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第1章
“杳杳飞花,散落天涯,让那些白骨,别忘了回家”
男配,是一个注定凄凉的字眼,在故事开始,便用伤感的色彩为自己的故事,定格了忧郁的基调。
于是很依稀地,我循着这个少年的眉眼,看见了《独步天下》里我最最钟爱的那个男子深情的影子,玄色的简袖戎装,凌厉霸道的眼神,剑眉星目,镌刻着心中似火的深情,在岁月的最深处,画出最尖刻的棱角,不惜刺伤了自己和别人,也留下了一抹酷似玫瑰的诡异芳香和撩人的疼痛,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邪魅,烧热了我心底的血液。正如有一种纪念叫做血脉延续,所以我只是想用一个母亲的眼光,去审视这个我疼爱的少年,故事发展到现在,也许在我的心中他只是他父亲的影子,但是我还是想说,我爱他,超过男一号,这也是我看小说时惯有的作风。
“清明灞上,牧笛悠扬,催行人断肠,又泪如雨下”
如果说褚英在我心中是一个黑色和红色交叠的影像,如贲张的血一样的悲烈,像是铺撒在天尽头的火烧云,炙热地仿佛要燃烧整个宇宙。那么杜度便是一抹石青色的影子,如巍巍青山,挺拔凛然,少了一分烈性,多了一丝儒雅轻柔,他继承了父亲那双凌厉而霸道的眼睛,和褚英的惨烈相比,他的故事,却是有些凄美的。
“谁的青衫被暮色埋葬,谁的梦还有蝶翅轻展”
杜度和海兰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小儿女,在那个时代,他们都是小人物,在皇权阴影的“庇佑”下,上演着一幕幕窃窃私语的快乐和大义凛然的悲伤,所以我说,《谁与为偶》的基调,像极了沈从文先生了《边城》那水一样清澈的小姑娘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某个少年的歌声,那些少年,会为了爱情奔走他乡,亦会为了种种因素把爱情深埋心底,海兰没有像东哥那般“失去记忆”她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鲜活的人,有一颗悲切的,似水的灵魂。所以,如果褚英的悲剧里存在者“天意弄人”的戏谑,那么杜度的结局却是活生生被人推入绝境的声嘶力竭,尽管在小说略显压抑委婉的字里行间,听不到任何人的呐喊,但我却分明能感觉到,有人的心在流血,有人流出肆虐的泪水,染湿了为明日的前程而准备的凤冠霞衣,从此咫尺天涯?
“暖黄烛光谁剪了一晚,门前石阶泪多了几行 ,谁推开了那雕花的窗,怕你漏看引路的沉香”
总有些时候,我会感到莫名的失落,比如在影视剧里,豪格和福临他们对着代善叫“大伯”的时候;那些随着努尔哈赤打遍了辽东的功臣子侄们聚在崇政殿商讨国家社稷的时候,我总会感觉缺少了什么,分明有一个重要的人被遗忘了,他在哪里?又有谁记得他,记得与他有关的事情,记得他们打下的江山里,也有他的骨血浇灌出的翠色?这个时候,仿佛只有三大贝勒叫代善的那声“二哥”才隐隐约约能提醒我们他曾经存在过,我从不否认,努尔哈赤的后代里,属于褚英的这一脉无疑是阴郁的,至少在小说里,这个家庭有太多经历过悲剧的痴情男人,在阴影下承受命运的痛苦的女人,不明就里的欣月,至死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的杜度(我没查到关于杜度后代的记载),我相信,在广略贝勒府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多舛的命运,只是埋葬在了历史和小说的角落里,风化了,没有人去挖掘了。
“槐火纷乱,寒烟微凉 ,你在彼方,莫失莫忘”
我们姑且先不要去揣测杜度的结局,且边走边看,窃以为是我预料之中的悲凉,带着淡淡的伤感,带着淡淡的惨烈,如果以一个母性的眼光去写这个孩子,我希望他多像他的额娘一些,不要那么不顾一切,少受一点伤,可是我是一个读者,我依旧希望能从他的身上,窥见那种我曾经深深迷恋的真实和血性,不管怎么说,他终究不是褚英,可我终究还会习惯性地从他的身上找寻他的影子,我也会习惯性地喜欢他。
只是对于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男人,你是你也好,你是海兰也好,只希望你记住关于他的那些零星的故事,记住那些为了爱被埋葬了的男人——莫失莫忘
PS:段首的歌曲来自河图《伶仃谣》,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听着这首歌,会有别样的感觉。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