圣马丁室内乐团成功地奏出了符合现代美学要求的巴赫,在客观和浪漫之间找到了平衡。

      格伦•古尔德,这位誔生于加拿大的钢琴家是一位非传统的音乐大师。在二十世纪的钢琴演奏史上占据着极其显要的位置。或许,我们应该把古尔德的演奏艺术定位成音乐领域中的现代派。所有的乐评家都认为,他指下的巴赫是离经叛道的演绎。巴赫的作品常被人们喻为庄严的教堂,像哥特式大教堂一样具有严密的结构和独特的吸引力,传统意义上的演奏者们就像是一位导游,带领人们漫步其中。而古尔德更像是神话故事中的异教精灵,他飞翔于教堂的穹顶之上,打开所有的门窗,呈现出一个洒满阳光的巴赫。

      罗萨林•图蕾克,美国著名女钢琴家。她认为,巴赫的音乐在本质上已经超越了大键琴等古器乐所能表现的范畴,如果现代音乐还延用古器乐去演巴赫是完全荒谬的,同时,她又反对将个人意志随意凌驾于历史之上。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进行富有现代意义的全新演奏。“包容”而非“排它”,是她指下所体现的巴赫最鲜明的特点。她在每一个音符中都注入了全部的人生感悟,落指轻柔但准确明郎,竟境悠远。在今天她所推崇的动态的巴赫概念被注入了更多更新的理解。

      波兰小提琴家亨里克•谢林,在用小提琴创造巴赫的人当中,他算是最具有个性化的一位。他把巴赫带出了原有的文化领域,引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境界,把它演绎得如同阳光,感情丰沛。“太阳神阿波罗式的演奏。”

      约翰•埃里奥特•加第纳,曾是一位优秀的风琴演奏家,后致力于指挥。他是古乐运动的代表人物,曾一度开创了“本真演奏”之先河,还是一位学者型的音乐家。巴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其后数百年音乐中几乎所有的因素。在加第纳的演奏中,我们最能找到巴赫这种精神在现时代的表现。他诠释巴赫最出色的作品当属几部受难曲等大型声作品,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巴赫那磅礴的宗教激情。通过加第纳的诠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将信仰、时代与人性结合的人文情怀。加第纳最近的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在巴赫250年纪念中推出的巴赫清唱剧全集。

      埃德文•菲舍尔(1886-1960),他和几位钢琴家首先复兴了古老的传统,以键盘上同时弹奏的方式指挥乐队,演出巴赫和莫扎特的协奏曲。他所演奏的巴赫作品已经远离了公众心里的“标准”。演奏者的任务是“探询作品的性格特征”。巴赫的总谱中几乎没有力度、发音或速度的明确指示,这就需要演奏者凭着对音乐的最直接的感受、深厚的乐理知识以及敏锐的艺术感去诠释。菲舍尔对巴赫的作品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可以说,菲舍尔确立了现代意味的巴赫。

      古尔达,作为一个擅长演奏巴赫作品的钢琴家,他展现出清晰、空灵的显著风格,个性十足,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古尔达的基本形像不是激情、浪漫的,而是清澄、透明、幻想的。他所弹出的音符,没有浑厚的立体感,而是具有一种透明感;没有微妙的、明暗变化的色彩,而是一种纯净的光辉;没有细腻的抒情,而是偏于富于空灵的幻想。”他着重把握节奏和线条,以线条的水平运动为核心,来实现音乐的表现力。古尔达所表现的巴赫与贝多芬在谈及《平均律》时的感受是如此地相似:“这一切本来就是这样的,原来的,自在的,他早已存在,如同那波恩附近的七大山峰,安静而强大,又如同波恩城边的莱茵河水,永远在那里流动。”

      米尔斯坦,俄国音乐家。米尔斯坦对巴赫的知,带有很强的“从俄国到西方”的痕迹。“在俄罗斯我们并不把巴赫看作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在他所有的作品里,只有一首赋格曲被编进了教科书。但我现在已经能够充分了解了巴赫在西方的重要性,演奏巴赫,要有和巴赫一样的创造性,在我演奏的时候,我分开地突出了低音和中音,尤其对低音的强调,使其几乎成为独立的一部分。“在米尔斯坦的字典里,“大师”一词是指“事业卓越的最高境界-----对任何一种事来,不单是音乐。我认为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就是一部大师级的作品。”在他所演奏的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我们听到是每一个动听的乐句,都隐约带有俄国的印迹。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玩偶舞会
    充满奇幻色彩的边缘文字,御夜贵族的生活轨迹



    交错夜
    时间的流放之旅,血族的经典作品



    情迷玛雅
    失落文明的奇异故事,成熟的笔触下精彩的文字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06423/1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