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该作品尚无文案
内容标签: 布衣生活 平步青云 近水楼台 宅斗
 


一句话简介:''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476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0 文章积分:98,120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评论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无从属系列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5847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四平八稳的老秀才唱戏

作者:一评到底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1章


      飞刀出评:
    把本文比喻成老秀才是在评者深思熟虑之后的,为何比喻成老秀才?因为老秀才很有学识,可以称为精通古典文集,满腹诗伦,因而笔下文字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韵味,小说中每章以诗句启文,以诗句结尾,中间段落长短句相结合,或四字成文,古语成句,文言中掺杂市井口语,使得文字虽偏古典但又通俗易懂,实为典型的明清通俗小说体裁。
    评者虽不算精通明清文风,但曾对明清通俗小说有所研读,比之古人所写,《桃色》一文文字模仿得的确很像,可评者还是觉得形似而神不似,作者的文字还是缺乏了一种明清小说的厚度和浓醇的韵味,随手列举《隋唐演义》内中一小段:【唐公欲待再追,战久马力已乏,又且一人一骑,在道儿上跑,倘有不尽余党,乘隙生变,那里更讨壮士出来?……唐公道:“不好了!这厮们又来了!且莫与他近前,看我手段。”轻拽雕弓,射一箭去,早见那人落马。再看尘头到处,正是自己家眷。唐公正在叙说,得琼五救应,杀散贼,这真是大恩人,两两慰谕。……】古人造词用句极为灵活变通,许多动词,许多形容词都是其他意思词语改造而来,令人出乎意料,读者读文时总会惊讶赞叹,觉得古人用词真是巧妙,一个词语可以有百般种用法,百般种意思,真是词量丰厚。再看作者的文字【上月元宵节刚过,不足两日,红玉簪便令管家冷炀请来了四五个道姑,为首那位着靛青色道袍,据说曾得仙人指点,赴过王母娘娘蟠桃会,饮过琼浆同玉露。经她整治之人,瞎子复光明,瘸子步如飞。这等好手段,红玉簪自是不敢慢待,腾出三间上房供道姑歇脚,又杀猪宰羊,派了两个侍女尽心伺候。。】虽然也是古语成句,但还是难以跳出今人造文言文而中规中矩的毛病,几乎每词每句都是词语本身之意,并无古人灵活改词用字的特点,让人觉得词汇量单薄,且因有许多词句语法与今时语法相同,细细读文时便会令人察觉到一股现代社会的气息,所以评者觉得作者虽然模仿明清小说文体模仿得很像,但是内中的韵味还是没能学到。
    以上这番话有些咬文嚼字了,但也是对于此类模仿得如此形象的文字评者才会生出这么细细分析的心思,也进一步证明作者的功底了。作者对于明清小说体裁掌握得还不错,但可曾想过这样的文字若放在网络上是否合适?评者看《红楼梦》的时候都是一字一句地看的,很难跳跃,阅读《桃色》一文时也是这般,通读一章下来也得花上十几分钟,作者有没有想过会有多少读者愿意花这份心思花这个时间来阅读您的文?明清风的文字虽古典但却太枯燥晦涩,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评者曾找来纯读者做实验,很抱歉,三个读者中有两个却步了,说不是她们的菜,另一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可惜她在看文的时候也常常跳过作者的一些古文旁白段落,以至于经常不理解文中意思,最后也放弃了,所以说这个文大体是小众文,想必作者写文因文字不契合市场而导致读者流失也会顿足惋惜的吧。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老秀才喜欢使用明清小说体也无可厚非,可是这就需要笔下的故事有很强的剧情才能掩盖住文字晦涩的缺点了,可纵观已更新内容,评者发觉,秀才有点老了,有些想法常常不契合读者的心意,比如老秀才不喜欢思春,男女主拖到了第10章才第一次正式见面,并且即使见面了,往后的互动也不多,男主又忙他的大宅院探索发现去了,女主也精明算计活泼闹腾着,但就是不怎么互动,评者疑惑,男女主角不该早早见面谈恋爱才有意思的么?
