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作者:南柯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良医是怎样炼成的


      ——记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王来法医师

      文/裴元正、南柯子

      ■专家名片
      王来法,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杭州市中医药协会中医民间特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专家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擅长用中医药治疗疑难胃病、胆病、结石病、肿瘤等,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恶变等治疗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著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病康复之路》、《胃肠病调摄》、《无痛消炎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等专著和医学论文30多篇。

      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有一家门面中式的门诊部。诊室内经常有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将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医生围得水泄不通,求医心切的病人将久搁于心的问题一个个抛向他,这位医生始终面容和蔼,抄着浓重的萧山口音,耐心地一一解答。他就是在民间有“胃病克星”之誉的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王来法。

      他视病人为至亲,患者之苦为己苦
      “咚咚咚,咚咚咚”,一个严寒刺骨的冬夜,已是凌晨一两点,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早已进入梦乡的王来法惊醒,王医师掀开温暖的被窝,跳下床去开门。
      两个冻得浑身直颤的人站在门口,王医师凭直觉知道他们是远道而来的病人。王医师请他们进屋,一边让他们坐下慢慢说,一边吩咐妻子为他们煮点饭菜。
      这对夫妇来自浙南贫困山区,妻子患萎缩性胃炎已有多年,虽多方求治,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偶然从报上看到王来法治疗胃病有绝技,便搭当地的一辆货车赶了过来,次日上午就得跟车回去,所以深更半夜叩门求诊。
      热汤热菜很快端上桌来,王来法先让夫妻俩吃下,然后耐心询问病症,才明白这位妇女当年由于身体过累、饮食不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落下较为严重的病根。王医师为病人开方抓药,又谆谆告诫她,一定要合理休息,不可做超负荷的农活,尤其是女人每个月的那几天。当晚,他又让夫妻俩在家里睡了下来。次日早晨,他分文未收,连药带人把他们送上南归的货车。
      两个月后,那对深夜叩门求诊的夫妇又一次来到王医师诊所,随身还带来了几只老母鸡和满满一袋红薯前来谢恩。王医师盛情难却,只得收下礼物,不过他在给病人复诊开医药费时,又偷偷将这袋红薯和老母鸡以高于市场价买了下来,同时又帮她免了部分药费。
      王来法说,他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一般都来自偏远农村,得了病,家里穷,大医院看不起病。每当遇到这样的病人,自己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尽量帮助他们。“病人是最苦的,一个人得病后也最知世态炎凉人间疾苦,每逢治愈一个这样的病人,我就觉得由衷的快乐和满足。”
      近年来,王来法名气越来越大,但他行医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农忙时节不出门,便于当地农民看病,即使深更半夜也随到随诊;二是对远道而来的病人,从不回绝;三是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少收或者干脆不收治疗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王医师将这句祖师爷留下的话不仅铭记在心,并且身体力行地做到了。

      访师寻药,誓愿解除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疾苦
      王来法为什么如此感同身受地为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这与他童年时的特殊经历是分不开的。
      当别的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年仅6岁的小来法却已经永远失去了母爱。父亲每日起早贪黑地打鱼,也只能勉强度日。饥一餐饱一顿的生活,使小来法7岁就患上了胃病,他经常一个人四处求医。家里没钱抓药,小来法就靠搓稻绳挣点工钱,有时候为了多挣点,一双小手常常搓得血泡累累——在一次前往上海求医的旅途中,好学的小来法结识了一位老中医,小来法脑子里当即蹦出一个念头:拜老人为师。老人欣然地收下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徒弟。此后,王来法离开家乡,随老师南下福建浦仁学医,在老先生的耳提面命之下,王来法的医术突飞猛进,望、闻、问、切得心应手,几年之后便独当一面坐堂门诊,深得当地乡民的信赖。
      有一次,师父诊所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男子得的是萎缩性胃炎,跑了很多医院均无法治愈。夫妇俩在诊所里长跪不起,将老先生视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师父沉吟半晌,最终缓缓地摇了摇头……夫妇俩只得迈着蹒跚的脚步,慢慢地走进苍茫的暮色中。
      一名医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面对患者求诊而束手无策!从那刻起,王来法便下定决心,一生以攻克胃病为己任,就算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找到治愈萎缩性胃炎的方法!
      此后的多年里,王来法一边行医.一边在民间寻求偏方、秘方,其足迹遍布浙、闽、皖、赣、川、滇诸省,只要打听到哪里有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良方,哪怕远隔万里,他都会风雨无阻前去探究。有一次,他从一个民间老郎中那儿得知:闽赣边界一带的山上,有一种名叫“金不换”的草药,对治疗萎缩性胃炎有特效。于是他专程来到了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区寻访药农。为了辨别“金不换”,他经常冒着中毒的危险舍身试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一位老药农的帮助下,终于采集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那味“金不换”。
      王来法如饥似渴地研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医学典籍和现代医学最新发展的文献资料,回到家乡后,他考入了浙江省中医学院进修,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王来法终于弄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病因,尽管在中医理论里没有这个名称,但对其症状却有描述,《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胃痛、胃胀等表现就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相似。最后,他着手整理出多年行医的第一手资料,编著成《萎缩性胃炎》一书,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其相关论文多次获全国、省医学优秀论著奖。

