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番外二 《William's mother》
特别说明:此文主要通过一篇小短文来大体刻画一下威廉的母亲。与官方设定无关,看来娱乐一下就好。
ps:本文中,威廉的母亲名叫“莉莉安.博肯”。
莉莉安.博肯永远忘不了1968年10月15日凌晨的那一场大火。那天是她6岁的儿子威廉.博肯的生日,却也是他的丈夫的忌日。
那场大火来自一座7层的老式公寓建筑,是由于电器短路意外引发的。由于时间是在午夜,当人们意识到大楼内起火的时候,火苗早已蔓延到了整个建筑,而由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则随着夜晚的凉风扩散了十几条街区,呛醒了正在熟睡的莉莉安以及她身为消防队员的丈夫。
身为消防队员的丈夫清醒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迅速穿戴整齐准备去现场救火。莉莉安不同意,按照消防队工作的安排表,今天是丈夫的休息日,她觉得他没有必要在休假的日子,特别是儿子生日这天的凌晨还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冒着生命危险去现场救人。但丈夫坚持一定要去,她阻拦不住。于是,在这个夜晚剩余的时间里,她一直都怀抱着被自己和丈夫临走前说话声音吵醒的儿子威廉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焦急不安的等待丈夫回家。在天亮的时候,她接到了来自消防局的电话,得到了丈夫不幸死于火灾现场的噩耗。
“是这样的博肯太太,博肯先生他的死因是被从建筑物天花板上掉落的墙壁碎片击中了头部,造成了头颅的弥漫性出血。这不是他的责任,他把消防服的头盔给了被他救的女孩,并带着她从5楼的窗户跃出,跳进了公寓边的护城河里,那个女孩因此毫发无伤的活了下来。”
电话中,消防局局长沉痛的向她诉说着她丈夫的死因,反复告诉她,她的丈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消防队员,可她未有从中感到半点安慰。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做出如此英勇无畏的牺牲,只想和丈夫,儿子平凡幸福的度过一生。而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愿望,如今已然变为了奢求。
但是,无论如何,她始终都是一个心怀慈悲的女人,她不怨恨丈夫为救人而死的行为,更加没有责怪那个被大火困在公寓5楼,间接导致了丈夫死亡的中国籍女孩。她只期望这个女孩在这次事件过后可以重新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虽然她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不知道这个女孩在这次火灾过后跟随着父母离开浣熊市去了华盛顿,长达后遇见了著名政治家族盖茨家的王姓华裔保镖并与他结婚,有了一个美丽智慧的女儿名叫“艾达”。不过,在一周后丈夫的葬礼上,当她看到那个今年不过15岁的女孩身穿黑色礼服出现,敬重的弯腰鞠躬,将手中那一大束百合花放在丈夫的墓碑前时,她已知道,这是一个好女孩,她丈夫的牺牲绝不是无意义的。
莉莉安与丈夫的父母至今仍健在,却是在美国南部偏远的乡下。几年前,她与丈夫两人离开父母独自来到浣熊市,如今,她已在市立图书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固定的人际关系圈,返回老家并不合适。所以,在1968年后,莉莉安便义无反顾的开始了与儿子威廉相依为命的生活。威廉是个活泼的孩子,父亲的意外离世没有让他变成一副内向自闭的阴沉模样,他依然活泼开朗的笑着面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每月抽出一定时间和母亲聊天儿,在晚饭后打开电视,坐在沙发上安静的观看娱乐节目,就像父亲在世时那样,努力营造和维持着家里热闹温暖的气氛。威廉是个懂事的孩子,父亲死去的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他在几天前还不时满怀期待的提醒父母不要忘记带自己去游乐园玩耍,但在父亲死后,他就再也没有庆祝过生日,只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骑着父亲提前给自己买好的生日礼物,一辆深红色的脚踏车往返于学校和家的路上。直到几年后他第一次离开浣熊市,去外地上大学。
相依为命的日子没有想象中那样辛苦,一晃眼好几年过去,儿子威廉凭借天才的头脑在14岁那年便大学毕业,之后在本市著名的制药公司安布雷拉担任药品研究员。其实在威廉正式进入安布雷拉公司之前,莉莉安曾经接到过威廉大学导师布朗先生的电话,布朗先生希望她能够劝威廉留在大学里面工作。她觉得这个建议非常不错,与枯燥无味的药品研究相比,大学校园里阳光向上的气氛一定更适合只有14岁的威廉。然而,最后她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布朗先生的好意,因为威廉一旦被说服毕业留校,就意味着他要从此离开浣熊市去另一个城市居住,作为母亲的她总归是舍不得的。她想,不管怎样,能让儿子呆在她的身边,总归是好的。