    老秀才还会诓人,明明说好了要讲一个“轻松”的故事,可是通篇下来评者都木着脸,连嘴都不咧一下,甚至偶尔看到鬼怪画面还会内心发悚,实在不知“轻松”在哪里。
    老秀才讲故事还有些温吞迟缓,许多时候为了表达一件事总不能直接奔往重点,而是罗嗦谈了许多琐屑之事等读者快心生烦意了才显露目标。比如开头的故事,男女主一个婚礼只主写男主进门一事就写了三章,够分量,并且进了门之后还未能见到新娘子,看来读者期待的新人相见的旖旎画面要泡汤了,实在呕血!当然老秀才大概是为了道出其中几件玄机事件才这般拖慢婚礼进程,可开头就这么放慢步伐恐怕不好哇,一些缺乏耐心者可能跑路了,总的来说这个开只能算是四平八稳,虽无过失但也无亮点,甚至还有点拖沓了。
    老秀才还有些啰嗦,比如第五章结尾【红玉簪如是说道:“罢了,今日便让引凤嫂安排,送你们二人行夫妻之礼】注意长辈说了“今日”,可是翻了第六章,评者只觉这“今日”怎得特么地长,男主还有空先与小厮种种草,听听一些玄妙的事,而后再看到下人收拾洞房,这么折腾了近半章后男女主才开始洞房,感情老秀才是害羞了,不愿男女主这么迅速进入洞房,可是咱们读者可是一直热血沸腾眼巴巴地盼着呢,您这么折腾会气死人的哇。还有一处,男女主洞房并不成功,因为女主发病了,此时读者的心早被女主的病情吊起来了,读者只关心女主的病啊,可是接下来老秀才又开始罗嗦了,不紧引用《太平经》做旁白,还尽是写些配角们的反应,相互通报啊,出门远归来啊,硬是又闲扯了半章才看到女主的病情状况。秀才,您偶尔一两章这般闲扯不要紧,可是几乎每章开头总要这么旁白,杂事地闲扯一阵子才达到重点,读者会看着烦躁的。或许您这么闲扯是为了道出其中某些隐藏的玄机,可这些玄机埋伏的也特不是地方了,怎么尽是挑在读者迫切知道真相的时候跳出来挡道,墨迹墨迹一番磨掉读者的耐性了才让道给真相显露出来呢?
    虽然评者嫌弃老秀才温吞缓慢,但是还是知道这不是老秀才的错,而是明清小说体裁“教育”下导致的观念错误,明清小说风,尤其是大宅院故事的确是这么墨迹,喜欢旁征博引诗书经纶,或者作者摇头晃脑对某件事论述自己的观点一番作为小说开头的旁白,更有甚至还复述一下前文,如此折腾一番之后才继续下文,可是评者想说,老秀才,您的思想过时了,如今你那套法子放在当下恐怕多数读者不会买账啊。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秀才若想要保持明清小说风的正统性,硬是要保留这点“糟粕”也行,还是一句话,加强剧情的精彩程度吧,让各种矛盾,各种萌点如暴风雨更轰轰烈烈地来吧。
    好故事是大家吸取经验的对象。《红楼梦》同样是明清大宅院文,为啥今人也能读得津津有味呢?因为红楼梦故事性强,构架强大,各种线索各种人物各种事件巧妙穿插在一起,一环扣一环,即使这一环进展到枯燥处还有另一环顶着,如此交错进展,读者一路只看到有趣的地方,自然欲罢不能。相比之下,秀才的故事就显色有些单薄了,整个故事几乎只有一条很粗壮的主线,就是男主在整个红府里的探索发现。当然还有其他副线,可那些副线比起主线实在不大气,细若丝缕,很容易让人忽略,因而一旦主线出现问题,稍微显得乏味枯燥,作者也无法找到其他有趣的副线代替,只能硬着头皮用些琐碎的事延伸进展,这样读者就会觉得心烦了。
    《桃色》这篇文让评者产生作者立志打造优秀小说的错觉,至少定位要高于一般网络小说,这些从作者的文字经营,及伏笔线索的埋伏中可以看出作者写这文的时候一定经过一番苦心酝酿的。其实也是因为作者如此认真,我才会格外期待和要求。那么何为优秀小说?文化圈名人,有容文化总编李正华先生在他的《小说梯》里把小说的七大要素比喻成一个梯子,梯子的两根竖架,左为【题材】右为【语言】,梯子从下往上,第一横梯为【感官刺激】,第二横梯是【故事情节】,第三横梯是【人物性格】,最后两横梯分别为【诗情画意】和【哲学思辨】。并且说:“梯级越高,难度越高。凡是在下三格表现突出的小说,就是通俗小说;凡是在上三格表现突出的小说,就是严肃小说。七个要素都表现突出的作品,我必须要说,是很罕见的杰作。能在三四个要素上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一部可读的作品。”