      点燃胃疾胆病患者的□□
      王来法在中医领域中渐渐摸索出一条治疗各类胃胆病的道路。王来法认为,胃病发生的关键是其元气不足,由此,造成胃的活力减弱,功能失调,外邪趁虚而入,进而导致胃粘膜的损害,引发炎症、糜烂、溃疡、腺体萎缩,直至发生恶变。因此,治疗胃病首先要恢复胃的元气,激发胃的活力,调节胃的功能,进而根据各种胃病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处方。
      中草药具有抗突变性、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胃粘膜血液供应和增强胃粘膜细胞保护的机会,有促进其转化为正常的胃粘膜,从而有望改变西医中“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观点。因此,王来法经常告诫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必太紧张,但必须及时采取规范治疗。
      王来法根据中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等原则,在他原有的“胃炎四奇汤”、“溃疡健愈汤”、“消炎溶石汤”的基础上,从200多种中草药中,筛选出70多种天然药材,创制了一套治疗胃胆病的独特方法和药剂——“胃疾康”系列方药,内服外敷。外敷即将“胃疾康”外敷剂贴于相关穴位,通过穴位的刺激和吸收,使药物直达胃部,以激发胃的活力,促进内服药的吸收;内服则首先调理脾胃,恢复元气,尔后根据胃病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胃疾康”系列组方。
      王来法的“胃疾康”对久治不愈的胃病有奇效的消息,经广大患者的口碑相传及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纷至沓来——
      有一位名叫次旺哈拉的藏族患者骑了4天马,又坐了4天车,行程3500公里,风尘仆仆地赶到诊所。几个疗程后,折磨了他10多年的胃病远离而去。这位藏民双手合十,久久地伏拜在王来法面前,连称他是“活喇嘛”。
      温州的李先生出身于经商之家,由于饮食不节又没有及时根治,因此在六七年间导致胃下垂足有12公分,其他脏器如肾、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垂,人也变得异常虚弱。李先生服药仅一个疗程以后,便胃口大开,如今身体早已康复,把自己的公司办得红红火火。
      1999年,王来法作为浙江医疗专家团成员,随时任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赴香港义诊。有个11岁的孩子一直消化不良,王来法经诊断后发现,他得的是胃溃疡。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胃溃疡终于消失了,其母为了表示感谢,送来一个2000元的红包,王来法辞谢不收,他说:“解除病人的疾苦,比给我钱还要高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王医师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亲切随和,视每一位病人为至亲好友。30多年来,王来法已在这间不太起眼的诊所里治疗各种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萎缩性胃炎、胆系疾病等患者30多万,为胃疾胆病患者点燃了□□,其声名远播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及一些欧美国家,以致不少海外患者都飞越重洋前来求医问药。他的“胃疾康”系列方药,曾被定为浙江省重点科研课题,并通过省级鉴定,其研制的“健胃胶囊”经多家科研单位验证,由卫生部批准上市多年。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王来法必将为更多的胃疾胆病患者点燃□□。
      (本文刊载于《青年时报》2010年12月21日B02版)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932699/1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