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第 1 章
1936年,她20岁。
她出生在江苏海安一个村庄里,书香门第,村中美人,却总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待嫁闺中,如今20岁,已是大龄,爹娘为她说了一门亲事,今晚便是洞房花烛。她坐在桌边,低头看着自己的金莲小足,心中溢满着不安,还有些许期待。她没见过他,只知道他姓张,和她同岁,抗战之前是个书生。她绞着嫁衣,紧张地等待着那个即将拥有她的男人。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份等待将会延续一生。
过了许久,他掀开了她的盖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他长得很好看,这就是她对他第一个印象。“你,你好。”他先开了口:“他们说,洞房花烛,谁先说话谁就得先死,所以,还,还是我先说吧。”他拘谨地说着。她笑了,真是个呆呆的好人。他看着她,也笑了:“你,你睡吧,很晚了,我,我还是不在床上睡了吧。”那晚,他真的在椅子上坐了一夜,她感动了,也许,他真的可以托付终身呢。
直到第四天,她才真正成了他的妻子,也才知道了他的另一个身份——海安地区游击队队长。她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丈夫是个英雄,但却也为他暗暗地担心着。第二年,她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女儿。
1938年,她22岁。
这一年,台儿庄大捷,同时也传来华北、华中、华南告急的消息。他作为游击队队长必须赴前线支援。他走了,留下身怀六甲的她和一岁多的女儿。这是他们第一次分离。从此她学会了等待,她天天抱着女儿,点着灯,坐在窗口眺望,等他,等他……她为他绣了无数的荷包,纳了无数的鞋底,她坐窗边,整夜地不合眼,看着天上的星星,心惊胆战地为他祁福,为他祷告。
一年后,他回来了,作为英雄回来了,他成为华东抗日战争区的区长,但他,也付出了一只耳朵的代价。她看着他,久久地凝视着,她哭了,她的坚强在一瞬间全部瓦解,她委屈,她害怕,她只想紧紧地抱着他,再也不让他离开。他拥着她,轻声地安慰她:“别哭啊,只是没了一只耳朵嘛,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在他回来没几天,国民党制定了□□方针,正式投靠日军,各地区开始逮捕抗日人员,他成了头号通缉对象。从此,他和她,还有他们的孩子便开始了边躲藏边抗日的日子。那段日子,她带着孩子,天天冒着危险给他送饭,陪着他受苦。他心疼极了,把她藏起来,强硬地不让她出门,那是他第一次朝她发火。她屈服了,她不再去给他送饭,只是日日在窗口等他,像座不朽的灯塔。
1942年,她26岁。
这一年,是他们的噩梦。国民党特务找到了他们,他把她和两个孩子藏在了地窖,躲过了一劫,他却被捕了。她痛不欲生,为了孩子却只能坚强地活下去,她告诉自己,他会回来的!她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他在狱中见到了他曾经的同学,如今的国民党第十四营营长,就是他出卖了他,抓到了他。“老同学,何必执迷不悟呢,你应该投靠我们,以你的才华……”“原来是想策反,你们把我当成什么了?”他愤愤的叫着,用力地啐了一口:“少废话,我从来没怕死过!”他大义凛然,心里却在想着她,她好吗?躲过了吗?她还会在窗口等我吗?她会恨我吗?
监狱内外,他们互相思念着:尽管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他始终怀着活下去的希望;尽管心中凄楚煎熬,她始终日夜等待,这一等,就等了3年。1945年,日军投降,他终于从狱中出来,历尽磨难的他们,终于等到了对方。
1972年,她56岁。
这年的她,已经是三个女儿的母亲,两个孩子的奶奶了。可平静了数年的生活又生巨变:他由于曾经被捕,被当作策反对象,就被安上了叛徒的罪名送上了批斗台。
她陪着他写了无数的材料,陪他挨了无数的批斗,陪他走过了无数生不如死的日子。他几乎天天被押送去审判批斗,她就天天忍受着指责和屈辱,依然坐在窗口等他,等他回家。那段痛苦不堪的黑暗生活持续了六年,她的等待也持续了六年。直到1978年,他受到了平反,他们的苦难才算到了头。
直至这年,他们整整相伴了42年,而她的等待也伴了她快30年。
2000年.她84岁,而他离开了……
正月十四的晚上,他走了,很安详也很安静,因为他很幸运,终究,他还是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陪伴她,实现了新婚之夜的誓言,也是他这一生唯一的誓言:“洞房花烛,谁先说话谁就得先死,所以,还是我先说吧。”唯一的遗憾是他们终究没有相携着走完新的世纪。
2005年,她快90岁了。五年来,她仍是天天坐在窗口等待着,夜里也从不熄灯,她说,我等了一辈子了,如果我现在不坐在窗口等着,他要回来的时候看不到灯,看不到我,他会担心的,我要让他回来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我。
至今,她仍在等待着,等待和他重逢的一天。
看着窗前她的剪影,感动盈于心间。爱情不用轰轰烈烈,爱情也不用惊天动地,渐渐地等待也成了爱情,夕阳下的携手,永记一生……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