    照此来评价一下《桃色》一文,首先说题材,本文为大宅院生活,算是符合当下古言比较流行的题材;语言,上面评者已经分析,总之来说除却有些晦涩其他尚可。再则感官刺激,感官包括视、听、嗅、触、味五感,可惜很遗憾,作者的文字除却视听二种感觉常用,其他感觉器官都很难调动起来,因而无法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感,也可以换句话说文字缺乏张力,这就无法把人带入故事中,因而看故事的时候评者总有一种游离在外的感觉。故事情节,评者深以为此文是大宅院的探索发现生活,外加一些情情爱爱,因而文中才有这么多故弄玄虚,伏笔线索穿插埋伏,温温吞吞进行,一直延伸了十几章都悬而未决,看着累得慌,男女情爱或许能起到调剂作用,可惜男女主互动也少,导致整个故事如同鸡肋,看看解闷还行,但若是放下不看了也不觉得多么可惜,不痛不痒。
    人物性格,先说女主红熙,看似活泼可爱,还有些痴傻,实则内心七窍玲珑,这样的女主不讨厌还能讨得比部分读者的喜欢,但放之晋江当今的萌文大流环境下这样的女主也算不上多么有特点了;再则说男主,评者以为作者塑造的男主有些弱受的倾向,虽然作者把男主描述成了聪明有心计的小狐狸,可是还是常常在女主面前吃亏,受女主戏弄,这个男主角的光环真不是很强大。再则男主塑造得有些小分裂,在小说开头男主即将离家入赘红府时,作者写男主哭别了父亲,哭了,哭了……好吧,大男人哭一下也没什么,可是此时的男主已经给评者呈现出软弱的形象,然而在往后文中作者又把他描述成很有心计,很勇敢镇定的样子,似乎也并非真的软弱嘛,那么开头怎么这么轻易哭了,镇定大胆的男儿离家时用眼泪来表达感情……评者敏感地被雷到了,因而觉得男主性格分裂了。还有男主看似镇定自持,可在女主面前总是容易春心萌动,从第一次见面的脸红到后面的浮想联翩,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主角效应?我只对你有感觉呀,因为你是女主啊~爱意总是来得突然并且莫名其妙呀~只能说作者对于男女主感情的互动刻画得有些急促了,不够细腻。
    当然这些都是细微之处,犹如一个小梗,在乎的人会计较,不在乎的人也不怎么在意。下面评者想重点说一下文中的主要男配冷炀,评者深以为整个文中塑造最有问题的就是此人了,倒不是说他的性格塑造失败了,而是他在文中的气场与作者所赋予的定位不符合。作者交代冷炀是个心机沉重的人,利用自身红府管家的地位在五年里一步步算计着想要夺取红家的一切,并且近来即将达到目的。照理说这样的人能苦心经营多年一定是非常厉害的,可是文中我并未看出这个管家有多么地厉害,反而心机总是容易被刚入红府根基不稳的男主看穿,常常吃男主的亏。甚至连红府的一个小厮,生生筒子都可以使用伎俩陷害冷炀,参见第10章生生在红熙出现时迅速打了冷炀一拳并诬陷他那里,这里冷炀吃了生生的闷亏了,这个管家真不狡猾啊,这么容易就被一个小厮陷害了,再则这个管家真沉不住气啊,之前生生破坏了他即将害死男主的计划,他记仇,但并未像他的性格该表现的一样,暗中采用阴险的法子不着痕迹打击报复,反而直接寻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光明正大寻生生干架,以至于最后反被生生陷害一把,呜呼哀哉,这样的管家岂能成大事焉?作者虽然极力描述这个管家多么心机深沉多么腹黑,可是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与所描述的相差甚远啊。整个文中反倒是生生、引凤嫂这类小配角塑造得很成功——活脱脱的大宅院小人物的形象,小配角的光芒都盖过了主角主配们了。所以,总体来说作者的人物塑造一般般,主角有败笔,小配角却形象生动,配角攻了主角,算不上成功也算不上失败。
