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契子
楔 子
北宋初年,太宗(淳化四年)至道元年,和风熏柳,花香醉人,正是春光烂漫的季节。太宗皇帝正率群臣在东京以西琼林苑狩猎。高坐御座的太宗,遥望狩猎的将军们,再俯瞰紧张注意狩猎情形的群臣们,心中不禁得意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然而天心难测,忽然太宗心思又转到高乾身上,他从太祖时便跟随自己打天下,自己登基他也功不可没,此次平定王小波、李顺的叛乱也立下大功。再加上为人少言寡语,行事低调,太宗本想重用于他,又总也不能忘却太祖赵匡胤与赵普的一段对话:
当年 “杯酒释兵权”后,太祖想用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典禁军,赵普提出反对意见。太祖说:“朕厚待彦卿,他那能相负呢?” 赵普反问道:“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赵普话虽刺耳,但却无可辩驳的揭露了权力斗争中那无情的事实。太宗封高乾做了尚书令、冀国公,职位尊贵,却无实权,并赐田亳州(今安徽亳州市)蒙城(今亳州市蒙城县),实质上是在平定了天下以后夺了他的兵权,深恐其功高震主。
高乾有三子,长子高琼,次子高瑶,季子高玖。其余二子尚小,还在蒙城家中,只有长子高琼,现虽然仅有十四岁,武艺依然十分出众,尤其擅长骑射,众人皆说:虎父无犬子。
此刻正是他得益之时,又蒙皇帝眷顾,邀来一同狩猎,身边坐陪的正是高琼。太宗又将一匹大宛名驹赐予高乾,此马全身雪白,马勒脚蹬都是纯金打造,十分华贵。本是皇帝此次狩猎必骑的,只是太宗忽觉身体不适,便让高乾一试,高假意推却了一下,便上了马,只见他双腿轻轻一夹,白马四蹄翻腾,直抢出去,片刻之间,便将其他人远远抛在脑后,其子高琼奋力追赶,怎奈马力不争气,也被远远抛开。
太宗正在冥想之际,忽然听到前面林子里一片混乱,左右大臣一时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在此时,有人来报:“冀国公高乾落马致死。”
原来高乾纵马上了山坡,放开肩上猎鹰,取下背上长弓,从马鞍旁箭袋中取下一只雕翎箭,随手射了一只兔子。心想:高琼此时早已经是太宗四子泾王赵元俨的随身侍卫,太宗对泾王赵元俨十分宠爱,极少让他出宫,这样一来,高琼的武艺必然要生疏,因此这次狩猎必定要他打些野猪獐子之类的大兽。两人在林中追逐鸟兽,高乾总也将鸟兽赶到儿子面前,自己纵有良机,也不再动手,高琼果然不负父望,虽然在宫中也有不少日子,武艺却有很大的长进。
高乾心中欢喜,不觉便放马狂奔起来,忽觉右脚一松,他本能的抓住马鬃,白马受惊,左巅右晃,高乾被重重地从马上摔了下来。他本是沙场老将,明知此时最要紧的就是甩开右脚脚蹬,奇怪的是,他的脚仿佛被固定在了马儿身上,无论如何也也摆脱不下;他又想拔剑砍断脚蹬,但在被马儿拖在地上狂奔之中,身上的剑又如何拔得出来。此时正在山上,到处有是石头、树木,片刻之间,高乾就再也无力挣扎了。高琼和其他的将领在后面看见高乾落马,皆大惊,策马狂追,终究□□马力有限,反而越追越远,高琼急中生智,朝那白马连射数箭,其他将领纷纷效仿,虽然明知那是御马,此时也顾不得了。
有一箭正中白马前腿,那厮一顿,跪在地上,翻了个跟头,恰好将高乾摔倒了一块大石上,自己也力尽而到了。
高琼与众将领赶到跟前,高乾依然不行了,想起自己戎马一生,最后竟然死在马上,也不冤枉,只是这马显然被动过手脚,难道皇帝猜忌自己,然而此时的他已无兵权;有或者是皇帝已经知道了她?自己刚刚打完四川叛乱,立功回来,皇帝不好担下杀功臣的恶名,所以想借马杀人?眼见高琼悲痛欲绝,想对他说些什么,又无话可说。环看四周,眼光最后落在了卫钦身上,卫钦会意,将耳朵凑了过来,高乾手指高琼:“望君多加怜悯,照顾于他,另外转告周先生,恐事发,请他多加留意。还有,还有,让宋,宋……”话未说完,便已气绝。
太宗听到消息之时十分心惊,待到众人将高乾抬到皇帝面前,叙述了事情经过,太宗突然想到,高乾乃是老将,大半辈子都是在马上度过的,且那匹大宛名驹虽然性情桀骜,然而早已经被人驯服,高乾怎么会从马背上摔下?况且,即使打猎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又怎能连拖数里,难道有人陷害与他?不对,这匹御马乃是自己的专骑,自己也是临时起意赏赐给他,也是看他爱马心切,谁能料到,竟会出事。太宗猛地觉得全身冷汗,莫非,莫非,这是有人要害自己,故意设此奸局?高乾不过是恰好做了替死鬼而已?会是谁,如此歹毒?
插入书签
*指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着。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