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第1章
一个有着非常冷静、非常理智的现代意识的约当南北朝时期十五岁贵族小姐……
第一感觉有点囧。但这是读者的感觉,跟作为评者的我无关。
最小故事单元的谋篇布局上:
第一章第三段到第五段浪费了。本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冲突,一家人身陷囹圄,生死未卜。
以其姿色,或有狱卒或有统领垂涎;或因为家人的失陷,令父亲心急如焚,宁愿投降以求自保。但这所谓半月的牢狱,又说她穿了粗布的牢服,却不顺势描述她何等凄凉,以至于她重新过上了好日子也显得平常无味了。
倘若米歇尔不写郝思嘉不曾挨过那样的饿,不曾在棉田里弄坏她的手,以致用尽方法赚钱,她的贵族小姐和贵族妇人的生命便支撑不起乱世佳人这书了。
什么需要描写:
我估计这等理智淡漠的女子是不会凄惶的,也没有感到她有什么不满,尤其才关了半月,家人尚在,有东西吃又不用做苦工,不过是被禁足而已——这是我对女主牢狱生活的猜测。除了衣饰粗糙,与我暑假在家宅着无异,因此我对写女主入狱一事毫无体验感。也许作者在后文已经有所改进,但从第一眼看来,按我管中窥豹,作者自己恐怕是自负智识有余,但观察不足的——不知“观察”是否作者所谓的“感悟”?在古文中加入如此现代的文字和想法,并且在一开头就特意点明——不知好与不好?
用什么论据来支撑女主的判断/直觉:
这样一来,作者下文的“无助与害怕”便没有支撑的“直觉”了,因为在我看来,作者所说女主的“直觉”是指不是“悟”出道理,而是外物映入心中,该是如何便产生如何的感觉。 (这也许与作者对这词的定义相反?)
那么仅仅一件牢狱中的小事,例如详细描写一下饭菜的馊臭或远远不如日常,详细描写一下牢房的破烂或阴森,衣物的粗糙和简略,牢头的凶恶和下层人的野语……便能很好地支撑起“直觉”了。不过这得作者告诉我,女主的“直觉”确实是从周围事物中来的,而非女主不需外物的意识流。若是后者,那么我直白地说,数学家的意识流在普通人看来是很枯燥的,比如我这篇评论;而艺术家和疯子的才会光彩流溢,紧握人心。
看下去,见到“无知愚钝和庸俗”。好,那么无知愚钝和庸俗的证据呢?想象一下一个当今落后国家的女孩子,对作者说,某裙子的纺绸的衣料多么多么好,还说了两遍,其中泛泛地讲到了一个裙子“漂亮”。如果是我听说,我的反应是这个女孩子确实缺少眼界,比较无知,但不会认为“魏人”“愚钝”,因为周国的普通人想必也不会比她的眼界高到哪里去,除非作者告诉我们“连周国一个某某工人农民的女儿/我家的某某粗使丫鬟都不如”。而“庸俗”估计作者是想说这裙子式样老土,而侍女还大吹大捧,真是庸俗。不过,一个可以用于式样、颜色等总体观感的极为普通的字“漂亮”,以及“件件都比这件美丽、漂亮”,远不如“露出脚面之类极不文雅去符合低级趣味/是早两年流行的式样现在已经烂大街了”能够直观地感觉到吹捧这样的衣服的人看起来庸俗。前者是俗,后者是庸,不知道作者偏重指哪种?
揪住这几行字详细分析起来,颠来倒去读了几遍,倒觉得作者这样写也不能说讲不通,每个定语都算是有一个交代,虽不直观。作者或许会觉得我上面一段在吹毛求疵,不过作为读者没有人会去反复读这几行文字,一目十行中只会记得,作者给这侍女扣了个这样这样的帽子,而不是读者心生同感。若读者能发自内心同意女主的看法,应该会更愿意代入,更想看下面的发展。
我看到了将军夫人送来的衣服的描写,很高端的样子。要么女主家的衣服真的都比这好?