在1976年秋初,威廉正式被提升为全日制“药品研究员”,无法每天下班回家。夜晚的公寓里,没有了电视机前娱乐节目发出的欢笑声;清晨的公寓里,没有了刚刚起床,还睡眼朦胧便已来到厨房催促早餐的14岁大男孩。莉莉安心里有一些空落,有时候会不自觉想起丈夫在世时的回忆,心里很难过,为了摆脱这种消极的情绪,自1977年春天起,每天下班后,她都会驱车去市北区的一家孤儿院做义工,照顾那些自幼无父无母的孩子,直到夜晚孩子们都睡下之后才返家。后来威廉向家里打来电话的时候,每次她都会同他说起那些孩子的事情,威廉很有耐心的听着,不时会说一些像是“恩,啊,知道,好的”之类的词表示自己在认真听没有走神。每每听到儿子含含糊糊的回应,她总会在电话另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想,这样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后来转眼就到了1981年,威廉已长大成人。这年中旬的一个晚上,莉莉安接到了威廉从公司里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威廉的心情相当烦闷糟糕,他也不解释这是为什么,只是告诉母亲最近他都不会下班回家陪她,要留在公司搞研究。莉莉安没说什么,嘱咐了儿子几句一定要多注意休息便挂断了电话。之后她感到有点担心,尽管她不知道药品研究员的详细工作是什么,但是她知道,那肯定是一份需要长时间消耗大量精力的工作,对于今年只有19岁的儿子来说,实在辛苦了一些。于是,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每当威廉返家时,她都会疼惜的提醒他工作的时候不要太过拼命,但是威廉的反应却一直是不以为意的笑着对她说“不要担心,没事的。”,让她不禁想起了死去很多年的丈夫那天晚上离家去火灾现场之前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这样一句“不要担心,没事的。”。威廉说这句话的本意与她的丈夫一样,是想让她放心,却相反的令她莫名其妙的更加担忧起来,她了解自己的儿子,明白威廉同他死去的父亲一样,都是用生命在热爱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愿意为它付出一切,这种感情她无法完全理解,只是单纯的期望威廉能够平安快乐的度过一生,她这个做母亲的便别无他求。若是非要说还对自己的儿子有什么要求的话,恐怕就是某天与威廉对话时虽漫不经心,却是内心想法真实表现的“孩子,你一定要做个好人。”这句话,在1981年过后的岁月中,成了威廉永远都忘记不了,却又永远都不能实现的梦魇。
莉莉安.博肯是个好人,一向真诚宽容的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如果说,一个如此善良的女子若是由于何种可笑的理由过早死去的话,那么一定是上天瞎了眼。但是,这样一个一生没有做过丝毫做事的母亲偏偏有一个残害了大量浣熊市市民,把他们变为实验体的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在做错事之后,可以既不内疚,也不补偿,更加不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便能够安然的度过一生。从一切的开始到结束,凡是犯过错的人,一切恐怖的始作俑者斯宾塞,人体实验最初的发起者马库斯,间接导致浣熊市毁灭的最大责任人亚历山大.莱尔德,制造了华盛顿病毒泄露事故的国防部长哈罗德.盖茨,甚至是安奈特.博肯,海莲娜.哈勃,艾达.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为自己的错误看法或是决定付出了代价。而威廉.博肯的代价,就是他最挚爱的母亲。对了,还有一个阿尔伯特.威斯克,这个斯宾塞“威斯克计划”的有幸存活者之一,与其他人相比终究是幸运的,他虽然失去了关于“父母”的记忆,却从来没有失去那一对记挂了他20多年的父母,1976年威斯克进入安布雷拉公司后,他们一起离开美国去了芬兰,以儿子“阿尔伯特.威斯克”的身份接手了一家大型私人医院,之后,每当威斯克在安布雷拉的阿克雷研究所毁掉一个实验体,他们便在医院里拯救数量更多的病患,并在1998年之前的22年与1998年后的11年里日日夜夜为他们的孩子祷告,祈求他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如此伟大的亲情,上天看到了,它原谅了他们儿子,没有让他在漫长的时光中逐渐变成缺失感情的“魔鬼”。
莉莉安.博肯死于1981年12月一个天气寒冷的午后,那天她只有半天的班,中午下班离开图书馆的后,她打算立即去超市买一些不久后圣诞节必备的物品,在步行去图书馆停车场的途中,她在马路转角看见了一辆开的飞快的轿车,是一辆还未来得及挂牌照的新车,正以“冲刺”般的速度直直向她驶来,她下意识的感觉自己躲不过这辆车,很快就会被它撞到,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并非恐惧,却是她今年19岁的儿子威廉,她在想,如果自己出了车祸死去,这个至今心智并未完全成熟的大男孩,以后该怎么办呢?这个想法刚在脑中一闪而过,她便被迎面而来的车辆撞了出去,在身体受到其后的恶意碾压之前就因为脊柱断裂当场死亡,没有痛苦。
而她死前还在担心的儿子威廉,在3天过后母亲的葬礼上,与几年前父亲葬礼时的放声大哭完全不同,当载有母亲遗体的木棺被送入黄土那一刻,他默然的闭上双眼,痛苦却淡然的接受了唯一的亲人从此消失在自己生命中的残酷现实。这天过后,他慢慢抛弃了过去十几年性格中不成熟的偏激与骄傲,渐渐学会用卑微和平淡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在一夜之间真的长大了。
(完)
插入书签
原谅我隔了这么长时间才写完这篇番外,因为放假了,所以就懒下来了。。。。 = =
过几天更新《保卫员的故事》二。。。。。
第75章 番外二 《William's m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