    最后说诗情画意,这点不多说了,作者的文字晦涩干瘪,虽古典却无韵味,没有达到平仄起伏朗朗上口的境地,因而无诗情画意之感,倒是哲学思辨能从作者的一些摇头晃脑的旁白中略有体现。可是评者也说此类旁白的使用会造成文章拖沓,作者若是能把自己的哲学思辨融贯渗透到文中的每情每景,而不是单独列出这么一大段摇头晃脑评说更能成功了。
    小说七要素概括逐一论述之后,综合起来这篇文勉强合格一半,称得上是一部可读的小说,比之其他网文要好许多,但还是达不到优秀小说之列。评者只感觉这篇小说犹如老秀才唱戏——从标签“轻松”(此标签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和小说闪亮暧昧的标题《桃色》及各个章节尽显香艳暧昧的提要来看,老秀才大概是想要登台唱戏取悦读者的,可惜老秀才太温吞,太刻板,不管优秀糟粕照搬名清风,四平八稳地唱完了一出戏,虽然比之其他戏子老秀才是没有太大缺点的,但他也被他的四平八稳给束缚了,最后也没唱出多么动听出彩的曲子。
    评者不清楚作者这篇小说的定位,但是总觉得《桃色》的地位很尴尬,优秀小说尚且达不到,但若想在网络红文占领一席地它古板的气场又不太契合,于是只能说它是四平八稳老秀才唱戏,两处不讨好了。
    评者评论转头颇多,只针对个中缺点而言,一家之见,不妥之处还请见谅。总体来说此文除开瑕疵作者的写作功底还是非常扎实的,许多没有提到之处基本上都是作者的优点所在,这篇文还算是很不错的一篇小说。
    ===========
    与作者讨论完,感动于作者竟然如此谦虚与坦诚,续评如下一段:
    看了作者的评,感慨颇深,然后另一个评论员同行跟我说了句:“品评文字,不该从那么高的角度,及格线高了,不及格间的差异就抹平了。”这句话很令我反思,想想写这个文的评的时候,我的确是把及格线拔高了,而且拔得挺高,甚至潜意识里和《红楼梦》相比了,因而得出来了一堆砖评,这对作者来说的确很不公平,但是我为什么潜意识里会这样做,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我作为评论员的一些心里,我向来秉着评论员就该为作者提意见,使文章更完美的原则,因而在评文的时候眼光都是很挑剔的,经常会多留意文章的缺点,而跳过许多优点,如果是一般新人的稚嫩文章,缺点太多,我反而没那份心思异一一挑出错误,细细地详尽地分析了。除非遇到很优秀的文,我才会忍不住苛刻起来,实则也是希望优秀的文章更尽善尽美。而《桃色》一文算是很优秀的了,基本上是没有很大的问题了,但是作为一个评论员,我还是忍不住挑了文中的很多瑕疵来提建议。
    因此上面的评论,看似意见很大,实则是一种放大镜效应的错觉,因为针对文中的小瑕疵评价得过于详细了,并且通篇都是砖评,就显得意见很大似地,但其实我并没有这么大的意见,在评里我也多次强调所评论的内容多是小瑕疵,但还是给作者造成错觉,是我的失误了。
    看了作者的回复,觉得作者很诚恳,算是我评文以来给我印象最良好的作者了,看得出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很珍爱,因为珍爱,所以不在乎文冷与否,这种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和敬佩的,那么评者以上的建议,就请作者斟酌参考了,毕竟坚持自己喜爱的文比昧着兴趣打造所谓优秀的文是没什么激情的,呵呵。
    或许是我出评太早了,没有看到管家的一些伏笔,因而误解了管家的行为,在此评者表示抱歉,从中也给我启发,无论评论写得多么好,如果不能观完全文再出评都会有所误差,所以最好的评,应该是完结文后再做出的评价,希望作者再接再厉,以你的高度一定会写出优秀的小说来的。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205044/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