然后我又在许多对魏国侍女的牢骚中,看到了逮虱子……好吧,地方有点放错,或说气氛已经变了。自从那个万恶的“慵懒”,我就觉得牢狱生活已经完全放过女主了。
我看到了翻查身体一处,后面估计还有。(但我作为普通读者应该第一章已经弃文了,我很挑剔请无视)
逻辑:
关于她听说有跟她从小学习的“宴饮赏玩”类似的“宴会”。
第一,她何以会在十五天之内忘记是什么感觉?(况且作者想说什么的感觉?艳压群芳的感觉?还是参加宴会的感觉?郝思嘉逃难那么多年来,两者都未忘记!)战火是“突如其来”的,而不是“三年围城导致大家无心无力举办宴会”。
第二,在我看来,魏国的宴会也是宴饮赏玩,何况还是在周国的土地上,很可能还跟周国投降的世家子弟一起。实质上有何区别?何以变得“一文不值”?
有此一问是因为我一眼扫过时判断“宴饮赏玩”等三句排比,乃是女主“自小认为重要的东西”。但此时反复读,又发现似乎又不是。再找一找,会觉得,是“艳压群芳”重要?
那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与这里的上下文什么关系?在这里交待想起什么作用?一目十行的糊里糊涂就读过去了,读得比较认真比较慢一点的,估计碰到这样想不通的地方,停顿多了,就读不下去了。
第七章的军队谋划和朝堂纠纷写得很清楚,谁是那一边的,各边优势劣势如何都有初步的了解,说明作者的逻辑或说智识还是不错的,这章写得好。
那么对于全文而言,重要处就在于把握女主的性格,虽然不是脸谱化,要往深挖掘,但也不是一人千面,导致我不知道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知道作者想塑造她为忍辱负重外柔内刚者,但很多描写与之相悖或互相矛盾。写她与萧子明的纯美感情时都很好,描写明亮充分,感同身受,但写她面对宇文时则比较难把握住。重点在于女主要有一个立足的态度,而到第七章我尚未看出。这个立足的态度,就是对待魏人的态度。对宇文和其他魏人如路某,为何区别对待?比如第二次看到路想笑,是因为没有看见路在金陵杀人,所以他的魏人身份就无所谓了?
心理活动:
“恐惧和无助翻江倒海”以下一段,从“她的内心”开始,描写还不错,很有代入感,热血澎湃。单看这表现,是恨,是原野里仇虎对焦阎王的恨,是陈阿娇听到卑贱出身的卫子夫当上皇后时候的恨。你恐惧的时候会怎样?无助的时候会怎样?若不喜欢“感悟”,那么观察一下小孩和猫狗。另外,女主有这么恨这啰嗦的魏国侍女吗?是观音想掐死唐僧吗?那是搞笑片。
第二章萧子明的描写一段就贴切多了,人物形象如西洋水彩翩然纸上。不是“几笔”,但是四行是必须的,该多写几字的时候真不用省。嗯,还有女主想乱砍青年将领的恨,也写得不错。但是想起女主之前一直在恐惧,并恐惧地大叫“不要杀我”,既不敢拼命也不敢受死也没有冷静谈判,就觉得她精分了,不是作者想表现的那种假的精分。然后第五章又说她当时是“猛然甩开身边的士兵”……
与某个一眼瞄到的评论不同,我觉得作者的剧情狗血还是洒得很足的。要肉有肉,又有庙堂阴谋又有战争血腥,还有蜀地的爱情与战争甚至朝堂三重悬疑。虽然关键点,比如怀疑墨玉在谢家女人手上(张巡若有墨玉,必然是交给南霁云这类的心腹去突围,而不是女主啊!要是没有他不知道会出现的某侍女,岂不是送给宇文?),比如身为15岁贵女的女主会在城墙上看打仗,而且连通常被保护的主将都死了的时候还在旁边哭了一阵子而没有被敌人打扰……如果最后要修文的话,最好解决这些硬伤。目前只看狗血目测可以看看。
总结:
第一章比第二章差,第二章到第五六章除了涉及萧子明处,总体比七八差,说明作者越写越好。很好。或说明这两章没有女主……囧了。在我眼里,女主性格不定为大伤。狗血大剧情很好,伏笔不错。
以上。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